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51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一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

表现:

(1)1894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一战后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伦敦不再是唯一的金融中心)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为学生理解发生于美国经济危机转为世界性经济危机作铺垫。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发生一次,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2、虚假繁荣的幻灭

问题设计2:

什么是经济危机?

学生回答: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那生产为什么会“过剩”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历史纵横》,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自主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2)贫富差距扩大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重要原因

“过剩”表面上来看是因为生产出的产品太多,而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是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但产品是真的过剩吗?

(学生回答:

不是)

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字。

(以课件或幻灯出示资料)(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材料二、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而年收入在xx美元以下的贫困户占全美家庭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12%的家庭收入不到1000美元。

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却没有平均享有。

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因此,产品并非出现了绝对过剩,而是由于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而无力购买,出现了相对过剩。

这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当时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恰恰相反,人们所感到的是自己正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社会里,为什么呢?

一是可以通过贷款和分期付款的方式,买到想买的一切。

二是可以通过股票投机活动赚到自己想赚到的金钱。

(3)分期付款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引导学生阅读81页学思之窗,完成思考题:

分期付款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刺激消费市场的活跃,造成了市场需求旺盛的假象。

1925年,有约49亿美元的零售商品是靠分期付款的方式售出的。

1926年,赊购票据达60亿美元。

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

提示:

适度的分期付款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度则会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

问题设计3:

假如你是一个拥有年薪xx美元、即年购买力为xx美元的美国人,现在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一辆10000美元的汽车,10年还清,计算一下,在今后的10年中,你每年的购买力还剩下多少?

(利息不计)

分期付款实际上是提前消费,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购买力下降。

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

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

多媒体展示股票的相关知识。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向公众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本身没有价值,但购买者可以凭股票取得股息或红利(预期收益)。

股票可以买卖,但不能退股。

股票有面值(即发行时的价格),市值(市场价格),市值=面值*预期收益率/当时银行利率。

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受市场供求情况影响。

但从根本上讲,受该股份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影响,整个股市行情必然受整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制约。

(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

问题设计4:

假如一个美国人从银行贷款1000美元买股票,当股票涨到10000美元时还不抛售,等着再涨,同时他还认为自己已拥有了近9000美元的资产,于是又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去商店买东西。

一旦股票下跌,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当时的人们相信,股票是不会下跌的,但是,这种不幸还是发生了。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一夜之间,繁荣化为乌有。

多媒体播放视频《经济危机的爆发》。

第二环节:

感受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表现

问题设计5:

经济危机的表现和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1页内容并回答。

见教材。

大萧条(Greatdepression)

2、经济危机的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多媒体展示的材料,总结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围特别广。

问题设计6:

危机很快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什么?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各国经济联系紧密。

(联系第二单元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

多媒体展示几幅危机扩展的图片。

持续时间特别长。

发展——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发展

破坏性特别大。

——“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引导学生阅读81页图,对比图上和图下的人物表情和82页资料回放。

上:

乐观,有足够的信心,下:

悲观失望

3、经济危机的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82页两段文字,总结经济危机的影响及表现。

影响:

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德国法西斯分子和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各国加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摩擦;

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掠夺——反抗。

有史有论,论从史出。

政府危机严重、世界局势的紧张。

经济危机如此肆虐,面对如此形势,怎么办呢?

你有没有解决之道?

第三环节:

应对经济危机

情境探究:

假如你是美国总统?

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稳健的政策,确保了香港金融的稳定。

主要看站在什么立场上。

胡佛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我们党站在人民立场上。

1、胡佛的对策

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关于“自由放任”政策的介绍,了解“自由放任”政策的含义。

2、政策的效果

效果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变革运行机制,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要与时俱进。

3、民众的呼声

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但没有克服危机,形势反而不断恶化。

民众渴望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克服危机,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罗斯福新政》。

第四环节:

反思经济危机

从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措施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居安思危;

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课堂巩固练习(略)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课重点,从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爆发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面对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了失败的反危机措施,使形势进一步恶化,由此,胡佛政府失去了民心,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败给了罗斯福。

罗斯福上任后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适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政策调整,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恢复,摆脱危机,并最终使美国经济制度发生了最为深刻的变革。

【板书设计】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美国经济的“繁荣”

2、虚假繁荣的破灭

二、感受经济危机

三、应对经济危机

1、“自由放任”的政策

2、美国民众的呼声

【教学反思】

第二:

归纳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是什么?

贫富差距过大:

财富过于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股票投机过度,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信贷消费过度;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课后作业】结合本课内容,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写一篇调查报告:

金融危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

课题

第17课 解放战争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知识与技能

 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是其政治、经济、军事全面破产的必然结果。

重点

难点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三大战役的胜利。

教学方法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备注

一、内战的爆发

1.背景

(1)“假和平、真内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________面临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________________”策略,电邀________赴重庆共商国是。

(2)重庆谈判:

①目的:

争取______,揭露美蒋阴谋。

②时间:

1945年8月底~1945年10月10日。

③结果:

签订《________》: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对__________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3)政治协商会议:

①时间、地点:

1946年初,____________。

②结果:

通过了有利于__________的政协协议。

2.概况

(1)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2)战况:

①人民解放军采取________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②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_____两大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1947年6月,________、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1)辽沈战役:

①时间:

______年9月,辽沈战役首先打响。

②战况:

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______,解放______。

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______。

③战果:

______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

①解放军以______为中心先后歼灭________兵团和______兵团。

②国民党“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军弃徐州南逃,解放军迅速将其包围,于______年1月发起总攻,全歼敌军。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3)平津战役:

①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后,________接受改编,1949年1月______和平解放。

(4)意义:

①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__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战果上看,在________战争史乃至______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②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和谈

(1)背景:

战场上的溃败,迫使________在1949年元旦发出“______”声明;

________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______进行到底。

(2)目的:

结束______,减少人民痛苦。

(3)时间:

______年4月。

(4)内容:

双方达成《________________》最后修正案。

(5)结果:

南京国民政府______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1)时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全国发出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______,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瓦解。

(2)国民党政权瓦解: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______,统治中国______年的国民党政府覆灭。

(3)影响:

______________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3.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________即将诞生。

(2)世界意义:

它改变了__________格局,壮大了世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____________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______________的胜利。

合作探究

1、“钟山”指什么地方?

此被誉为“虎踞龙盘”之地,列举曾在此建立的政权。

2、七律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有何历史意义?

当堂检测

1.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

右边的漫画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

A.建设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

C.独裁内战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

主”曰:

“逆我者亡。

2.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

“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

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说:

“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

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对此后蒋介石为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C.渡江战役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3、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着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

C、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新民主主义取得完全胜利。

4.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5.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旗帜飘落地上。

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4月23日。

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

A.民国三十五年B.民国三十七年

C.民国三十八年D.民国四十年

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引自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

B.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

C.“天翻地覆”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D.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拓展提升

能力提升

教(学)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