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180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案.docx

人教版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元概览]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知道“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

3.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认识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素养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分析20世纪20年代西方经济的发展状况,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

(重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通过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认识其产生的影响。

(难点)

[知识梳理]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虚假“繁荣”

(1)表现

①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②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2)影响:

“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主要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

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金融市场不稳定。

3.爆发

(1)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2)表现

①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

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范围广:

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持续时间长:

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3)破坏性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2.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对策:

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2.结果

(1)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2)举国上下期盼出现新的强有力政府,迅速克服危机。

[释疑解惑]

[概念阐释]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国或多国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经济呈负增长),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存在一定的规律。

[名师点拨]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概念阐释] 自由放任主义

自由放任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一种主要经济政策。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核心内容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思考探究:

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无力扭转经济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①胡佛政府遵循传统经济学中的自由放任理论,执行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②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力度太小,对于缓解危机只是杯水车薪。

 

探究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史料一 1920~1929年,①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

当时美国还流行一种说法:

“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②人们纷纷贷款购物。

史料二 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③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史料三 同1929年相比,1932年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

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

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经济大萧条研究》

史料四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⑤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⑥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思考:

(1)据史料一、二,归纳概括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源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料四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结果如何?

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信息解读] 注意①中数字的变化,②中信息“贷款购物”和③中信息股票市场走向崩溃,说明了经济危机爆发的三个方面的原因。

④说明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⑤实质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⑥反映胡佛主张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尝试解答] 

(1)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分期付款造成银行不良信贷;股票市场崩溃。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3)措施: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

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启示: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反对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要适时进行改革。

 

1造成美国资本主义危机特别严重的原因

①基本矛盾更加尖锐。

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财富过度集中,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于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这是造成危机特别严重的根本原因。

②泡沫经济特别严重。

一战后美国经济出现虚假繁荣,大量的分期贷款和股票投机活动使美国经济泡沫程度极高,因此泡沫破灭后,危机程度更深。

③政府的无所作为。

面对危机,胡佛政府对内没有行之有效的政策,对外没有加强合作,使经济危机更加持久,加深了危机。

2对“自由放任”政策作用的认识

①18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主义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②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由于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典例】 据下表可知,当时美国(  )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审题指导] ①定时空:

1929~1931年美国经济危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②抓关键:

1930~1931年与1929~1930年在烟煤业、金属矿业、制造业相比下降幅度增加。

③调储备: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④析选项:

选项

排查分析

正误

A项

与史实不符。

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的

错误

B项

材料并未涉及

错误

C项

材料反映了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到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持续下降,说明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正确

D项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周工资下降,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

错误

[答案] C

 

多一个角度,长一分历史见识

关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传统史学观点认为:

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是“分期付款和市场虚假繁荣”,导火线是“纽约股市的崩溃”。

除此之外,国内外学者对此也有过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资本主义制度根源说;

(2)有效需求不足说;(3)证券投机过热说。

在备考复习中,要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不应迷信权威,要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样在考试中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问题延伸] 经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根据上题材料思考,“相对”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消费能力。

[深度思考]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从各国国内看,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和运行模式发生巨变。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取代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家国情怀]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教训及其启示

1.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3.启示

(1)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要调控社会收入分配问题。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低收入群体比重大,会严重影响社会消费,制约和阻碍宏观经济运行和健康发展。

(2)要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过热的股市投机或者信贷泛滥,往往会导致经济动荡。

(3)繁荣与危机相关,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在发展经济时,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防患于未然。

(4)要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合理配合使用,更能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而不是以邻为壑。

(6)经济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

危中有机,及时从危机中吸取教训,积极进行创新,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危机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课堂归纳小结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是导致大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2)大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3)大危机加剧了社会动荡,也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

(4)自由放任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危机更加恶化。

题组1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加剧,加剧这一矛盾的原因是(  )

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②分期付款与银行信贷无度 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④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倒闭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1929年大危机前产销矛盾加剧主要是由于贫富分化严重造成市场狭小,另外,股票投机、银行信贷造成市场虚假繁荣,使企业的生产无限制的扩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故①②③正确。

④是经济危机的后果,故排除。

[答案] B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

A.工业领域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D.金融领域

[解析]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D项符合史实。

[答案] D

3.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解析] 调高关税属于贸易保护的表现,不利于世界经济良性发展,故A项错误;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设置关税壁垒,转稼危机,故C正确;而B、D两项表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C

4.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巨大

C.为法西斯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彼此团结共同应对

[解析] 面对经济危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高筑贸易壁垒,提高关税,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题组2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5.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

“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

”“玫瑰花”枯萎的原因是胡佛(  )

A.个人能力不足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D.对克服危机灰心绝望

[解析] 材料用“玫瑰花枯萎”比喻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而当时胡佛仍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综合判断答案为B项;A、D表述并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所述的内容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的,故排除。

[答案] B

课后作业(十七)

一、选择题

1.下表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表(单位:

%)。

图表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隐患是(  )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A.汽车销售商大打“价格战”

B.汽车生产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C.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D.美国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解析] 过度信贷消费带来的虚假繁荣,推动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生产过热的隐患出现,故选C。

表中数据反映出美国民众热衷于过度的信贷消费,不能据此推断出销售商大打“价格战”,A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推断汽车产品质量的变化,B项错误;此时的美国仍然占据世界金融中心地位,D项错误。

[答案] C

2.“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解析] 从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可知,盲目的生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故选B。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破坏性严重是指在工业、农业、金融等方面造成破坏,与材料现象不符,A项错误;持续时间长是指经济危机的时间,C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打起贸易战、关税战,高筑贸易壁垒,转嫁危机,加剧各国之间矛盾,但与材料主旨无关,D项错误。

[答案] B

3.大危机前,美国的流行说法是:

“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这一现象直接造成了(  )

A.股票投机盛行B.工业利润剧增

C.市场虚假繁荣D.经济危机爆发

[解析] 大危机前,“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现象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故选C。

材料与股票投机无关,A项错误;材料与工业利润无关,B项错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并非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D项错误。

[答案] C

4.1929~1933年期间,美国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

材料反映这场经济危机(  )

A.爆发十分突然B.影响极其深远

C.破坏性非常强D.波及地域广阔

[解析] 由材料“美国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信息可知,经济危机的破坏性非常强,故选C。

“爆发十分突然”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影响极其深远,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危机波及地域广阔,D项错误。

[答案] C

5.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

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

“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

”这种现象(  )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

B.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

[解析] 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可知这种快速致富的模式主要是指股票投机,投机就是追逐高收益同时拥有高风险,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B项错误;股票投机使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投进了股市,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故C项正确;美国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发生转变,故D项错误。

[答案] C

6.到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

美国的“破产”从本质上表明(  )

A.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

B.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

C.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D.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

[解析] 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不能反映本质,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表明经济承受能力的强弱,故B项错误;材料中“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表明“自由放任”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

[答案] C

7.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时间

国家

措施

1930年5月

美国

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9月

英国

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

日本

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

德国

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

美国

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解析] 材料中“放弃金本位”、“货币贬值”,“提高关税”,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各国为自身经济利益而相互转嫁危机的无序状态,不利于经济危机的渡过,故A项错误;这些措施会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是美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这一项有以偏概全的错误,故C项错误;各国之间相互转嫁危机,使得经济危机严重化,加剧了这些国家的矛盾,故D项正确。

[答案] D

8.下图是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

据图和史实分析,经济危机(  )

A.导致美国人对婚姻缺乏信心

B.降低了美国人口增长率

C.使美国的离婚率先增后减

D.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

[解析] 图表统计情况反映了美国离婚率先增后减,离婚率的减少说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家庭观念增强,故A项错误;离婚率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率无关,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危机时期离婚率是递减趋势,故C项错误;美国1928年后离婚率减少,说明美国人家庭观念增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9.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资源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来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面。

这表明胡佛(  )

A.拒绝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经济危机

B.依然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把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起来

D.对国家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

[解析] 根据材料看出,胡佛显然已经采取措施,缓解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面”,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自由放任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看出政府当时着手干预经济,但是核心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资源联合政策”说明,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有限,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1931年9、10月间,各国央行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囤积黄金,出现了海外挤兑风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将再贴现率提高到3.5%,虽然阻止了黄金外流,却加大了美国银行的倒闭风险,仅10月份就有522家商业银行关门。

各国银行的行为最终促使美国(  )

A.恢复银行信用B.主动货币贬值

C.放弃金本位制D.扩权美国央行

[解析] 首先注意时间是1931年,即罗斯福新政之前,恢复银行信用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A项错误;美国主动货币贬值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各国央行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囤积黄金,最终导致美国放弃金本位制,故C项正确;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权时扩权央行,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有学者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的精神状态时写道:

“对个人主义和不受妨碍的个人奋斗的忠诚莫过于1929年。

”1928年,胡佛竞选总统时就声称自己主张“粗狂的个人主义”。

这反映了(  )

A.社会精神状态助推经济无序发展

B.胡佛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早有预警

C.自由主义理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D.稳定的国际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

[解析] 据材料“对个人主义和不受妨碍的个人奋斗的忠诚莫过于1929年”可知社会精神状态助推经济无序发展,最终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故A项正确;据材料“胡佛竞选总统时就声称自己主张‘粗狂的个人主义’”可知,胡佛并未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产生警觉,故B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自由主义理论的盛行助推经济无序发展,最终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稳定的国际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12.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

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

该现象(  )

A.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

B.说明了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D.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

[解析] 从小说主题和“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可知反映了经济危机时美国人乐观应对的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小说是写实风格,不符合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荒诞的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故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