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544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8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教案模板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二、初读感知,自主解疑(15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校铺室顿笋

拔领巾旗茁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学校铺路教室顿时春笋

红旗茁壮红领巾拔地而起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3)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校”和“郊”“拔”和“拨”“铺”和“葡”

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顿时”“茁壮”“拔地而起”的意思。

读带有词语“顿时”“茁壮”“拔地而起”的句子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2、联系上下文。

三、熟读课文(15分钟)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

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____________,坐落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飘着歌声。

______________,荡着笑语。

___________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

山间的新笋,________,山里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填空。

根据读书情况,完成填空练习,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总结、对比

3、初步学习了课文后,还有什么问题?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范写,明确注意点。

2、重点指导“铺”“顿”“旗”“笋”字。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用生词说话。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板书设计:

顿时茁壮拔地而起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并练习用“顿时”“茁壮”造句。

2、回忆上节没有解决的问题:

过渡:

这一节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3、出示自学提示: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批注自己的体会。

4、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学困生。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学校的环境怎样?

(1)、读1、2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

画出学校的方位、环境图,画出学校“门前翠竹掩蔽,屋后山溪跳跃”的美丽景象。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学校很美?

2、山里的孩子是怎样学习的?

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那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1)、自由读3、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过渡:

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

“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3)、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5到9自然段。

展示你读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

(山里的学校环境优美,但条件艰苦,可山里的孩子心中也有远大的理想,他们非常自信、乐观。

3、“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小组讨论:

“春笋”“闪闪的红领巾”指谁?

这句话意思是:

山里的少先队员,他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健康成长。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前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2、再读课文,你还有那些问题?

预设:

学校真有这么美吗?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你想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呢?

(1)学生出题测试自己或同学。

(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测试题在班级交流。

3、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和山里的孩子走进了大山里的学校,感受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我们也来把自己的幸福生活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吧。

根据提示完成: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场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顿时,________________。

校园的小树,___________,这里的孩子,___________。

位置——大山的怀抱

1、我们的学校环境——优美秀丽

孩子们——茁壮成长

教学反思:

2.雪儿

累计课时数(3-4))

教材分析: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雪儿》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鸟情深的故事:

一只受伤的白鸽----“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

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人。

雪儿和我做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爱,雪儿给“我”带来快乐的关键词句,从而体会“我”和雪儿和谐相处、人鸟情深的丰富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鸟情深的感情。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设疑:

(5分钟)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

雪儿。

(板书:

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1)为什么叫它“雪儿”?

(2)课文讲了我和雪儿之间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0分钟)

读准生字的字音。

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鸽脏哀取熟

任阻递弧激

提醒“脏”是多音字,要注意在文中的读法。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班内交流)

(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有表情。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_______________,我为雪儿____________,盼望_____________。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____________,我更盼望_____________。

③雪儿展开__________,我望着心里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6、小结。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练习: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3.收集关爱动物的材料。

一、设疑自探(13分钟)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

(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

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

(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

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

你会怎么办呢?

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那么她和爸爸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5、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语句边想画面,边体会情感边做批注:

(1)雪儿受伤后,我和爸爸怎样对待雪儿?

(2)雪儿伤好后,我的心情怎样?

6、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解疑合探:

(18分钟)

(一)感悟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爱。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

“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

(生读、画、师巡视)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2、小黑板出示:

“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范读)

③读得怎么样?

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

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④“飘飘悠攸”这个词你会用吗?

3、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4、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

(指名读)

(二)感悟放飞雪儿的快乐。

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

(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

(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

请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请大家练读。

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

你觉得它飞得怎样?

(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

6、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

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配乐表演读)

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

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

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

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

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挑战读。

(4)齐读。

出示句子:

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感激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从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此时的“我”会想到什么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为了让雪儿快乐,“我”虽然不舍却把雪儿放回蓝天,望着远去的雪儿,“我”的心里十分快慰。

唤起人们保护鸟类,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

雪儿还会回来吗?

2、班内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1、自主测试:

(1)学生自编一两道题测试一下同桌。

(教师要指导学生命题的全面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2)教师收集典型习题在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1)同学们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

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2)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2、雪儿

治疗→养伤→放飞

3、小萝卜头

累计课时数(5—6)

课文通过叙述小萝卜头捉住一只小虫又把它放飞的事,表达了它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语言,摘抄描写小虫子好看的句子。

3.在朗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和借助相关资料理解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盼望解放的情感。

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使学生了解小萝卜头看见小虫子后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怎么说的,,感受他对自由的向往。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小萝卜头”艰难的处境。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

搜集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资料。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个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孩,他却不能上学,从八个月的时候就被反动派关进了监狱。

你们想知道他是谁么?

(出示插图)就是图中的这位小朋友小萝卜头。

这节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小萝卜头》(板书课题:

3、小萝卜头)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说说你对小萝卜头了解多少?

学生交流有关小萝卜头的资料。

老师补充:

课文选自《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作者宋振苏。

他和弟弟宋振中(即书中的“小萝卜头”,是抗日将领杨虎成将军的秘XX绮云烈士的儿子。

1941年,只有8个月的“小萝卜头”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运动派秘密逮捕入狱,重庆解放前夕,他们又一起被敌人秘密杀害了。

二、初读感知 (25分钟)

1、出示自探提示:

(小黑板)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障碍并板书。

3、交流读书收获

(1)我是配音小能手。

(出示生字卡)

务廊概栏馆吸刘若缓

(2)我的理解最正确。

唯恐若有所思瞥见白公馆(并说说理解的方法)

(3)我是阅读小行家。

指名读课文,相互评一评看谁读得最棒。

(4)认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提示:

课文记叙了一天,小萝卜头在走廊上_______小虫,__________小虫,____________小虫的事情。

理清课文思路:

发现小虫——捕捉小虫——放飞小虫

(学生相互补充)师相机教给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A、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B、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下来。

概廊馆栏缓务吸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上节课我们已了解了课文的大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一起了解这位小英雄。

2、读了课文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1)、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2)、小萝卜看到小虫子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这一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3、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出示自学提示:

(1)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2)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虫子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

用不同符号画出相关句子,并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小组交流

学生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班级交流

交流第一个问题:

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

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这句话抓住小萝卜头什么进行描写,你从中体会什么?

想象一个从来就在牢房里生活的孩子,听说山的那边是家的方向,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指名回答)

教师相机交流小萝卜头在狱中生活的资料。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指导朗读,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交流第二个问题:

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虫子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

1、教师出示小飞虫插图,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小飞虫漂亮吗?

指名读描写小飞虫好看的句子。

过渡语:

小飞虫如此漂亮,他看见后怎样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

指名读有关句子。

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子?

2、

(1)出示句子:

啊,他失去了自由。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读句子“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

他可能怎样想?

他为什么停住了手?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虫子放飞后他又说了些什么?

他为什么那么高兴?

a、小萝卜头高兴地拍手叫道: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b、“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指导朗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高兴、向往自由的感觉。

可比赛读,可齐读。

问:

小萝卜头的美好愿望实现了吗?

他为什么没能像小飞虫那样飞出去?

再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他对自已的向往。

同学们,小萝卜头多么向往自由啊,可惜他没等到那一天,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他是多么不幸啊!

3、想想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想对小萝卜头说点什么?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反复读,相互评一评,看谁读得好)

三.质疑再探:

(5分钟)

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1、为什么叫他小萝卜头?

2、小萝卜头后来怎么样了?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盘点收获,自编习题:

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回答教师收集的典型习题。

3、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4.教师补充题:

课后阅读《红岩》这本书。

5、小结:

同学们,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

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呀!

板书设计

发现虫子

3、小萝卜头捕捉虫子渴望自由

放飞虫子

4、一座铜像

累计课时数(7)

这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的课文,它讲述的是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的传说故事,主要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铜像雕塑:

撒尿的小孩。

故事先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铜像引入,再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比利时反侵略胜利后的一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描写面对危急情况,小于连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语句,感受小于连的勇敢、机智和可爱。

2、能说说从小于连的行为表现中产生的感想、获得的认识。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

1、尝试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塑像由来。

挂图

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幅铜像,铜像中的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这个小男孩是谁?

2、为什么为他塑造一座铜像?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1)、这个小男孩是谁?

(2)、面对危机情况,小于连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中用不同符号画出相关的句子,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注在旁边。

3、学生自学。

A、小组交流

学生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B、班级交流

(一)交流第一个问题

出示:

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

指名读句子,体会于连的外貌特点。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出示:

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

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

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

喊人吧,来不及了。

A、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B、小于连经过院子时,发现导火线上的火星迸跳着,燃烧的速度多快呀!

女生读这段话。

男生评价。

小于连发现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情况十分紧急,男生再读这一段。

女生评价。

C、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心急得怦怦直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