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659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A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论述:

1.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

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

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

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

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

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2.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3.苏轼诗歌的内容:

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

1.社会政事诗:

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

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

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

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

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题画诗:

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4.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

“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

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

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5.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

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

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

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二.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

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

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三.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名词解释:

江西诗派

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3.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4.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

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

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

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5.创作主张及特色有:

重视句法、喜用拗句;

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1.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有:

1.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

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

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

如,《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

2.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1.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

“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

“瘦”洗净铅华;

“硬”刚健挺拔。

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

2.也有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

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

1.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参考答案:

2.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

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

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

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3.张先的词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第一,善于炼字。

这方面他最经典的故事便是他得名“张三影”的传说。

第二是长调的运用。

沿袭期的词人大多用小令,而张先的词则较多地采用了长调,在这一点上,他与柳永有相似之处。

第三是序的运用。

他的词往往有一个小序,交代写作的背景或缘由,这是以前的词中很少出现的。

4.欧阳的词有何特点?

欧阳修的词也同当时的大多数词一样,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但是,与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欧阳修的词有两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

第一,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第二,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

5.晏几道的词有何特点?

晏几道的词内容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男女爱情题材。

但是,多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多表现人生变化的梦幻感。

在艺术上往往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融情入景,并巧妙地融化前人的诗句,将情感表现得既真实动人,又耐人寻味。

6.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

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

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

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7.张元干、张孝祥的词有何异同?

张元干和张孝祥都是南宋前期著名词人,他们的词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二人更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

他们的作品最为后人熟悉的即为此类。

例如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待制赴新州)与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两首词都将爱国之情与个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交织在一起,感慨豪壮,掷地有声。

当然,他们也有不同之处,张元干前期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的婉约词,而张孝祥词中,这样的婉约词就比较少。

同时,张孝祥某些词风格比较接近苏轼,这又是张元干所缺少的, 

同时,张孝祥某些词风格比较接近苏轼,这又是张元干所缺少的,

8.李清照的词分几个时期?

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

在她的笔下,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

少妇之词的主旋律则是抒发离别相思的感受,与少女之作相比,明显多了一分沉重。

她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

9.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

首先,辛词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无疑,豪放是辛词的主要风格,除此之外,他有的作品秾纤华丽似花间体,有的明白通俗如白乐天体,有的轻巧尖新,有的婉丽清畅,有的缠绵婉约,更有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的作品。

多样的风格表现了辛弃疾兼收并蓄的才情与胸怀。

其次,辛词的艺术境界阔大而充满流动感。

这主要表现在豪放的情感、阔大的空间、久远的时间、富有力量和阳刚之气的意象等方面。

再次,辛词在语言上融会贯通,既从古代各种文体的不同作家作品,如《诗经》、《史记》、《庄子》、《楚辞》、《世说新语》、陶诗、杜诗、韩柳散文中广泛地撷取精华,使词具有典雅之气,同时,又大胆地吸取民间口语,使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另外,辛词已表现出了浓厚的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的特点。

10.姜夔词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怎样理解姜词“清空”的特点?

姜夔的词内容上大多为记游及咏物之作,所表现的情感也多为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的感叹,虽然在内容上并无特别之处,但艺术上颇为精致。

他的词一个突出的特色是音节谐婉。

同时,也讲究用字,善于渲染气氛。

当然,最能代表姜夔词特色的是前人所说的“清空”。

所谓“清空”,指的是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

11.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

晏殊的《珠玉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咏春花秋月的闲愁。

这类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字眼,圆融平静,没有激情的烈响,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

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明净雅致的语言。

3.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

12.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柳永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

一.俚俗色彩首先表现在语言的浅近易懂上,他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

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

言情道爱也很浅近,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

”柳词在当时成为最通俗的大众歌曲。

二.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

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

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13.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可从三方面来看:

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就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3.从创作风格方面说,周邦彦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14.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中叶的秦观善于抒情的哀婉词作,是婉约词的代表。

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

2.有句皆隽、无字不雅,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15.简述秦观词的情致的表现

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能化景物为情思,秦词中的情致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描写男女之情:

如《淮海词》中写“儿女柔情”之作占绝大多数,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

秦词便于女声演唱的那种柔婉缠绵的口吻。

秦词善于情景交融来表达感伤的情绪,深具一种袅袅婷婷的情致。

秦观的慢词也以铺叙为主展开词情,常在关键的地方插入含蓄优美的景色,使那本欲畅达的感情有所收敛,极富情致和韵味,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

2.描写身世之感:

如《踏莎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悲苦凄怆之情,选择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运用提炼加工的口语来表达,深沉哀婉,感人至深。

在写滥了的题材中创出新意,以情韵取胜。

1.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

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

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对题材的开拓

三.以赋为词:

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

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四.雅俗并存:

1.“俗”的方面:

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

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

”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

”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

如《望海潮》等。

2.“雅”的方面:

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2.试叙周邦彦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周邦彦的清真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清真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以深契微茫的笔触体物言情,表达曲折深细,心理情感内容得到多层次的展开。

2.讲究辞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

如《六丑》这是一首羁旅词,看似咏落花,实为自叹身世之作,在结构、章法上都花了很大功夫。

3.“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如《金陵怀古》用笔拗奇,给人以深劲之感,一份深感久蕴的怀古情思借景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