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668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高中Word文档格式.doc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大小的计算。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教学与探究法相结合,并辅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

木块、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

两端同时拉动,哪个先打成绳结儿?

通过猜想,估计不少人会觉得小的先打成绳结,但是实际是同时。

原因是摩擦力不同,小的拉的比较紧所以摩擦力大,大的绳结接线开始变小,当两者一样大小后,再一起打成绳结。

由此引入我们的课堂摩擦力。

教学设计说明: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用弹簧测力计拖动水平固定木板上的木块,使它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改变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压力,摩擦力的大小也随之改变。

如果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存在某种定量关系的话,它们可能是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会是:

正比,反比,还是……

二、新课教学

(一)滑动摩擦力

农村路滑。

所以我们知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滑,不是光滑的意思,是要滑动。

所以只要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就会有滑动摩擦力,不要和光滑联系起来。

从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上看,我们可以初步得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是有相对运动。

根据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三要素中的那些知识?

经过分析得知:

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增加课堂的趣味同时,引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两个毛刷互相搓。

观察毛刷的方向与毛刷的运动方向?

为什么?

毛刷的方向总是和运动方向相反,我们知道运动状态的不同必然是受到力的作用,毛刷总是往另一个方向运动,说明那里有一个力拉住了它,这个力就是滑动摩擦力,那么这个方向就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注意:

①不要把“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等同。

相对的意思和参考系类似,物体相对运动指的是物体以与它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的运动方向,例如下图物块相对木板是向左运动的,所以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摩擦力的方向和传送带。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跟运动方向相同。

第一图可以看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块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二图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块的相同。

不同因素下摩擦力的大小实验。

我们还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有关,对同一接触面来说,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质等有关,在相同压力下,不同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般不同。

化抽象为形象,课堂上没有那么多实验,增加这个,更加能够体现课堂的严谨性。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弹力(压力)大小,粗糙程度和材料。

通过进一步的定量实验,测量同一接触面不同压力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结果表明: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如果用F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F压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

Ff=μF压

其中,μ是比例常数,叫作动摩擦因数。

它的值跟接触面有关,接触面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所以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就已经全部得出了。

它的产生原因我们再提升细化,由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弹力(压力)大小,粗糙程度和材料。

我们可以推出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①相互接触,且挤压(有弹力),②接触面粗糙

③有相对运动。

接下来我们以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为例,木块所受的支持力为FN。

由于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等于FN,所以动摩擦因素μ也可以表示为。

Ff和FN,所是接触面上木块所受的两个力,Ff在接触面内且与相对运动相反,FN与接触面垂直。

不同的物体间动摩擦因素不一样是如图所示。

例题:

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有些地方用雪橇作为运输工具。

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橇,连同木料的总重为4.9×

104N。

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上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

解:

(1)确定研究对象,构建模型

(2)对这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①竖直向下的重力mg;

②地面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FN;

③水平向在右的拉力F拉;

水平向在左的摩擦力Ff。

由平衡条件知识有匀速运动的时候:

上边的力等于下边的力,左右两边的力也相等。

这些力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分力。

所以:

雪橇受的重力mg=4.9×

104N,查表的μ=0.02。

mg=FN和F拉=Ff

Ff=μFN=μmg

带入数据得:

F=μmg=0.02×

4.9×

104N×

10N/kg=980N

(二)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时,是不是也可能存在摩擦力?

推沙发。

观察动图可以看到人用平行于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它没有被推动,沙发与地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

对沙发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这时一定有一个力与推力平衡。

这个力与人对沙发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力就是沙发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由于这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以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

那么我们怎了理解趋势呢?

根据新华字典的意思,趋势:

表示事物发展的动向。

所以相对运动的趋势可以简单理解为:

“想动却又没动”或者“可以动,但还没动”。

是指物体的位置本来要变化的,但是由于受到了静摩擦力,物体没有运动但假若一旦失去了静摩擦力,物体就会发生运动。

假设它没有摩擦力,看看它会怎么运动,如果运动的说明有摩擦力,如果不动则没有,假设法也就是用来判断摩擦力有无的依据。

在对推沙发进行受力分析,如果与推力(也就是运动趋势)相反的方向上没有摩擦力,沙发将会运动,与题意不符合。

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相反。

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由力的平衡知识来看,静摩擦力的大小有这样的描述:

只要沙发与地面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推力保持大小相等。

也就是说静摩擦力不不是固定值:

F静=F外

与滑动摩擦力相比,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是:

①相互接触,且挤压(有弹力),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一个已经运动了一个没有运动。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再深入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演示: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的变化(阅读)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

在拉力F增大到一定值之前,木块不会运动,此种情况下静摩擦力等于拉力。

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记(图3.2-4)。

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

如果用力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做这个实验,能够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得到拉力随时间变化的F-t图像(图3.2-5)。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的变化。

观察动图可以看到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拉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大到一定的值后突然减小,这时物体开始运动的,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了,且保持不变。

作出拉力摩擦力图像,在相应的图线的位置标好,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实验来剖析,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之间的联系有图有真相,比较好分析,也能很好的与课本照应。

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使得学生发生认知冲突,萌发探索、发现新知的欲望。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

图中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两物体之间实际产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

0<

F≤Fmax

传送带。

瓶子可以拿在手中,靠的是静摩擦力的作用。

皮带运输机能把货物送往高处,也是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课题练习1:

所受重力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

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

木箱与地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______;

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f=______,木箱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如果用20N的水平推力推这个静止的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

(1)由题,当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时,木箱才能从原地开始运动,则此时水平推力恰好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N。

(2)用30N的水平推力,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则匀速有上下左右的力相等的平衡条件得到,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Ff=30N。

(3)因为mg=FN和Ff=μFN

所以

代入数据得:

(4)木箱静止有摩擦力等于同方向上的外力,为20N。

〖板书设计〗

3.2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方向: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弹力(压力)大小,粗糙程度和材料。

4、大小:

二、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以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

3、大小:

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推力保持大小相等。

F静=F推。

三、两者的联系:

F静≤Fmax

〖教学反思〗

1、本课难点较多,且都是抽象难以理解的,探究任务重,使得一些探究活动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和理解,显得非常仓促。

比如摩擦力的方向判断较为复杂,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多进行练习与理解。

所以本节课应该安排1.5课时才够用。

2、本节课中插入大量的动图帮助学习,许多重难点都是在动图的引导下得出结论的。

充分利用了先进的教学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用借鉴别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进行补充,达到符合自己的学情的课堂。

3、在刚引入摩擦力环节应该使学生重点理解相对运动,为后面的相对运动的趋势做铺垫。

本节课还有平衡的知识,这是下一节的内容。

这里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学习。

只有把难点分散开来,贯穿到整个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层层理解和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