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6972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3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7.2万吨pvc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

2.3.5PVC一般软制品 6

2.3.6PVC包装材料 6

2.3.7PVC护墙板和地板 6

2.3.8PVC日用消费品 6

2.4中国PVC市场发展分析 6

2.4.1中国PVC产量 6

2.4.2中国PVC产量趋势 7

2.5世界PVC行业的消费情况 7

2.6中国PVC进出口总量分析 8

2.7目前我国PVC行业面临的问题与任务 9

2.8聚氯乙烯的包装贮运方法 9

第三章聚氯乙烯的工业生产 10

3.1产品及原料简述 10

3.1.1产品性质 10

3.1.2产品性能 10

3.1.3产品质量标准 10

3.2原料简述 11

3.2.1乙炔 11

3.2.2氯乙烯 11

3.2.3分散剂 12

3.2.4引发剂 12

3.2.5其它助剂 13

3.2.6去离子水 13

3.3PVC的生产方法 14

3.3.1生产路线的选择 14

3.3.2PVC生产的聚合工艺 16

3.3.3聚合反应机理 18

3.3.4悬浮聚合工艺 19

第四章工艺计算 21

4.1计算依据 21

4.2物料衡算 22

4.3热量衡算 23

4.4聚合釜的设计 26

4.4.1体积计算 26

4.4.2聚合釜的设计 27

4.4.3夹套的设计 27

4.4.4搅拌装置的设计 28

4.4.5传热装置的校核 29

4.4.6传热系数的计算 30

4.4.7底座的选择 32

4.4.8人孔的设计 33

4.4.9计量槽的设计 34

4.4.10主要管道管径计算和选型 35

第五章厂址的选择与车间布置 38

5.1厂址的选择和要求 38

5.1.1厂址的选择的依据 38

5.1.2厂址的选择的原则 38

5.2车间布置 39

第六章非工艺设计项目 41

6.1安全技术与劳动保护 41

6.2防护 41

6.2.1防火防爆 41

6.2.2防腐 42

6.3卫生等设计 42

6.3.1供排水 42

6.3.2取暖与降温 43

6.3.3通风 44

6.4自控设计条件 45

第七章经济核算 46

第八章环境保护 49

8.1废水处理 49

8.1.1废水排放标准 49

8.1.2废水处理方法 49

8.2废渣处理 50

8.3废气处理 50

8.4其他三废的处理 51

第九章结论 52

参考文献 53

致谢 54

第一章前言

聚氯乙烯(PVC),由氯乙烯单体(VCM)均聚合或者与其他多种单体共聚合而制成的合成树脂,再配合着稳定剂、增塑剂、高分子改性剂、填料、颜料和偶联剂等加工助剂,经过塑化、混炼、成型加工制成的合成材料。

在五大通用合成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ABS树脂)中,PVC的原料来源是最丰富,生产成本是最低廉,应用范围是最广的,这些是极富商业价值的宝贵特点。

2006年底,我国聚氯乙烯树脂产量为1052万吨每年,居世界第一位。

据2009年7月底统计,我国聚氯乙烯树脂产量已达到1800万吨每年。

聚氯乙烯行业不断地引进先进技术,国内自主创新技术亦层出不穷,装置生产逐渐规模化集约化,产品质量也稳步提高,消耗在不断降低。

2012年中国PVC行业的扩能统计数量在498万吨,而且上半年全部是电石法PVC的扩能投产,预计能力为284万吨。

2012年国内PVC新增项目的投产还是集中在陕西、新疆等资源禀赋较强的省份。

本次设计是关于年产7.2万吨聚氯乙烯聚合工段工艺初步设计,其中包括:

概述部分;

PVC工艺流程的确定;

工艺相关计算;

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

技术经济;

环境保护等。

经比较后,本设计采用悬浮聚合法。

本设计是参照株洲化工集团PVC厂生产资料为基础,查阅化工设计手册等设计资料做参考,按毕业设计大纲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附带有三张设计图纸,包括一张主要设备装配图;

一张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一张车间平面布置图。

本设计是在书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株洲化工厂的生产实际,参考各种专业文献资料,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设计和选型等设计。

但由于时间和作者能力有限,数据可能不够精准,资料收集不够全面等原因,本次设计难免出现疏漏甚至时错误,恳请老师原谅以及给予批评指正。

第二章PVC的概况

2.1PVC性质

PVC概念:

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白色粉末。

它的化学稳定性极高,有良好的可塑性。

除少数有机溶剂以外,常温下可耐20%以下的烧碱、50~60%的硝酸、90%以下的硫酸和任何浓度的盐酸,对于盐类也相当稳定。

PVC的耐光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在140℃以上就可开始分解并放出氯化氢(HCl)气体,以致PVC变色。

PVC的电绝缘性极其好,一般不会发生燃烧,在火焰上能燃烧并放出HCl,但离开火焰就会自熄,是一种“自熄性”和“难燃性”物质。

PVC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加入稳定剂、辅助加工剂、润滑剂、抗冲击剂、色料、及其它添加剂。

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优良的几何稳定性以及耐气侯变化性的性质。

PVC对还原剂、氧化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然而它能够被浓氧化酸如浓硝酸、浓硫酸所腐蚀并且也不适用与氯化烃、芳香烃接触的场合。

工业聚氯乙烯树脂主要结构是非晶态的,却也含有一些结晶区域(大约5%),因此PVC没有明显的溶点,约在80℃左右就开始软化,热扭变温度为(在1.82MPa负荷下)70~71℃,在加压下150℃便开始流动,并且开始慢慢释放氯化氢气体,致使聚氯乙烯开始变色(由黄变棕、红、甚至黑色)。

工业上聚氯乙烯重为相对分子质量在4.8~4.8万范围内,相应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95万左右。

而绝大多数工业树脂的重为相对分子质量在10~20万范围内,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4.55~6.4万左右。

硬质聚氯乙烯(未加增塑剂的)具有极好的机械强度、耐燃性与耐候性,能单独用于做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上制造板材、注塑制品和管道。

2.2PVC行业发展历程

第一、工业化萌芽阶段

1835年,法国化学家雷诺(VRegnault)首先发现了氯乙烯(VCM),3年后他又观察到了PVC树脂,1842年包曼(Baumann)通过研究确定它了的密度和基本结构式。

雷诺在实验室采用碱皂法制取了氯乙烯,就是把1,2-二氯乙烷与芳性钾酒精溶液混合,静置4天后,加热进行反应。

在这之后人们的大量研究改进,都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最简单的工业生产方法则是1912年德国化学家克拉特(FKLatte)发明的,就是从电石制得乙炔,乙炔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与氯化氢加成反应,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这在PVC树脂工业发展史上意义极其重大。

30年后由于乙炔生产的高能耗和高成本,而逐渐被淘汰掉。

1940年以后,工业上开始以廉价的乙烯为原料,由乙烯直接氧化制二氯乙烷,在加以热裂解后得到氯乙烯,其副产品乙炔和氯化氢反应制氯乙烯,这就是早期的混合法和联合法。

1872年一个叫包曼的科学家开始详细研究发现了PVC树脂。

古老的聚合方法是采用热压聚合和光聚合。

在二十世纪的一、二十年代里,研究工作很活跃。

在改进热压聚合方法的基础之上出现了溶液聚合、引发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连续乳液聚合、和特种聚合等多种方法。

其中乳液聚合方法生产比较容易控制,聚合速度较快,能得到比较均一的长链聚合物。

1931年小规模工业生产首先在德国本公司实现,而德国大多数工厂均采用是乳液聚合法。

1933年美国碳化学公司采用的则是溶液聚合法建立小型的工厂。

PVC树脂被发现的100年间,只不过是艺术珍品而已。

PVC树脂发展的真正转机则是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和增塑PVC树脂出现。

1928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把乙酸乙烯与氯乙烯共聚使其具有内增塑性质而更容易被加工。

可以用作为硬模塑制品和真漆。

1932年美国古德里奇公司(B.F.gooDRIch)研究一种用于粘接橡胶与金属罐的新粘胶剂的时候,偶然发现增塑了的PVC树脂富有柔软和富有弹性的“橡胶状”性质,并且耐强碱、强酸腐蚀、制成为弹性高尔夫球和PVC氯苯溶液,后者可制造钳套、鞋跟、雨靴、电线护套、电器绝缘套、帐篷、地板、胶管及金属罐衬里等。

1937年英国的ICI公司采用磷酸脂类增塑PVC制得类似橡胶的物质,成功的替代当时极其短缺的橡胶。

用于电线的绝缘层。

这时PVC才作为有用的高分子材料而进行大量生产。

第二、量的增长阶段

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是PVC树脂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生产方法,主要用途是替代橡胶制作成涂层、涂布制品、片材、包装容器、棒材等柔性材料。

但是乳液树脂杂质含量较多、生产成本较高、性能也很差,限定了其应用范围。

1941年美国B·

GooDRIch公司悬浮聚合生产PVC树脂,质量很好,特别是电绝缘性、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等性能明显要优于乳液聚合法树脂,在耐燃性、耐磨性等方面优于橡胶,因而在电线电缆及铺地材料等方面获得大量的应用,消费量高速增加。

并且悬浮法比乳液法操作要简单,助剂用量较少,产品纯度较高,能耗极其少、成本比较低,因而能迅速被世界各国采用。

世界PVC树脂生产量在50年代以后才迅速增长,原因如下:

(1)单体原料路线转换

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都采用电石乙炔法制氯乙烯单体。

后来电价格提高,而石油价格相对便宜。

每桶石油仅需两三美元,乙烯价格不到电石乙炔的三分之一,于是就开始采用石油乙烯作为氯乙烯单体的原料,由乙烯氯化制得二氯乙烷。

1962年二氯乙烷裂解制氯乙烯与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的平衡工艺被美国B·

Goodrich公司开发。

其生产装置规模较大,成本相对低,单体纯度比较高,世界各国纷纷采用。

于是开始了世界性的原料路线转换。

美国在1969年完成了原料路线的转换。

日本自1965年开始,引进美国STauffer(固定床氧氯化法)技术与Goodrich(沸腾床氧氯化法)的技术,并自己开发了石脑油裂解烯炔法(吴羽化学公司)与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到了1971年美国也基本上淘汰了电石乙炔法,只有电、煤、水与石灰石资源非常丰富的电器化学公司青海工厂将5万吨/年电石乙炔法装置进行了保留。

原料路线转换后,生产成本下降了26%,电耗降低了90%,生产规模扩大了,树脂产量急速上升。

其他国家也大致如此,单体原料路线转换,促使PVC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聚合方法的改进

自40年代悬浮聚合法替代了溶液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成为主流生产方法以后,五六十年代悬浮聚合工艺又有了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聚合后的处理,干燥,包装,贮运的密闭化,减少了尘埃。

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同时。

乳液聚合方法也有了改进。

1966年法国RhonePoulenc公司开创了微悬浮聚合法,其所制备的糊树脂质量更好,其生产效率更高。

这两种方法生产的产品各有特别的用途,因此取代了经典的乳液法成为糊树脂的两种主要生产方法。

1956年法国开发的本体聚合法可以制造杂质更少、更加透明、电气性能和加工性能更好的树脂,促使PVC树脂应用领域扩大。

(3)PVC硬制品加工与应用技术有新发展

在五六十年代树脂质量有所提高的同时,出现了硬质制品成型加工的新型热稳定剂和挤出机,促进了硬制品的加工与应用。

特别是在建筑和电子领域打开了应用。

一、技术进步阶段

正当世界PVC产量迅速增长之时,VCM致癌性问题几乎危及PVC行业的存亡。

经查明,VCM自身虽没有致癌性,但在体内新陈代谢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成分,是否致癌要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于是各国纷纷建立法规限制PVC中残留单体含量和PVC生产区域的VCM含量。

PVC厂商花费大量投资研究对策和改造生产环境。

例如美国大约投入了1.8亿美元,日常操作费用也增加了700多万美元。

推出了减轻粘釜,密闭化操作,高压水自动清釜,生产环境强化通风、大气中VC浓度自动监测报警,聚合釜大型化和自动控制,浆料和废水汽提,连续沉降离心分离,物料输送机械化、密闭化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VCM毒性问题出现虽然影响了当年PVC的产量(当年全世界PVC减产12%,美国、日本减产20%),提高了PVC的生产成本,但是也促进了PVC行业的技术进步。

这些技术一直运用至今。

这一时期,PVC悬浮聚合和连续乳液聚合方法的生产技术日趋完善。

在加工应用方面,为避开用于包装材料的PVC增塑剂迁移和VCM毒性问题,PVC厂商把产品市场转向硬质制品。

恰遇70年代建筑市场兴旺,新建房屋和旧房维修改造量大,传统建筑材料涨价。

而PVC建材制造简单,容易安装、重量轻,使用寿命长,不需油漆,维修费用低,抗腐蚀性好,耐燃、而且价格低,因此迅速进入了建材市场,美国PVC建材占PVC总消费量的66%以上。

二、高性能化和高效化发展阶段

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二次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严重冲击了建筑业,因而造成了PVC产品的滞销、产量下降。

同时,石油危机使油价从70年代以前是2—3美元/桶上涨到1982年的35美元/桶。

PVC生产成本的提高使的一些企业亏损倒闭。

面对这种困境,PVC厂商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向组织机构调整要效益,向节能降耗管理要效益,向产品结构要效益。

使世界PVC年增长率继续保持在5%的发展速率。

而进入21世纪,油价除了在2001年走低过,之后价格一路飙升,在今年更是创纪录超过了70美元/桶。

油价高企显然提高了PVC制造成本,PVC行业全球整合在所难免,譬如日本早在2002-2003年就开始关停和合并了部分PVC企业,韩国同样如此。

2.3中国PVC的使用

中国PVC行业的发展其实并不久远,回首中国PVC行业发展的历史,我们能够很清晰的感觉到中国PVC行业格局变化,从萌芽发展的艰辛,直至随着高速发展之后仍受到外围货源的冲击,可以说此时中国PVC行业无论是电石法还是乙烯法生产工艺的生存都相当的困难,但是作为中国PVC行业,乙烯法生产工艺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仍未改变,而2003年反倾销的最终裁决改变了这一状况,反倾销的出现不仅仅改变了世界PVC行业格局,也改变了中国PVC行业的格局,电石法生产工艺在反倾销下其优势逐步显现,而乙烯法生产工艺不仅受来自外围影响自身高成本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国内电石法生产工艺低成本的冲击,成本的双重压力,让中国的乙烯法PVC略势逐步严峻,而电石法PVC优势日渐明显,从而出现了电石法PVC行业一个高速发展时代的形成,目前中国PVC行业的格局已从乙烯法PVC占据主导转变成为电石法PVC占据主导地位,而需求也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直至严重供过于求。

2.3.1PVC异型材

型材、异型材是我国PVC消费量最大的领域,约占PVC总消费量的25%左右,主要用于制作门窗和节能材料,目前其应用量在全国范围内仍有较大幅度增长。

在发达国家,塑料门窗的市场占有率也是高居首位,例如德国为50%,法国为56%,美国为45%。

2.3.2PVC管材

在众多的PVC制品中,PVC管道是其第二大消费领域,约占其消费量的20%左右,在我国,PVC管较PE管和PP管开发早。

品种多,性能优良,使用范围广,在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

2.3.3PVC膜

PVC膜领域对PVC的消费位居第三,约占10%左右。

PVC与添加剂混合、塑化后,利用三辊货四辊压延机制成规定厚度的透明的或者着色的薄膜,用这种方法加工薄膜,成为压延薄膜。

也可以通过剪裁。

热合加工包装袋、窗帘、雨衣、桌布窗帘、充气玩具等。

宽幅的透明薄膜可以用于塑料大棚、温室及地膜等。

经双向拉伸的薄膜,所受热收缩的特性,可供收缩包装之用。

2.3.4PVC一般软制品

利用挤出机可以继承软管、电线、电缆等,利用注射成型机和各种模具,可制成塑料凉鞋、拖鞋、鞋底、汽车配件、玩具等。

2.3.5PVC硬材和板材

PVC中加入填充料、稳定剂和润滑剂,经混炼后,用挤出机能挤出各种不同口径的硬管、波纹管及异型管,用作下水管、电线套管、引水管或者楼梯扶手。

将压延好的薄皮重叠热压,可制成各种厚度的硬质板材。

板材可以切割成所需的各种形状,然后利用PVC焊条用热空气焊接成各种耐化学腐蚀容器及风道等。

2.3.6PVC包装材料

PVC制品用于包装主要为各种薄膜、容器及硬片。

PVC容器主要生产饮料、矿泉水和化妆品瓶,也用于精制油的包装。

PVC膜与其他聚合物一起共挤出生产成本及其低的层压制品,以及具有较好阻隔性的透明制品。

PVC膜也看用于拉伸货热收缩包装,用于包装玩具、布匹、床垫与工业商品。

2.3.7PVC护墙板和地板

PVC护墙板主要用来取代铝制护墙板。

PVC地板砖中除一部分PVC树脂外,其余组分是回收料、填充料、粘合剂及其他组分,主要应用在机场候机楼地面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坚硬地面。

2.3.8PVC日用消费品

行李包是PVC加工制作而成的传统产品,PVC被用来制作各种仿皮革,用于行李包,运动制品,如足球、篮球和橄榄球等。

还可用于制作专用保护设备的皮带和制服。

服装用PVC织物是吸附性织物,如各种雨靴、雨披、放皮夹克和婴儿裤。

PVC用于许多体育娱乐品,如唱片、玩具和体育运动用品,目前PVC玩具增长幅度大,由于PVC玩具和体育用品生产成本较低,易于成型而占有很大优势。

2.4中国PVC市场发展分析

2.4.1中国PVC产量

2005年全国PVC产能为972万吨,2006年产能近1200万吨,增幅达23.4%,2012年中国共有PVC树脂企业127家,其中产能高于20万吨/年的企业比比皆是,中国PVC产能达到1340万吨/年,成为世界第一大PVC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

图2.12007-2012年中国PVC产能,万吨

2.4.2中国PVC产量趋势

在2007年到2012年间,增长9.75%,2012年PVC产量达到1340万吨,同比去年增长3.24%。

图2.22007-2012年中国PVC产量趋势,%

2.5世界PVC行业的消费情况

据统计,2007年我国PVC表观消费量为1027万吨,产量972万吨。

但是2008年因受国内房地产不景气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PVC的消费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008年,我国PVC表观消费量下降为902万吨,出现了-12.85%的下滑。

2012年我国PVC表观消费量为1323.1万吨。

图2.32007-2012年中国PVC消费量,万吨

图2.42007-2012年中国消费量趋势,%

2.6中国PVC进出口总量分析

自2003年开始由于我国开始对原产自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的PVC实施反倾销后,中国进口PVC的总量逐年降低,而且由于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那一年进口PVC的总量出最低值。

而在金融危机过后,国内经济逐渐恢复,垄断中国PVC市场的电石法PVC价格也逐渐回升,其价格逐渐逼近进口料的价格,因而进口料的性价比再度上升,2009年后中国PVC的进口量回升。

另一方面,中国PVC的出口量仅在2007年、2008年出现高峰,但因为中国乙烯法PVC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仍不及进口PVC,因而2009年、2010年出口量再度回落。

特别是2011年在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债、美债等等诸多问题集中浮出水面,从而导致2011年整体进出口形势都相当不乐观,而下半年尤为严峻。

2.7目前我国PVC行业面临的问题与任务

氯碱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延伸价值,其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持续高增长,国内聚氯乙烯加工业的发展比聚氯乙烯树脂的发展更快,对聚氯乙烯树脂的需求大幅增加。

2004年以来,受氯碱行业高额利润的吸引,越来越多的氯碱项目新建扩建,产能的迅速扩张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行业内的问题逐步凸显:

(1)产能过剩愈演愈烈,市场陷入恶性循环近几年国内PVC市场转入产能过剩状态。

目前国内PVC货源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和进口料货源相抗衡外,再有就是引出了国内PVC行业最大的一个弊端之一——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盈利水平下降引发装置负荷过低。

(2)进口量逐步递减,出口量稳步上升随着我国PVC产量的逐年上升,国内市场的PVC的自给率不断提高,而且国内PVC的生产工艺也日臻成熟,多数已经满足国内制品的需求,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