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984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乳制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图表3:

伊利蒙牛高端牛奶在不同层级城市总体市场占有率5

图表4:

伊利和蒙牛液态奶市场占有率6

图表5:

伊利和蒙牛UHT市场占有率6

图表6:

伊利和蒙牛冷冻产品市场占有率7

图表7:

雀巢2016年上半年收入9

图表8:

达能2016年上半年收入10

图表9:

伊利2016年上半年收入结构10

图表10:

蒙牛2016年上半年收入结构11

图表11:

各家公司的品牌数量12

图表12:

各公司的毛利率13

图表13:

乳制品各子行业2015年同比增速13

图表14:

雀巢分地区收入结构17

图表15:

雀巢分地区收入增长率18

图表16:

达能分地区收入结构21

图表17:

达能分地区收入增长率21

图表18:

伊利的净债务(百万)和偿债能力24

图表19:

伊利的现金(百万)及现金等同量24

图表20:

蒙牛的净债务(百万)和偿债能力24

图表21:

蒙牛的现金(百万)及现金等同量25

表格目录

表格1:

2016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8

表格2:

知名乳企研发投入概览15

表格3:

达能2010年以来收购/剥离交易19

表格4:

蒙牛2009年以来收购/剥离交易22

第一节伊利蒙牛或将成为全球健康食品提供者

一、伊利蒙牛市占率持续提升,双寡头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伊利和蒙牛为我国乳制品行业产业链下游两大龙头企业,2015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604和491亿元,同期我国乳制品制造累计主营业务收入约为3,352亿元,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之和占行业总体的32.7%,经营规模大,实力雄厚。

2016年上半年两家公司分别实现299和273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2%和6.6%。

伊利主营业务收入和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蒙牛主营业务收入和同比增长率

伊利和蒙牛在一、二线城市市占率较高,在低级县市渠道下沉力度也很强。

以高端白奶为例,二者的高端奶制品在一线城市的市占率为66.2%,在二级及以下城市的市占率均在80%以上,其中四级及以下城市的市占率高达86.1%。

伊利蒙牛高端牛奶在不同层级城市总体市场占有率

ModernDairy、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伊利和蒙牛液态奶市场占有率

Nielsen、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分产品来看,根据披露,伊利和蒙牛液态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健提升,至2016年上半年,两者市占率之和已达54.1%;

其中UHT产品的市占率增速较快,从2015年上半年的56.9%上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59.8%,1年之内市占率增长了将近3个百分点;

而两者冷冻产品(如低温酸奶、巴氏奶)的市占率有所下滑,相比于15年同期,下降了约两个百分点。

在乳制品行业波动过程中两大龙头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并发力低级市县,行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伊利蒙牛在国内的双寡头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伊利和蒙牛UHT市场占有率

伊利和蒙牛冷冻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站在全球乳企角度布局业务,可借鉴国外乳企发展经验

根据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公布2016年度“全球乳业20强”榜单,伊利以93亿美元的销售额一年连升两级,超越美国迪恩食品和加拿大萨普托公司,位列全球第八;

蒙牛以79亿美金的销售额继续位列第十一位。

早在2014年底伊利董事长潘刚便宣布于2020年进军全球乳业5强的战略目标,实现从百亿级企业向千亿元级企业的跨越,确立了“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新愿景。

同时蒙牛也更早布局海外市场,与国外知名乳品企业达能、阿拉食品等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成为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公司。

伊利蒙牛已站在全球乳企角度布局业务,积极进行跨国合作和并购,涉及奶源、技术、食品安全等领域,对全球资源进行整合。

然而,相比于如雀巢、拉克塔利斯及达能等国际乳业巨头,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将综合研究国外乳品企业发展状况和路径,以期能够借鉴国外乳企的发展经验及规律。

2016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

第二节品类多元化、高附加值产品及研发投入构建国外乳企发展路径

一、产品品类及品牌多元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雀巢作为国际乳品行业龙头,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通过收购优质公司成功实现向其他健康及食品领域的扩张,同时坚守多品牌战略,拥有65个主品牌和超过2000个子品牌,因此其经营规模远远大于其他竞争对手。

目前雀巢已形成7个稳定的业务板块,包括粉状和液体饮料、健康保健品、奶制品和冰淇淋等,且各板块的营收占比都较为平均。

根据公司2016上半年报,奶制品和冰淇淋仅占总营收的16%。

达能也是全球最成功健康食品公司之一,以酸奶起家,与奶酪生产商热韦尔合并,自上世纪90年代起确立以健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剥离一系列资产,最终形成鲜乳制品、饮用水、婴儿营养品及临床营养品四个业务板块。

尽管剥离多项业务和产品,达能在四个板块共计有45个主品牌和众多子品牌。

达能是鲜乳制品市场绝对的领导者,市占率超过20%,根据2016上半年报,乳制品收入占总营收的48%;

其婴儿营养品位居世界第二,并在欧洲占据领先地位,据最新报告,婴儿营养品占其总营收的22%。

其他两部分业务,饮用水业务为全球第三,市占率超过10%,二临床营养品目前是欧洲第一。

雀巢2016年上半年收入

公司年报、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达能2016年上半年收入

根据2016年中报,伊利和蒙牛的主要产品均以液体乳为主,包括普通白奶、乳饮料、酸奶及常温酸奶,总体营收占比分别为80%和87%;

伊利的其他产品,如冰淇淋和奶粉的占比都在10%或以下;

蒙牛的酸奶业务在与达能在中国的酸奶业务合并后达到营收的27%,然而冰淇淋和奶粉业务占比为6%,均低于伊利。

相比于雀巢与达能,伊利和蒙牛主要聚焦乳制品行业,并没有向其他健康领域拓展的大动作。

由于国内低级市县乳制品市场仍有空间,且产品种类有也进一步丰富的机会,伊利和蒙牛预期将继续在国内乳制品市场深耕细作。

然而,随着国内乳制品市场竞争加剧及其他健康食品机会的崛起,两大公司可以借鉴国外乳企的发展经验,开拓其他健康食品品类。

伊利2016年上半年收入结构

蒙牛2016年上半年收入结构

近年来伴随我国人均收入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下游乳制品企业积极进行产品升级,伊利和蒙牛已研发出多种新品并在市场上推广,如常温酸奶、植物蛋白饮料等。

目前两者旗下分别有26和22类产品,包括以伊利或蒙牛品牌冠名的产品以及尚未普及的新品牌。

然而,与雀巢的65个主品牌和超过2000个子品牌以及达能的45个主品牌和众多子品牌相比,伊利和蒙牛能称之为主品牌的数量较少,在提高产品品类的同时,也可积极增加旗下品牌数量,向多元化健康产品提供者的方向迈进。

各家公司的品牌数量

各公司官网

二、高附加值产品是提升未来盈利水平的关键

达能在确立以健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后,业务向健康食品领域聚焦并专注提升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毛利率稳步提高至51%。

达能的鲜乳制品业务贡献集团约48%的营业收入,全球市占率超过20%,其中约80%的收入都来源于酸奶,属于高附加值产品,拥有全球排名前五的三个酸奶品牌(Activia、Danone、Actimel)。

同时,达能的婴儿营养品业务的营收占比为22%,位居世界第二,拥有贝乐蒂、爱他美、牛栏等中高端品牌。

此外,达能是全球第三包装饮用水和饮料生产商,拥有依云和富维克两大国际天然矿泉水顶级品牌。

雀巢坚守多品牌战略,产品种类繁多,为了突显“GoodFood,GoodLife”的理念,过去10年间雀巢甜品、冰淇淋及粉状和液体饮料业务所贡献的营收占比持续下滑,而健康饮用水和保健品的营收占比大幅上升。

雀巢近年来毛利率有小幅上升,稳定在50%左右,主要由于所开发的高端产品初见成效,如高端奶粉及高端咖啡及咖啡机等为利润增长做出贡献。

各公司的毛利率

伊利和蒙牛的营业收入仍以UHT和乳饮料为主,两者之和分别占各公司营业总收入的62%和60%,而利润率较高的酸奶和婴儿奶粉均占比有待提高。

伊利近年来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其高端明星产品金典、安慕希和金领冠珍护的营收占比与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致使伊利的毛利率快速走高,与蒙牛的利率差持续增大至5.4%。

2013年达能中国酸奶业务与蒙牛酸奶业务合并,蒙牛酸奶业务占比随之迅速提升,有效地强化蒙牛的盈利水平。

然而受雅士利国际业绩依旧低迷的影响,蒙牛的婴儿奶粉业务贡献有待提升。

2015年我国乳制品行业整体增速为14.2%,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增速较2014年稍有下滑,其中液态奶类乳品市场增长率仅为2.7%,而常温酸奶和常温乳酸菌饮料2015年销售额增速高达91.1%和35.9%,低温酸奶增速为10.2%,较去年同期增速下滑明显。

乳制品各子行业2015年同比增速

Wind、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乳制品诉求日加强烈,酸奶产品以其低糖、高蛋白性有望成为国内乳企重点发力产品。

根据市场测算,2015年常温酸奶市场规模为14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400亿元,市场空间充足,伊利和蒙牛常温酸奶的营收和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相较于常温酸奶,低温酸奶和希腊式酸奶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和更少的糖分,随着人们对健康营养产品认识的深化,未来低温酸奶和希腊式酸奶预期是消费者的首选产品。

此外,奶酪、功能性饮料和其他健康类食品市场空间巨大,乳企以产品创新为驱动力拓展业务。

三、产品研发投入是业绩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产品发明和技术创新是雀巢自建立以来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全球健康营养食品领域领导者,雀巢在研发上投入巨大,2015年雀巢的研发费用占其全部营收的1.6%。

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食品和营养研发网络,设置34个研发机构,超过5000人的研发团队,同时也积极和各种业务伙伴及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达能视研发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研发投入力度也不逊于雀巢,2015年达能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为1.4%,拥有2大国际研发中心以及多个专门业务研发中心,研发人员总人数约1500人,同时也与多家著名研究所、协会和学校眼里的合作项目。

相比之下,伊利和蒙牛的研发投入仅为其营收的0.13%和0.17%,远远小于国际乳企巨头的研发投入,且近几年才开始重视技术创新。

蒙牛较早布局海外市场,选择与国外成熟乳企签署合作协议或设立子公司开发并推出新类型产品,但直至2014年才开始和各大学和机构建立研究中心。

相较于蒙牛,伊利自2013年起便开始建设自有的技术研究院,同时较为重视产业链上游的延伸与布局。

此外,两者也积极与国外科研院所和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研究项目。

知名乳企研发投入概览

各公司官网与2015年年报

自2011年以来,国内各乳业龙头产品发明和技术创新加大力度,新品推出也颇见成效,成为营收增长的强有力引擎。

伊利的金典和安慕希成倍增长,蒙牛的特仑苏、未来星和纯甄也表现优异,新品营收占比持续增加。

伊利和蒙牛的产品研发投入空间较大,随着未来消费者对乳制品及其他健康食品的口味、营养和品种诉求愈加强烈,自主研发能力和开放式创新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实现业绩增长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并购收购成就国际乳企的巨头之路

一、雀巢的业务全球化证明并购收购是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雀巢目前主要有7个业务板块,拥有超过2000个品牌,产品遍及全球,并购/收购/业务合并是主要的扩展手段。

针对不同的品牌,雀巢收购目的各有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收购相关标的完善自有产品体系:

1985年雀巢公司收购了美国的三花公司,将三花和“咖啡伴侣”等品牌加入到如咖啡的产品组合中,对消费者的口味进行引导并增大销售额;

1988年雀巢收购了英国糖果公司RowntreeMackintosh,将奇巧(KitKat)、AfterEight和Smarties等品牌增加到其产品系列中,丰富产品体系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收购创建新的业务板块:

1992年雀巢收购了法国巴黎水(Perrier)集团,从而建立了矿泉水市场地位。

次年,雀巢成立了独立运营的水业务公司,2002年更名为雀巢水。

2001年雀巢收购了美国普瑞纳宠物食品,并将“喜跃”业务与之合并,在宠物食品市场中又建新军:

雀巢普瑞纳宠物食品公司。

为快速进军新兴市场所实施的收购:

1999年雀巢收购了中国太太乐鸡精80%的股份,并于2001年与中国第二大鸡精生产厂商豪吉合作成立了四川豪吉食品有限公司,布局调味品市场。

2011年雀巢收购了徐福记和银鹭60%的股份,成功提升雀巢糖果和软饮料的市场份额。

2012年雀巢收购了前身为辉瑞营养品的惠氏营养品公司,惠氏的主要市场集中在新兴国家,雀巢看中的是新兴市场婴儿食品行业强劲的涨势和惠氏在新兴市场的经营经验,希望借此扩大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以巩固其在婴幼儿营养品领域的位置。

自2008年起,雀巢加快了在新兴市场拓张的步伐,过去8年亚洲的收入占比明显提高,主要来自于中国的贡献,尤其是在收购徐福记、银鹭以及惠氏之后,亚洲的营收占比大幅提升。

欧洲所贡献的营收自08年起持续下降,但受益于雀巢在俄罗斯的优异表现,占比有所回升。

美洲近年来实现的营收在总体中的比例处于持平状态。

由于欧美市场经济衰退,新兴国家市场正成为跨国公司业绩增长的最大来源地,而雀巢也计划增加新兴市场对雀巢总体营收的贡献率。

雀巢分地区收入结构

雀巢分地区收入增长率

二、积极并购剥离成就达能“营养、健康和幸福生活”领军者地位

达能是以健康为核心的食品企业,业务遍及全球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雀巢多品牌战略不同,达能通过一系列收购成为以食品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再经过业务出售和剥离收缩业务覆盖范围,成为“通过食品带来健康”的企业。

如今达能已确立了四大核心业务:

鲜乳制品(全球第一)、饮用水和饮料(包装饮用水和饮料市场全球第二)、婴儿营养品(全球第二)和临床营养品(欧洲第一)。

较之于雀巢温和的收购手段,达能的并购收购较为强势且残酷,通常对优质企业进行股权增持以获得巨大收益,在获得企业经营权后对企业家进行血洗,冷藏有同业竞争可能的品牌,同时果断抛弃边缘产品和效益不佳的企业。

自2010年以来,达能完成了30项收购、剥离和投资项目,包括收购了埃及的乳制品公司Halayeb、英国食品公司Complanfood、美国婴儿食品公司和著名饮用水公司Yosemite等,同时出售了俄罗斯乳制品与果汁制造商WimmBill-Dann食品公司及其他公司。

在中国,达能继续深化与蒙牛的合作,认购蒙牛与雅士利的部分股权,同时出售旗下婴儿奶粉多美滋给雅士利。

此外,达能舍弃了汇源果汁的股权,出售给赛富国际。

达能2010年以来收购/剥离交易

Bloomberg、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自2010年至2015年,达能在亚洲的收入占比略有上升,主要来自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销售贡献,增幅小于雀巢,主要受奶粉业务下滑所致。

美洲所实现的营收在总体中的比例有所上升,因为美国和阿根廷业绩持续走强。

和雀巢一样,受欧美市场经济衰退影响,欧洲所贡献的营收下降。

达能分地区收入结构

达能分地区收入增长率

三、国内龙头也可通过并购途径讯速提高市场份额

在中粮入主蒙牛成为其第一控股股东后,蒙牛开始积极进行业务合作和重组,首先改变重市场轻奶源的策略,布局上游奶源,对现代牧业进行股权收购,目前蒙牛是现代牧业的第一控股股东;

其后,为了填充在奶粉行业的空白,收购国内知名奶粉企业雅士利,并将旗下欧世蒙牛奶粉品牌出售给雅士利进行统一管理;

同时积极与达能进行业务合作,实现合并双方在中国的酸奶业务,合并后酸奶市场占有率达到24%,拔得头筹,达能也对蒙牛进行了进一步增持,双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相比于蒙牛,伊利多是以自有资金新建奶源基地和生产线进行对外扩张,收购并购节奏较为谨慎,并无大的项目发生。

蒙牛2009年以来收购/剥离交易

伊利和蒙牛目前营收占比最大的是液态奶,分别为62%和60%。

液态奶中伊利以传统白奶和花色奶为主,而蒙牛在其酸奶业务和达能合并后,传统白奶与酸奶成为其营收占比最大的两块业务。

此外,伊利的婴儿奶粉和冰淇淋业务占比都明显高于蒙牛。

目前乳制品市场上传统中低端白奶和乳饮料的市场容量已趋于饱和,而高端产品,如高端白奶、常温酸奶以及低温酸奶虽在一、二线城市铺货率较高,但在低级市县仍有较大空间。

同时,伊利和蒙牛的产品线较国际乳品龙头依旧偏窄,未来有望开拓更多产品品类或构建新的业务板块,而并购收购优质企业是最快最有效的手段,显然是比自己独立建厂或扩大产能更快捷的途径。

依托雀巢和达能的收购路径,我国乳制品龙头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收购:

伊利和蒙牛目前的产品线较为单一,以常温液态奶为主,低温酸奶、婴儿奶粉和冰淇淋业务为辅,全部品牌数量分别为26和22个。

未来公司可以在产品类型和数量可以继续完善,如常温酸奶、低温酸奶等仍处于高速增长的产品,巴氏奶、奶酪等冷链产品,植物蛋白饮料等高营养产品,以及功能性饮料等;

同时可以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如收购国内外优质上游奶源企业和区域龙头的部分股权加强奶源建设及战略合作。

根据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公布2016年度“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伊利以93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列第八。

伊利董事长潘刚提出要在2020年进入全球乳业5强,实现从百亿级企业向千亿元级企业的跨越。

2016年上半年伊利的基础白奶和奶粉增速出现下滑,收入端承压,除了在乳制品行业内进行产品种类和系列的扩充外,进军其他健康市场也是实现企业营收爆发式增长的有效途径。

伊利和蒙牛近年来在积极整合全球奶业资源,增强竞争优势并降低成本。

蒙牛较早布局海外市场,选择与国际知名乳企Arla、Whitewave、Miraka签署合作协议推出新产品,并与达能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合并业务共同拓展市场。

伊利则与美国DFA和意大利斯嘉达达成合作伙伴,并于2014年在新西兰建立大洋洲生产基地,布局海外上游优质奶源。

作为全球乳企前20强,业务从国内拓展到周边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路径势在必行,而作为跨国企业,并购收购优质企业是最快最有效的手段。

四、伊利和蒙牛具有外延并购的能力

至2016年中期,伊利的现金及现金等同高达109亿元,具有国内外并购的能力。

其净债务(计息债务-现金及现金等同)逐年升高,约为-101亿元,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带息债务的比率也达到9.5,几乎没有债务风险,国内外并购预期强烈。

蒙牛2015/20161H现金及现金等同约为79/52亿元,近年来随着债务负担的上升,其净债务逐渐下降,主要受控股公司雅士利产能扩充及业务整合的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带息债务的比率也较低,有一定债务压力。

然而,随着蒙牛业绩的持续好转及雅士利业绩的扭亏为赢,将仍存在国内外并购的能力及预期。

伊利的净债务(百万)和偿债能力

伊利的现金(百万)及现金等同量

蒙牛的净债务(百万)和偿债能力

蒙牛的现金(百万)及现金等同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