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05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6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CT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单位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6.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小王回到了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坐在那里聊天。

B.在《我的首长》这篇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C.我眼看着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就跟着走了进去。

D.董事长看到总经理非常高兴,不由分说地把他拉到了办公室里。

7.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不同的死进行了对比。

B.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玉簪花开在绿叶丛中的样子。

C.雨伞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人挡风遮雨,却总是湿透自己。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雨伞的赞美。

D.人在天下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瞰着天底下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世界的纷纭变幻。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苍天俯视人类的感觉。

8.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其作品多为豪放之作。

B.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背影》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小说塑造了钢铁战士保尔·

柯察金的形象。

D.中国古代的史书体裁有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等。

9.王实甫《西厢记》有云: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这里表达的情感是:

A.恨青春不再韶华易逝

B.望时光停留能多相聚

C.忧离别太久长夜难熬

D.叹相见恨晚缘分尚浅

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两句诗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盛世局面?

A.唐朝B.东汉C.西汉D.元朝

11.下列不属于“五经”的是:

A.《尚书》B.《春秋》C.《诗经》D.《论语》

12.我国《宪法》中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3.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不包括:

A.死刑B.无期徒刑C.有期徒刑D.劳动教养

14.企业制定相关的标准是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控制的依据。

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制定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B.制定标准应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

C.制定标准应定得越高越好

D.制定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

15.大气层中的对流层是指自地面到8-18公里的大气空间,水汽多,具有剧烈的空气对流,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空气垂直运动较弱,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稳定,水汽尘埃含量少;

自平流层向上80-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气流垂直运动强烈。

最适合飞行的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三者皆可

二、填空题

16.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①我们见到的农村妇女主任,就是电影中女主角的__________。

②据报道,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最主要的传播________。

③由于环境污染,著名的阿尔卑斯山羊绒的品质正在__________。

A.原形媒介蜕化B.原形媒体退化

C.原型媒介退化D.原型媒体蜕化

17.在下面两段文字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为了蝇头小利,一些人不惜头破血流,____________几张“大团结”就可以“收购”某些人的廉耻心、自尊心,_________骨头和灵魂。

②一个人________不懂得正确意见只能是对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而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他__________有善良的动机,也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乃至甚至如果即使

B.甚至乃至如果即使

C.甚至乃至即使如果

D.乃至甚至即使如果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话。

列宁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和重要作用。

人们利用语言来进行交际,交流思想,__________。

如果没有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会崩溃。

A.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

B.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互相了解。

C.以便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协调,共同的活动。

D.以便互相了解,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

19.“_________”是陶渊明所作的诗句。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孤征越清江,游子悲路长

C.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D.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20.下列诗句描写的季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A.④①③②B.④①②③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21.《春江花月夜》在唐诗史上地位突出,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

其作者是________。

A.张说B.张若虚C.张籍D.张九龄

22.作者不是莎士比亚的一组作品是__________。

A.《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B.《哈姆莱特》《奥赛罗》

C.《李尔王》《麦克白》

D.《伪君子》《悭吝人》

23.京剧作为综合性艺术,最贴切的概括是________。

A.生、旦、净、丑B.说、学、逗、唱

C.唱、念、做、打D.吹、拉、弹、唱

24.1945年,在_________上,决定成立“联合国”。

A.德黑兰会议B.开罗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25._________不久,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D.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

26.不需要证人在场见证即有效的遗嘱是_________。

A.口头遗嘱B.自书遗嘱C.录音遗嘱D.代书遗嘱

27.在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机构是___________。

A.中共中央政治局

B.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及各部委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28.效益和效率是企业运营中经常运用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下列指标中最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是_________。

A.产品缺陷率B.员工满意度

C.市场占有率D.流动资金周转率

29.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主要利用_________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能源,是世界上著名的“无烟城市”。

A.森林B.石油C.地热D.煤

30.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水量中所占比例极小,而且目前全球超过半数的淡水资源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尚未被开发利用。

A.两极的冰盖和高山冰川B.湖泊和河流

C.地下水D.洋流

三、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了列四道题。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_________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

雨下大了。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

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摘自汪曾祺《昆明的雨》,载《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

31.文中加横线处应填写哪个人名?

A.李商隐B.李白C.李颀D.李贺

32.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心态。

A.期待B.困惑C.无奈D.怀旧

33.“雨”字在正文中多次反复出现,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A.摹写真实事件B.刻画当时喜好

C.传达个人幻想D.渲染雨中情味

34.下列陈述中与文章原意最贴近的是:

A.雨容易使人郁闷B.雨引发人的乡愁

C.雨善解人意D.雨中景色很美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一个英国人赞美这种造诣高的翻译,比为原作的“_________”,躯体换了一个,而精魂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翻译出的东西。

因此,意大利一位大诗人认为好翻译应备的条件看来是彼此不相容乃至相矛盾的:

译者得矫揉造作,对原文亦步亦趋,以求曲肖原著者的天然本来的风格。

一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

就文体或风格而论,也许会有希莱尔马诃(1786-1834,德国神学家、阐释学家——注)区分的两种翻译法,譬如说:

一种尽量“欧化”,尽可能让外国作家安居不动,而引导我国读者走向他们那里去,另一种尽量“汉化”,尽可能让我国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外国作家走向咱们这儿来。

然而,“欧化”也好,“汉化”也好,翻译总是以原作的那一国语文为出发点而以译成的这一国语文为达点。

从最初出发以至终竟到达,这是很艰辛的历程。

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

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和口吻上违背或不很贴合原文。

那就是“讹”,西洋谚语所谓“翻译者即反逆者”。

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的“翻”,展开了它的反面:

“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皆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释赞宁《高僧体三集》卷三《译经篇·

论》)。

这个比喻使我们想起堂·

吉诃德说阅读译本就像从反面来看花毯。

(摘自钱钟书《论林纾的翻译》,《钱钟书论学文选》,花城出版社,1990)

35.结合上下文,文中“________”填哪个词比较合适?

A.投胎转世B.点铁成金

C.二度青春D.回光返照

36.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原文与译文必然会有距离

B.“欧化”和“汉化”的译法,只要尽量不失真和走样,都是好翻译

C.为了达到“化境”,翻译应该完全不同于原文

D.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

37.读这段文字,你觉得作者对翻译失真和走样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A.批判B.讽刺C.理解D.戏谑

38.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翻译做得好,完全可以做到原汁原味

B.翻译是一种忠实的创作

C.翻译者即反逆者,所以翻译是不可信的

D.翻译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会失去对民族文学和精神的把握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

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昭君墓也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青冢在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左右。

据说清初墓前尚有石虎两列、石狮一个,还有绿琉璃瓦残片,好像在墓前原来有一个享殿。

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只有一个石虎伏在阶台下面陪伴这位远嫁的姑娘。

据内蒙的同志说,除青冢外,在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

我们就看到了两个昭君墓,另一个在包头市的黄河南岸。

其实这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个古代的堡垒。

在这个堡垒附近,还有一个古城遗址。

王昭君究竟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昭君墓。

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然而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

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因为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像我们今天一样,通过各族人民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主要的是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

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形式。

当然,和亲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些和亲是被迫的,但有些也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

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摘自翦伯赞《内蒙访古》,《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92)

39.在内蒙出现多处昭君墓的原因在于:

A.内蒙人民对王昭君有好感B.作者对王昭君有好感

C.统治者对王昭君有好感D.中原人民对王昭君有好感

40.作者亲眼看到的昭君墓有:

A.一个B.两个C.十几个D.几十个

41.关于昭君出塞,作者的观点是:

A.昭君出塞反映了民族和国家的屈辱

B.昭君出塞是朝廷强迫的

C.昭君出塞是汉族统治阶级软弱的结果

D.昭君出塞促进了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42.对于和亲政策,作者的观点是:

A.和亲政策是统治阶级的一方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

B.和亲政策只能作为权宜之计

C.一般情况下,在封建时代,和亲政策总要比战争政策好得多

D.和亲政策应与战争政策结合并用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本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变星,它有规律地发出射电脉冲讯号,所以取名为脉冲星。

脉冲周期很短,最长为4.3秒,最短的只有0.0016秒,而且十分稳定准确,间隔的误差仅为0.00000001秒。

什么样的天体能如此快速而稳定的发射脉冲讯号?

一个天体发生周期性变化,其可能的机制不外乎三种:

轨道运动、脉动和自转。

显然,前二者是没有可能的,不可能设想恒星相互绕转的周期会短到0.033秒。

同理,脉动周期也不会短到不及几百分之一秒,且脉动不具有那样严格的准确性,所以,脉冲星不是脉动变星。

剩下的唯一可能是恒星自转。

可是,如此“疯狂般”的自转,不要说普通恒星承受不了,连白矮星那样致密的天体也会分崩离析。

于是,学者们认定,它只能是人们早已预言的中子星。

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恒星。

这是由于恒星演化到晚期,能量耗竭。

若经引力塌缩,其剩余质量大于某一极值时,电子运动都不能抗衡原子核吸引力,就继续塌缩,经逆β衰变形成大量自由中子,只是恒星密度很大,体积很小,形成中子星。

中子星的直径只有几十公里,而它的质量却可以超过太阳。

白矮星的密度已使人惊叹不已,但中子星的密度比它还要高出1亿倍以上。

每立方厘米的这种物质,可达几亿吨到10亿吨。

这样越高密度的天体,有足够强大的自引力,不致因高速自转而瓦解。

中子星是如何发射脉冲的呢?

学者们认为,在这样的天体上可能形成一种条件,使它的射电波主要是从其表面的局部地区发射出来,而其他部分的辐射很弱。

这样,中子星会像一个旋转着的喷头一样发出射电波,每转一周便朝观测者方向射出一束电波。

这样间歇性的“闪烁”被称为“灯塔效应”。

“脉冲星”名称是指天体辐射的表现形式;

“中子星”则表明这种恒星的物理性质。

它已被观测所证实。

(摘自陈自悟《地球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3.这颗“脉冲星”属于:

A.脉动变星B.行星C.白矮星D.中子星

44.下面关于中子星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子星是恒星演化的晚期形态

B.相同质量的中子星和白矮星相比,中子星的体积较大

C.强大的自引力维持中子星的高速自转

D.中子星是由逆β衰变形成

45.导致脉冲星“灯塔效应”的因素有:

①表面各部分辐射能量强度不同

②局部表面周期性地发射电波

③表面各点辐射能量极不稳定

④自身的旋转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6.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A.脉冲星和中子星B.中子星的“灯塔效应”

C.中子星的特点D.恒星演化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每月有六至九天专门受理民事诉讼,当然农忙季节——即自四月一日到七月三十日——除外(在此期间,凡涉及户婚、田土及各类轻微之事的争讼概不受理)。

州县官在每月将定的这几天里必须亲自坐堂接受人们的控告。

他的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当堂质问决定控告是当受理还是当驳回。

在诉状的末尾写上一个“批”词,或宣布受理,或说明不受理的理由。

写批词的方式,人各有异。

一些精明能干的州县官一收到诉状就在原告面前挥毫立就写出批词或与幕友讨论后亲自写批,因而闻名遐迩。

有些州县官虽然并不亲自写批词,但喜欢与幕友们讨论案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然而,大多数州县官并不熟悉法律,也无能力写批词,因而只得求幕友代为作批。

方大冢忠告,只有经验丰富的州县官才可试试当庭作批词;

因为缺乏经验的官员所作的批词或许无法使人信服,甚至是荒谬的。

法律规定,属州县司法管辖的民事案件必须在二十日内审结。

然而,因为拖延审判并没有刑责,许多州县官无视这一期限。

对州县官的这类抱怨经常可见。

(摘自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晏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

47.根据上文内容,州县官写批词的意义在于:

A.决定案件是否进入诉讼程序

B.决定案件属于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C.决定案件的最终结果

D.决定案件的执行

48.根据上文内容,州县官行使的权利在性质上属于:

A.行政权B.立法权

C.司法权D.监察权

49.在实践中,批词主要由谁撰写?

A.州官B.县官

C.幕友D.衙役

50.根据当时法律规定,属州县司法管辖的民事案件必须在二十日内:

A.决定是否受理B.做出判决

C.写出批词D.讨论案情

 

第二节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题

(25题,每题4分,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AD

E

BFC

第三节逻辑推理能力测试题

1.古希腊哲人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下面哪一个选项与这句格言的意思最不接近?

A.只有经过反省,人生才有价值.

B.要想人生有价值,就要不时地对人生进行反省.

C.糊涂一世,快活一生.

D.人应该活得明白一点.

2.人的日常思维和行动,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包含着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包含着某种创造性,而计算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的,因此计算机不可能拥有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补充下面哪一项,将最强有力地支持题干中的推理?

A.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具有学习功能.

B.计算机程序不能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C.在未来社会,人控制计算机还是计算机控制人,是很难说的一件事.

D.人能够编出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计算机程序.

3.植物必须先开花,才能产生种子,有两种龙蒿---俄罗斯龙蒿和法国龙蒿,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俄罗斯龙蒿开花而法国龙蒿不开花,但是俄罗斯龙蒿的叶子却没有那种使法国龙蒿成为理想的调味品的独特香味.

从以上论述中一定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作为观赏植物,法国龙蒿比俄罗斯龙蒿更令人喜爱.

B.俄罗斯龙蒿的花可能没有香味.

C.由龙蒿种子长出的植物不是法国龙蒿.

D.除了俄罗斯龙蒿和法国龙蒿外,没有其他种类的龙蒿.

4.有些台独分子论证说:

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的都是中国人,台湾人现在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所以,台湾人不是中国人.

以下哪一个推理明显说明上述论证不成立?

A.所有成功人士都要穿衣吃饭,我现在不是成功人士,所以,我不必穿衣吃饭.

B.商品都有使用价值,空气当然有使用价值,所以,空气当然是商品.

C.所有技术骨干都刻苦学习,小张是技术骨干,所以,小张是刻苦学习的人.

D.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反行为都应受到社会的谴责,所以,所有犯罪行为都应受到社会谴责.

5.一位医生给一组等候手术的前列腺肿瘤患者服用他从西红柿中提取的番茄红素制成的胶囊,每天两次,每次15毫克.3周后发现这组病人的肿瘤明显缩小,有的几乎消除.医生由此推测:

番茄红素有缩小前列腺肿瘤的功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医生的结论?

A.服用番茄红素的前列腺肿瘤患者的年龄在45---65岁之间.

B.服用番茄红素的前列腺肿瘤患者中有少数人的病情相当严重.

C.还有一组相似的等候手术的前列腺肿瘤患者,没有服用番茄红素胶囊,他们的肿瘤没有缩小.

D.番茄红素不仅存在于西红柿中,也存在于西瓜、葡萄等水果中.

6.一个热力站有5个阀门控制对外送蒸汽.使用这些阀门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则:

(1)如果开启1号阀,那么必须同时打开2号阀并且关闭5号阀.

(2)如果开启2号阀或者5号阀,则要关闭4号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