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715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书写媒介

约5000年前,最古老的文字诞生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东方社会,这些民族和国家以及后起的中国和印度经历了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

从此,石头、青铜器、龟甲、兽骨、粘土板、竹、木、绢帛、羊皮纸、纸莎草纸陆续成为记载文字的材料。

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则是对人类信息传播事业的划时代贡献。

4、印刷媒介

尽管中国是造纸和印刷术的故乡,但是纸张和印刷品被幽禁在宫廷内,成为替皇权服务的媒介。

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欧式活字印刷术。

它在20年之内传遍欧洲大多数国家,使信息的大规模复制成为现实,因而极大地扩展了传播空间。

正如马、恩所观察到的,从此,报刊等印刷品像纸币一样在社会中流行。

5、电子媒介

指一切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媒介。

它们的诞生使人类能够以光电的速度进行信息交流,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标志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在前四类媒介中,除了声光信号外,通常都要搭载交通运输工具才能完成传播使命,而电子媒介则完全不需要交通运输系统的辅助。

关于新闻活动的渠道

请看教材P10-11:

1、亲身传播;

2、大众传播;

3、群体传播

这显然是运用了传播学的观点。

实际上,多数学者认为,传播活动通常在5个层次上运行。

1、新闻

2、新闻活动

1、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3、简述人们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的不同渠道的特点。

4、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活动演进的特点。

第二章新闻

重点是新闻词义的历史演变、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定义、新闻要素、新闻传播的要求。

难点是两种新闻定义和新闻传播的要求。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概念,其基本特征有两个:

真实、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迅速及时的要求。

真实的事实、新鲜和报道的迅速及时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

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

第三节新闻本源

新闻的本源指新闻从那里生出来的。

先前我们谈论了新闻的起源,起源与本源只是一字之差,但它们分别研究不同的问题。

起源指新闻传播活动发生的时代及最初动因,即人类为什么需要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而新闻的的本源问题,指新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和收受的新闻与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

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

一是记者采访他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知情者);

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

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第四节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须的材料。

传统的新闻五要素是指:

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五要素用英语表述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它们都是以w开头的,因此,新闻五要素在国际上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

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

第一、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第二、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

第五节新闻类别

一、以新闻内容分类

二、以新闻发生地分类

三、以新闻的时间性分类

四、以新闻与读者的关系分类

1、新闻要素

2、新闻来源

1、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简述记者如何寻找新闻?

3、简述新闻的本源与来源、起源的区别。

4、简述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重点是信息的狭义的概念、信息与新闻工作的关系、信息理论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

宣传的概念、宣传的特点、宣传与新闻的关系;

舆论的概念、特点、社会功能。

难点是信息的概念与信息的特点;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以及如何营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

1.信息的定义P42

2.信息的特点

共享性(使用不灭性)

扩缩性

组合性,1+1>

2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如正面新闻反面看,反面新闻正面看。

相对性:

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信息需求。

宣传与新闻

由基本职能的不同,产生了出发点、归宿点、传播方式、传播要求的不同。

1、出发点不同。

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自身的需要,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支持。

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

因为信息是消除人们认知上的不确定性,是人们一切行动决策的前提,充分的信息是人类社会有理智地生活的必要条件。

2、归宿点不同。

宣传者是想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照宣传的意图去行动。

而新闻传播新闻,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是一次性传播,而宣传却常常需求重复,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商品广告,为了加深人们的印象,往往以同一形式、不同形式向人们重复地宣传。

4、传播要求不同。

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

具体要求是:

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求真实、典型,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观点的正确。

在宣传上,凡是能够证实观点的所有材料,只要是真实的,典型的,都可以用,不管是新近的,还是历史的,是新鲜的,还是人们熟知的,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可以用。

舆论的定义和特点P53-P55

舆论的社会功能P56-P57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P58-P59

论述题:

试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重点是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新闻事业的概念。

难点是四大传播媒介的特点,西方报纸产生的条件

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它(露布、牌板、)

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关于西方报纸产生的条件,注意七个方面的成因,这就是:

1、自然经济被打破,社会规模扩大,使人们关心各地新闻的需求增加;

2、受众队伍激增,专职人员产生;

3、教育发展,培养了一定文化水平的读者群;

4、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城市人口激增;

5、交通工具、道路的迅速发展;

6、印刷、纸张工具的日趋发展;

7、资本的加速集中,刊登广告的需求,使报纸成为有利可图的企业。

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报纸、广播、电视合称新闻事业,又称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事业是指人类运用已往形成一定规模和系统的新闻媒介有组织地采集、报道、评述和传播新闻以影响舆论、服务社会的经常活动。

”这个定义比较完整和准确,它指出了新闻事业成立的几个因素:

1、新闻事业的主体是职业的新闻机构,而不是个人;

2、新闻事业的内容是采集、报道、评述和传播新闻;

3、新闻事业的功能是影响舆论,服务社会。

4、新闻事业的属性是有组织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

(一)报纸:

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16~18世纪,报纸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手抄新闻

2、新闻书

3、周报和日报

(二)广播(广播电台):

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递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请看教材P73~74

(三)电视:

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递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请看教材P74-75

互联网的爆发性发展,同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紧密相联。

正是这些高新技术的运用,使互联网在同传统媒体的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邸报的内容:

皇帝的圣谕;

朝廷公布的法令;

大臣的奏折。

邸报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

这是邸报和近代报纸的根本区别。

可以说,邸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报纸。

一、近代中文报纸的产生

第一批中文报纸是在19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

主要有: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1815——1821年,运到广东散发。

《特选撮要每月统纪传》,1833——1838年,在广东、新加坡出版;

4、新闻事业成立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3、新闻事业的功能是影响舆论,服务社会;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重点是五种基本规律、几大新闻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和几大新闻文体的特点。

难点是新闻事业的各种体制。

一、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如果按所有制形式划分,世界上的新闻事业主要分为私人所有制、政府所有制、政党所有制、公共所有制和半官方所有制五种。

第二节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经济活动规模扩大,信息需求日益迫切;

第四节教育面扩大,受众群增多;

第五节广告增多,媒体赢利;

第六节通讯技术先进,传播手段发达。

第三节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一、报纸的特点

报纸是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

这就决定了报纸的长处:

1、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2、选择性强,便于读者自由安排时间、反复挑选内容来读;

3、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纵横数万里,上下数千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的描绘到本质的揭示,从人的外表到人的内心的活动,都可以跃然纸上。

短处:

1、报纸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效性差;

2、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如电视、广播广泛;

3、文字不及声音、图象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二、广播的特点

广播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

这就决定了广播的长处:

1、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电波的速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这使广播可以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同步报道;

2、渗透性好。

电波不受空间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可以无限发行;

3、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4、感染力强。

广播的语言和音响生动活泼,具有文字无法代替的感染力。

不足:

1、一瞬即过,受众难以进行仔细地研究和推敲,难以一边收听一边思考,受众的注意力只能被迫跟随广播;

2、受众必须按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二、电视的特点

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象和声音为媒介。

这就决定了电视传播的长处:

广播所具有的一切优点电视都具备。

除此之外,还有独特的长处:

1、强烈的现场感;

2、亲切感;

3、简洁明了。

广播所具有的缺陷电视也具有。

除此之外,还有突出的不足:

1、长于报道外在的看得见的动态新闻,而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

2、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四、网络的特点

长处:

1、互联网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主体。

所谓“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技术将各种传统信息传媒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等,进行一元化的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互联网将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各种信息符号交织于同一传播过程。

这种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无疑具有极大的优势。

2、互联网是一种高效灵活的传播方式。

通过互联网,人们既可以迅速地甚至是同步地进入网络,实时地获取信息,又可以在任何时候有选择地进行资料调阅。

3、互联网拥有超文本、大容量、开放性的传播内容。

互联网提供了品种齐全、容量极大的数据库,信息的容量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

同时,互联网上的内容还是开放的,信息资料可以自由进入或被调阅。

4、互联网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

互联网上的传播是双向互动的,网络的使用者既是受传者,又是传播者,既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也可以进行分众传播和小众传播。

互联网的这些传播优势,无疑使其具有了强大的竞争力,这不能不令人为传统媒体,特别是存在了几百年的报纸担忧。

不足:

1、受众必须具有网络新闻接受的终端设备。

2、目前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不及前三种传播媒体。

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必须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以吸引受众。

报纸应加强综合分析报道、深度报道,加强评论,多设专栏;

广播力争新闻报道的短、快、新,加强录音报道;

电视应加强现场新闻报道,加强节目主持人的节目;

网络应力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发挥多媒体传播的作用。

五、通讯社

通讯社并不直接向大众发布新闻,它仅仅向各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稿或称新闻原坯,经各新闻单位采用才公诸于世。

通讯社开始是向报社提供新闻稿,现在也向广播、电视台提供新闻稿。

但通讯社只能满足各新闻单位的共同需要,各新闻单位的特殊需要还要靠各新闻媒体自己去采访。

世界上创办最早的通讯社是法国人哈瓦斯1835年创办的哈瓦斯社。

世界上最有名的五大通讯社:

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

我国有两大通讯社:

新华社、中新社。

世界上最有名的广播电视系统:

美国的全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

第四节读者的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报纸的五种分类

一、以办报方针分

政治性报纸、商业性报纸、政治性的企业报(政企合一型)。

二、以报纸内容分

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西方分为严肃的高级报纸、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三、以阶级属性分

无产阶级报纸、资产阶级报纸。

四、以发行范围分

全球性报纸、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

五、以出版时间分

日报、晚报、周报。

第五节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中外报纸初创时期的文体特点

报纸上文体单一,新闻和言论不分,消息和通讯不分,这是中外报纸在初创时期文体的共同特点。

当今新闻文体共同的写作要求

新闻——要求准确、具体、简洁、直截了当,让读者迅速地一目了然地获取其中的消息。

评论——从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现象或重大新闻事件出发,加以分析。

简洁、明快地指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它的性质、影响,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

一、报纸的新闻文体

世界各国的报纸由四大块构成:

新闻、言论、副刊(专版)、广告。

我国报纸的文字体裁主要有:

1、新闻:

分为消息和通讯两种。

(1)消息:

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2)通讯:

详细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以补消息之不足。

三、简答题

1、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特点是:

新闻事业体制呈现多样化,新闻从业人员逐步实现职业化、专业化,新闻教育趋于普及。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基本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难点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首先,新闻媒介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它的活动首先是一种社会政治活动,对既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发挥着巩固或动摇的作用。

其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又是有区别的,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门也是有区别的:

1、新闻事业(或媒介)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不同于国家机器和暴力机关,不同于政治法律等机构。

新闻事业以报道新闻,反映和影响舆论,从道义和精神方面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并不具有行政和司法的强制力量,它是“批判的武器”(思想武器),而不是“武器的批判”(物质的武器)。

因此,把新闻事业定性为一种“专政工具”,显然是不正确的。

2、新闻与历史都是以事实为本源,都是客观事实的忠实记录,但历史是记载过去发生的事实,新闻报道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

历史研究的目的是揭开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从了解过去,明鉴现在,预测未来,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于通过及时反映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事实,向公众展示一幅现实生活的整体画卷,使公众了解周围环境,为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现实的行为依据。

昨天的新闻,也就是今天的历史。

一个“昨天”,一个“今天”,使历史和新闻根本区别开来。

3、新闻和文艺都来源于现实生活,都应用文字、图象、声音等手段反映现实生活,但文艺是用虚构、组合、夸张、想象等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而新闻则客观、准确、全面、真实地报道现实生活的新近变动,决不允许合理想象、虚构夸张、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文艺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新闻的真实是事实的真实,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所在。

一个是失实求似,一个是实事求是,文艺靠创造,新闻靠选择。

4、哲学是用概念、推理、归纳、判断等手段来揭示自然、社会、思维的一般发展规律,是自然、社会、思维世界的高度抽象,而新闻则实实在在地报道现实世界发生的事实,靠内容本身的逻辑来反映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5、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与事实发生同时)反映现实变动的,并面向社会大众,这使它与书籍、杂志、书信、内容简报,军事情报等相区别。

由上述的共同特点和与其他意识形态的比较,我们可得到新闻媒介的共性(教材P90):

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二、新闻媒介的特性

见教材P115-116

三、新闻媒介的个性(见教材P116)

第二节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双重属性极大地激活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积极变化:

1、媒介的积极竞争;

2、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3、注重受众反馈;

4、注重管理,讲究投入产出效益。

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负面影响有:

1、市场上的等价交换原则不恰当地延伸到了其他方面。

1、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包括:

其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又是有区别的,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门也是有区别的。

2、新闻媒介的特性是分层次展现的。

新闻媒介特性的主要方面有:

1、从所有制方面看,有三类:

私营、公营、国营。

2、与政府和执政党的关系看,有三类:

独立的新闻媒介、官方新闻媒介、半官方新闻媒介。

3、从阶级性方面看,主要有两类:

无产阶级新闻媒介、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4、从办报方针看,主要有三类:

商业性、政治性、政企合一型。

5、从媒介的内容上看,主要有两类:

严肃的高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大众化的通俗报纸(电台、电视台)。

3、如何采取,消除市场经济对新闻媒介的负面影响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1、要有一个新闻法,以及与之配套的有关法规;

2、要恪守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3、对新闻工作的进行普遍的人格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

4、健全对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性的监督机制。

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以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难点是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几种代表性的传播效果理论。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所谓功能,是指某一事物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也可以说,某一事物的功能就是这是这一事物所具有的有效作用。

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指新闻事业所具有的有效作用,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新闻事业之所以被人们广泛运用,受到人们青睐,正因为它具有某些效能,能发挥某些有利作用。

新闻事业具有以下几种社会功能:

(1)传递信息,沟通情况;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3)发表评论,宣传思想;

(4)开展批评,实行监督;

(5)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6)刊登广告,服务社会。

概括起来为:

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1、新闻事业一般功能是什么?

第十三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重点是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和党性原则。

难点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性原则。

第一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1、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

3.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

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极端重要性

1、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

3.只有坚持其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4.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三、为维持新闻真实性不懈地努力

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3.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4.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5.因果不符

新闻失实,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种;

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

第一,非故意性失实。

2、故意性失实。

四、坚持唯物论,维护真实性

第二节新闻指导性

一、新闻指导性的含义

二、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三、新闻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

第三节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谈到新闻事业的群众性,许多同志想到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和语言。

的确,表现形式应该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语言应该通俗易懂,这些是群众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不全面。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应该包括三层含义。

(1)在内容上:

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2)在工作路线上:

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3)在形式上:

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由于表现形式基本上属于新闻业务范围,本章只讲前两个问题。

一、新闻工作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

二、新闻事业依赖群众的需要而存在

三、满足群众需要是我们的天职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