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715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九专题评估检测十九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4.(2013·

汕头模拟)美国学者罗伯特·

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

“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下列宋朝时传入欧洲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发明是(  )

A.指南针  B.地动仪  

C.造纸术  D.火药

5.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项最不适宜(  )

A.造纸术:

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指南针: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C.火药:

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D.印刷术:

没有它就没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6.(2012·

苏州二模)唐朝一书法家作诗云:

“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下列作品反映出的书法形式与他所描述的最相符合的是(  )

7.(2012·

福州模拟)《说文解字·

序》载: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

艺文志》亦载: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8.(2013·

武汉模拟)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以下有关国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B.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风俗画以社会风俗为题材属山水画的一种,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如郑板桥的《墨兰图》

9.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④

10.祖籍江苏泰州的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身世界戏剧之林。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

B.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C.我国京剧艺术成为世界戏剧殿堂中的重要一员

D.艺术交流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

11.(2013·

济南模拟)南宋时期,词体渐尊,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音乐的束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独立文学样式,占据了宋代文学的主导地位。

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

A.教育的发展,民众素养提高

B.科举制度完善,诗词受到重视

C.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D.印刷技术进步,文化广泛传播

12.(2013·

福州模拟)某个时期,书坊和书局刊印通俗小说,以盈利为价值期待。

福建建阳书坊刊刻(包括建阳、建安等区域)通俗小说占整个通俗小说总存量的近20%,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  )

A.《诗经》

B.《春望》

C.《念奴娇·

赤壁怀古》

D.《西游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3·

汕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儒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材料二 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权威丧失。

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国门时,近代便开始了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思潮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众所周知,在五四运动发起后至今,其间又遭“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劫,这场充满强烈政治目的色彩的“儒法斗争”“批林批孔”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使儒学历经空前的厄运。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全》

材料三 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

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材料四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

立论,言必称三代;

著文,开篇子曰诗云;

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

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4分)

(2)结合材料二,概述曾有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

(6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分)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材料三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

一、讲神魔之争的;

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李白和杜甫的诗风有何不同?

分析其社会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代中叶后小说的主要特点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材料中的描述涉及研究历史学的重要资料,即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者都是我们后人研究历史必不可少的资料。

真实的历史需要两者互证,当只有其中一者出现时,会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接近历史的客观真实,不能说任何一种资料可信或者不可信。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火药是在唐朝时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后来到了唐末火药武器开始应用于作战。

3.【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综合理解材料信息,不能以部分信息作为解题的依据。

【解析】选A。

隋唐之际,我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材料中讲到政府是颁布历法的法定部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私自用雕版印刷术来刻印历法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说明这一时期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已经掌握。

4.【解析】选A。

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解析】选D。

A、B、C分别分析了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影响,都是正确的。

虽然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但不是根本因素,故答案为D。

【变式备选】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D。

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势力提供了武器保证,故①有误。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早期,此时智者运动早已结束,故④有误。

②③都是对四大发明影响的正确理解。

6.【解析】选A。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反映了草书的特点,观察选项可知A是草书,B是隶书,C是楷书,D是行书。

7.【解析】选D。

从《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来看:

隶书是人们在繁忙抄录公文狱事时,为了省时方便,逐渐创造出来的。

8.【解析】选C。

风俗画不属于山水画,故C错误。

9.【解析】选D。

京剧、昆曲出现于明清时期,不符合题意。

而文化普及、宋词、风俗画都与平民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10.【解析】选A。

“同光十三绝”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十三位著名京剧表演艺人,梅兰芳明显不在此列。

B、C、D都可以从材料分析出来,都是正确的。

11.【解析】选C。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南宋时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为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诗歌逐渐摆脱了严格的格律限制,句子可长可短、便于抒发感情的词受到了市民的青睐。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12.【解析】选D。

从“通俗小说”这种文体来判断,只有D符合;

A、B是诗歌;

C是宋词。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1)题依据材料一概括诸如诚信、好学、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等好的传统即可。

(2)题考虑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及“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等。

第(3)题分析宋代我国四大发明的外传情况。

第(4)题考虑社会环境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内容:

好学、诚信、爱国、求知、尊老爱幼。

(2)因素:

西方文明的强大冲击(近代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3)表现:

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先后传到欧洲。

(4)原因:

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说明: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14.【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为主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

(1)题,依据材料一汉赋的数量和内容并结合汉代的时代特征概括回答。

(2)题,结合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主要特色及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特征概括回答。

第(3)题,依据材料三信息及明清时代特征回答。

第(4)题,从文学和时代的对应关系回答。

(1)现象:

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

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2分)特征:

大一统。

(2)诗风:

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

(2分)原因:

李白生活在唐朝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人民颠沛流离。

(3)特点:

神魔、世情小说盛行。

(2分)时代特征: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思想文化专制。

(4)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时代促进文学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