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725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Word下载.docx

《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Word下载.docx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现状2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现状2

(二)城镇居民享有隐性补贴3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3

(一)结构、体制方面:

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户籍制度造成收入差距4

(二)政府政策制度方面:

政策制度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4

(三)教育方面:

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不足5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5

(一)结构体制方面:

改革户籍制度,统筹城乡改革5

(二)政府方面:

加大财政支投入,调整政策体制6

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支出7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谢辞1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代替了长久以来的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计划分配体制。

这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积极性,加快社会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之初的4545.6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9的335553亿元人民币。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在财富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城乡之间、工农之间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这种差距已经了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2006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96,2007年为0.5,2008年为0.469,2009年超过0.5.我国已超过0.4的警戒线。

“一旦超过0.6表明社会可能处于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表现,提出缩小差距的对策思路。

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发展水平。

我们必须正视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分析差距,协调差异,统筹兼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现状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飞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的问题。

这一差距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1.目前,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大致包括:

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个部分。

农村具名的最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性收入。

其他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一次为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70%左右,是城镇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其他收入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一次为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以下是2004—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对比表:

城乡居民2000—2004收入对比单位:

年份农村城镇绝对差

2000225362804027

2001236668594493

2002247577035228

2003262284725850

2004293694216485

城乡居民2005到2009收入对比单位:

年份农村城镇绝对差

20053254104937239

20063587113217734

20074140137869646

200847611578111020

200951761717511999

2.从此表不难看出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居民收入呈逐年递增状况。

农村增长速度缓慢,增幅小,四年增长人民币不足700元。

城镇增长速度快,增幅较大,四年增长人民币3141.6元。

绝对差已拉大到将近六千五百元。

农民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3%。

考虑到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福利补贴和社会保障等隐性收入以及农民收入统计中的人文因素,则城乡收入实际差距达5到6倍。

城镇居民人均储蓄款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储蓄款的20倍。

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是农村居民的8.9倍。

由此可见,我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超出合理范围,到了社会承受的极限。

3.农业基础薄弱,投入不足。

自1986年以来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

农村中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中剩余劳动力过大。

大量青壮劳动力就业无门。

(二)城镇居民享有隐性补贴

所谓隐性收入是指在工资、奖金、津贴、补助等正常渠道之外取得的非公开性收入。

是指那些不能直接在个人收支帐上体现出来,但又能给居民带来实际收入的福利性收入,主要包括城市居民享受的公费医疗、公有住房、物价补贴、各种福利保险、单位内部的福利发放和服务费减免等。

农村居民享有的不利不具备普遍性。

只有极少数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才能享受到诸如住房补贴、医疗补贴、青少年教育费用减免等。

而在城镇,居民享有福利具有普遍性和系统性。

城镇居民所享有的福利由国家财政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有较好的制度保障。

除了敬老院、疗养中心、幼儿园以外,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还提供公费医疗、社会保险、生活补贴、住房公积金等农村居民享受不到的福利。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巨大是城乡居民收入差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

不仅包括结构体制方面,政府政策财政投入方面,而且还有教育方面,当然还包括外部环境方面。

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户籍制度造成收入差距

1.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业生产率低下。

二元经济结构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相并存的经济结构。

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

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

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过程。

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使工农业发展比例不协调。

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又较快增长,城乡差距一度有所缩小,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进一步扩大。

2.城乡户籍制度。

由户籍制度带来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使农村人口不能自由流向城市。

阻碍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合,降低了经济投入的产出与效益,使农业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此外,其实农民进入城市,没有当地户口和身份证,不能获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工作机会和社会地位。

政策制度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三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如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粮食补贴,取消农业特产税(除烟叶),对部分地区实行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扔在扩大。

虽然政府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但仍有不足。

政策和制度方面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

但是,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国初期,我国为实现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当时可供使用的资源匮乏,自然形成了以农补工的具有明显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农补工的经济政策。

通过控制工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将农村的农业剩余转移给工业。

在征地方面,把农民失地的损失转化为城市工业的收益。

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利用出口农产品补贴进口工业设备,

2.财政投入城乡有别。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济开放,城市获益远高于农村。

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政府财政支出用于农业生产的支出比重的下降,反应了地方政府政策的城市倾向。

目前中国农村在教育、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与城市相比也十分落后,每年约有1000万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存在着电网差、电价高、不通自来水、乡村道路差、公用设施落后等诸多问题。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满足公共产品需求的责任都落在政府的身上。

然而,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以及地方财政在提供公共产品的支出方面存在城乡之间严重不均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供给差异。

3.不平等的城乡制度。

中国城乡居民在税收、就业、福利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城乡差别。

这就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无论是在收入水平上还是实际的生活水平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在我国的等级序列排序中,无论是基本权利,还是生存条件,或是发展空间,农民始终处于社会等级关系的最底层。

城乡居民无论在教育、医疗、劳动保障、养老、福利等社会待遇上,还是在交换、分配、就业等经济待遇上,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不足

政府在教育方面对农村和城市的投入是不同的。

“城镇,凡国家举办的中小学新建,扩建,改建校舍所需的投资,按学校隶属关系,列入主管部门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予以照顾。

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以乡、村自筹为主。

”教育经费分配也是如此。

农村居民不仅要缴纳学杂费,还要承担教育附加费,城镇居民只需缴纳学杂费。

政府在教育投入上的不公平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教育上的不平等。

城乡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不同,造成了城镇居民得到的教育补贴远远大于农村。

城镇子女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享有更高的教育质量,城市地方政府必须对教育提供更多的补贴。

造成人均教育补贴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受教育者的分布情况。

大中专类别的教育补贴没有城乡差异,但受教育的机会存在着城乡差异,显然城镇学生受教育的机会远远高于农村学生,这就导致了教育补贴分布的城乡差异。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及建议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并且不加以控制的话,则会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所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偏低的问题。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任务。

改革户籍制度,统筹城乡改革

1.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构建公民身份平等的法律和制度基础。

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在城乡居民就业,教育,医疗。

搬迁。

社会保障等方面构成障碍。

应当建立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消除体制障碍,使农村居民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和发展机会。

给符合一定条件的居民依法办理长住或暂住户口,使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享有的权利,依法承担当地居民所要承担的义务。

当然,户籍开放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但其意义深远,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协调。

2.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给予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公平竞争的权利,给农民工施展才华的权利和机会,使农民工有参与行政事业单位,企业选拔人才考试的资格。

统一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制度。

3.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

城镇是我国经济信息汇聚的中心。

小城镇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点,它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人才集中,低价低廉,消息灵通。

它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状态,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全面繁荣。

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要加快小城镇的建设。

于此同时,还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增加非农业收入。

我国的乡镇企业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在乡镇投资建设企业,也是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就进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民是收入主要来自农产品,而农产品价格低迷与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是紧密相关的。

所以要从农业结构入手。

实现农产品优质化,农产品转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实现农产品规模化。

降低成本,开发新品种。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带领。

通过加工企业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是农产品的价值有所提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财政支投入,调整政策体制

1.加大财政投入,严格支农支出资金的使用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

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提高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比例,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

加大直接增强农业竞争力和直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的工程投资,增加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适当加大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这将有利于减少资金在流通环节的损失,是资金的补贴作用更有效。

2.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构建合理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

立足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通过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保险以及社会福利等多方面来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

尽快建立对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支出转移力度。

帮困困难企业解决社会保险金,医疗费用等问题。

出台针对低收入职工参加社会保险计划,建立政府与社会共同负担的医疗救助机制,解决低保人员和农民难以享受医保的问题。

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扩大保险覆盖面。

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社会救助机构。

3.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费改革

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社会进行必要调剂所需基金是主要来源和基础。

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征收财产税。

财产占有的不平衡是造成资本与劳动力之间不平等的首要因素。

我国财产占有方面是不平等已经超过了收入方面的不平等。

不少学者都建议征收遗产税。

遗产税有助于加强对遗产和赠与财产的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

深化收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生态林业的建设。

建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发展。

少向农民收取税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不再设置专门向农民收取的各种税费。

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积极稳妥的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

巩固农民减负的基础。

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4.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公共行政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行为。

进行乡镇行政机关机构改革。

精简乡镇机构。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发展规律。

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切实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使政府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

建立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制度,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

建立农民自治组织。

充分发挥农民的民主自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以减少政府对农村事务,对经济建设的直接干预。

建立有效的提价,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农民工劳动环境差,劳动安全没有保障等突出问题。

为农民工外出就业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尊重和保障农民工的合理的发展权利。

创造良好的武功环境。

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支出

教育具有深远是影响力。

教育支出可以缓解个人特别是贫困人口进行人力资本积累是受到的信贷约束,从而一定程度上使贫困居民受教育年限增加,进而使人力资本增大。

我国的贫困居民主要集中在农村,所以提供教育支出,特别是提供义务教育支出有利于教育机会的平等,平等的教育机会则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素质,劳动生产率会有相应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个人收入的增加。

在年龄,工种,和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所得的收入也就会越高。

有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就业者收入基数为100则小学文化程度收入为150,初中文化为168,高中文化为176,中专文化为197,大专文化为212,大学以上文化为242”。

由此可见,受教育年限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收入差距的产生。

在农村的教育支出尤其是义务教育无法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教育支出对农民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农民如果获得足够的教育支出,受教育年限会得到增加,个人素质会有所提高,进而会增加收入。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缩减农村学校数量,提高农村学校质量。

现在农村的基本情况是一个村庄一所小学。

但是由于农村人口不密集,学校生源较少。

对学校资源利用率不高。

形成浪费。

学校规模小,设施资源,教师资源分散,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议把临近村子的资源整合起来,在几个村子的中心建立一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强的中心学校。

资源统一管理使用。

杜绝浪费。

可设置餐厅,远距离的孩子中午在校用餐。

可用粮食来换取饭票。

餐厅的收入再转入学校建设。

此外还可以配备一辆校车接送较远村子的孩子上下学。

扩大生源。

2.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是农村和城镇享有同等待遇

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

优化校园环境,齐全体育,美术,音乐,所需设备。

设置微机室。

加大师资投入。

可由地方财政拨款,设立编制,招聘特岗教师。

针对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同时也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

结束语

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分配制度的改革为经济的腾飞居民收入增长做出不小贡献。

但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

正是因为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因素和政策因素,才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农村居民无法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机会和待遇,无法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和隐性福利。

机会的不平等必然带来结果的不平等。

所以,我们要从体制制度入手,消除不平等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带来的城乡分割,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通;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为农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素质。

从而达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淑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新农村建设探讨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10期

[2]房宏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公平与效率分析[J].理论探讨.2008年第二期

[3]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夏斌,刘玲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