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88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糠醇生产检验和试验规程huWord格式.docx

V1——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毫升

V2——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毫升

0.2042——每毫摩尔邻苯二甲酸氢钾之克数。

1.4比较

1.4.1操作:

量取30.00~35.00毫升下述已知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加50毫升不含二氧化碳的水及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80℃,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1.4.2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C按下式计算:

式中:

C1——盐酸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V1——盐酸标准溶液之用量,毫升

V——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毫升

2.10g/L酚酞(GBl0729)指示剂

1g酚酞溶于60毫升95%乙醇(GB679)中,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

3.甲基红(HG3-958-76)指示剂

0.1克甲基红溶于至18.60毫升0.02mol/L氢氧化钠中,用水稀释至250毫升。

4.4g/L溴酚蓝(HG-3-1224)指示剂

称取0.4g溴酚蓝,溶于12毫升0.05mol/L氧化钠溶液中,用乙醇(GB629)稀释至100ml。

5.25g/L盐酸羟胺(GB6685)乙醇溶液

溶解50g盐酸羟胺于1000ml蒸馏水中,加入1000ml乙醇,再加溴酚蓝指示剂2.5ml摇匀。

以C=0.1mol/L的NaOH标准溶液调至黄绿色(PH3.7~3.8)。

6.铬酸洗液

20g重铬酸钾(GB642-86)溶于20ml水中,加入400ml浓硫酸(GB625-77密度l.84)。

7.33%氢氧化钾(GB2306-80)溶液(吸CO2用)

90g氢氧化钾溶于180ml水中摇匀冬用。

注入CO2吸收瓶后,用液体石蜡膜保护。

8.焦性没食子酸钾碱性溶液(吸O2用)

8.120g焦性没食子酸(分析纯)溶于60ml水中摇匀备用。

8.2160g氢氧化钾溶于128ml水中,摇匀备用。

8.3使用时将上述两种溶淤混合,装入O2吸收瓶中,在混和液面用液体石蜡作保护。

9.甲酚红指示剂

配制溶液时称取甲酚红(HG8-1082-80)分析纯0.1g(准至0.001g)研细,溶于100ml95%乙醇中,并在水浴中煮沸6分钟,趁热用0.05mol/L的KOH乙醇溶液滴定至甲酚红溶液由橘红色变为深红色,而在冷却是又能恢复橘红色为止。

10.0.05mol/L氢氧化钾配制与标定

10.195%乙醇的精制

称取l.5gAgNO3,3gKOH分别用10ml水溶解,注入1000ml95%的乙醇中,摇动3~4分钟,静止过滤到蒸馏浇瓶中进行蒸馏,弃去最初的100ml,收集78℃的馏份,贮存于棕色具塞瓶中。

10.20.05mol/L乙醇溶液配制

称取3.0gKOH溶于100ml水中,再用细900ml精制乙醇稀释,混匀,保存于具塞瓶中,静止24小时取上层清液进行标定。

10.3标定0.05mol/L乙醇溶液的标定方法参照0.05mol/L的NaOH溶液的标定方法。

二、采样

1.原料糠醛的采样按照GBl926.1-88《工业糠醛及其试验方法》有关规定进行采样。

2.成品糠醇的采样按照GB/T14022.1-92《工业糠醇及其试验方法》有关规定进行采样。

3.中间产品采样

3.1粗糠醇的采样

在正常开车后,到458.1采样点按照《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中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采样前必须将死体积的粗糠醇置换出来,一般置换2~3次,置换量不得少于1000ml,采样量为500ml/次。

3.2蒸馏原料的采样

工艺通知采样后到126采样点取样,将采样点下面的阀门关闭,打开上边阀门,稍过一段时间,然后将上边阀门关闭,慢慢打开下面阀门,将试样放入126采样瓶中。

这样反复置换2~3次,置换量不少于1000ml再采样,采样量500m1/次。

3.3采样127

工艺通知采样后,到127采样点去,如图1见第10页,将126、127相连循环管线上的阀门F1、F2关闭然后打开阀门F3,将试样放入127采样瓶中,这样反复置换2~3次,置换量不少于的500ml再采样。

采样量不得少于500ml/次。

3.4产品采样

到1023罐采样点,将氮气阀门打开,搅拌10分钟后采样。

采样方法参照“粗糠醇”采样方法进行采样,采样量不少于500ml/次。

4.气体采样

4.1氢气总管取样

用三通、橡皮气囊、胶塞同减压阀连接起来,然后慢慢开减压阀,使橡皮囊鼓起,然后再把橡皮囊的气体彻底放净,如此反复置换3~5次再采样。

采样时尽量使橡皮囊鼓起以避免气样污染。

4.2循环氢气采样

到3#采样点用三通、橡皮气囊将采样阀门连接起来,然后慢慢打开阀门使橡皮囊鼓起,然后再把橡皮囊的气体彻底放净,反复置换3~5次再采样。

采样时尽量使橡皮囊鼓起以避免气体污染。

4.3.氮气总管采样参照氢气采样方法进行

4.4氧化尾气采样

到105底采样点用大便球、三通、橡皮气囊、φ8铜管等连接体插入采样点中,挤压大便球,使皮囊鼓起,然后再把橡皮气囊的气体彻底放净,反复置换3~5次再采样,采样时尽量使橡皮囊适当鼓起,避免气样污染。

4.6还原气体采样

到3#采样点用三通和橡皮气囊采样,采样方法同“循环氢气”采样方法。

5导热油采样

对于新采购的导热油,采样方法按GB6680和GB6678有关规定进行采样。

对于系统内的导热油在催化剂再生完毕后,按《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要求及频次。

从203泵上部取样点置换2~3次取样,置换量下少于1000ml,取样量为500m1。

三、检验与试验

1原料糠醛

1.1糠醛的分析频次和技术要求按《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的相关内容执行。

1.2糠醛分析方法详见GBl926.2-88《工业糠醛试验方法》。

2.原料氢气

2.2原料氢气的分析频次和技术要求按《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

2.2分析方法详见附录一。

3产品糠醇

3.1产品糠醇的分析频次和技术要求按《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的相关内容执行。

3.2检验与试验按照GB/T14022.2-92《工业糠醇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其中糠醇含量测定以气相色谱法为主(参见附录四);

水分测定采用卡尔费休法,用微量水分测定仪来完成(参见附录二)。

4.粗糠醇检验

4.1粗糠醇质量指标详见《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

4.2残醛分析方法参照GB/T14022.2-92《工业糠醇及其试验方法》3.6条糠醛含量测定方法。

4.3水份测定采用卡尔费休法,用微量水份测定仪进行(参见附录二)。

4.4外观:

目视测定法。

5.蒸馏原料

5.1残醛含量仅供二艺操作人员参考。

5.2残醛含量的测定参照GB/T14022.2-92《工业糠醇及其试验方法》3.6条醛含量测定方法进行。

6127样品

6.1127样品的分析频次与技术指标详见《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

6.2残醛含量的测定参照GB/T14022.2-92《工业糠醇及其试验方法》3.6条醛含量测定方法进行。

6.3水份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卡尔费休法,用微量水份测定仪完成。

6.4色价采用目视比色法。

7.1023产品

7.11023产品的分析频次和要求详见《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

7.2分析方法同三.3.2

8氮气测定

8.1氮气测定频次及技术要求按《检验技求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

8.2氮气分析方法同三.2.2。

9循环氢气

9.1循环氢气分析频次及技术要求按《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

9.2分析方法按三.2.2。

10.催化剂氧化与还原气体

10.1分析频次及技术要求按《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

10.2分析方法同三.2.2。

11.系统及管线置换所取气样

11.1技术要求及分析频次按《检验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及《糠醇装置操作法》执行。

11.2分析方法同三.2.2。

12.导热油

12.1导热油技术指标及取样频率按照《检验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

12.2导热油检。

我厂只检验外观、酸值、热稳定性(对于热稳定性检验是指新采购导热油而言),其它项目因条件限制暂不检验。

如果需要其结果时,可到其它科研部门进行检验。

12.3检验方法

12.3.1外观用目视法检验。

12.3.2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是导热油好坏的标志,是导热油使用长短的标志。

12.3.2.1仪器的使用要求

由于此实验对温度造成的误差很大,于是一般在实验中使用5天左右的温度计应更换新的温度计。

温度0~500℃、0`360℃、0-300℃,根据不同的要求选用。

试管一般用25×

50的新试管为宜,试管中导热油的体积约为25ml(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电炉一般为2KW。

12.3.2.2对于安装的要求

温度计的底部与试管底部相隔约1.5cm左右。

温度计插入时橡皮塞(或木塞)与试管口不要太紧,应有—定的小空隙,且温度计应与试管的轴线一致。

试管底部应放在炉丝的正上方。

12.3.23在升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求

对于油样无明显水份和杂质的,可以升温速度快一点(约2小时左右),对于油样有明显水份和杂质的,升温速度一定要慢(约4小时左右),对于需要测定油样的膨胀系数的试验,升温速度也要慢(约4小时左右)。

对于油样在升温过程中应注意一慢二停顿,一慢指升温速度慢5~10℃/*h,二停顿指在105~120℃和210~230℃之间多停留一段时间(2~4小时),直到赶尽油中的水份和低沸物为止。

一般油样在升到250℃以上,则应时刻注意观察生成第一个汽泡的温度,对于应保持到多少度和维持多长时间应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12.3.2.4在加热或恒温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应时刻注意汽泡量多少的变化、产生的时间和温度\颜色的变化\生成杂质(聚合物)的时间、生成结焦(污垢)的时间和程度、体积的变化等,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现的油样上部的空试管有白雾生成和啪啪的响声,应立即停止实验。

12.4导热油酸值的测定

本方法用沸腾乙醇抽出试样中的酸性威份,然后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进行滴定。

12.4.1仪器

12.4.1锥形烧瓶250ml或300ml

12.4.2球形回流冷凝管长度约300mm

12.4.1.3微量滴定管2m],分度值为0.02ml。

12.4.1.4电热板或水浴

12.4.2试剂

12.4.2.1氢氧化钾(GB2306-80)0.05mol/L乙醇溶液配制及标定方法详见配制与标定。

12.4.2.295%乙醇(GB679)分析纯

12.4.2.3甲酚红(HG3-1302-80)分析纯配制方法详见配制与标定。

12.4.3试验步骤

12.4.3.1用清洁、干燥的锥形烧瓶称取试样8~10g,准确至0.2g。

12..3.2在另一只清洁无水的锥形烧瓶中,加入95%乙醇煮沸5分钟,除去溶解于乙醇内的二氧化碳。

在煮沸过的95%乙醇中加入0.5ml碱性蓝6B(或甲酚红)溶液,趁热用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中和,直到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或由黄色变成紫红色)为止,对于中和就已呈浅红色或紫红色的乙醇,若要用它测定酸值较小的试样时,可事先用0.05mol/L稀盐酸若干滴中和乙醇恰好至微酸性,然后再按上述步骤中和,直至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红色(或由黄色变为紫红色》为止。

将中和过的95%乙醇注入已装有称好试样的锥形烧瓶中,并装上回流冷凝管,在不断摇动下将溶液煮沸5分钟。

在煮沸过的混合液中,加入0.5ml的碱性6B(或甲酚红)溶液,趁热用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直至95%乙醇层由篮色变成浅红色(或由黄色变为紫红色)为止。

对于在滴定终点不能呈现浅红色(紫红色》的试样,允许滴定达到混合液的原有颜色开始明显地改变时作为终点。

在每次滴定过程中,自锥形烧瓶停止加热至滴定终点所经过的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

12.4.4计算

12.4.4.1试样的酸值X用mgKOH/g的数值表示,按下式计算:

V——滴定时所消耗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ml;

56.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

N——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摩尔浓度;

G——试样的重量g。

12.4.5精密度:

用以下规定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12.4.5.1重复测定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以下数值:

范围:

mgKOH/g重复性:

mgKOH/g

0.00~0.10.02

大于0.1~0.50.05

大于0.5~1.00.07

大于1.0~2.00.10

12.4.5.2再现性:

由两个实验室之间提出的两个结果不应超过以下数值:

mgKOH/g再观性:

0.00~0.10.04

大于0.1~0.50.10

大于0.5~1.0平均值的15%

大于1.0~2.0平均值的15%

12.4.6报告

12.4.6.1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酸值。

1、附录—:

气体分析仪的使用

图1

1、2、3、4、5、6、7一—吸收器;

8一—梳形管;

9、10、11一—三通旋塞;

12一—四通旋塞;

13一—引气管;

14一—燃烧管;

15一—电炉;

16、22一—温度计;

17、18一—量管的左面部分和右面部分;

19一—燃烧器;

20一—橡皮管;

21一—水准瓶;

23一—水的出入管;

24一—铂丝圈;

25一—水套;

26一—支管;

27、28一—旋塞;

29一—接通铂丝圈用的变阻器。

2气体分析步骤

2.1使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到达吸收瓶标线位置。

2.2仪器安装密封性检验:

旋转活塞5、6、7、15、16、17,转至仪器与大气相通位置,升起水准瓶,使水准瓶液体到达盘气管上部的标线处,旋转活塞7,转至仪器与大气隔绝的位置,放下水准瓶至仪器的底板上放置10分钟,若量管内液体不下降即表示密封性能量好,否则应修理气体分析仪直至不漏气为止。

2.3气体分析仪置换并量取

将采样来盛有气体样品的气囊与气体分析仪相连,转动活塞7,使气囊与量管相通而与大气隔离(活塞15做密封检验后不要再转动),活塞16、17转至与量气管相连保证不与氧化铜管相通,打开气囊止水夹和活塞5、6,慢慢放下水准瓶,气体进入量气管,将气体充满量管一部分,然后旋转活塞7,将量取这部分气体通过活塞,排出大气中,反复置换2~3次,然后再量取气体。

量气管中吸入气体,其量稍大于100ml,把止水夹夹住气囊,升高水准瓶,使量气管中液体的液面至100ml刻度处,用手指按压连接量气管和水准瓶的橡皮管,迅速转动活塞7,将多余的气体排到大气中。

然后转动活塞7,使仪器与气体来源,及外界大气都隔绝,必须使水准瓶中的上液面与量气管内液面处于同一高度再读数,并记下其数值。

2.4气体分析:

A、CO2分析

分析CO2时,打开活塞13,慢慢升高水准瓶4,使气体再进入量气管,勿使水准液进入梳形管,然后再降低水准瓶使气体回到量气管,反复进行多次,最后使吸收液面到达吸收瓶标线,旋转活塞13使吸收瓶与气体分析仪隔离,再把水准瓶移近量气管,使水准瓶液面与量气管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记下量得的体积。

重复分析两次,如果再次所量得体积相差小于0.1mL,则认为吸收已完全。

B、O2分析

在同时分析CO2、O2时,应先分析CO2,再分析O2,O2分析方法按照CO2分析方法进行。

C、H2分析

氢气量取基本与“气样量取”相同,所不同的是不用置换梳形管中气体。

量取气体后,打开电炉加热,使氧化铜管温度保持在380~400℃,转动活塞l6、17使氧化铜管与梳形管相通,打开活塞9,慢慢升高水准瓶4,使气体自量气管经氧化铜管进入吸收瓶3.反复“拉”多次,最后使吸收瓶液面到达吸收瓶标线,旋转活塞9使吸收瓶与气体分析仪隔开,将电炉移去,氧化铜管降至室温后,再把水准瓶移至里气管处,使水准瓶波面与量气管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记下量得体积,重复分析二次,如果两次量得体相差小于0.1ml,则认为吸收完全。

2.5计算:

A、假设量取气体体积100ml,吸收CO2后体积为99.20ml。

CO2含量(体积比)=

B、吸收CO2后体积为99.00ml

O2含量(体积比)=

C、同一气体重新煎取100ml,分析氢气时,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后体积为3m1

H2含量(体积比)=

D、氮气含量需要报出时,以百分数减去A、B或A、B、C的结果余额视为氯气含量。

附录二

卡尔费休法微量水分测定仪使用

1适用范围:

成品糠醇、蒸馏产品、中间产品等含醛类较少样品的水份分析。

2仪器的自校:

检查好220V交流电源,确认无误后打开电源电解开关进行下面自较。

2.1短接电解插座两簧片,电解测量指示应为最大并且计数;

2.2短接测量插座两簧片,电解指示为零并且蜂鸣器响。

符合上述两条说明该机工作正常。

3电解池、电极的清洗和干澡:

用丙酮、无水乙醇清洗电解池、电极,严禁用水清洗电极,清洗后置烘干箱中,在80℃温度下烘干一小时左右。

电解池和电极处理好后,将搅拌棒放入阳极室中,电解池瓶夹在夹持器上,分别在电解电极、测量电极、干燥管、进样旋塞的磨口处,涂少量真空油脂密封好。

上述工作完成后,从阳极室插干燥管处注入100~125ml电解液,注入阴极室5ml电解液,两室电解液液位基本相平,并将两电极分别插入电解、测量插座中。

4空白电流的清除:

仪器通电后,调整搅拌速度,使阳极室内电解液形成旋涡,电解液不能溅到电解池瓶壁上,小心注入适量蒸馏水,电解开关置于开的位置,使电解指示、蜂鸣器响后,用电解液反算吸收瓶壁上的水份,一般空白电流稳定在4毫安时即可使用。

5仪器的标定:

用0.5μl进样器注入0.1μl蒸馏水,显示数字应为100±

10微克,一般标定2~3次,显示数字若在误差范围内,即可进行样品测定。

6液体样品中水份的测定

6.1用被测定样品冲洗注射器(1m1)2~3次,然后吸取一定量的样品。

6.2称量好样品后,按一下主机启动开关。

6.3把样品通过进样旋塞注入到电解池电解液中,样品注入后,电解会自动开始。

6.4测定结束时,电解终点指示灯亮,蜂鸣器断响,通知测定结束。

6.5称量注射后注射器,计算出注入样品克数,单位g。

6.6数字显示器所显示数字便是样品中水量,单位μg。

6.7计算样品水分百分合量:

7注意事项:

7.1在正常的测定过程中,每100ml试剂可与不小于1克的水进行反应,若测定时间过长,试剂敏感性下降应更换新试剂。

7.2阴极室内的试剂,如果滴定过程中发现释放出大量的气泡或试剂被污染成淡红褐色,此时空白电流全增大,测定的再观性会降低,还会使到达终点的时间加长,这种情况应尽快更换试剂。

7.3电解时间超过半小时,仪器尚不能稳定,停止搅拌观察陶瓷滤板下部阳极上是否有明显的棕色碘产生,如果没有或产碘很少,则应更换试剂。

7.4把试样注入电解池时,液体进样器的针尖应插入试剂中,针尖不应与滴定池的内壁及电极接触。

7.5该仪器的典型测定范围是l00μg~l0mg,为了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要根据试样的含水量来控制试样的进样量。

进样量请参考下表

水份含量

样品量

100%

大约10mg

50%

20~10mg

10%

100~10mg

1%

1g~10mg

0.1%

10g~10mg

0.01%

20g~100mg

0.001%

20g~1g

0.0001%

20g~10g

附录三:

PH计的使用

1使用方法

1.1按下“mv”按键,电极插口插上短路插,仪器预热30分钟。

1.2标定:

a.调节“零点”电位器,使仪器读数在±

0之间。

b.插上复合电极,按下“PH”按键,斜率调节器调节在100%。

c.用蒸馏水清洗电极球泡,洗净擦干后(用滤纸)插入PH=4的缓冲溶液中,调节“温度”调节器使所指示的温度与缓冲溶液温度相同,并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

d.调节“定位”调节器,使仪器读数为该缓冲溶液的pH值,仪器标定即先完成。

此后“定位”调节器不应再动。

1.3测定:

待测溶液(FA:

水=1:

1重量比)温度与定位溶液温度不同时,调节“温度”调节器,指示在待测溶液温度上,温度相同则勿须调整。

A“定位”调节器保持不动。

B将电极夹向上移出,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头,并用滤纸吸干。

C电极插在被测溶液中以后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后读数即得PH值。

2.维护与注意事项:

2.1仪器输入端必须保持清洁,不使用时插入短路插孔。

2.2测量电极球泡勿按胜污物。

2.3测量时电极导线必须保持静止。

3PH-4的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及与温发的关系

温度

PH值

4.01

20

35

4.03

10

25

40

4.04

15

4.02

30

45

4.05

配制:

用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10.21克溶于1000ml蒸馏水中摇匀即可。

4E201-C型塑壳PH值复合电极

4.1主要技术参数

a.测量范围:

PH值0~14

b.测量温度:

0~60℃短时100℃

.百分理论斜率:

≥97%(25℃)

d.零点PH值:

0.5PH(25℃)

e.内阻≤250MΩ(25℃)

f.碱误差≤15mV(25℃)

4.2.使用及维护

a.电极在测量前必须用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标定,为提高测量精度,缓冲溶液的PH值要可靠,且愈接近被测值愈好,一般不超过3个PH值。

b.电板前端的敏感玻璃球泡不能与硬物按触,任何被碰和擦毛都会导致电极失效。

c.电极插座必须保持高度清洁和干燥。

d.新的或长期未用的电极,使用前需用3.3N的氯化钾溶液中浸泡6小时。

e.电极保存:

长时间不用,应干燥保存;

如每天均使用,用毕洗净后只要将电极保护套套上即可,若隔数天使用,可在电极保护套内加少许3.3N氯化钾溶液,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

f.测量前,应注意将玻璃泡内的气泡甩去,否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