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809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A.决定作用

B.加速或延缓作用

C.无足轻重的作用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

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规范

C.文学艺术

D.哲学思想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B.劳动者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D.生产工具

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科学技术水平

D.国家政权的性质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25.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劳动产品

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道德

B.哲学

C.艺术

D.语言学

28.道德是()。

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B.最抽象的意识形态

C.上层建筑的核心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9.社会形态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

A.生产力中

B.生产方式中

C.社会形态中

D.经济基础中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一切社会形态

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于()。

A.经济基础

B.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

D.意识形态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35.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

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

1.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B.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C.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D.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社会的客观物质性的表现为()。

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D.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

3.下列事物属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生产

D.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

A.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

B.社会存在的反映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统一

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统一

6.生产关系客观性的表现()。

A.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C.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D.生产关系的诸方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D.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8.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公德是指()。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

B.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原则

C.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D.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

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A.是社会发展经济的、必要的条件,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

10.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意指()。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D.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1.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监狱

C.哲学

D.逻辑学

12.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领域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

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独立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13.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意义在于()。

A.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

B.为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开辟了道路

C.提供识别唯心史观的锐利思想武器

D.以之为基础创立了唯物史观,为无产阶级的实践提供了科学历史观的指导

14.国家是()。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C.统治阶级的国家

D.全体国民的国家

15.下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生物学、物理学、数学

B.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C.哲学、道德、宗教

D.艺术、法律政治思想、小说

16.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市场经济规律

B.价值规律

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

1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基本内容的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18.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基本内容的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1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之间关系的有()。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

B.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活动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20.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因为()。

A.人口因素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B.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

D.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2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因为()。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22.国家和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是()。

A.国家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氏族组织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

B.国家要征收赋税,氏族组织则不征收赋税

C.国家按地域划分其国民,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

D.国家是特殊的权力机关,氏族组织则为全体成员服务

23.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

A.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

B.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C.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大小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24以下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有()。

A.政治法律制度

B.国家政权

C.社会意识形态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三、辨析题

1.在信息时代,社会的基本关系表现为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

“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3.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不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5.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6.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7.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8.经济基础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9.只要物质文明上去,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10.人类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

四、简答题

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2.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3.如何理解社会存在概念?

4.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作用?

5.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

6.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及其分类?

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

8.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9.如何理解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10.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的理论意义?

11.如何理解生产力范畴?

12.如何理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1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如何理解生产关系及其类型?

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16.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范畴?

17.如何理解上层建筑范畴?

18.如何理解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19.如何理解国家的产生、实质和消亡?

20.国家与原始氏族组织的区别何在?

21.如何理解国体和政体及其关系?

2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23.如何理解社会形态范畴?

24.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5.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6.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五、论述题

1.运用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原理,并结合当前实际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4.试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正确性。

六、分析题

1.材料1: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要求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两者混合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一一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3: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求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一一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请回答:

(1)对材料l的观点进行评析。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根据材料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一一马克思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一一毛泽东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一邓小平

(1)材料l的中心思想。

(2)材料2的中心思想。

(3)材料3的中心思想。

(4)贯穿于材料1、2和3的共同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有关我国国情的部分材料: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7%。

从1980年到1996年,粮食产量增长了52.9%,但由于人口增民了24%,人均占粮食只增长了23%,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在300万至500万亩之间。

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过去10年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5.9%;

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4%;

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

在全国5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30%,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3)综合l和2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什么样的战略。

4马克思认为: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

这段话反映了哪些唯物史观的道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l.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

2.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

5.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政治权力

B.社会生产力

C.天才的创造力

D.阶级斗争

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7.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对掠夺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D.剩余产品的出现

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

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9.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社会标准

10.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11.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以下属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有()。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马克思本人对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包括()。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并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B.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C.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D.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A.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B.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D.生产力发展的动因

4.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

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

这表明了()。

A.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B.上层建筑的不断变革完善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D.政治文明的进步

5.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

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

D.社会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6.社会主义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较,具有根本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改革是()。

A.主动的、自觉的

B.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创造力

C.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得到解决的过程

D.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过程

7.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斗争

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洛封建主阶级的斗争

C.各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

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8.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