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816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10 大小:20.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0页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0页
亲,该文档总共4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4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

2.8 信息系统现状与差距 64

2.9 建设必要性 113

3. 项目总体方案 116

3.1 建设思路 116

3.2 管理运行模式方案 118

3.3 建设目标 120

3.4 总体布局 122

3.5 建设任务 123

3.6 系统总体框架 126

3.7 工程边界 131

4. 项目建设方案 133

4.1 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133

4.2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186

4.3 数据资源建设方案 191

4.4 主机及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222

4.5 终端系统建设方案 238

4.6 网络及通信系统建设方案 275

4.7 系统安全建设方案 292

4.8 配套工程 306

4.9 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标准体系 311

5. 环保、节能与职业安全卫生 315

5.1 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315

5.2 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 315

5.3 职业安全与卫生措施 318

6. 项目招标方案 320

6.1 招标范围 320

6.2 招标方式 320

6.3 招标组织形式 321

7.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322

7.1 项目建设管理机构 322

7.2 运行维护机构 324

7.3 人力资源配置 326

7.4 人员培训方案 327

8. 项目实施进度 329

8.1 项目建设工期 329

8.2 实施进度计划 329

9.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31

9.1 估算依据 331

9.2 估算说明 331

9.3 投资估算 333

10. 效益评价和综合论证 383

10.1 效益评价 383

10.2 综合论证和方案推荐 387

11.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389

11.1 项目风险识别和分析 389

11.2 风险对策和管理 390

附表1. 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估算表 392

附表2. 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394

附表3. 资金计划表 40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交通运输部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提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

“十二五”期间,根据《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2号),交通运输部确定在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中开展“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试点工程”,上海是全国公路主枢纽城市,虹桥综合客运枢纽(以下简称“虹桥枢纽”)是国家综合客运枢纽试点之一,在虹桥枢纽开展试点工程是发挥枢纽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组合效益的重要举措,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撑。

为促进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增强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上海市政府提出了以虹桥机场、高铁站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案,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主要面向机场、高铁、地铁、磁浮(未开通)、长途、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

2010年世博会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体建设完成,建成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及航空港紧密衔接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提供换乘服务。

虹桥综合枢纽的建成为世博会期间大客流运输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吸引大量的旅游客流。

截止今年5月,日均总客流量近70万人次。

虹桥枢纽是上海城市东西发展黄金走廊的西延伸,是上海对外交通的重要门户,更是长三角地区通往国际的重要门户。

构建以虹桥交通枢纽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以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的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将为周边地区商务、旅游、通讯、物流、信息网络、房地产等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图11虹桥枢纽区位图

“十二五”期间,上海综合交通发展要从国内外环境的新趋势和交通体系内外诸多新因素、新特点出发,满足“四个适应”要求。

第一,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核心辐射要求;

第二,适应城市规模拓展和空间结构调整要求;

第三,适应经济社会和交通服务品质提升要求;

第四,适应机动化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

虹桥枢纽作为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在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将发挥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在国际城市开展出行便捷、品质服务的趋势下,也要进一步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和交通服务品质提升的要求。

为积极实践“十二五”时期城市交通发展转型的要求,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试点开展特大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的要求,依托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运行建设,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申请《上海虹桥综合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试点工程,以全面提升上海市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水平,提高综合客运枢纽整体运行和管理效率,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换乘服务。

同时,委托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

1.2工程建设示范意义

(1)虹桥综合客运枢纽是以民航、高铁运输为主体,以长途客运为补充的大型对外交通枢纽。

同时,以大容量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市内交通方式衔接的大型客运综合枢纽。

虹桥枢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交通体,枢纽内多种运输方式的组织与协同,将为我国大型综合枢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示范作用

虹桥枢纽是国内首个集民航、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公交、出租汽车、私家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客运枢纽。

枢纽总用地约26.26平方公里,日均客流量近70万人次,旅客集散与换乘需求巨大。

与其它综合客运枢纽一样,虹桥枢纽也存在着一些综合枢纽固有的问题,诸如空间面积巨大,初到的旅客难以快速辨别各功能区域,影响换乘效率;

“十一黄金周”及春节等重要节假日,高峰客流量和车流量远远超出设计能力,给旅客带来生命财产和枢纽运行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同时,虹桥枢纽接驳机场,在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高速铁路与民航客运相互补充,如何在突发事件下做好旅客的快速疏散,具有独特的示范意义。

因此,在虹桥枢纽开展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探索新形势下加快构建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坚强保障,也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超大型、特大型枢纽综合体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提供示范作用。

(2)虹桥枢纽促进大客流拉动和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交流,为综合运输带动城市群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虹桥枢纽作为上海对外交通的重要门户,以及长三角地区通往国际的重要门户,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城市网络节点,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集散节点。

虹桥枢纽作为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节点,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顺畅衔接,将为整个城市群商务、旅游、通讯、物流、信息网络、房地产等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进而为珠三角、京津冀等大型城市群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提供示范作用。

(3)创建枢纽运营管理新模式,以枢纽独立的运行管理机构为支撑,实现枢纽协同管理和信息服务

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枢纽运行管理的主体,成立了枢纽运行管理中心(简称HOC),HOC作为独立的运行管理机构,除负责自身区域的运行管理之外,同时作为枢纽内统一的运行监测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以及信息发布中心,实现统一的监测和旅客信息发布。

突发事件时,能够协同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协同应急,同时为旅客提供统一、便捷的信息服务。

与其它枢纽相比,在运行管理模式上,创造性的建立了独立的运行管理机构,为枢纽运行管理模式的变革,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枢纽应急处置过程中,以HOC为信息化支撑,由ERC(枢纽应急响应中心)协调多部门,形成协同机制,保障枢纽运行安全,实现了协同机制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为今后大型综合枢纽安全应急体制、机制的建立提供宝贵的经验,保障枢纽的安全运行。

(4)虹桥枢纽信息化系统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进一步完善旅客信息服务新形式,为大型综合枢纽信息化提供借鉴

杨传堂部长在“改进提升道路运输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聚焦服务重点,创新服务方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加多样、更高水平的交通运输服务需求。

本次示范工程将针对枢纽旅客的新期待、新需求,通过应用枢纽室内WiFi定位技术、室内导航,以及手机APP值机等移动互联技术,并运用停车场反向寻车技术,帮助车主快速寻车,聚焦服务重点,创新服务方式,着力解决旅客迫切的出行需求,提升枢纽旅客信息服务水平,为其它枢纽旅客信息服务建设提供参考。

为提升全国客运枢纽行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提供支撑。

1.3建设单位概况

1.3.1建设主管单位

本项目的建设主管单位是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简称“交通委”)。

内设客运处(轨道交通处)、货运处(静态交通处)、港务监管处、航务监管处等16个处室,直属单位包括上海市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等13个局属事业单位。

图1-2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组织机构图

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有关交通运输、港口和航运行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研究起草有关交通运输、港航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

(2)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负责制定交通运输、港口等发展战略,编制交通运输专业规划和行业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编制上海港口(含洋山新港区)的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负责港口的岸线、陆域、水域行政管理,负责上海港引航监督管理;

负责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等空港地区有关行政管理。

(3)负责组织协调本市交通运输、港口和航运设施、机场的配套工作;

对交通运输、港口和航运行业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交通运输、港口和航运、机场有关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管理;

对轨道交通、港口、机场等规划控制区域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提出意见。

(4)组织、指导、协调并监督交通运输、港口和航运行业的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实施路政执法;

加强交通运输、港口和航运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3.2建设实施机构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单位是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经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市级多元投资开发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

自公司成立到2010年,作为代表市政府开发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唯一授权主体,作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这一日常工作机构。

公司承担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建设的总体组织协调、规划设计的系统集成、施工建设的全面管理、26平方公里的动拆迁、13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以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发展之重任。

2010年6月,随着枢纽工程的基本建成,经市政府批准,公司功能从建设逐渐向投资开发转换,成为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土地前期开发的受委托实施主体,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投资主体,虹桥商务区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的投资建设主体。

组织机构图如下:

图1-3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图

1.4编制依据

[1]《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1号)

[2]《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2号)

[3]《上海市“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4]《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交通运输部,交规划发[2007]220号)

[5]《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6]《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交运发〔2011〕590号)

[7]《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

[8]《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30)》(纲要)

[9]《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结构规划》

[10]《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厅规划字[2011]259号)

[11]《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2007-2010)》(交通运输部,2007)

[12]《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2009年第4号令)

[13]《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2005)

[14]《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交通运输部,交公路发[2009]226号)

[15]《交通数据元集》(交通运输部科教司,2009年)

[16]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年)

[17]GB/T20501-2006《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

[18]GB/T2893.1-2004《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

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中安全标志的设计原则》(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

[19]GA/T484-2004《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标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

[20]《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5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包括虹桥综合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项目的建设思路,工程边界划定,应用系统、系统支撑软硬件设备和终端设备设计,配套工程设计,以及各系统部署方案,运行模式分析,项目投资估算,建设进度计划,招投标方案编制等。

可行性研究深度按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厅规划字[2011]259号)编制。

1.6项目建设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1.6.1建设目标

以交通运输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试点工程的要求,以及上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规划为指导,建设上海虹桥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试点工程,实现虹桥枢纽运行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提升旅客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加强枢纽内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构建枢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6.2建设内容

完善1个枢纽运营管理中心,升级改造4个应用系统,新建2个应用系统,同时建设1套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健全工程运营保障机制。

n完善1个枢纽运营管理中心:

进一步接入长途、公交、出租汽车等运行信息以及枢纽停车场信息,形成枢纽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

并在此基础上,同时作为整个枢纽统一的运行监测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进行枢纽统一的运行监测和信息发布。

n升级改造4个应用系统:

升级改造枢纽运行信息感知与监测系统、枢纽视频监控系统、枢纽出行服务系统以及虹桥枢纽公共客运管理系统,并相应完善其终端采集、信息发布等设备。

n新建2个应用系统:

新建枢纽决策分析系统、枢纽应急统一通讯平台2个系统。

n建设1套完备的配套工程:

建设1套包括网络通信、主机、机房等完备的配套工程。

1.6.3建设工期

根据工程量估算,本项目建设工期为13个月(自工程招标合同签订后起)。

1.7项目建设条件

本工程将依托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包括相对完备的网络、机房等基础设施。

以及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相继完成了一系列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已采集了高铁、民航、轨道交通等班次信息,形成了一定的数据优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综合交通枢纽管理与信息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1.8项目投资与效益

1.8.1工程投资与资金来源

本工程设计2套方案。

方案中对主机及存储部分进行了方案比选,具体内容详见4.4章节。

方案一工程总投资为3847.02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305.18万元,其他费用358.66万元,基本预留费用183.19万元。

方案二工程总投资为3921.6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343.62万元,其他费用391.28万元,基本预留费用186.74万元。

本次工程推荐方案二。

资金来源:

本次工程是部“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试点工程,建议本工程的建设资金由交通运输部进行补助。

其中拟申请部拨资金1000万元,其余2921.64万元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自筹。

1.8.2工程效益分析

试点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推动与民航、高铁接驳的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提高枢纽整体运营管理效率,提供运输管理的科学决策支持,加强枢纽运行安全监控和协同应急能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协调运营管理和智能调度手段,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尽快形成与民航、高铁接驳的国家综合客运枢纽试点示范,进而推动全国综合客运枢纽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同时,也借此契机,促进上海客运行业信息化建设,方便民众办理各种交通事务,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1.8.2.1管理更高效

枢纽运行监测、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提升了枢纽精细化管理水平、应急处置能力和决策能力。

建立全市统一的枢纽数据资源体系和枢纽运行监测体系,构建完善的枢纽管理信息化发展环境,并重点突破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等综合应用,提升城市客运智能化管理水平。

1.8.2.2服务更智能

通过手机app以及枢纽、停车场等无线wifi的覆盖,对旅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实现人机互动。

停车场内通过为社会车辆提供停车空位引导和逆向的寻车服务,帮助车辆快速、准确的停靠,提升枢纽智能化信息服务水平。

1.8.2.3中转更便捷

通过枢纽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为旅客提供更为实时、综合、连续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导向信息,为前往上海旅游的旅客提供综合旅游服务,减少旅客中转时间;

提供长途、高铁的自动售票终端,方便旅客快捷的选择出行方式和购票;

通过枢纽协同管理,保证枢纽内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序衔接,为各种运输方式合理调配运力提供有效支持,及时疏散客流,保障旅客在枢纽内便捷舒适换乘,从而使虹桥枢纽功能更加完善,运输中转更便捷。

1.8.2.4出行更安全

通过完善枢纽运行监测与感知系统,减少监控盲区,实现对异常聚集、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及时获取,并实施应急处置,保障枢纽内乘客的出行安全。

1.9主要结论和建议

(1)加快标准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规范化水平

——建立服务标准体系

推进虹桥综合枢纽服务、质量、安全标准建设,着力解决服务质量标准缺乏、服务质量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建立健全覆盖面广、门类齐全的综合枢纽服务标准体系,颁布一批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强化服务质量监管。

——提升企业服务能力

强化枢纽运行管理协同能力建设,着力解决企业服务能力不强、服务不规范等问题。

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制定更加严格、更高水平的企业标准,树立企业品牌。

推动先进组织方式和技术应用,提升枢纽整体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

(2)优化服务组织,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便捷化水平

——推进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服务

以实现乘客便捷出行为出发点,完善综合客运枢纽的换乘和衔接能力,着力解决换乘不便、衔接不畅等问题。

完善综合客运枢纽标准规范,建设功能齐全、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一体化服务体系,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提高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服务水平和集散效率。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充分发挥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着力解决运输方式衔接不畅、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创新合作机制,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衔接,完善引导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培育多式联运,大力发展轨、路、空等多式联运,全面提高枢纽运行质量和效率。

(3)加强监管,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安全化水平

——加强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

完善应急预案,构建应急指挥体系,推进国家和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全面提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4)推进创新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信息化水平

——加强旅客出行信息服务

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枢纽出行信息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出行信息不畅等问题。

建立健全出行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初步建成综合客运枢纽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向旅客及时发布出行信息。

丰富出行信息发布渠道和手段,方便旅客出行。

2.需求分析

2.1虹桥枢纽运行现状

2.1.1.1枢纽建筑总体功能布局

虹桥枢纽集民航、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磁悬浮(未开通),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轨、路、空三位一体,枢纽布局从东向西依次为民航、东交通广场、磁浮、高铁、西交通广场,以及目前正在建设的西延伸和西西延伸段(约2公里),通往虹桥商务区。

图2-1枢纽总体功能布局图

枢纽内部分为五大层面,不同交通设施间的到发分层,上下叠合的功能安排,避免大流量旅客换乘拥挤,同时提供舒适的换乘空间;

各层主要换乘通道布局如下图所示:

图2-2枢纽立体布局图

2.1.1.2旅客流线分析

2.1.1.2.1主要换乘流线

枢纽建筑综合体由东至西分别是虹桥机场航站楼、东交通广场、磁悬浮、高铁、西交通广场等。

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大量的中转换乘。

如:

机场、铁路之间,以及与地铁、长途、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的连接换乘。

目前,日均换乘转运量64,000人次。

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换乘转运量如下表所示:

表2—1各运输方式换乘流量表

 

高铁

城际铁路

虹桥机场

机场间磁浮

沪杭磁浮

长途客运

高速公路

城市交通

1000-2000

2000-3000

7000-8000

500-1000

6000-7000

65000-66000

3000-4000

400-1000

68000-69000

34000-35000

24000-25000

依据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内涵盖的交通方式,以及各个交通方式所处的空间物理位置,枢纽内部存在机场—磁浮,机场—铁路,磁浮—铁路,以及所有各类交通方式之间的连接与换乘64种可能的连接,56种换乘模式。

枢纽内主要的旅客流线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