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829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生自己观察,自己书写。

2、给“玉”字组词。

3、李白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他把月亮称呼为什么?

齐读第二句诗:

呼作白玉盘。

想象白玉盘是一只什么样的?

如果你见到了这样的月亮你会怎么样?

李白小时候和你们一样,见到如此美丽神奇的月亮,可是却不知道是什么,他忍不住大声呼唤:

呀!

天上有个白玉做成的盘子!

4、那这句诗该怎么读呢?

指名学生读,在不断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然后再齐读。

学习剩下的两行诗

1、天上的圆月还让李白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自己读读剩下的两行诗。

再指名回答。

2、这面镜子是从哪里来的?

瑶台是个什么样地方?

镜子本来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可是现在它飞到哪里了?

想象一下从这面镜子里,我们能看到什么?

如果你见到这样的月亮你会怎么样?

3、我们该怎样读这两行诗才能读出月亮的神奇与美丽呢?

在指名读后的评价上引导学生读出惊叹的语气。

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示范读。

四、整体感悟,指导背诵。

  1、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

一个晴朗的夜晚,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一个小孩子抬头望着它,他不知道那是什么。

啊,它那样洁白,美丽,一定是最好的白玉做成的盘子吧?

不对!

它那样明亮,那样神奇,一定是王母娘娘的镜子飞到了云朵之上。

  2、你喜欢这样的月亮吗?

喜欢它的什么?

那让我们边读诗,边展开想象吧!

配乐齐读古诗。

  3、想不想把这么美的诗背下来呢?

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1、在这首里,李白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神奇的月亮,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它是?

指名人背诵《静夜思》。

在这首古诗里,看到天上的月亮,李白想到了什么?

  2、我们还学到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指名人背诵《小小的船》,在儿歌里,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或者是儿歌?

六、课堂小结:

  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人都喜欢月亮,也喜欢月亮不同的样子,他们描写和赞美它,还把它当成懂得感情的好朋友,把快乐的事告诉它,也把烦恼的事向它诉说,同学们,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也抬头静静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吧,那个时候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火烧云》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

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

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

积累11个词语;

会用“必须”一词造句;

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

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

(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

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

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

(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

(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

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

你从哪里看出来?

(傍晚——晚饭过后;

夏季——乘凉)

  2.引读: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

“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

(“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

(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

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

  

颜色变化(多):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

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

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形状:

变化(多):

马狗狮子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

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8.小结:

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集体朗读4-6节。

  9.试着背诵4-6节。

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

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

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

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

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

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

无限循环,变化万千。

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九、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火烧云

红彤彤 金灿灿……

颜色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变化(快):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形状变化(多):

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3.《繁星》教案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

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

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

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中篇小说《憩园》,《寒夜》;

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

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2、《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

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

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

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

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

19日巴金抵达巴黎。

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

《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探究案

1、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2、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3、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明确: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2、按时间顺序。

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3、第一部分(第一段):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

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

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训练案

《练习册》1--3.

一、导入新课

浩渺的星空历来让人浮想联翩。

有人说,每一颗星都是逝去的亡灵,他们在俯瞰着芸芸众生。

也有人说,其实那些星星只不过是混沌未开的虚无,种种美好的传说不过是人们对宇宙无知的一种表现。

那么在你眼里,星天究竟是什么呢?

每次遥望星空,你都回有哪些感受呢?

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

二、完成预习案

三、完成探究案

四、完成训练案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

1、搜集你知道的有关星的知识。

2、诵读第三段。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

讨论为什么不同。

(探究练习二)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

”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

”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达了一种什幺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

作者运用你认得方法,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它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1、《练习册》4.

2、仿写文中的修辞手法。

一、复习导入

1、口述作者情况。

2、抽查背诵对第三段的背诵情况。

五、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就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作业设计与布置:

完成《练习册》阅读。

板书设计

繁星

巴金

从前小时侯望星天对星天的依恋

三年前回忆三年前望星星与星星的伙伴之情对繁星的热爱

如今在海上望星星与星星的知心之情对光明的追求

有一夜船上观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金色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板书花朵形状)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

1)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xiù

):

闻(气味)。

罗摩衍那(mó

,yǎn):

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匿笑,偷笑地笑。

祷告(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

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现在我们来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一个小问题:

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

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

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

“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爱怜,责怪)

(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

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

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

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

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

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

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的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

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

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

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

(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喜爱、憎恶?

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

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人们←→花儿母亲←→孩子) 

小结: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板书“爱”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

读了这篇文章,是否觉得我们也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

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 

,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

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

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