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846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Word格式.docx

3、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共23个必修学分,占20%的总必修学分。

综合实践课相对于学科课程在活动管理上和落实难度较大,因此要重视研究,加强落实,着力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相关学分认定工作。

4、重视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形成。

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

5、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6、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

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7、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

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全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五、实验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课程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学校成立以下实验工作组织机构。

1.学校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朱晓明

副组长:

田新强吴喜仓

组员:

张冠兰柳银厚李江鹏陈掌珠

郭煜辉柳克平

职责:

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工作的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

张冠兰

副主任:

柳银厚郭煜辉柳克平

负责组织课程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3.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

田新强

张冠兰柳银厚朱家鼎席建邦

贾茁壮罗煦李剑南柳杰

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

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

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4.学生课程实施活动组

柳银厚各班班主任各科任老师

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

必要时协助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

向参加课程的教师及时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课程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

5.学分认定委员会

田新强吴喜仓

委员:

郭煜辉柳克平朱家鼎席建邦

认定委员会要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要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

学分认定委员会要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基本程序:

(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

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

(2)公示学分。

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

(3)认定学分并注册。

(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6.选课指导中心:

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

指导中心要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

要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客观依据;

教研组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

六、教师管理和评价

1、建立教师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

新的教师评价要包括教师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课题研究成果与业务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

2、教学研究管理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以校为本课程研发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研究;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听评课活动,通过具体课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组织理论学习,通过专家讲座、教师进修等形式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

以教研评价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校研的积极性。

3、学科组建设

学科组要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建立学生个性化的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制度,要加强对教学班的管理,探讨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七、学生的管理与评价

1、行政班管理

高一年级必修课基本上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在行政班进行。

进入高二后,根据倾向于理或倾向于文的学生学科选择不同,对行政班进行部分调整。

行政班的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教育外,要注重学生在教学班的表现情况汇报、总结和反馈。

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

2、教学班管理。

教学班由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组成。

教学班的管理工作由任课教师即导师承担。

导师负责学生该科目的学业评价。

导师承担教学班的班风班貌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

管理课堂秩序(如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学段结束时将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

八、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协调,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课程改革。

2、政策保障:

对参与课程实施,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确定教师工作量、职评、聘任、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为课程实施提供充分的支持。

3、经费保障:

设立新课程实施专项经费,每年拨付相应的款项用于课程实施的有关活动,确保经费落实,努力满足新课程对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出的要求,为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安排必须的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课程实施中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给予奖励。

4、制度保障:

加强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

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1)例会制度:

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协调和实施,每两周召开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研讨制度:

每学期在教学活动中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新课程研究课,承担市内专题研讨活动一次以上,确保实验健康发展。

(3)培训制度:

通过不断培训,形成良性循环,注意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之间的观念渗透。

(4)评比奖励制度: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激励教师课改意识的提高,也在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优生奖、学科竞赛奖、进步奖、特长奖等,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5)家校联系制度:

每学期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新课改的意见和建议。

(6)选修课指导制度:

学校为学生提供课程设施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之前及时提供给学生,加强选课指导,形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和家长共同参加,讲究效率和操作便捷的选课制度,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要担负起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

学校要有两个课表:

必修课表和选修课表。

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课表,个人课表至少包括三个要素:

课程名称,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

九、实验工作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成立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和课程实施办公室;

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程,积极参加省市两级的通识和教材培训;

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配套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实施制度、教师及学生评价制度。

2、实施阶段——实施前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全校起始年段的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

实施中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研讨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广泛动员家长和社会的力量,支持参与课改实验,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实施后期的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各种规范,使学校能较科学独立的实施课程改革,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的活动持续化。

 

甘肃省张掖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教育部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规划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有关精神,我省从2010年秋学期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为加强对我校课程改革的指导,提升我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㈠指导思想  

通过新课程的实验与全面实施,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能将其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行为。

在重建学校新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管理及评价制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水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㈡目标任务  

学校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推进校本教研为着力点,牢固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全面提升学校的课程实施能力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任务:

⒈全体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解、认同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自觉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并能付诸于教学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⒉编制并逐步完善适应于新课程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多层次的、选择空间大、体现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

确保国家必修课程100%开出;

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选修Ⅰ课程的开出。

  

⒊加强学校课程建设。

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的、有学校特色的选修Ⅱ课程(校本),力争在第一轮开出20个以上选修模块(专题),以后逐年有所增加,最终实现60%以上教师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Ⅱ课程。

⒋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⒌改进学校评价制度。

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制。

⒍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⒎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评价制度,保证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学分的获得。

⒏作为甘肃省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为验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有关资料。

二、组织领导机构  

为使我校新课改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学校教学秩序稳定有序,使师生及早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和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学校课改工作。

㈠学校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课改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保证新课程的实施质量。

闫维祯  

毛永胜孙立民杨立木吕国强朱多祯张瑜载  

成员:

牛新军王建强于占军郑翠亭王学龙姜洪  

常国福宋彩霞王晓燕袁继凯柳春孙殿旭  

冯进炜  

㈡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  

负责学校课程设置,教师培训;

学校新课程方案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出台与具体落实;

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和班级管理;

做好新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测、评价分析与学生学分认定,指导教师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保证新课程实施的质量。

毛永胜孙立民杨立木吕国强朱多祯张瑜载  

牛新军王建强于占军祝良先郑翠亭  

王学龙姜洪李德胜何正文杨天军  

孙学文吴国光宋彩霞杨兴民王学荣  

常国富李晓明蒋志鸿孙学明杨学锋  

王晓燕袁继凯柳春孙殿旭杨成时  

三、重点工作  

㈠课程结构、设置和管理  

⒈课程结构与教学组织形式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

⑴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领域。

⑵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音乐和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十三个科目。

⑶每一科目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采取模块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行学分管理。

各模块教学一般安排一定的学时,学生每修完一个模块经测试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

采取按年级编排行政班和按选课编排教学班的形式组织教学。

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在行政班上课,选修Ⅱ课程根据学生选课实行“走班”制。

行政班和选修课教学班具体的管理工作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

⒉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高一年级集中开设必修课,高二年级起将各选修课程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有计划地开设,同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课程的学习状况。

⒊课程管理  

⑴学时安排。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

⑵学分管理。

学生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学生方可毕业。

⑶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开设。

原则上必修课程和选修Ⅰ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选修Ⅱ课程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经学生自主选择,由任课教师负责组成教学班进行授课。

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高中必修课程,教导处和政教处负责从制度、时间、师资、内容、评价等各项管理措施上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保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类课程正常开设。

研究性学习由教导处负责实施,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由政教处负责实施。

⑸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学校要配置专门师资和专用通用技术实验室,确保该门课程的顺利开设。

㈡师资培训  

⒈培训原则和要求  

抓好课程改革培训工作。

高中新课程培训工作严格贯彻“全员、全面、全程培训”的原则,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并针对我校具体情况,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学校一级的培训。

2010年秋季开学前完成教学管理人员、高一年级任课教师的通识培训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培训任务。

要把培训工作贯穿在课程实施整个的过程之中,确保培训效果。

⒉培训目标和任务  

培训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落实经费,突出重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2010年秋学期开始前完成首批参与新课程实施工作的教师的第一轮培训。

⒊培训方式和评价  

以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网络培训为主要方式,同时结合外出观摩学习、短期专家面授和长期自学跟踪指导等方式。

在培训内容上,要求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考勤、作业、考核成绩等,都于教师年度业务考核相挂钩。

㈢学生评价  

⒈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要充分整合“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四个维度的评价要素,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尽量不做定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⒉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要改变过去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充分听取来自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⒊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作法,在改革笔试的同时,合理运用观察、访谈、调查、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做到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和描述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⒋注重评价的过程。

要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或记录成长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要充分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⒌实行学分管理制度。

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时,学校要组织好模块学分认定的考核。

学分的认定要参照学生学习时数、过程记录及模块考核成绩三方面的情况。

学校要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出台学分认定方案,严格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依据、程序、纪律和管理,防止弄虚作假,走过场。

认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须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备查。

学生不能通过模块学习获得相应学分者,可以重修或者改修其他模块。

⒍积极创造条件,从多维度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㈣教师评价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高标准要求,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体现。

因此,对于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促进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具体可包括“职业道德”“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等评价内容。

㈤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  

要精心研读教材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充分使用好教科书,不断提高教材的有效利用水平。

鼓励教师以省上选定的教材为基本,同时研究其他版本教科书在内容选取和知识呈现上的特点与优势,优化教学内容。

要合理整合网络信息、传媒信息、各种科技活动、学校特色活动和传统活动等课程资源。

做好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充分挖掘资源,力争在第一轮开出20个以上选修模块(专题),以后逐年有所增加,最终实现60%以上教师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Ⅱ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并使之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学校要努力发挥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所的作用,不断创设创新实验室、教学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新的资源载体。

四、工作分工  

为了使学校实施新课程工作顺利进行,学校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下设八个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各项目推进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项目工作方案细则、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做好本项目的研究与实验指导工作,及时总结项目研究成果。

具体工作分工如下:

㈠高中新课程“领导、组织和推进”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组长:

闫维祯  

成员:

毛永胜孙立民杨立木吕国强朱多祯张瑜载牛新军  

王建强于战军宋彩霞各相关工作人员  

主要工作:

⒈制定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以实施细则。

⒉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进程规划和推进策略。

㈡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方案与实施、学生选课指导与教学实施”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孙立民  

王建强杨天军孙学文吴国光各相关科室工作人员  

⒈制定学校课程的实施。

⒉选修Ⅱ课程走班制教学的组织实施。

⒊学分管理制度的落实。

⒋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落实。

⒌教师评价方案与课程评价制度的落实。

⒍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落实。

㈢高中新课程“学生成长记载及评价”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吕国强  

于占军王学龙王学荣杨兴民  

⒈学生评价方案的落实。

⒉学生成长记录册(袋)的设计制作与组织实施。

㈣高中新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孙立民  

王建强杨天军孙学文吴国光各学科组组长  

⒈研发校本课程。

2.按《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办法》的要求开设好选修Ⅱ课程。

㈤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项目工作指导小组  

于占军王学龙王学荣杨兴民杨学锋李德胜孙学明  

⒈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落实好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课程。

㈥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课实施与管理”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朱多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