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6848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6.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材单味的养生-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主治妊娠呕吐、不思饮食取砂仁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加入少许姜汁(以鲜姜捣烂取汁),用温开水冲服。

效果甚佳。

养生禁忌辛散温燥、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佩兰佩兰为菊科植物兰草的地上部分;

别名佩兰叶、佩兰梗、鲜佩兰。

【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生物碱。

【性味归经】性平;

归脾、胃经。

【功能】气味清香,长于宜化湿浊,除中焦陈腐之气,为醒脾要药。

【选购保存】以叶多、质嫩、色绿、干燥、无杂质、香气浓者为佳。

保存时置放于阴凉干燥处,注意防潮防尘。

佩兰及其饮片,养生方例主治蛇咬伤先按常规冲洗创面排毒后,将洗净捣烂的佩兰叶100克摊平敷在创面上,盖敷料后固定。

每日换药2-3次,每次换药前均需冲洗伤口。

待肿消神复即可停用本药。

伤口未完全愈合者可按外科常规换药,中毒重者辅以输液及对症治疗。

此法对蝮蛇、银环蛇、竹叶青等各类蛇咬伤均有良好的疗效。

主治口臭取佩兰30克,加清水600毫升,煎至约30分钟,贮存供1日使用。

用时漱口约1-2分钟,每日漱3-4次。

此法适用于因热性病或食用肥腻过多而导致的消化不良,表现有口中粘滞不爽、厚浊涎沫、苔白而腻、口甘、嗳气等所谓“脾瘅”(肥甘厚腻)症状。

养生禁忌佩兰和藿香去暑湿、治消化不良,但佩兰去口中粘腻和吐涎沫的效力好;

藿香则止呕吐作用较强,两者宜区别使用。

藿香花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别名土藿香、枝香等。

【成分】藿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

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奥醇、广藿香啶等。

【性味归经】性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能】具有化湿、解暑、止呕之功能。

主治感冒暑湿、头痛、胸痛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选购保存】选购藿香以茎枝青绿、叶多、不带根及泥土、香气浓郁者为佳。

保存时放缸内或木箱内盖紧,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藿香及其饮片,养生方例主治慢性胃炎取藿香梗20克、粳米100克,加适量水同著成粥。

日常服用。

主治风寒型泄泻取藿香、煨姜各6克,防风、白豆蔻3克,粳米100克,将藿香、煨姜、防风、白豆蔻共水煎滤汁;

粳米加水适量,煮成粥,入药汁,略煮成稀粥。

趁热服粥,以出微汗为佳。

早晚各服一次。

主治湿热或暑湿型泄泻取鲜藿香、鲜荷叶、鲜竹叶、鲜扁豆花各6克,一同水煎,代茶饮。

主治老年人湿热伤表取藿香12克,金银花10克、扁豆花20克,加适量水大火箭。

适量白糖调胃饮食。

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取藿香、陈皮、木香、枳实各9克,砂仁、厚朴各6克,水煎服。

主治妊娠呕吐取藿香、砂仁各6克,半夏、茯苓、竹茹、灶心土各9克,水煎服。

养生禁忌阴虚火旺、舍绛光滑者不宜用。

第六章泻下药凡是能引起腹泻,或者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其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如毒、淤、虫等。

主要适用于胃肠积滞、湿热蕴结、大便秘密结等症状。

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

本类常见药物为:

大黄、芦荟、火麻仁等。

大黄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和根;

别名生大黄、生川军、黄良。

【成分】大黄主要含蒽醌衍生物,一部分为游离状态,如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大部分为结合状态,如大黄酚8-、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酚葡萄糖甙及番泻叶甙A、B、C、E、F等。

又含有大黄素鞣质、脂肪酸、草酸钙、葡萄糖、果糖和大量淀粉。

【性味归经】性寒;

味甘;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大黄、唐古特特大黄,大黄药材及饮片,【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有促进排便的功能,亦可活血凉血,利胆退黄。

用于治疗积滞便秘,可刺激大肠,使水分量增加而产生泻下作用,也可治疗因便秘而造成的肥胖,还能降低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

【选购保存】选购时以结实、红棕色、有油性、气味清香、味苦但不涩者较好。

于木箱或缸内蜜蜂保存,注意防潮,防蛀。

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咯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

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

用于瘀血证。

此外,还可配伍清泄湿热药用于黄疸、淋证等。

可以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宜生用;

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作用减弱。

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宜用于瘀血证。

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养生方例主治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状取大黄3克、白酒20毫升,大黄研细末,以白酒20毫升调制。

每日服用1次。

可活血散瘀。

主治青春痘取大黄粉150克,淀粉适量,温水适量调成糊状。

洗净面部,将糊涂于面部,半小时后去之洗净。

10日为1个疗程。

具有清热利湿,解毒软坚之功效。

养生禁忌服用大黄不可过量,否则有中毒之虞。

孕妇及妇女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

腹泻、胃痛、胃弱的人禁用。

芦荟芦荟为百合科常绿肉质植物库拉索芦荟及好望角芦荟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物;

别名老芦荟、新芦荟、真芦荟。

【成分】芦荟含有丰富的田湾维生素E、C、A及B族维生素、矿物元质(如钾、锌、硒等)、氨基酸等。

味苦;

归肝、大肠经。

【功能】苦寒沉降,荡涤肠胃,功近大黄,兼能凉肝、杀虫。

有泻下、抑菌、抗癌、止血作用,并可抑制心脏。

适于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虫积腹痛等症。

【选购保存】芦荟以气味浓烈、溶于水后无杂质及泥沙者为佳。

保存时放置于通风干燥处,需防潮防尘。

芦荟及其饮片,养生方例主治拔牙出血等出血症取芦荟适量研为细末,对出血部位暴露无遗的患者,可以将芦荟粉撒于出血处,以覆盖出血部位为限;

对出血部位隐蔽者,应找到出血点,用消毒药棉蘸粉堵塞出血处。

主治鸡眼取适量芦荟叶置于儿童小便或自己的尿中,浸泡1-2小时,取出清水漂洗后备用。

首次贴药前将患部用温水浸洗,使皮肤软化,用刀刮去角质皮层,再将芦荟切去表皮,贴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换药一次。

轻者连续用药3-4次,重者连续用药6-7次即可痊愈。

主治便秘取芦荟适量,干燥后研为细末,分装于空心胶囊内,每枚1克量。

成人每次用温开水吞服2-3枚(小孩1枚),每日2次。

如无胶囊装药末,亦可用白糖温开水吞服,成人每次2-3克,小孩每次1克。

此法对习惯性便秘、热结便秘者优先。

养生禁忌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火麻仁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成熟果实;

别名大麻仁、麻子仁。

【成分】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B1、B2、卵磷脂等。

味甘,归脾、大肠经。

【功能】甘平质润,补虚润燥,滑肠通便,最适于年老、产后、体虚者便秘。

火麻仁可刺激肠粘膜,使肠蠕动加快,并减少大肠吸取水分,而产生泻下作用。

此外,火麻仁还有降压作用。

【选购保存】选购时以子粒饱满、干燥、色白、净仁无杂质者为佳。

需保存于阴凉干燥处,谨防潮湿和虫蛀。

火麻仁及其饮片,养生方例主治大便不通取火麻仁30克,洗净,与米同煮粥食,此为1日食量,一般用药1-2日即有明显的效果。

如慢性便秘,宜每月3-4次。

主治大便秘结取火麻仁40克,洗净、晒干或干燥后捣碎,加入清水250毫升煎至80毫升,于1日分2次服完,一般用药1日即有明显效果。

主治疖肿取火麻仁适量,洗净,晒干或干燥后捣碎,用清水适量调均匀,用消毒棉签外敷患处,一般用药2-4日便能痊愈。

此法适用于未成脓的疖肿,疗效十分理想。

主治口腔炎取火麻仁30克,加银花20克、甘草6克,再加入清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服1剂。

一般用药3-4日便能痊愈。

养生禁忌前人认为火麻仁不宜多食,否则会引起遗精,这一说法的确实性和理论根据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现代也有报道不主张长期大量服用,认为如用于治疗慢性便秘时,每月宜服用3-4次。

也有报道一次服用火麻仁60-120克以上,可致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甚至昏睡等症状。

甘遂甘遂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块根;

别名主田、重泽、苦泽、陵泽、猫儿眼。

【成分】含三萜类、棕榈酸、柠檬酸、草酸、鞣质、树脂、葡萄糖、蔗糖、淀粉、Vb1、-谷甾醇。

【性味归经】性寒、有毒;

味苦,甘;

归脾、肺、肾经。

【功能】泻水逐饮。

主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癫痫、症瘕积聚、大小便不通。

【选购保存】甘遂以块根肥大、粉性足、色白、纤维少者为佳。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及防蛀。

甘遂及其饮片,养生方例主治慢性淋巴炎取生甘遂50克,研末。

鸡蛋20枚煮熟,去壳,以筷子从中戳穿数孔以利于渗入药汁。

将甘遂末与去壳熟鸡蛋加水同煎15分钟,捞出。

每次进食药蛋一枚,每日2次。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每次服用甘遂粉末3分(1克),2-4小时重复一次。

主治全身浮肿取甘遂1克,研细,置于猪肾内,火炙令熟。

每日食1次,4-5日为一个疗程。

养生禁忌气虚、阴伤、脾胃衰弱者及孕妇忌服。

生甘遂只作外用,不宜内服。

反甘草。

巴豆巴豆为大戟科小乔木巴豆的成熟果实;

别名刚子、江子、双眼龙、巴果、巴仁。

【成分】含巴豆油酸、巴豆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主要成分。

【性味归经】性热、大毒;

归胃、大肠经。

【功能】泻下冷积,逐水消肿。

主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选购保存】选购以子粒饱满、干燥、胚乳黄白色、不泛油者为佳。

放盒箱内,置于干燥处,防尘及防泛油,隔离存放;

巴豆霜以贮于石灰缸中。

巴豆及其饮片,养生方例主治寒痹取大而饱满的巴豆1-2粒,去壳留仁;

白酒30克置于粗糙的土碗中,手捏巴豆在白酒中研磨至完全溶化。

擦药时,夏日令患者坐在骄阳下进行;

秋冬季节卧于火炉旁,把制备好的药液放在炉上微温,涂于患处。

反复搓擦以皮肤感觉微热为宜。

用药后半小时,擦药处如出现红色丘疹或水泡,并感到瘙痒疼痛,用生姜片轻轻擦拭,使能缓解痒痛。

主治小儿鹅口疮取巴豆1克,西瓜子仁0.5克,共研后加少许香油调匀,然后揉成小团状敷于印堂穴。

15分钟后取下,每日1次,一般连用2次。

主治肠梗阻取巴豆去壳,用草纸包好,打碎去净油质,用龙眼肉或荔枝肉包吞,每天0.5-1克。

主治胆绞痛取巴豆仁切碎置胶囊内,每次服100毫克,小儿酌减;

每3-4小时用药1次,至畅泻为度。

每24小时不超过400毫克。

养生禁忌服用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质,以免加剧泻下。

寒湿积滞、体虚及孕妇忌用。

畏牵牛。

第七章化痰止咳药化痰药是以消除痰液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止咳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又称止咳平喘药。

其实,痰与咳喘在病理上密切相关,凡是化痰的药物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而止咳平喘的药又都有化痰的功效,痰、咳、喘三者相互交融兼杂。

化痰药因其药性有温燥与凉润不同,而分为温化寒痰药与清化热痰药。

对咳嗽而喀血者,不宜用燥烈化痰药,以防引起大量咯血。

川贝、白果、半夏、杏仁、白芥子等。

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别名制半夏、法半夏。

【成分】含有-谷甾醇、葡萄糖甙、多种氨基酸、挥发油、皂甙、辛辣性醇类、胆碱、左旋麻黄碱、淀粉以及少量脂肪。

【性味归经】性温、有毒;

归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外用消毒止痛。

长于燥湿健脾以消痰,和胃降逆以止呕,凡脾湿痰盛咳喘及胃失和降呕逆等症,半夏均为要药。

【选购保存】半夏以个大、形圆、色白、皮净、干燥、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保存时宜置于通风干燥处,注意防潮防霉。

半夏及其饮片,养生方例主治面色黧黑取半夏焙焦存性研细粉,加醋涂面。

主治食管、贲门痛性梗阻鲜半夏剥去外皮,捣成糊状制成丸,每日2克,分3-4次置于舌根部咽下。

一般用药不超过30日。

主治疟疾取生半夏6克,捣烂置于胶布上,于发作前3-4日贴于脐部。

主治鸡眼取半夏适量研为细末,用药前先洗净患处,消毒后用手术刀消去鸡眼的角化组织,使呈凹面,然后放入半夏于患处,外帖胶布。

主治牙痛取半夏30克,捣碎后置于90毫升90%酒精中,浸泡1日后即可使用。

用时,以棉球蘸药液塞于龋齿洞中。

主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取生半夏适量,研末溶于米酒中,浸泡24小时以上,取上层澄清液滴耳。

用时,先用双氧水洗涤外耳道,然后滴入药液数滴,每日1-2次。

一般用药1-2日见效,1周内痊愈。

主治乳痈(急性乳腺炎)取生半夏干燥根块1枚,大小适中,清水洗净。

左侧乳腺炎时纳于右侧鼻孔,右侧乳腺炎时纳于左鼻孔。

一般用药1-2次即可获得痊愈。

养生禁忌反乌头。

因其性辛温燥列,故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症、热痰等忌用或慎用。

桔梗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别名苦桔梗、白桔梗。

【成分】含挥发油桔梗皂甙、桔梗粗皂甙、桔梗酸等。

味苦、辛,归肺经。

【功能】辛散苦泄,善于开宣肺气而祛痰浊,利胸咽,且能载药上行,引经入肺。

凡痰阻气滞、咳嗽胸闷之症,均为主治。

桔梗有镇咳、祛痰、抗炎作用;

还有抑制胃肠液分泌、抗消化性胃溃疡的功效。

此外,桔梗还有镇静、镇痛、解热、降血脂作用。

【选购保存】桔梗以根条肥大,质坚体重、干燥、断面色白、味苦者为佳。

新鲜桔梗保存时,如遇阴雨应即烘干;

干品则宜置于通风干燥处,注意防潮防蛀。

养生方例主治急性咽喉炎取桔梗60克,加清水200毫升煎为100毫升服用,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用。

一般服1-2剂即可见效。

主治急性腰扭伤将桔梗30克焙干研为细末,分为2份,每次服1份,用黄酒冲服,每日服1次;

重症每日服用2次。

服后卧床休息,使局部微出汗。

轻者服药1日,重者服药3日,均获痊愈。

主治慢性细菌性痢疾取桔梗30克,加清水250毫升煎为100毫升服,每日3次,效果理想,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养生禁忌阴虚久咳、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川贝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等的干燥鳞茎;

别名川贝母、贝母。

【成分】含有多种生物碱、青贝碱、卢贝碱、松贝碱等。

【性味归经】性微寒;

味甘苦;

归心肺经。

【功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川贝是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一种,用于祛痰、治疗慢性咳嗽及吐血咯血,多用于肺结核及慢性气管炎所引起的咳嗽。

对痰少咽燥及小儿痰热咳嗽等有较好疗效。

【选购保存】选购时以颜色洁白、质地坚实、颗粒整齐均匀粉性足者为佳。

保存时置于干燥处,注意防霉,防虫。

养生方例取川贝母15克,雪梨1个,雪梨挖空去核后,把川贝母灌入中间,加适量水炖。

日常食用。

可润肺止咳,见效快。

养生禁忌不可与乌头一同服用。

性质寒润,长于化热痰、燥痰,所以如发寒痰、湿痰患者则不宜使用。

胖大海胖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种子;

别名安南子、大海子、大海、大海榄。

【成分】胖大海主要成分是树胶醛糖和半乳糖。

归肺、大肠经。

【功能】质轻宣散,上入肺经清宣肺气,为喉科良药;

下归大肠经清场通便,用治热结便秘所致的上部火毒症,惟药力较弱,只适用于轻症。

具有泻下、抗炎、解痉、止疼作用;

也有一定利尿、镇痛作用。

【选购保存】胖大海以外形椭圆、色暗棕或深黄棕、外层皮极薄、有不规则皱纹者为佳。

保存时置于阴凉干燥处,注意防潮。

养生方例主治婴幼儿大便不通取胖大海3枚,倒入沸水约150毫升冲泡15分钟,待其发大后,少量分次频频饮服。

一般服1日即可大便通畅,效果显著。

主治咽炎取胖大海3-4枚,沸水泡开后,可略加白糖,待其发大后,分次频频含服。

一般饮1-2日,咽炎可愈。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取胖大海4-8枚,用沸水冲泡加盖闷,待水温降后慢慢服,隔4小时后,再按此方法服药1次。

连续用药1周,疗效颇佳。

养生禁忌胖大海经开水泡开后,药物部分服下无碍;

病情不重者不要过量使用,以免引起腹泻。

枇杷叶枇杷叶为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枇杷的叶;

别名炙枇杷叶、无忧扇、枇杷叶。

【成分】含有苦杏仁甙、苯甲醛、油脂质、氢氰酸。

【性味归经】性凉;

归肺胃经。

【功能】枇杷叶有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清肺、化痰止咳之效果。

枇杷叶可单用制作成膏状服用,也常拿它来制成枇杷糖,对于胃部火气大、呕吐、胃胀、口干舌燥或咳嗽、痰黄又粘稠、慢性气管炎等疗效显著,而根据临床研究还兼有杀蛲虫的功效。

【选购保存】挑选时以身干、叶大片厚、色绿或红棕、不破碎、无黄叶、不发霉者为佳。

应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养生方例主治肩周痛取鲜枇杷叶适量,烤热后外敷患处,每日2次。

一般治疗1月余,即可缓解或痊愈。

主治蛲虫病取枇杷叶适量,刷去背毛洗净,加水煮沸1小时,将药液浓缩过滤,每200毫升药液含生药100克。

儿童每于睡前及次晨空腹时各服药液100毫升,连续服用15日。

效果满意。

主治梅核气取枇杷叶30克刷去绒毛,用水洗净,切丝晒干。

第1次加清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汁;

再加水16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汁,与第一次汁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

效果颇佳。

养生禁忌冷咳及胃寒者慎用。

枇杷叶绒毛对咽喉及气管粘膜有刺激作用,入药时须刷去毛,用布包煎。

白果白果为银杏科落叶乔木银杏的成熟种子;

别名银杏仁、炒白果仁、银杏、白果仁。

【成分】白果种子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氰甙、维生素B2及多种氨基酸;

外种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白果酚、白果醇等。

有小毒;

味甘、苦;

归肺经。

【功能】白果是止咳平喘药的一种,具有敛肺气、平喘咳、治哮喘、收涩止带的良好功效;

是治疗慢性喘息性气管炎的良药;

常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也可改善白带浊、遗精、遗尿、尿浊等症状。

【选购保存】选购时以外壳白色、种仁饱满色黄者为上选,保存时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防虫蛀,防发霉。

养生方例主治肺结核在中秋前夕,将半青带黄的白果摘下,注意应选取外表丝毫无损的颗粒大的白果。

摘下后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随即浸泡入生菜油内,浸泡100日后即可使用。

用法为每日3餐前各服1粒,小儿酌减。

视病情连服1-3个月。

服药后小部分人可能会有发热、盗汗、咳嗽、食欲不振的副作用,但很快会消失。

主治酒刺每晚睡前用温水,但不要用香皂和沐浴液,清洗患处,干爽后用白果仁去壳,切平面,频搓患处,边搓边削去用过的部分,每次按酒刺的面积多少用1-2颗即可。

次日早晨洗脸后可照常用护肤霜等化妆品。

一般用1-2月均可获效,且效果颇佳。

养生禁忌白果略含毒性,不可长期服用或生食,尤其入药必须去内皮,否则有中毒的危险;

咳嗽痰稠者慎用。

杏仁杏仁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杏、山杏等的成熟种子;

别名光杏仁、连皮杏仁、杏仁泥。

【成分】含有苦杏仁甙、苦杏仁酵素、脂肪油等。

【性味归经】性微温,有小毒;

味苦,归肺、大肠经。

【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是治疗咳嗽、气喘等病症的最佳良药之一,与不同的药材搭配,便可针对不同的喘咳症做改善。

例如配桑叶、菊花可改善风热咳嗽;

搭配贝母、桑叶、沙参则可改善燥热咳嗽;

至于虚证咳嗽,则可服用杏仁配白果。

【选购保存】选购时以果仁色白、颗粒大、饱满均匀而完整、无霉变、虫蛀、无碎屑、味苦不发油者为佳。

保存时置于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虫蛀。

养生方例主治小儿脓疮取适量杏仁,烧炭,研末,加香油调成稀糊状敷患处。

需连续服用,效果佳。

主治粉刺痤疮取杏仁数枚,放口里用唾液嚼烂如泥,再洗净脸后用嚼烂后的药泥擦脸数次后会显效。

主治肺结核及气管炎取杏仁20克,加入贝母10克、冰糖25克,干燥后研为粉末,用鸡蛋一个开水冲服,每日2次。

主治寒性胃痛取杏仁15克,加入白胡椒10颗,干燥后研为细末,搅拌均匀,于1日内分3次以温开水冲服,较快改善症状。

养生禁忌杏仁有小毒,使用勿过量,尤其以皮尖所含毒性较大,使用前不妨去皮尖。

阴虚燥咳、大便溏泄者以及婴儿慎用。

白芥子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

别名黄芥子、南芥子。

【成分】含有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等。

【功能】温燥化痰,辛散利气,善除皮里膜外胸胁的寒饮痰湿之邪,适于饮盛、支满及阴疽、流注等症。

白芥子有镇咳、祛痰、抗菌作用;

还可抑制甲状腺功能,外用对皮肤有刺激性。

【选购保存】以粒大、饱满、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需贮存于缸内干燥处,注意防潮防蛀和鼠食。

养生方例主治急性腰扭伤取白芥子适量炒黄,研为细末,用白酒送服,每次5克,每日服2次。

一般服药1-3日即愈。

主治周围性神经麻痹用白芥子或黄芥子研细末,取5-10克用水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敷贴患侧颊部,相当于地仓、下关、颊车三穴之间。

主治膝部肿痛将白芥子60克研为细末,用黄酒或白酒调成糊状,包敷患处,干了就换,以局部发泡为度。

主治面神经麻痹取白芥子适量,用开水洗净,研细加开水调成糊状,涂患侧面部(口向左歪涂右侧,反之亦然),用注射针头患侧颊粘膜,涂少量芥子汁。

要注意的是,在涂药6-8小时后涂药部位变紫褐色,严重时起水泡。

此时,应将药除去,如水泡破裂可按一般外伤处理。

停药半个月左右,皮肤即可恢复正常。

保护患侧角膜,可涂眼膏、带眼罩。

患侧面部应保暖。

主治小儿急慢性气管炎取白芥子100克研为细末,分3次用,每次加上90克白面粉,用水调好,做成饼(大小视患儿背部面积而定)。

每晚睡觉前敷背部,晨起去掉,一般连用2-3次即可。

养生禁忌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