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871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16 大小:18.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6页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6页
亲,该文档总共2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2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学生1]:

教材中所示的精美图片都与化学密切关联,

[学生2]:

以上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非凡材料产生的奇妙景象。

[学生3]我们小组交流之后,发现化学世界的无奇不有,领略化学的魅力。

揭示课题[投影]展示课题《启开化学之门》即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巡礼多彩》

1、描述用火柴点燃一支蜡烛的过程、现象。

2、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化学?

五、板书设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发展史:

火的利用

道你顿阿伏加德罗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侓元素周期表

2、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以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

1、实验准备

2、备课

预习教材

一、物质的变化

变化与性质的不同:

变化是指一个过程,性质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征

演示实验1-1水沸腾

演示[实验2]研磨硫酸铜块状固体

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实验现象

描述实验现象:

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结论:

无新物质生成

2、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联系:

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一般在描述时会带使动词)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物质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理解、记忆

3、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后立即产生蓝色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

4、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朗读教材P8第二、三段

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区别”

讨论: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理解、记忆

阅读教材P8~9

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等

观察一瓶氧气和一瓶二氧化碳并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小结

书后练习时用

阅读教材P9,实验1-2

仔细观察,正确描述

自我小结,查漏补缺

讨论与交流: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完成课后作业

2、你有哪些方法区别O2和CO2?

3、如何鉴别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六、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联系:

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

七、教学反思: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3)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了解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1、二氧化碳的特性2、氧气的检验3、蜡烛燃烧的探究、产物的检验

4、蜡烛燃烧熄灭后白烟的成分5、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比较6、排水集气法

三、学困点及易错点:

1、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2、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实验准备

备课

1、预习

2、学生配合实验预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反应前关注物质的性质

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

2、反应中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

阅读教材P11-12,了解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观察并总结点燃前的蜡烛

总结:

固体、刺激性气味、质软、不溶于水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前发生哪些变化,蜡烛燃烧火焰分几层,各层有什么特点,拿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

拿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把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

3、反应后关注对结果的解释的讨论

吹灭蜡烛,观察,试着点燃白烟观察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试着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总结实验探究的的一般步骤、学习化学的特点

[实验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的步骤:

1、猜想与假设:

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分进行猜想

2、收集证据:

查阅书籍、网络资料

3、实验探究:

收集呼出的气体2瓶,收集空气2瓶;

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插入燃烧的木条,观察;

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向两瓶不同气体中,观察;

向一片干燥的玻璃片上哈气观察

先产生白烟,再燃烧,火焰分三层,内层最暗,外层最亮

火柴梗由内向外,越来越黑

烧杯内壁有水雾

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产生白烟,白烟可以点燃

石蜡蒸汽可以燃烧

(反应物写在箭头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

学习化学的特点:

阅读教材P14,“探究”1—5段

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猜想与假设

1、

3、

…………….

收集证据:

1、查资料已知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越浑浊二氧化碳气体越多

2、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水蒸气遇冷会凝成液滴.

现象:

1、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慢慢熄

4、得出结论:

总结实验结论

5、交流评价:

探究实验报告书写

灭,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迅速熄灭

说明:

空气中含氧气量较多,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较少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化不大,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含二氧化碳量较少,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量

3、玻璃片上有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份较多

空气中O2含量>呼出气体中含O2含量

空气中CO2含量<呼出气体中含CO2含量

空气中水分含量<呼出气体中含水分含量

自我总结所学,查漏补缺,提出质疑

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填写实验报告

复习

完成课后作业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白色(或红色)固体,质地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2、燃烧过程中:

石蜡熔化,发光、放热,有少量黑烟,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熄灭后:

冒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熔化的石蜡又凝固。

反应表达式:

二、对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高。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1、猜想与假设2、收集证据3实验探究4、得出结论5、交流评价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讨论总结实验基本操作要点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教育

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活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补充】:

蒸发皿、坩埚钳、石棉网、锥形瓶、烧瓶、水槽、燃烧匙、试管架、试管刷、漏斗、长颈漏斗等化学实验仪器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药品取用的原则:

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拿药,应用药匙或镊子拿取

2、不得品尝任药品的味道

阅读P17

阅读P151-152,了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阅读P18第二段、“资料卡片”,了解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了解并记忆“药品取用的原则”

3、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实验用剩的药品的三不准一要做:

1、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2、用剩的药品不能随意丢弃

3、用剩的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

4、用剩的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药品取用原则:

1、注意节约药品

2、在没说明用量时,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其它:

1、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直接称量

2、实验中要注意保护眼睛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1、用药匙、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

2、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

2、液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2、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3、用滴管取用少量液体

四、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给物质加热

【实验】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五、连接仪器装置

1、连接仪器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放开手后导管内有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了解并记忆“实验用剩的药品的三不准一要做”

了解并记忆“药品取用原则”

阅读P18--19“固体药品的取用”

记忆“药匙、镊子”

练习:

块状、粉末状固体的取用

阅读P19“液体药品的取用”

了解1、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

2、“广口瓶、细口瓶”

3、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

液体的取用,滴管的使用

阅读P20,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了解、记忆“酒精灯使用的三绝对”

阅读P21,了解“给物质加热”

阅读P22连接仪器装置

了解,练习操作并记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六、洗涤玻璃仪器

自我小结

阅读P22—23,了解“洗涤玻璃仪器”

学后自我整理,并完成P24练习

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复习、预习、记忆相关化学式、文字符号表达式

六、板书设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滴瓶、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烧杯、量筒、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的倾倒

(2)用量筒取用液体

(3)滴管的使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

(三)洗涤仪器

(四)连接仪器装置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五)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左物右码)

七、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初步对物质进行分类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

1)培养学生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大自然、为社会进行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物质的分类;

空气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的准备

2、指导学生长代表完成演示实验

预习

学生代表完成实验的准备

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一、空气的组成

汞+氧气氧化汞

2Hg+O22HgO

氧化汞汞+氧气

2HgO2Hg+O2↑

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的1/5,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阅读P26第一、二自然段,了解拉瓦锡关于空气组成的研究,了解拉瓦锡所做的实验

总结拉瓦锡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

记忆

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

【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1、红磷一定要过量,便于耗尽瓶内的氧气

2、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防止漏气

3、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防止热量、瓶内气体逸出

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水被倒吸入集气瓶,吸进的水约占瓶子体积的1/5

水被倒吸的原因:

红磷燃烧耗尽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水被压入瓶内

瓶内剩余的4/5气体主要为氮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

4P+5O22P2O5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

氧气

21%、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二、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

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物质保持自己的特性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料

阅读P27“实验2-1”,仔细观察图2-3

了解实验注意事项,思考1、红磷为什么一定要过量2、装置气密性为什么一定要良好3、为什么要等到装置冷却后才打开止水夹

仔细观察实验,归纳实验现象,思考:

为什么水会被倒吸入集气瓶中?

思考:

瓶内剩余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

了解并记忆

阅读P27倒数三、四段,了解空气的成分

了解并记忆空气的成分

阅读P27倒数一、二段,了解纯净物、混合物

P32“练习与应用”

阅读P28、29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1、氧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2、氮气

食品保护防腐气的要求:

A、无毒无害B、价格便宜C、不与食品发生反应

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制霓虹灯

四、保护空气

1、三大空气污染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2、空气污染物的分类

有害气体烟尘

3、空气染污

a汽车尾气b工厂废气c矿物燃烧产生的气体

4、三大污染气体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酸雨)

一氧化碳(CO)(有毒)

自我总结

完成课后习题

空气中各成份的主要用途

阅读P30、31了解“保护空气、空气质量日报”

自我总结,查漏补缺

1、复习(翻看一遍教科书)

2、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

拉瓦锡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占4/5

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

(1)实验的注意事项:

红磷一定要过量;

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

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2)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倒吸入集气瓶,集气瓶水上升约1/5体积。

(3)原理: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P+5O22P2O5

(4)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体积。

(5)氮气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

3、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

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都是纯净物。

(2)、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