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917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4广二模语文评讲Word文档格式.docx

【参考答案】A,涵盖:

包括,包容。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B.反而:

表示跟上文意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

此处应为“就”。

C.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此处应为“不堪卒读”或“难以卒读”。

D.长此以往:

老是这样子下去。

用于对将来不好情况的假设,不可以用于陈述已有的事实。

此处应为“久而久之”。

备注:

通常指未来的结果,不好的情况。

例句:

长此以往,我的成绩会下降的。

错句:

长此以往,我的成绩退步了,从班里的前几名下滑到了倒数几名。

错点:

请记住,长此以往用于对将来不好的情况的假设,不可以用于陈述已有事实。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过去10年间,我国汽车产量以平均23.5%的幅度每年高速增长,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价格也变得更加实惠。

B.广东是人口流入大省,目前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所以异地高考方案在实施初期难以做到一步到位。

C.许多制度本意是好的,但如果缺乏一个严密的监管体系,尽管这个制度有多么好的初衷,都有可能在执行中出现腐败问题。

D.“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余荫山房以布局精细著称,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为表达对先祖的感恩,取“余荫”作为园名。

【参考答案】B,A.语序不当,“每年”应放到“23.5%的升幅”前面。

C.搭配不当,“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后面不能接一个不确指的词语“多么”,应把“尽管”改为“不管”。

D.成分残缺,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余荫山房”,但它不能充当“取名”的主语,应在“为表达对先祖的感恩”或“取‘余荫’作为园名”前加上相应的主语。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统美学理论所争论的问题之一,是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

问题虽是从绘画方面提出的,其他艺术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

艺术中的鬼虽是想象的产物,但虚构的依据仍然是人。

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①神鬼虽是一种依靠想象和幻想而虚构出来的形象,但它的根据仍然离不开对人和鸟兽的具体特征的观察、体验、改造与综合

②而神与形的矛盾,在创作上往往形成了再现与表现的矛盾

③这一争论在今天看来不仅仍然具有学术意义,而且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它和“照着葫芦画瓢”的再现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别

⑤不论是描画印象中的人还是描画想象中的人或鬼,审美感受的深浅对于创作构思的得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④②①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A本文段以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的争论谈艺术创作上再现与表现的关系,通过代词与连词的运用使论述环环相扣:

第③句的“这一争论”代前句提出的争论问题;

第②句开头“而神与形的矛盾”紧承上句的“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

第⑤句的“不论……”承上句的“……依据仍然是人”;

第①句中的“神鬼”即后一句中的“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

第④句中的“它”代上句的“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这一句指出“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和“照着葫芦画瓢”的纯粹再现有区别,是对整个文段论述的小结,应放在最末。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名实说

朱琦(清)

孰难辨?

曰:

名难辨。

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

天下有乡曲之行①,有大人之行。

乡曲、大人,其名也;

考之以其行,而察其有用与否,其实也。

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

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

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

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

合则留,不合以义去。

身之便安,不暇计也;

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今也不然,曰:

吾为天下长计,则天下之衅(祸患;

祸乱,夫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

——《后汉书》)必集于我;

吾为人主畏惮,则不能久于其位。

不如谨厚、廉静、退让,此三者,可以安坐无患,而其名又至美。

夫无其患而可久于其位,又有天下美名,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

故近世所号为公卿之贤者,此三者为多。

当其峨冠襜裙,从容步趋于庙廊之间,上之人不疑,而非议不加,其深沉不可测也。

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而所谓谨厚、廉静、退让,至此举无可用。

于是始思向之为人主畏惮而谋远识者,不可得矣。

且谨厚、廉静、退让,三者非果无用也,亦各以时耳。

古有负盖世之功,挟震主之威,而唯恐不终,未尝不斤斤(斤斤:

1\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

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2\小心谨慎:

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新唐书·

列传第119·

卓行》)于此。

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

其究乡原②也。

甚矣,其耻也。

吾闻大木有尺寸之朽而不弃,骏马有奔驰之患而可驭。

世之贪者、矫者、肆者,往往其才可用。

今人貌为不贪、不矫、不肆而讫无用,其名是,其实非也,故曰难辨也。

乡曲无讥矣,然岂无草茅坐诵而忧天下其人者乎?

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

是故君子慎其名,乡曲而有大人之行者荣,大人而为乡曲之行者辱。

(选文有删改)

【注】①乡曲之行:

见闻少、目光短浅的行为。

乡曲,乡里。

②乡原(yuà

n):

明哲保身、迎合众人的人。

原,通“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 

经:

治理 

B.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 

惮:

害怕

C.古有负盖世之功 

负:

凭仗 

D.骏马有奔驰之患而可驭 

患:

疾病

【参考答案】D,患:

担心,忧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考之以其行 

乡曲而有大人之行者荣 

 

B.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 

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

C.合则留,不合以义去 

吾为人主畏惮,则不能久于其位

D.当其峨冠襜裙 

然岂无草茅坐诵而忧天下其人者乎 

【参考答案】C,就,连词。

A.他,代词/的,助词。

B.被,介词/替,介词。

D.他们,指“号为公卿之贤者”,代词/那种,代词。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 

B.乡曲、大人,其名也

C.其究乡原也 

D.甚矣,其耻也

【参考答案】D,主谓倒装句。

A、B、C均为判断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谨厚、廉静、退让虽然都是非常美好的名声,但它们都是作者所说的“乡曲之行”,而不是“大人之行”,所以没什么人去追求。

B.有“大人之行”的人,能够安定天下,有刚毅的气节;

他们深谋远虑,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会受到国君的怀疑和众人的非议。

C.作者批评那些以“谨厚、廉静、退让”自居的公卿,平时一副道貌岸然、城府很深的模样,但遇到祸害就假装着急,无计可施。

D.那些看起来“不贪、不矫、不肆”的人终究没有什么用处,反倒是贪者、矫者、肆者往往有可用之才,这是“名”难辨的原因。

【参考答案】D,A.“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及“近世所号为公卿之贤者,此三者为多”表明追求的人很多,并不是“没什么人追求”。

B.有“大人之行”的人是无暇考虑个人得失,不敢逃避世人的指摘,不是“不会受到国君的怀疑和众人的非议”。

C.那些公卿遇到灾祸时,是“抢攘无措”,即慌乱、手足无措,不是“假装着急”。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身之便安,不暇计也;

①自己的安适,(是没有时间去考虑的)无暇考虑;

世人的批评,(是不敢逃避的)不敢逃避。

[3分。

“身”1分,“指摘”1分,大意1分。

]

②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

②那些身居高位的读书人,竟然不如乡里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3分。

“曾”1分,“乡曲之不若”1分,大意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阮郎归(词牌)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

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1)首句的点明时已“春半”,上阕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1)游人踏青,春风和煦,梅子初长,柳条抽叶,白昼变长,蝴蝶纷飞。

两处1分,四处2分,五处3分。

(2)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2)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宋代勾栏多同瓦市有关。

瓦市,又名瓦舍、瓦肆或瓦子,是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北宋汴京(今开封)、南宋临安(今杭州)等都有不少瓦市。

耐得翁《都城纪胜》:

“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

瓦市中搭有许多棚,以遮蔽风雨。

棚内设有若干勾栏。

大的瓦市,有几十座勾栏,演出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各种伎艺,可容观众数千人。

宋、元时的勾栏,今无一存,也没有留下任何形象资料,只能从各种记载中了解它的大致结构。

原意栏杆的勾栏在唐代已经与歌舞有关,李商隐在《倡家诗》中有“帘轻幕重金勾栏”一句。

明代以后,却又把妓院叫作勾栏。

在北宋时,由于市民阶级的不断扩大,由于他们文化娱乐的需要而出现了“勾栏”。

宋朝的大城市内的勾栏,可供艺人演出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等,可容纳观众数千人。

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实勾栏的外型与方形木箱无异,四周围以板壁。

“东京般载车,大者曰‘太平’,上有箱无盖,箱如构栏而平。

”为了宣传,有些勾栏门首会悬挂“旗牌、帐额、神帧、靠背”等装饰物。

勾栏内部则设有戏台和观众席。

瓦市勾栏的出现,对中国戏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民间艺人向市民观众长期卖艺的地方,各种伎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吸收。

演出可以经常化、固定化。

《东京梦华录》说,京瓦伎艺,“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蓝采和》中描写的杂剧艺人蓝采和,在梁园棚勾栏里固定演出竟达20年之久,“学这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演员有了稳定的演出场所和较好的经济收入,有利于艺术上的提高。

从剧场的发展来说,到了宋、元勾栏的阶段,其基本形制已大体具备。

勾栏毕竟还是早期的城市戏曲剧场,有简陋的一面,多少带有临时的性质,容易损坏。

由于临时的勾栏容易损坏,元朝的《南村辍耕录》曾记载倒塌、压死观众的不幸事情,所以以砖木结构的庙台慢慢开始取代了勾栏。

勾栏是宋元时期百戏杂剧的演出场所,都为简易搭建,亦称游棚,棚有棚名。

勾栏外还有就地卖唱卖艺卖药卖瓜果食品的,这地方便称作瓦肆,瓦也有瓦名。

由于这是比较低俗的娱乐场所,常有浪人骗子小偷暗娼混杂其中,传统一点的文人士民不屑染足,统称这些地方为勾栏瓦肆,含有蔑意。

说某人出入勾栏瓦肆,就等于说此人是个浪荡子。

勾栏瓦肆各有其名,勾栏或瓦肆不会不伦不类挂个“勾栏瓦肆”的牌匾。

瓦子又叫做瓦舍、瓦市、瓦肆,简称瓦,是固定的娱乐中心,游人看客来往其中,川流不息。

引来时如同瓦合,去时如同瓦解,易聚易散,故而以瓦称呼。

北宋开封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有十座,南宋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二十三座。

都城以外,不少城市也有瓦舍,例如建康府的新瓦,明州的新旧瓦子。

也有学者认为瓦子不是一种专门的娱乐场所,应是城市中一种方形市场,四周有酒楼、茶馆、妓院和各种商铺,中间是定期集市,它是坊市制打破以后一种城市综合性市场,其中也包括文娱演出场所。

勾栏又叫勾肆,设在瓦子中,有时也互为同义词。

其原意为栏杆,是固定的演出场所,内设戏台、戏房(后台)、腰棚(观众席),四周以栏杆圈围起来,用意大概一是圈定场地,二是免得有人混票。

勾栏上面还张有巨幕,以蔽风雨寒暑,因而也唤作游棚、乐棚,简称为棚。

每座瓦子中都有勾栏,少者一两座,多者十余座。

如开封中瓦、里瓦共有勾栏五十多座,南宋临安北瓦有勾栏十三座。

勾栏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如开封中瓦的莲花棚、牡丹棚,里瓦的夜叉棚、象棚可容纳数千人。

当时演出的场所除了勾栏,还有在城市里临时性搭建的演出场所,叫做露台。

宋代城市娱乐出现了四种新趋势。

其一,商业化趋势。

瓦子既是娱乐中心,又是商业中心,娱乐活动与商业活动同时进行,因而也叫瓦市,其中也有卖药、卖卦、博彩、饮食和剪卖纸画等。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艺人的演出乃至体育表演都以挣钱为目的。

当然,瓦子以外酒楼茶肆的音乐演唱,也都具有商业性质。

其二,专业化趋势。

由于商业化娱乐趋势的形成,观众就要求观看高质量演出,专业程度相当高的艺人和社团也相应产生。

民间艺人可分瓦子艺人和路歧人两种。

后者只在路边空场上作场演出,以换取衣食之费,不进瓦子勾栏,专业性较弱。

瓦子艺人则以勾栏为固定的演出场所,往往自发结成演艺社团,例如杂剧有绯绿社,清乐有清音社,清音社下还有数社,每舍不下百人。

失意的读书人组成书会,进行文艺创作,称为书会先生或才人。

其三,通俗化趋势。

瓦子勾栏里的文娱活动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爱好,以至有“勾栏不闲,终日团圆”的说法。

当时街巷小儿的父母如被纠缠的紧,就塞给孩子一点钱,让他去听说书。

听到刘备失败,就有蹙眉头流眼泪的,听到曹操打败,就手舞足蹈,喜形于色。

其四,大众化趋势。

瓦子小的占地一里有余,勾栏大的可以容纳数千人,游人看客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

不少从前为上层独享的娱乐活动如今成为大众共同的爱好。

徽宗时,开封府属下有个村民入戏场看戏,回来路上见到一箍桶匠,拿起他的桐戴在头上,模仿戏中造型问:

“我比刘先生如何?

”可见演剧之深入民众。

生查子  歐陽脩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男人强作女人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蝶恋花》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女子的“离恨苦”,写词的却是一位男子。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男子还试图以女性视角去观物取象。

  词的上片当全为女性所见,其范围限于闺帏庭院之内,且大都是女性日常生活亲密触见之物。

而词的下片除了“西风”、“碧树”、“彩笺”、“尺素”之外,其余的大都是男性所熟悉的生活场景,譬如“天涯路”、“山长水阔”。

也许,作者起初以女性自居,但后来男性特征就不自觉地抬头了。

词中的这种因性别差异而引起的视角冲突明显存在。

  上片的光景在李清照的词里清晰可见,譬如她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女性写女性的词,词中物象都属女性,所见者小。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氓之蚩蚩, 

匪来贸丝, 

(《诗经·

氓》)

(2)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陶潜《归园田居》)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全球史观在中国

刘新成

源自西方的“全球史观”在中国遇到形形色色的解读,其中有些解读可能是西方的全球史学者始料不及的。

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不能忽略,就是全球史观在中西不同语境中,引起许多相同的思考。

全球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为起点的,而西方中心论乃是西方世界史学发展的末端。

不触及根本,枝节末端问题是纠缠不清的。

这一点,中西学者认识相同。

关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曾听到多名美国史学家说,该书并未跳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挑战——应战”模式。

而中国学者同样尖锐地指出:

“斯塔夫里阿诺斯自己的结构就是一个欧洲中心主义的结构”,事实上仍把“现代化看作一种单向的欧化或西化的过程”。

对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等人的困境,中西学者同样归因于方法论。

巴勒克拉夫说,那些力求立场“客观”的人,终于不能突破“西方中心”,是因为“他们身边使用的那一整箱工具却全是由欧洲制造的,恐怕一时还不可能将它完全更换”。

中国学者指出,这“一箱工具”就是西方“历史学研究的诸多核心概念,如工业革命、现代性、资本主义以及个人自由”,西方史学家正是“凭借这些基于欧洲特定经验所产生的概念来阐释欧洲对现代世界的支配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这种方法论的局限,不仅西方学者“挥之不去”,非西方学者也难以超越。

在这一点上,中西学者所见略同。

为什么“挥之不去”?

根子还在于西方人所谓的一元的物质进步论。

可见,认识方法只是表象,问题实质是价值标准。

有一个问题问得好:

假如由东方人按自己文化传统书写,全球史还会像当下流行的那样充斥物质主义吗?

于是,中外世界史学家都呼唤价值标准的统一。

汤因比晚年曾经说过,要正确地认识全球性问题,唯有建立“世界国家”,重建人类统一的价值观。

中国学者齐世荣曾说,只有“各国学者……抛弃国家、民族的偏见,通力合作,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如实地反映各个国家、民族在人类世界上做过的贡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西方学者面对“谁来制定世界公民标准”、“谁来勾画人类故事”的问题,发出“世界史是可能的吗”的疑问。

中国学者认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史学家,就哪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哪一个时代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很难达成共识,只要在这些涉及价值的判断上各执一词,短时间内很难产出令人满意的世界史。

面对这种困局,西方后现代主义选择了“逃避”,而有些中国史学家也正在以类似方式使自己“乐观”起来。

有人说,既然统一的价值观不可能形成,不如放弃对“主导性叙述”的追求,让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撰写本文明的历史,全球史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中建构。

另有人说,“每一位新的世界历史叙述者都在(自己心目中)重构世界历史……我们不能要求作为个体的世界历史叙述者超越自我中心,撰写一部他人的世界历史”,既然每个叙述者“都想表达自身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是否成为普遍价值却依赖于读者接受的程度”,那么“重构世界史”就是“尽可能多地丰富世界历史文本,令读者可以按照培养自身世界观的需要不断进行选择”。

无论是悲观的感叹,还是“乐观”的建言,都体现了当代中国史学家对宏观世界史学的严肃思考。

但我认为,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现有的话语体系基础上(即使有浓重的西方色彩),不断修正和补充,以逐渐接近共识。

当前,如果能够将现代文明的困境考虑进去,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这样的命题列入价值标准,将中国史学重视道德评价的传统吸收进去,就能写好世界史,裨益于和谐世界的建立。

(1417字)

(选自《历史研究》2011年第6期,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全球史观源于西方,它主要是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为起点,纠缠于枝节末端,没有触及世界史的根本问题。

B.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没能突破西方中心论的樊篱,是因为受欧洲经验主导的方法论的局限。

C.如果东方人不用以欧洲为中心的“挑战——应战”,而是用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来书写,全球史会更客观。

D.引用汤因比与齐世荣的话是为了说明史学家们应该抛弃国家、民族的偏见,建立人类统一的价值标准。

E.史学普遍价值要依赖读者接受的程度,作者认为将全球史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中建构是最好的。

13.在全球史观问题上,中西方学者没有达成相同认识的一项是 

A.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全球通史的研究陷入了史学困境。

B.方法论的局限是中西史学家均难以摆脱的现实。

C.世界史学的“价值标准”在短时间内难以统一。

D.通过撰写本民族文明的历史来构建“全球史观”。

14.西方中心论对全球史的研究有哪些影响?

请具体说明。

15.造成全球史观“困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对此有何看法?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浮生半日闲

琦君

忙碌的现代人,无不叹闲暇不易得,于是也格外怀念当年农村社会的悠闲岁月。

我学习英文时,读到一篇好文章,题目叫做“puttering”,照字面解释是漫无目的地摸摸这样,碰碰那样,让时间闲闲地溜走,心也闲闲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