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936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修改Word下载.docx

施工过程中派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用灵敏度较高的水准仪和经纬仪控制标高和轴线,缩短辅助时间,为工人劳动和机械作业赢得宝贵的工作时间。

3.1主要管理人员的配备

主要投入的管理人员汇总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责

1

谷帮杰

项目负责人

项目管理

2

丁大其

项目副经理

现场协调

3

屈新林

项目技术负责人

技术管理

4

葛庆国

技术员

施工协调、安排

5

唐晔

施工员

测量、放线

6

彭志林

安全员

安全交底、管理

7

袁晓伟

质检员

试验检测

8

黄素美

资料员

资料编集管理

9

丁小其

电工

临电临水管理

3.2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拟投入的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出场计划

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机械或

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生产

能力

备注

挖掘机

CAT320L

日本

1m3

完好

自卸车

斯太尔

10

陕西

20t

装载机

3m3

抽水泵(备用)

上海

以上机械设备开工第二天进入施工现场,工程完工,经验收合格后机械设备退场。

四、施工工艺技术

4.1工程地质条件

4.1.1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说明,本工程拟建场地土类型为中硬性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

拟建场地地形平缓、高差较小,地势西北低东南高,最高落差0.9m,坡度为1%。

场地地层主要由素填土、泥岩构成,各层土的岩性特征如下表:

岩土体分层描述一览表

层号

地层名称

颜色

状态

特征描述

底板埋深(米)

最小/最大

厚度(米)

素填土

青灰色

松散~稍密

以角砾、基岩碎屑为主要成分。

0.7/3.0

泥岩

强风化

岩性以泥岩为主,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呈强风化状态。

3.4/6.8

1.6/4.0

棕红色-青灰色

中风化

岩性以泥岩为主,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呈中风化状态。

该层深度未揭穿。

/

基础埋置深度内为第

层素填土、第

层强风化泥岩,第

层素填土分布不连续,强度低,需全部清除。

层强风化泥岩分布连续,厚度满足需要,强度较高,无软弱夹层,层面较稳定。

层中风化泥岩为稳定的下卧层。

地基持力层为稳定地层,并处于同一工程地质单元,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现象。

4.1.2水文地质情况

在勘察期间场地内未见地表水径流,最大勘探深度10.0m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出露。

4.2开挖放坡的确定

根据勘探报告土质情况及现场周边已开挖建筑物的经验,采用自然地开挖放坡方案。

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12.2.1条土质边坡率允许值中坡高5~10m范围内要求,放坡率为1:

0.67考虑。

本工程按深基坑开挖的仅为A-D轴交14-18轴。

深基坑部位具体开挖断面如下图所示:

4.3施工准备

4.3.1组织各班组施工技术人员学习施工图纸和自审,进行施工技术交底(项目部组织)。

4.3.2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及测绘给定的工程定位桩及水准高程点设置建筑物位置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

4.3.3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电缆、光缆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4.3.4与业主、监理单位及时沟通,了解其内部有关制度及要求,及时将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报予监理审查。

在工序施工过程中自检合格后及时向监理书面报验施工部位,邀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4.3.5根据基础土质以及现场运土路线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开挖。

4.3.6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土方开挖施工进度计划,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完成总进度计划的目标。

施工进度计划表附后。

4.4主要施工方法

4.4.1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及测绘给定的工程定位桩及水准高程点,设置测量控制线及水平基准点对工程进行定位和放线。

4.4.2基槽的开挖

4.4.2.1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4.4.2.2土方开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80cm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挖掘。

第一步先整体开挖至-4.255m处,即室外地面下约3.3m处,自东向西进行,开挖时边坡预留20cm人工清理。

4.4.2.3第一步挖土结束后,随后进行深基坑部分开挖。

第二步开挖考虑换填深度0.6m,开挖至-7.15m时,测量人员抄出水平线,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楔,在基坑内抄若干个基准点,采用人工清底,拉通线找平至-7.35m。

基底标高-4.255m与深基坑-7.35m交接处为D-F轴交13-14轴,两台基础轴线之间距离为9.0m,根据设计基础截面最大尺寸推算,基础断面之间间隙最大为4.0m,为不影响-4.255m处的基础持力层,该处开挖放坡系数为1:

0.50,-4.255m处基础边4.0m以外处开挖。

详见附图五。

4.4.2.4运土车辆行走马道设在基槽的西南方向,宽度4m,坡度为15°

,马道收口时采用挖土机倒退挖除马道土体,剩余部分采用人工清理。

深基坑部位设置应急上人马道。

马道设置位置见附图四。

4.4.2.5施工中对标准桩、观测点应加以保护。

4.4.2.6土方开挖完毕,为防止雨水浸泡槽底,基坑边坡顶部设置挡水沟,以防地面外来水流入坑内浸泡地基。

坑内设置排水沟,按坡度统一排至集水坑,坑内设Φ75污水泵,专人负责监控(监控人:

赵洪福),以防雨水及养护水浸泡地基,发现集水坑内水位上涨时,立即抽水。

集水坑及排水沟布置见附图三。

4.4.3基坑开挖前,选好施工机械所经过的道路、停放位置,确定运土车辆的行走路线,开挖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道路的整修及加固等。

运土车辆行走路线见附图二。

4.4.4土方施工中,重点测量和校核其水平位置,水平标高(防止扰动基础持力层)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同时复测和检查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是否正确。

4.4.5夜间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项目,防止土方超挖,并且要有充足的照明,照明不得留死角。

4.4.6基坑开挖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造成边坡塌方,基础遭到破坏。

挖掘土方时,发现不能辨认的物品时,要立即停止施工作业,报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不得擅自处理。

4.4.7在基坑内挖土时,随时检查边坡,特别是雨后,发现边坡裂缝后,要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加固后,再进行施工。

4.4.8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侵刷破坏地基上的原状结构,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

4.5基坑监测

4.5.1监测目的及意义

在基坑的施工及使用期间,及时发现并及时掌握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各项变形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基坑的安全稳定性,真正实现信息施工,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基坑监测首先能够及时了解开挖过程中围护体系的实际状态,对比分析条件与现场实际的差异,以便疾驶修正设计,其次有利于正确估计开挖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掌握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安全施工提供保证。

三是可以通过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处理。

4.5.2基坑监测方案

为了确保边坡土体及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期间对基坑变形定期进行观测,一直到基坑开挖完毕,施工完毕后每7~10天观测一次,至变形稳定为止。

期间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发展随时加密观测次数,如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停止坑内作业,分析原因,采取还土、坡顶卸载等加固措施,确保边坡安全。

基坑监测点布置见附图七。

4.5.2.1位移观测

4.5.2.1.1观测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的有关规定。

4.5.2.1.2人员及仪器设备:

由项目部测量人员进行位移观测,仪器采用J6型经纬仪。

4.5.2.1.3观测点位设置:

观测点布置在基坑边缘附近,统一编号,观测点的间距5m,观测基准点在距离基坑较远且相对稳定的地方。

观测点用水泥桩固定,桩顶设小桩或用彩墨先标定,以保证仪器对中精度,附近做醒目标志,便于观测及保护。

4.5.2.1.4观测方法:

采用直线法进行观测。

在基坑开挖前观测几次,作为基准数据,以后观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结果比较,求出边坡位移。

4.5.2.1.5观测时间: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进行一次。

基坑开挖结束达到稳定后,每周观测一次。

4.5.2.2资料整理

观测工作必须指派专人负责观测,同时严格按观测周期进行观测,以便于变形分析。

必要时绘制变形曲线,每次观测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地记录在观测表格内,并及时整理,以便服务于施工安全。

4.5.3变形信息分析处理

监控资料按照图表格式进行整理,并绘制支护结构的变形时间、应力等曲线,若超过安全警戒线必需要向其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及时采取措施。

4.5.4观测精度:

满足国家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水平误差控制在1mm之内。

4.5.5监测注意事项

4.5.5.1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4.5.5.2观测期间使用一种仪器,一个人操作,不得更换。

4.5.5.3加强基坑各侧变形观测,特别对距离红线及相邻建筑物比较近的东南侧基坑的观测。

4.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6.1质量标准

4.6.1.1保证项目:

基坑、基槽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4.6.1.2允许偏差项目:

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表面标高

+0,-50

用水准仪检查

长度、宽度

±

300~±

100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边坡偏陡

不允许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4.6.2成品保护

4.6.2.1对已完成的成品做好保护,每层开挖时派专人跟踪,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方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

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4.6.2.2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

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上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4.6.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4.6.3.1基底超挖:

开挖基坑不得超过设计标高。

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4.6.3.2基底未保护:

基坑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4.6.3.3施工顺序不合理:

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严格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6.3.4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基坑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

5.1安全生产目标

本工程土方开挖深度大,因此对施工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

本工程的安全生产目标:

实现工程施工全过程“六无”:

即无死亡、无重伤、无倒塌、无中毒、无爆炸、无重大机械交通事故。

5.2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安全施工问题是关系到职工的幸福和经济利益,还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贯彻施工安全管理三大原则:

5.2.1“预防为主、综合考虑”的原则

从施工开始就把人力、物力综合加以考虑,防患于未然,着眼于事先控制,特别是交通的安全,要有专门人员负责指挥行车,并要相应地设置安全设备和必要的安全设施。

5.2.2“安全管理贯穿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原则

现场开工前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不安全因素加以认真分析,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

5.2.3“全员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在整个安全管理中,使全体参与施工的人员自觉地共同努力,保证安全施工。

5.2.4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本工程中的安全责任。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2.5强化安全教育:

坚持“三级安全教育”,规范“三级安全交底”制度,施工中坚持“班组安全活动”制度。

5.3土方施工安全措施

5.3.1挖土方应由上而下分层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

人工挖基坑槽时,应根据土壤性质、湿度及挖掘深度等因素,设置安全围护,严禁在坑边堆放材料和土方。

5.3.2基坑开挖时,两台设备操作间距应大于2.5m。

5.3.3土坡的保护:

重物距坑槽边的安全距离

重物名称

与槽边距离

说明

载重汽车

不小于3m

塔式起重机及振动大机械

不小于4m

5.3.4上下基坑应先挖好阶梯,铺设防滑物或支撑靠梯。

对于坡度较小的开挖段基坑应搭设上下临时通道。

5.3.5机械吊运泥土时,应检查工具,绳长是否牢靠。

吊钩下不得有人。

卸土堆应尽量离开坑边,以免造成塌方。

5.3.6大量土方回填,必须根据结构坚固程度确定回填时间、数量。

5.3.7当采用自卸车运土方时,其道路宽度不少于下列规定:

5.3.7.1单车道和循环车道宽度3.5m;

5.3.7.2双车道宽度7m;

5.3.7.3单车道会车处宽度不小于7m,长度不小于10m;

5.3.7.4载重汽车的弯道半径,一般应该不小于15m,特殊情况应该不小于10m。

5.3.8基坑四周应设有防护,跨过沟槽的道路应有渡桥,渡桥应有牢固的桥板和扶手拉杆,夜间有警示照明。

5.3.9使用机械挖土前,应先发出信号,在挖土机推杆旋转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工作。

挖掘机装土时,汽车驾驶员必须离开驾驶室,车上不得有人装土。

5.4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5.4.1所有施工人员均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性能,用电人员各自保护好自用设备的负荷、地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严禁非专业电气操作人员乱动电器设备。

5.4.2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

其安装形式、内设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选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

5.4.3所有电路均采用三相五线制,所有电器设备及金属外壳或构架均应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

5.4.4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做到“一机、一闸、一漏”,并成立专人小组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加以解决。

5.5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5.5.1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运行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预防机械故障及机械伤人。

5.5.2机械使用时操作员要密切注意机上的仪器、仪表、指针是否超出安全范围,机体是否有异常振动及发出异响,出现问题及时停电关机处理,不得擅离职守、隐瞒不报。

5.5.3各种机械视其工作性质、机械性能的不同应在操作位置附近悬挂使用规则牌。

5.5.4小范围内机械与机械、机械与人同时工作时应协调配合,相互保持安全距离。

5.6雨天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6.1向气象部门搜集本地区历年来的气象资料,根据资料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影响工程质量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

5.6.2派专人监听天气预报,雨天施工时,加强对质量和安全等主要施工指标的监控。

5.6.3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坑内、坑外排水很关键,土方开挖至坑底后,砌筑好坑底排水沟,形成一个完好的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经常疏通排水沟,清理集水坑内沉渣,保证施工过程排水顺畅。

5.6.54工地应配备有足够数量的排水泵,以便将水抽排到排水沟。

5.6.5雨天安排专人值班,负责检查工地防雨措施,负责抽水和雨天出现的险情。

5.6.6暴雨过后要检查所有电动设备。

5.7环境保护措施

5.7.1场地污水排放

①工地排水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规定。

污水在对外排放前,均先在沉淀池处理后,才能排放。

②清理作业面和钻孔弃渣使用专用的车辆外运。

③施工中按雨水、污水分开处理方案,妥善保护各种排水系统,并派专人检查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5.7.2弃土外运

①场地出入口部位设洗车台,进出场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放行。

②落实场地清洁责任制,工地弃土、废渣和垃圾及时外运,不准在工地内堆放。

③装运建筑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车辆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驶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环境。

④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洒水湿润,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5.7.3施工降噪

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如噪音可能超过限值,应通报有关各方,协调好各方关系。

②有噪音的施工作业,应尽量在白天进行。

5.7.4其它环保措施

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在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之外的植物、树木尽力维持原状,严防有害物质污染工地。

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垃圾,不得在场内焚烧垃圾,保持施工区周围的环境卫生。

5.8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措施

沿基坑四周边线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1.2m,立杆、横杆均采用Φ48钢管搭设,立杆埋进地面600mm,满挂安全网封闭。

根据挖土的进深在基坑两侧设置人员上下斜道,斜道均采用采用Φ48钢管搭设。

围护栏上悬挂禁止攀登、禁止拆除和安全通道等安全标志。

(附图二)

六、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

6.1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序重大危险因素是a)基坑坍塌伤人、机械事故;

b)施工机械:

如挖土机、运土机械车辆c)机械伤人事故等。

在工地已采取机电管理、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

6.2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

从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基础施工造成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6.2.1进行基坑开挖方案的设计并进行论证,报监理审批。

6.2.2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防灾准备工作,并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

6.2.3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及监控要求

6.2.3.1监测基准点设置4个,均设置在基坑边线5米以外,必须可靠、稳定和牢固。

6.2.3.2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基坑开挖过程及基坑使用初期,每天监测2次,位移及变形稳定后每天监测1次,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

特殊情况下加密监测。

6.3应急资源分析

6.3.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

项目部成员。

6.3.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

现场灭火器、医疗设备、救护车辆充足,药品齐全。

6.3.3上级救援机构: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地方可用的主要应急资源是救护车。

6.4应急准备

6.4.1机构与职责

一旦发生坍塌施工安全事故,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成立现场抢险领导小组。

6.4.1.1项目部抢险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长:

项目经理:

谷帮杰

副组长:

项目副经理:

丁大其

技术负责人:

屈新林

成员:

周勇、彭志林、袁晓伟、唐晔、赵洪友、沙勇

6.4.1.2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副组长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技术负责人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应急小组成员职责:

1)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5)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