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940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9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Word下载.doc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第二节污水工程 24

一、排水现状 24

二、规划依据 24

三、规划原则 24

四、规划污水量 24

五、污水处理厂规划 25

六、污水管网规划 25

七、污水提升泵站 25

第三节雨水工程 25

一、现状概况 25

二、规划依据 25

三、雨水量计算 25

四、雨水规划原则 26

五、雨水管网规划 26

六、河道整治 26

七、配合防洪规划 26

第四节供电工程 26

一、现状 26

二、规划依据 26

三、规划原则 26

四、供电系统规划 26

第五节电信工程 27

一、现状概况 27

二、规划原则 27

三、电话容量预测 27

四、通信线路规划 28

五、局所及服务网点的设置 28

第六节广电工程 28

一、规划原则 28

二、广播电视设施规划 28

第七节燃气工程 28

一、现状概况 28

二、规划原则 28

三、用气量规划指标 29

四、气源规划 29

五、燃气输配规划 29

第八节供热工程 29

一、供热现状 29

二、规划指导思想 29

三、规划原则 29

四、供热规划 29

五、管网敷设 30

第九节管线综合 30

一、目标 30

二、管线种类 30

三、设计依据 30

四、管线位置 30

五、管线布置 30

第十节环境卫生 31

一、现状概况 31

二、规划依据 31

三、规划目标 31

四、生活垃圾、粪便产生量预测 31

五、环卫公共设施规划 31

六、环卫工程设施规划 32

七、环卫机构及其他环境卫生设施 32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32

第一节抗震减灾 32

一、指导思想 32

二、规划原则 32

三、防御目标 32

四、工程抗震规划 32

五、避震疏散规划 32

六、规划措施 33

第二节防洪排涝 33

一、规划依据 33

二、规划原则 33

三、防洪、排涝标准 33

四、工程设施规划 34

第三节消防工程 34

一、现状概况 34

二、规划依据 34

三、规划原则 34

四、规划目标 34

五、公共消防设施规划 34

六、消防安全要求 35

第四节人防工程 35

一、人防现状 35

二、总体目标 35

三、总体布局 35

四、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35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规划 35

一、规划原则 35

二、环境保护目标 36

三、实施措施 36

3

鞍山腾鳌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规划范围

腾鳌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范围为:

东至南北四路,南至东西六街,西至南北一路,北至东西一街,总面积约374公顷(3.74平方公里)。

第一章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一、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腾鳌地区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北风。

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零下30℃,年平均气温8.6℃。

年降雨量为683-750毫米,无霜期150-160天,最大冻土深度110厘米。

2、地质地貌

(1)地质

腾鳌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断块的燕山窿起、辽东窿起及渤海凹陷。

本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鞍山群城子坦组。

新生界本区主要有晚更新统和全新统,主要为一套残坡积、冲洪积、湖积、海积等不同成因的松散沉积物,主要分布在本区的河谷及沿海低洼地区。

(2)地形地貌

腾鳌境内绝大部分为平原区,地貌由东向西逐渐倾斜,最高海拔135.2米,最低海拔为3.5米。

镇域内东部为低山丘陵地带,适合林、果业的发展;

中部和西部为冲积平原,适宜于大田耕种。

(3)土壤

东部低山丘陵区为砂土、棕壤土和河淤土,平原区土壤系冲积而成发育为草甸土。

2、水文资料

(1)过境河流

腾鳌镇现有小型水库一座,杨柳河流经该区域。

地表水径流深为125.3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85万立方米,P=85%的年径流量为460万立方米。

地下水含水层厚度5—28米,埋深1—9米,可开采模数为0.06万立方米/天·

平方公里,全镇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1539.57万立方米。

二、土地使用现状

规划区域占地面积为374公顷,居住用地大部分为二类居住用地。

1、现状居住用地28.83公顷,占现状建设总用地的26.77%。

规划范围内2009年镇区总户数5843户,共1.87万人,平均每户3.2人。

规划区域内现状居住区基本分为三类:

基础设施不全,多为老式的陈旧的平房居住区;

基础设施基本齐全、环境一般,建筑陈旧的多层居住区;

2005年以后成片建设、拥有良好居住环境的现代居住区。

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规划区域内的居住区主要分布于现状的北部、东西一街以南的部分地块居住环境及住房建筑质量较好,二类居住用地居多。

而东西二街南侧仍然是居住用地与工业区用地混杂,平房、自建房及简易楼房尚存很多,居住环境及住房建筑质量均较差,三、四类居住用地居多,且配套设施缺乏,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任务十分迫切。

2、现状公共设施用地极少,规划区域内现状公共设施用地为2.75公顷,占现状建设总用地的2.55%。

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47㎡。

现状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规划区域的北部,与城市发展的需求相比,服务整个中心城区的城市公共设施总量不足,种类及布局急需完善升级。

(1)医疗设施

中心城区现状共有医院1个,即腾鳌医院,占地面积4810平方米,建筑面积3194平方米,职工人数130人,床位为100床,每日用水量3-5吨,污水量3-5吨,内设26个科室。

为国营医院,效益一般,人员较多。

医院北侧路面红线宽度22m,路缘石宽度32m。

各村有社区诊所,50户一个。

镇区卫生所20所左右。

(2)教育设施

规划区域内现有初中两所、小学一所。

整体规模较小,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应的教育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本区内现有中心小学一座。

位于规划区域北侧东西一街南侧地块。

占地面积19719.08㎡=1.97公顷。

小学06年建设,为框架结构,7度烈度。

30班,1473个学生,取暖面积5500㎡。

规划区域内现有初中两座。

位于规划区域西侧,东西街以北、南北二路以西地块上。

占地面积共50726.18㎡=5.07公顷。

(3)商业金融设施

商业服务主要是沿小街小巷呈带状分布的底层商业铺面,普遍规模较小。

主要沿规划区域北部已建回迁小区东部街道。

本地段唯一的腾鳌便民服务中心位于规划区域的东北角,与小区外围商业结合布置。

占地面积612.03㎡。

3、现状工业用地24.67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22.90%。

现状工业企业分布:

一是辽河生物饲料厂,沿杨柳河西侧分布。

二是鞍山弘鑫钢结构制造厂,分布在地块的西侧。

三是水泥厂和耐火材料厂分布在现状冲沟的两侧。

四是个人砖厂位于地段的东侧。

五是铸业厂位于地段的东南角。

4、现状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49.48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45.94%。

本地段目前已建道路为东西二街一部分、东西五街及南北二路。

只有东西二街一部分路面形成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

5、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1.98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5.26%。

本地段现状市政公用设施为东、西侧各一处变电所及杨柳河西侧的废品收购站等用地。

三、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1、给水工程

腾鳌镇区给水由鞍山市自来水公司西郊水厂供水,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0000m3/d,现状供水量4800m3/d,占地6000m2,厂内设有清水池一座,容积为1000m3,有水泵二台(一台备用),型号为8SH-13,扬程41.3m,出厂压力2.4-2.6MP。

规划区域现有配水厂日供水25.18万m3,占地12.58万㎡。

农田用水均使用水井抽上来的地下水。

水源结构:

腾鳌新城境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公共供水系统和自备供水系统。

四、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居住区环境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居住建筑开发规模小,整体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缺乏,应统一规划,集中建设。

居住配套设施急需加强。

腾鳌现状居住配套设施均不完善,尤其是绿地及体育活动场所缺乏,已有公共设施多数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等级标准不足,例如中小学、幼儿园没有适宜的运动、活动场地。

1、公共设施的空间分布不合理。

现状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地段的北部,服务于区域整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匮乏。

文化、体育等公益性公共设施配置不达标,高层次服务设施明显不足。

各项公共设施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工还未形成完整合理的级配体系。

部分新建公共设施缺乏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带动和用地功能联动的统筹考虑,公共设施选址缺乏统一规划。

3、规划区域中大量商业设施沿城市道路及小街小巷线型布置,既影响购物环境的改善,同时又干扰城市交通。

而且,商业布局相对小、散、弱。

商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各类市场结构不合理,消费品市场偏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少,且缺乏产业和消费群体支撑。

社区级商业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不能适应居民生活的需要,居民生活存在诸多不便。

规划区域缺少规模集中的商务金融区,不能适应腾鳌向辽宁省南部重要的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的目标。

4、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腾鳌新城的目标和进程还不相适应,文化项目建设投入相对不足,无法满足群众需要,缺乏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新闻出版社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

现有的文化设施规模偏小,设备陈旧,环境较差,服务内容单一,相关指标与国家规范要求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了群众的使用需求,限制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基层文化设施相对不足,街道、社区的文化设施配套还不相适应,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效益不高,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不够强。

文化体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效益不高,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不够强。

5、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与腾鳌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要求不相适应。

组团级、居住片区级的体育设施缺乏,综合体育健身场所不多,城市人均体育用地偏低。

体育产业化进程推进较慢,体育资源的整合和发掘利用不够,体育市场化运营水平不高。

6、医院位于地块北侧,用地紧张,周边道路交通条件较差。

医疗卫生用地布局不合理,目前主要医疗设施过分集中在地块北侧,规划区域南侧没有综合性医院,致使医疗卫生单位服务半径不合理,不能满足市民就近就医的需要;

而新开发地区医疗卫生设施配套不足。

应积极引导医疗机构迁移或以设立分院的形式向老城区外疏解,并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在新的城市建成区设立新的医疗机构。

7、景观缺乏特色,环境问题急需有效的治理

本地段城市特色不够鲜明,公共绿地严重短缺,建筑形式杂乱,只有北部新建有成规摸上档次的居住小区,整个地区景观缺乏特色和城市品味。

如何利用杨柳河自然生态资源,突出环境特色来塑造地段良好的城市形象,建立鲜明的城市特性,提高城市建设品味就越显重要。

地块内的工业用地较多,对区内环境造成了污染,河流治污、空气污染的治理、城市绿地的建设等将成为本地段环境建设的重点。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腾鳌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

注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充分体现并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本地段的整体发展。

结合现有的自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调整整个地区的空间布局与生产力布局,使之既能促进近期的发展,又可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注重发挥城市整体效益是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各自为政的开发方式,必然导致城市建设的无序。

本次规划力求从区域的角度,充分考虑规划区内功能、用地、城市景观设计、交通、市政等与周边地区的衔接,以保证规划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次规划坚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同时,对交通及公建与市政设施方面,在做好与城市中心地区其他功能区衔接的基础上进行区内统一规划安排,并采用适当划分街区和街坊的做法,使规划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

4、生态环境最佳原则

立足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生态平衡。

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建设现代化生态复合型滨河城市。

5、可操作性原则

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日益增长,同时城市建设内容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规划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要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易于操作管理。

二、规划目标

在遵循腾鳌总体规划和城北分区规划的前提下,对本规划区的规划进行深化完善。

合理有序地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科学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使控制指标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为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创造环境优美、工业发达、居住舒适、交通便捷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规划重点

1、落实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战略构想。

2、综合协调工业园区与铁路货场区、城北启动区、老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3、合理组织动静态交通,重点加强工业园区与其周边地段的交通联系研究。

4、结合区位,研究其功能定位,确定其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布局。

5、结合自然特征,合理整治水系,构筑开敞完善的绿化空间,营造富有特色的水乡环境景观。

6、合理确定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规模与布局。

7、规划的刚性与弹性有机结合。

第三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一、规划范围

东至南北四路、西至南北一路、难治东西六街、北至东西一街,总体规划面积374.72公顷(约3.7平方公里)

用地规模:

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约374.72公顷(约3.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363.22公顷。

人口规模:

现状人口与约为1.87万规划人口约为12万

二、功能定位

第四章规划理念

一、基本单元理念

将用地以基本单元进行划分,根据基本单元的面积大小,确定道路间距,同时基本单元可自由组合成大地块并可细分为小地块,满足不同产业对用地规模的不同要求。

本规划确定基本单元面积为2ha,保证基本单元有两个面向,2ha以下地块保证有一个面向,中央用地以方形地块为主,边缘用地以矩形地块为主,加大沿道路面的长度,便于设辅助出入口。

中央地块边缘地块

组合变化1组合变化3组合变化5

组合变化2组合变化4组合变化6

二、缓冲带理念

1、概念

沿道路两侧的建筑后退区域,起绿化和隔音作用,以美化环境景观,提高工作与居住环境的整体质量。

2、目的

希望能在同一条路段上达到统一的建筑退线,退后距离按道路等级和沿路的用地性质来决定,并对退后区域的使用作出明确规定。

3、构成

(1)缓冲带由绿化缓冲带和间距缓冲带两部分构成:

(2)绿化缓冲带——靠近道路红线,完全用于植树、造景和铺设草坪,此外也可用于很小型的设施如指示牌、旗杆、灯柱、小型警卫站和垃圾收容器,其它用途一概不准。

(3)间距缓冲带——靠近建筑退线,可建设停车场、车道、人行道以及垃圾收容器、警卫站、小型变电站、污水提升泵站、自来水增压站和篷盖等设施。

4、规定

表5-1缓冲带控制表

道路类型

缓冲带总宽度

绿化缓冲带

间距缓冲带

主干路

10m

5m

次干路

7m

3m

4m

支路

2m

三、城市设计理念

控制性详细规划要贯彻城市设计思想,控规工作的开展要以形体规划层面上的城市设计为基础,对广场、滨水空间等重要景观节点进行有机组织,控制视线通廊,合理布置标志物,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和整体风貌。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规划结构

第1条本规划形成“两轴、两带、三心、四区”的平面布局结构形态。

“两轴”是指景观轴和公共服务设施轴分别沿东西街和南北路。

“两带”是指人工滨河景观绿带。

“三心”是行政办公中心、商业金融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沿南北路东侧分布。

“四区”是指四个居住区,分别由规划区域内的东西街和南北路划分。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一、规划原则

1、按照人居环境建设的新要求,以创建优良人居环境为目标;

2、科学合理提出居住开发强度,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住区环境和质量;

3、按照合理的服务人口规模、服务半径,配置中小学;

确立以多层住宅为主的建设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居住单元划分

本地块内大部分为居住用地。

本地段规划居住用地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本规划居住用地为4个居住区:

规划东西街北侧南北路西侧居住区(用地面积139.75公顷)、规划东西街北侧南北街东侧居住区(用地面积105.49公顷)和规划东西街南侧南北街西侧居住区(用地面积72.54公顷)规划东西街南侧南北街东侧居住区(用地面积57.08公顷)。

三、居住人口预测

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计算,同时考虑高密度(人均居住区用地17~26平方米/人)居住用地比例控制在20%左右,中密度(人均居住区用地20~28平方米/人)居住用地比例控制在70%左右,低密度(人均居住区用地33~47平方米/人)居住用地比例控制在10%以内,规划区内居住人口预测约为12万。

四、居住区中心规划

规划居住区中心4个,分别位于4个居住区中心。

居住小区中心规划

规划居住小区中心15个,分别位于居住小区中心绿地周围。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与规模标准

序号

设置项目

内容

建筑规模

(m2)

用地规模

设置要求

1

文化娱乐设施

文化活动

(☆)

包括小书报阅览、书画、文娱、健身、音乐欣赏、茶座等主要供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

400~600

2

体育设施

体育活动站

包括篮、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他简单运动设施等

600

可与绿地结合设置,用地中应保证不小于15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点

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设施

社区管理服务设施

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老年之家、守区居民学校、社区警务室等

300~400

4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

托老所

600~1000

5

医疗卫生设施

卫生站

健康促进、卫生防病、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和常见病诊疗

100

6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小型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便利店、早点店等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储蓄所等

500

7

其他设施

公共厕所、停车设施等

公厕30~60

公厕应结合主体建筑设置,临街设置,并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管理室

合计

2000~

2700

3000

注:

1、设置项目后带“☆”号的为一类公共设施项目,其内容和标准为刚性规定。

其余项目为二类公共设施项目,其内容和标准具有一定弹性,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充调整。

五、中小学规划

根据居住用地布局,按照学校均匀分布服务各社区的原则,学校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1000米,本地段内设置高中一处、初中两处、小学三处。

校园规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建筑面积(平方米)

总用地

(平方米)

体育用地

绿化用地

田径场

篮球场

排球场

足球场

12班

3942

10643

>2.3平方米/生

>0.5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