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958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依据

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第五节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外国刑事诉讼的历史沿革

(一)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

(二)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二、中国刑事诉讼的历史发展

(二)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

第二部分思考与练习

仔细研读本章内容,重在理解。

第二章刑事诉讼主体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刑事诉讼中国家机关的性质与职权,诉讼参与人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第一部分教师讲授重点

第一节刑事诉讼中的审判机关

一、审判机关的性质与职权

(一)审判机关的性质

(二)审判机关的职权

二、审判机关的组织体系及上下级关系

三、审判组织

(一)独任庭

(二)合议庭

(三)审判委员会

四、人民陪审员制度

第二节刑事诉讼中的检察机关

一、检察机关的性质与地位

二、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

三、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及其上下级关系

第三节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

一、侦查机关的类型

二、公安机关

(一)公安机关的性质

(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

(三)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及其上下级关系

三、其他侦查机关

第四节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一、当事人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二)被害人

(三)自诉人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二、其他诉讼参与人

(一)法定代理人

(二)诉讼代理人

(三)辩护人

(四)证人

(五)鉴定人

(六)翻译人员

查找关于监察委员会的相关资料,比较监察委员会与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地位等的差异;

思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第三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刑事诉讼原则的体系,理解并掌握重要的基本原则。

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四、依靠群众

第一节概述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第二节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六、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

七、审判公开

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九、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第三部分思考与练习

课后思考,下节课提问:

1.如何看待无罪推定问题在中国的发展。

2.学习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了解当前司法改革的相关内容和精神。

第四章管辖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管辖的复杂性,掌握公安司法机关的立案管辖和人民法院的审判管辖。

一、专门管辖

第一节管辖制度

一、管辖的概念

二、管辖的意义

第二节管辖的类型

一、立案管辖

(一)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三)公安机关受理的刑事案件

(四)立案管辖的交叉及其处理原则

二、审判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三)专门管辖

(四)指定管辖

三、并案管辖

(一)并案管辖的法律效果是使得公检法三机关有权对案件“并案处理”

(二)并案管辖只能由公检法三机关在“职责范围”对案件进行并案处理

(三)并案管辖的案件限于关联案件

(四)对“可以并案处理”的理解

1.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

2.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

3.级别管辖的具体规定。

4.地区管辖的具体规定。

第五章回避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意义,掌握回避的概念、理由及回避的程序。

一、回避的意义

第一节回避制度

一、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二、回避的方式

第二节回避的适用

一、回避的适用人员

二、回避的理由

(一)诉讼回避

(二)任职回避

三、回避的程序

(一)回避申请的提出

(二)回避申请的审查和决定

【案例】某县法院法官甲担任县人民检察院起诉被告人某乙盗窃一案的审判长。

开庭时,他向被告人交代诉讼权利时,被告人问:

“什么叫做回避?

”他回答:

“回避就是你如果认为我水平不高,没有资格担任审判长,就申请换人,不要我担任审判长。

”被告人回答:

“我信得过你的水平,因为我的辩护人都是你推荐的,昨天他见我的时候还对我说,你办事很爽快,前天他请你吃饭的时候,求你对我网开一面,你很干脆地就答应了。

我不申请你回避。

【问题】审判长对回避的含义的解释是否正确?

法院对审判长的回避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对审判长的回避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第六章辩护与代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与代理制度的意义以及辩护人的地位、责任、权利、义务,掌握法律援助辩护的范围与辩护人的范围。

第二节代理制度

第一节刑事辩护

一、刑事辩护的概念与特征

二、刑事辩护的历史发展

(一)从自行辩护向辩护人发展

(二)从委托辩护向法律援助辩护的发展

(三)从审判中的实体辩护向审前阶段的程序辩护发展

三、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刑事辩护的种类

(二)辩护人的范围

(三)辩护人的责任

(四)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五)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通过课堂教师讲授的辩护词的规范制作,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掌握辩护词的制作要点和核心。

第七章证据与证明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刑事证据的属性特征,学习证据制度的基本理论,掌握证据相关规则及证明相关理论。

二、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证据制度概述

一、刑事证据概念与要求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证据的要求:

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二)程序价值论

三、证据裁判原则

第二节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一、证据的种类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二、证据的分类

(一)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三)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第三节证据规则

一、相关性规则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适用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证明规则

三、最佳证据规则

四、意见证据规则

五、补强证据规则

第四节证明

一、证明概述

二、证明对象

三、证明责任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二)证明责任的承担

四、证明责任

(一)证明标准的内涵

(二)疑罪从无

1.证据转化为定案的根据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2.试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基点及适用范围。

3.案例分析

【案例】2013年3月15日上午8点,在某工厂单身宿舍里发现职工叶小英被杀。

侦查过程中,通过勘验现场发现有模压底小波浪花纹鞋印,长28厘米,还发现一个棕色纽扣和一只打火机,上有指印一枚,室内抽屉被撬开。

死者家属证明,丢失现金2000元。

经侦查,发现嫌疑人赵三太,某饭店职工,29岁。

刚被解除劳教。

发案当天,他休息,不值班,有作案时间。

当年“五一”准备结婚,急需钱用。

现场打火机上所取指纹同赵三太劳教档案中指纹进行鉴定,认定属同一人指纹。

对赵家进行搜查,发现一件灰色上衣上少一纽扣。

其他纽扣同现场遗留的棕色纽扣完全相同。

又发现模压底布鞋一双,经鉴定此鞋印与现场小波浪鞋印为同一鞋印。

拘留赵三太以后,从其手表的表链夹缝中发现有血迹,经鉴定血型同被害人为同一血型,与赵三太血型不一致。

据赵三太的11岁的外甥女说,15日早晨8点多钟,赵三太到她家,看见他的上衣、裤子、帽子上沾有红油漆似的东西。

赵三太要了她父亲的衣服换上就走了。

被告人赵三太被捕后,拒不承认杀人事实。

【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案涉及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以及其证明力。

第八章强制措施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概念,明确强制措施的性质和作用,掌握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适用的对象、条件和程序。

一、强制措施的作用

二、各种强制措施的执行程序

第一节强制措施概述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点

二、强制措施与其他相关法律措施的区别

(一)与刑罚措施和行政处罚措施

(二)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强制措施

(三)公民扭送并非强制措施

三、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一)强制措施法定原则

(二)比例原则

第二节拘传

一、拘传的概念和特点

二、拘传的适用程序

第三节取保候审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二、取保候审的方式

(一)人保——保证人保证

(二)财产保——保证金保证

三、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

四、取保候审的程序

(一)有权申请取保候审之人

(二)有权决定及执行取保候审的机关

(三)取保候审的执行程序

(四)取保候审的解除

(五)取保候审的期间

第四节监视居住

一、监视居住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一)一般监视居住

(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二、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

三、监视居住的程序

(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交付执行

(二)监视居住的执行

(三)监视居住的期限

第五节拘留

一、拘留概述

(一)拘留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拘留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二、拘留的适用条件

三、刑事拘留的程序

(一)拘留的决定

(二)拘留的执行

(三)拘留的期间

第六节逮捕

一、逮捕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一)证据条件

(二)罪责条件

(三)社会危险性条件

二、逮捕的权限

三、逮捕的程序

(一)批准、决定程序

(二)执行程序

(三)逮捕的变更、撤销和解除

四、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

课后收集资料了解近年来我国超期羁押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下次课前提问。

第九章附带民事诉讼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点,掌握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条件。

第一部分教师讲授重点

第一节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特点

第二节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一、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二、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第三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一)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提起

(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

第四节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

一、审判原则

二、财产保全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和裁判

(一)案件受理

(二)举证责任

(三)调解与和解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裁判

1.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为什么?

第十章期间与送达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期间、送达的概念,送达的种类及其要求,掌握期间计算的相关规定。

第一节刑事诉讼活动的期间

一、期间的概念与确定的依据

二、期间的计算

(一)期间的计算单位

(二)特殊情况的期间计算

三、期间的耽误与恢复

四、刑事诉讼的法定期间

(一)强制措施期间

(二)侦查羁押期间

(三)审查起诉期间

(四)一审程序期间

(五)上诉、抗诉期间

(六)二审程序期间

(七)再审程序期间

(八)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期间

(九)执行期间

第二节送达

一、送达的概念和特点

二、送达的方式和程序

(一)直接送达

(二)留置送达

(三)委托送达

(四)邮寄送达

(五)转交送达

第十一章立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立案的概念和材料来源,明确立案的条件、意义和程序。

一、立案的意义和功能

二、立案的材料来源

第一节立案的概念与功能

一、立案的概念

二、立案的功能

(一)开启刑事诉讼程序

(二)为侦查提供依据和基础

(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四)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第二节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一)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二)单位和个人的报案或者举报

(三)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

(四)犯罪人的自首

二、立案的条件

(一)事实条件

(二)法律条件

(三)管辖条件

第三节立案程序和立案监督

一、立案程序

(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三)对立案材料的处理

二、立案监督

第三部分实训项目

1.受案、立案相关法律文书的制作

(1)具体要求

①要求每名同学熟悉受案、立案的程序,特别是立案的条件;

②要求熟悉受案、立案等相关法律文书的制作方法。

(2)具体内容

①熟悉实训案例,明确各角色的岗位职责;

②巡逻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扭送到公安机关,民警模拟受案;

③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

④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

第四部分思考与练习

课后思考下列案例,下次课前提问:

【案例】曹女,8岁,某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

一天,曹女在去上学的路上被一陌生男子逼迫至一无人处后奸淫。

曹女来到学校后向班主任周老师诉说了被奸淫的经过。

周老师立即到较近的乡派出所报案。

派出所值班民警告诉周老师,她没有报案的资格,因为她不是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也不是近亲属,因此对她的报案不予接受。

无奈,周老师只好回去将此事告诉了曹女的父母,让他们带着曹女去报案。

曹女的父亲曹某带着曹女到派出所讲述案情,但派出所的人员却让曹某写一份书面材料,他们才能受理。

【问题】本案中公安人员有哪些地方违反了法律规定?

第十二章侦查程序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侦查的相关概念,掌握各种侦查行为的适用要求,以及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处理。

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对侦查程序的规定

第一节侦查基本理论

一、侦查的概念和特征

(一)享有侦查权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二)侦查活动的内容具有特定性

(三)侦查权行使的合法性

(四)侦查程序性质的双重性

二、侦查的任务

三、侦查工作的原则

(一)迅速及时原则

(二)客观全面原则

(三)深入细致原则

(四)遵守法制原则

(五)保守秘密原则

四、侦查行为的法律控制

五、侦查中的人权保障

第二节侦查行为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概念和意义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则

二、询问证人、被害人

(一)询问证人概念和意义

(二)询问证人的规则

(三)询问被害人的概念和规则

三、勘验、检查

(一)勘验、检查概念和意义

(二)勘验、检查的种类和规则

四、搜查

(一)搜查概念和意义

(二)搜查的规则

五、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一)扣押物证、书证概念和意义

(二)扣押物证、书证的规则

六、查询、冻结

(一)查询、冻结的概念和意义

(二)查询、冻结的规则

七、鉴定

(一)鉴定概念和分类

(二)鉴定的规则

八、通缉

(一)通缉概念和意义

(二)通缉的规则

九、特殊侦查措施

(一)特殊侦查概念

(二)技术侦查规则

第三节侦查终结

一、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

二、侦查终结的条件

(一)案件事实已经查清

(二)证据确实、充分

(三)法律手续完备

三、侦查终结的处理

四、侦查中的羁押期限

(一)一般羁押期限

(二)特殊羁押期限

(三)重新计算的羁押期限

第四节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一、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的侦查权限

二、侦查终结后的处理

第五节补充侦查

一、补充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补充侦查的种类和形式

(一)审查批捕阶段的补充侦查

(二)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

(三)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

第六节侦查监督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二、侦查监督的范围

三、侦查监督的途径和措施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目的:

通过制作讯问笔录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侦查人员询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要求和特点。

内容:

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制作讯问笔录。

条件: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组织:

1.教师说明实训内容、目的和要求。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侦查人员、犯罪嫌疑人。

3.模拟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并制作讯问笔录。

4.根据实训情况,填写《实训报告》

1.评析我国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措施。

2.试述侦查行为的种类和程序上的要求。

3.试述侦查终结的概念、条件及处理方式

4.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侦查程序有哪里特殊规定?

请进行说明。

第十三章审查起诉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起诉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明确提起公诉的任务和审查起诉的内容和程序,掌握提起公诉、不起诉的条件和程序。

一、公诉与自诉的划分

第一节审查起诉概述

一、审查起诉的概念和特点

二、审查起诉的意义

第二节审查起诉的程序

一、审查起诉的内容

二、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

(一)审阅案件材料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

(三)听取被害人的意见

(四)听取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五)进行必要的鉴定活动

(六)调查核实其他证据

(七)补充侦查

三、审查起诉的处理

第三节提起公诉

一、提起公诉的概念、条件和功能

二、起诉书以及证据材料的移送

第四节不起诉

一、不起诉的概念

二、不起诉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一)法定不起诉

(二)酌定不起诉

(三)证据不足不起诉

三、不起诉的程序

(一)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送达

(二)被不起诉人和涉案财物的处理

四、对不起诉决定的制约

(一)公安机关的要求复议与提请复核

(二)被害人的申诉或者起诉

(三)被不起诉人的申诉

第十四章第一审程序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以及简易程序的特征,掌握法庭审判的阶段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理解增设简易程序的重要意义。

一、第一审的庭审程序

第一节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一、庭前审查

(一)庭前审查的概念

(二)庭前审查的内容和方法

(三)审查后的处理

二、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三、法庭审判

(一)开庭

(二)法庭调查

(三)法庭辩论

(四)被告人最后陈述

(五)评议和宣判

四、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

五、法庭秩序

六、法庭审判笔录

七、延期审理、中止审理和终止审理

八、第一审程序的期限

九、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监督

第二节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一、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受理与审判

(一)自诉案件的受理程序

(二)自诉案件的第一审审判程序

二、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第三节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二、简易程序的特点

三、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四、简易程序在审判中的特点

五、简易程序的决定适用和审判程序

第四节判决、裁定和决定

一、判决

二、裁定

三、决定

1.课下自学“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

2.课下学习“被告人认罪的审判程序”的相关法律,并与简易程序进行比较。

第十五章第二审程序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审程序与一审程序的不同,掌握提起方式及其差异,理解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方式和程序。

第一节审级制度

一、审级制度概述

二、两审终审制

第二节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与功能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二、第二审程序的功能

第三节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一、上诉

(一)提起上诉的主体

(二)提起上诉的期限

(三)提出上诉的方式和途径

(四)上诉的撤回

二、抗诉

(一)提出抗诉的主体

(二)提出抗诉的期限

(三)提出抗诉的方式和途径

(四)抗诉的理由

(五)抗诉的撤回

第四节第二审案件的审判

一、第二审案件的审判原则

(一)全面审查的原则

(二)开庭审理原则

(三)上诉不加刑原则

二、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方式

(一)开庭审理

(二)不开庭审理

三、第二审案件的直接裁判与发回重审

(一)直接裁判

(二)发回重审

四、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期限

第二部分思考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