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963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通过该课程授课对象与授课老师的积极实践与探索,该课程的建设逐步成熟和完善。

从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能力的培养;

从教师单方面讲授,到师生互动循环;

从局限于理论教学,到实践环节日益强化。

教学方法从最初单纯的理论讲授,逐步过渡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逐步融合专题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授课法等现代教学法,教学手段日益丰富。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

本课程的负责人具有正高职称,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高级职称占70%。

获得博士学位的

8人,占80%;

硕士学位的2人。

其中41~50岁3人,35岁~40岁5人,35

岁以下两人,40岁以下占70%;

师生比约为1:

14,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

0.3:

14。

教学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团队中的教师敬业爱岗,责任心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对中年教师的培养主要是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开展国际和国内交流。

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罗帆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人力资源开发,全程进修了6门课程,与GaryN.McLean教授等知名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并与国外同行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孙泽厚在英国考文垂大学进修人力资源管理,与Graham Sara教授等学者进行合作研究。

回国之后,两位教师将美国和英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优势和差距,在教学改革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全方位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教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助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指导朱新艳等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集体获得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年教师在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时介绍教学经验和体会,指导青年教师试讲、撰写教案,收效良好。

第二,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人力资源管理。

4人去四川外语学院参加了英语培训,两位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赵富强于2009年9月去美国奥本大学进修,为期一年;

卢少华2009年11月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进修,为期一年。

胡浩和刘加顺完成了在清华大学的进修,徐慧娟、朱新艳完成了在武汉大学的进修。

2010年,计划派桂萍去南京大学进修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博采众长,进一步促进同行交流和学科建设。

第三,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企业博士后学习与合作研究,增强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经验。

近3年来,有3位博士后出站,1位博士后即将出站。

三、教研活动的开展

1、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教研活动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大纲的编写,人力资源管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教材的编写,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的构建,双语教学的探索,人员招聘模拟、人才测评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实践环节的加强等。

2、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优化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开展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工商管理专业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探索”,开发工商管理学习网,进行多媒体及网络教学。

主讲教师分别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和研讨的基础上取长补短,逐渐形成高质量的课件。

强化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注重师生互动,采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法;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库,开发习题库和试题库,利用工商管理学习网进行教学辅导。

2006年10月,罗帆主持的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被批准立项,该教研项目即将结题,研究成果将付诸应用,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已达成意向的实习基地近期可以签约运行。

3、教改成果

(1)工商管理专业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探索,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2)罗帆.2006-2007学年度武汉理工大学“树人奖教金”优秀教师奖,2007

(3)胡浩.2008-2009学年度武汉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2009

(4)桂萍.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2007

(5)桂萍.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2009

(6)孙泽厚,罗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7)孙泽厚,罗帆.管理心理与行为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8)教研论文10篇

① 就业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高教论坛,

2009(7)

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 中国水运(学术版),

2006(12)

③ 就业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创新.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9)

④ 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资源开发,2009(3)

⑤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9(3)

⑥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多媒体教学探索.交通高教研究,2004(6)

⑦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输出模式的博弈分析.高教论坛,2008

(1)

⑧大众化高等教育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专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⑨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因素.武汉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3)

⑩信息动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9)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

(1)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2)职位分类与工作分析

职位分类、工作分析、工作设计方法。

(3)人力资源战略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计划概述、人力资源管理供求预测、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编制、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协调、控制与评价。

(4)人员招聘与流动

人员招聘与选拔、人员调配与流动。

(5)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员培训

学习理论概述、人力资源开发概述、人力资源开发方式、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效果评价。

(6)工作绩效考核

工作绩效考核概述、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工作绩效考核方法、工作绩效考核的控制与分析。

(7)工作激励与奖酬管理

激励理论、奖酬决策、奖酬管理。

(8)职业生涯与开发管理

职业生涯与职业管理概述、个人职业生涯计划、组织职业管理。

(9)人力资源保障与劳动保护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劳动保险、劳动保护。

(10)企业人力资源预警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预警管理的意义、人力资源危机的成因分析、人力资源的行为风险分析、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

(11)企业人力资源诊断

企业人力资源诊断概述、企业人力资源指数分析。

(12)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21世纪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跨文化管理与沟通。

2、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1。

表1课内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 学时

讲授

案例或模拟教学

小计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3

1

4

职位分类与工作分析

2

人力资源战略计划

人员招聘与流动

5

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员培训

工作绩效考核

工作激励与奖酬管理

6

职业生涯与开发管理

人力资源保障与劳动保护

企业人力资源预警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诊断

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合 计

24

48

3、教学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

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专题论坛、文献综述

目的:

学习该课程旨在系统掌握组织内人力资源选拔、吸收、培训、激励、评估的客观规律与具体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人才的竞争是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一切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

4、实践设计思想与效果

教学理念强调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具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课程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为导向,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

——创新精神的培养”来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际的过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人力资源系教师承接了大量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在为企业解决人力资源实际工作难题和现实发展困境的同时,亦为其自身积累了生动

的教学案例,沉淀了丰富的阅历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系教师队伍的科学研究几乎覆盖了人力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各个专题(如表2所示),这些研究已经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提供宝贵且真实的教学案例库。

表2人力资源科学研究及对应专题统计表

主持或参与者

课题名称

所涉及专题

罗帆

海事系统基层执法人员绩效评估研究

交通行业社团发展规划研究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深圳海事局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化研究

深圳海事局人岗匹配研究人力资源科学管理及优化研究

职位分类与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与流动

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企业人力资源危机预警管理研究

人力资源预警管理

娱乐型企业薪酬制度体系优化方案

薪酬管理

江西长运集团管理开发研究

辽宁虎跃汽车运输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江苏快鹿汽车运输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武汉轮船总公司工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企业危机的预警原理与方法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探索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部专题

孙泽厚

武汉勘测设计研究院绩效评价与薪酬设计

解放军3303工厂绩效评价与薪酬设计

绩效管理

桂萍

上汽通用五菱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

赵富强

上汽通用五菱人力资源管理

武汉电动示范运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武汉舵落口物流有限公司发展规划

朱新艳

宜昌人福药业公司发展战略

武汉蓝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薪酬设计

民航灾害预警机理与方法研究

辽宁虎跃高速公路客运公司发展战略

徐慧娟

企业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研究

四季福市场发展战略及内部管理体系研究

绩效考核

为了搭建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根据现实需要强化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自编教材中每章均有基于企业调研而自编的案例;

教学时密切联系企业实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和情境模拟;

邀请知名企业家和相关专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专题论坛;

主讲教师亲自主持和设计人才测评的实践教学,采用模拟招聘的方式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带领本科生参与交通部“海事系统人员绩效评估研究”、“深圳海事局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化研究”等课题研究活动。

这些措施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条件的改进

1、教材使用与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师资力量的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的使用与建设逐渐完善。

从最初的材料收集整理形成讲义材料,到借用知名高校和专家的教材,再到本专业教师自己编写适合本校课程特色的教材。

孙泽厚、罗帆主编了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桂萍、赵富强、徐慧娟、朱新艳等人参编。

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如将在国内首次提出的人力资源预警管理理论编入教材,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检索中心的“科技查新报告”表明其创新性。

为了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接轨,培养学生双语思维的能力,已经在部分班级采用美国最新的原版人力资源管理教材(GaryDessler,HumanResourceManagement,eighthEdition)进行双语教学,并向学生推荐了教学参考书。

教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已出版第二版并多次加印,据出版社统计,出版量为30000册,销售量达25771册,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处于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口碑和相当的影响力。

未来计划出版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材,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

目前已与科学出版社签订合同,完成了立体化精品课程教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初稿,预计2010年9月正式出版。

已与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签订《组织行为学》《跨国人力资源管理》出版合同,正在编写过程中。

2、扩充性资料的使用

从最初学生学习资料与学习资源的单一,到管理学院加大相关投入,订阅了人力资源相关期刊杂志几十种。

任课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扩充性资料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专业术语(中英对照)、电子教案、中文课件、英文课件、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库、人力资源管理习题库、阅读材料、实验指导书、模拟试卷、国内外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目录,以及成长导师、科研活动、国际交流、国内交流资料等。

这些资料已经全部上传到课程建设网站的教学资源中心。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设备和软件已初步到位,已经开展人员测评、薪酬设计等实验,目前主要以实验指导书为依据,冯明等编著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程》为教材,吴国华等主编的《人力资源实验实训教程》和《华瑞人才测评软件使用手册》为配套参考书,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人员测评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显著提高。

随着实验室相关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加强,正在编写更适用的配套实验教材。

4、实践性教学环境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在一般的企业里面属于关键的部门,企业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进去。

因此,以前主要采取企业参观以及知名企业家和相关专家讲座的形式强化实践效果。

本系在国内率先采用了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和企业成长导师双向互动发展模式,2006年6月29日已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委员会,邀请知名企业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监以及知名专家等指导学科建设、开办

讲座,担任人力资源0501班本科生的成长导师,加强和企业的联系,成立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企业学以致用,从而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课程的实践环节。

为了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管理学院实验中心为人力资源管理系配置了专业实验室1个,高端配置的计算机设备70余台,添置了多套相关软件,人力资源系购置了高端配置的计算机设备5台,人力资源相关实验测评软件3套,使精品课程建设具备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和软件环境。

5、网络教学环境:

目前,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良好,有相对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和设备,以及现代教育中心的技术支持。

授课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网络操作娴熟,都已经在利用学校的网络学堂进行多媒体教学。

实验中心实现了实验室电脑与Internet网络连接,学生可以随时登陆校园网和校外网络,提高了学生的在线学习效率,增强了网络资源的共享率。

此外,新的实验中心采用了桌面内置屏幕设计,更加方便了实验课上的教学交流。

罗帆主持开发的工商管理学习网,为本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提供了平台。

学生可上网浏览和下载人力资源管理多媒体课件、案例和模拟招聘总结报告等,参与网上论坛讨论,还可进行在线答疑。

在学校投资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中,设置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学习笔记、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十五个模块。

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得学生可以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目前平台已经实现了网络课程通知,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查看课程最新通知,及时做好课前准备。

网络平台的答疑讨论模块是网上师生互动的平台,在论坛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老师在线进行答疑和点评,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使得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课程问卷是教学反馈的重要途径,学生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问卷调查结果,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完善课程教学。

“教学邮箱”方便学生与教师的在线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堂反馈意见和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学生可以通过试题试卷库和在线测试版块进行自我测试,检查本课程知识学习程度,核查知识漏洞,查遗补漏。

截至2010年3月8日,在学校的网络学堂平台上,罗帆主讲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网上访问次数为7048次,在全校排名第8;

教学邮箱收到邮件388封,发出邮件350封。

网上论坛的话题总数为448,排行第1;

文章数为1596,排

行第1。

此外,徐慧娟课程主讲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网上访问次数为648,朱新艳主讲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网上访问次数为606。

六、教学方法的改革

本课程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充分而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效。

(1)尝试“研究型”教学模式

以项目组老师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横向课题为依托,安排本科生参加不同层次课题的调研,撰写实际案例、调研报告和文献综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罗帆带领本科生参与交通部“海事系统执法人员绩效评估研究”、“深圳海事局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化研究”等课题研究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绩效考评和人力资源配置的理解。

罗帆申报了学校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企业人才流失风险的预警管理研究”,组织陈露曦等5位同学进行课题研究。

同时,组织陈晶等5位同学参与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在朱新艳的指导下,05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黎锦生等3人,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申报了校级研究课题“学生干部工作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分析”项目,历时一年多,于2007年12月向学院和学校同时提交了正式的研究报告,顺利结题。

(2)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成长导师”

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委员会。

在进行课程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聘请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进行实践教学,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还在约定的时间内到企业进行参观、讲座、论坛等。

组织本科生与MBA联合会开展联谊活动,举办问卷调查、即兴演讲、讲座等活动,经过双向选择,确定部分MBA学员担任本科生的“成长导师”。

(3)综合运用多种仿真实践教学方法

在工商管理(每届4个班)、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教育学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有授课老师均能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心理测验、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企业现场调研或横向课题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自编了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案例库或案例集;

开展了人员招聘、培训与开发课程的情景模拟教学,对招聘和人员测评等内容进行了课程设计改革。

归纳起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取得了较多的教学研究成果,并且师资队伍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进行更多的探索。

七、教学效果的评价

1、校外专家评价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关培兰教授/博导认为,武汉理工大学的同行们能够迎接时代的挑战,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

该课程的建设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注重前沿理论的把握。

课程建设团队将科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自己编写了独具特色的教材。

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创新研究成果融入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国内外文献的研讨,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和动态。

二是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

综合运用多种仿真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施双语教学,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从教学录像和课件来看,主讲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具特色,引人入胜,感染力强。

注重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三是整合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创新。

通过人员测评和模拟招聘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运用自主开发的工商学习网和学校的网络学堂进行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加强师生互动;

成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委员会,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担任学生的“成长

导师”;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和职业规划大赛,组织讲座、论坛和MBA联谊活动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改革成果丰富,课程建设效果突出,具有很强的应用推广意义。

特此推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主任杨百寅教授的评价意见:

“本人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任教时,与访问学者罗帆教授相识,此后又在两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有过充分的交流。

她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