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69639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1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5页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档格式.docx

一、打造中国种都 27

二、农业标准化生产 28

三、构建品牌农业体系 28

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9

第三节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30

一、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0

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0

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1

第四节 加大农业开放合作力度 32

一、发展农业总部经济 32

二、加快农业“走出去” 32

三、出口示范基地 33

第五章 推动多业态发展构建农村产业融合新体系 36

第一节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36

一、建设种养结合“菜篮子”基地 36

二、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36

三、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37

四、推进技术渗透型融合 38

第二节拓展农村产业融合新空间 39

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 39

二、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39

三、着力推进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 40

第三节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41

一、构建农业产业化联盟 41

二、鼓励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41

三、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42

第六章 构建多元化培育体系 激发乡村人才振兴新活力 44

第一节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44

一、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44

二、完善职业农民培育保障制度 45

第二节 壮大农业专业人才队伍 45

一、加强农业生产与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45

二、加强农业经营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46

三、完善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保障制度 47

第三节 加大社会人才引进 48

一、深化“能人回乡”战略 48

二、壮大“新乡贤”队伍 48

三、加强“资本下乡”引导 49

第七章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都市型美丽新乡村 51

第一节 提升农业生态文明水平 51

一、深入推进“两型”农业发展 51

二、实施农业资源保护工程 52

三、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52

第二节 持续保护农村人居环境 54

一、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54

二、实施美丽乡村提升计划 55

三、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56

第三节 重构稳定的乡村生态系统 57

一、建设健康田园生态系统 57

二、积极发展都市型乡村生态产业 58

三、完善乡村生态产品交易制度 59

四、建立乡村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 59

第八章 奏响江城文化主旋律 焕发乡村文化繁荣新气象 62

第一节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62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2

二、倡导乡村诚信道德规范 63

三、加快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63

第二节 弘扬江城文化 65

一、传扬江城优秀文化 65

二、重塑江城文化生态 67

三、做强江城文化产业 67

第三节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68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8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70

三、丰富乡土文化品牌活动 71

第九章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畅行乡村社会治理新风尚 73

第一节 加强农村“两委”组织建设 73

一、强化农村“两委”核心领导 73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 75

三、完善制度与党风廉政建设 76

第二节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78

一、加强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建设 78

二、探索村民自治多种实现形式 78

三、深化农村社区治理改革创新 79

第三节 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 80

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80

二、广泛开展法治乡村建设 81

三、广泛开展平安乡村建设 82

第四节 加强乡村德治建设 83

一、强化道德教化引领 83

二、注重村规民约训导 84

三、倡导移风易俗风尚 85

第十章 保障改善农村民生 塑造城乡融合发展新风貌 88

第一节 城乡基础设施统一互联 88

一、全面升级农村交通物流设施 88

二、强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89

三、推动“智慧村庄”建设 89

四、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90

第二节 城乡社会事业和谐共享 92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92

二、多渠道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92

三、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93

四、强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 94

第三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96

一、健全分类落户制度 96

二、落实基本公共服务 96

三、探索利益平衡机制 97

第十一章 加快提质拓面 开启“三乡工程”新征程 98

第一节 健全“三乡工程”建设内容 98

一、探索多种“三乡工程”发展模式 98

二、推进“三乡工程”“六结合” 99

三、引导和激励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99

第二节 建立健全“三乡工程”服务体系 100

一、搭建“三乡工程”市场化运行平台 100

二、优化“三乡工程”组织服务 100

三、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01

第三节 完善“三乡工程”政策保障体系 102

一、细化“三乡工程”政策措施 102

二、优化部门职能职责 103

三、建立“三乡工程”激励机制 103

第十二章 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 105

第一节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05

一、落实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 105

二、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 106

三、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106

四、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机制 107

第二节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08

一、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108

二、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108

三、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与开发 109

第三节 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 110

一、发展多元主体的乡村普惠金融 110

二、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110

三、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 111

第四节 完善财政支农体制机制 112

一、持续加大农业农村发展投入 112

二、完善涉农政府投融资机制 112

三、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113

四、引导和撬动社会多元投入 114

第五节 其他各项改革 114

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 116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116

第二节 坚持规划引领 116

第三节 强化法制保障 117

第四节 引导公众参与 117

第五节 实施规划评估 118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做好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中共武汉市委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三乡工程” 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国家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特编制《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期限为2018-

2022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节 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武汉正处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历史机遇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是对武汉的重大历史考验和实践检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横和农

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武汉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

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有利于重塑城乡关系,强化制度性供给,促

59

进城乡融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

实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有利于推进武汉农业提质增效,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增创武汉农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武汉加快建成现代都市农业国家标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关键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弘扬优秀乡土文化的根本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武汉盘龙文化、荆楚文化、木兰文化等优秀乡村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特征加以继承创新,让乡村文脉得到永续传承,有利于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凸显文化兴乡魅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固本之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发展水平和治理水平同步提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

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唤醒乡村生机与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体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

路的战略之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始终坚守的初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全体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有利于汇聚复兴大武汉的磅礴力量。

第二节 振兴基础

——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强化。

武汉是中部唯一的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武汉在全省、中部地区、长江流域、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发展格局中的新定位进一步明确。

近年来,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2017年武汉再次蝉联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10强,同时位于2017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第8位。

综合来看,武汉国家中心城市能级的提升,有利于强化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反哺功能。

——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武汉市是“国际现代都市农业试点示范城市”之一。

武汉已经从单纯的种养业跨向产加销一体化,基本形成现代农业科研体系以

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

主要“菜篮子”产品自给率达75%以上,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占比达90%以上,淡水产品以及蔬菜的总产量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7元,明显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现代都市农业带来的是武汉城乡良性互动、农业产值的成倍上升、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武汉市一直把城市

发展和农村发展作为“一盘棋”来考虑,树立“全域发展

”的理念。

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客运班车;

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供水“户户通”供水户户通;

城乡义务教育设施实现同质化和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全免费;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比国家标准高2倍;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并轨“统一”;

城乡困难居民做到应保尽保;

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培训、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

——农业农村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武汉于2009年

成立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交易市场辐射全省,交易规模26亿元,流转土地9.7万亩,走在全国前列。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成为全国典范。

武汉还是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在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形成了“交易-鉴证-抵押

”的融资模式。

蔡甸区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黄陂区是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

成功

研发出革命性(能比二倍体杂交水稻再增产15%)的的多倍体水稻育种技术。

——“三乡工程”树乡村振兴武汉样本。

武汉市创新

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实效。

2017年,全市投入农村的社会资金达到160.1亿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总额达到22.12亿元,其中271个贫困村农民增收2.82亿元。

“三乡工程”受到中央有关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同时上升为武汉城市发展的重要决策。

“三乡工程”是汇聚合力振兴乡村的新举措、聚集要素振兴乡村的新途径、拉动消费振兴乡村的新实招。

——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武汉市围绕加快

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挖掘乡村绿色、生态、文化传承等功能,在全市建成一大批美丽乡村发展带、示范村湾和田园综合体,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农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通过启动村庄生活污水治理、

“城管革命”进农村、完善垃圾处理设施体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常态化;

通过制定农业生产负面清单,实施

“两清两减”(清洁种植和养殖、农药和化肥减量)项目等

,优化提升了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通过创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农业体验区等多种形式,带动乡村休闲游(赏花游)实现大跨越。

总体来看,立于新的历史起点,武汉全面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具备了坚实基础和优势条件。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仍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得到系统地、有效地解决。

第二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奋力谱写“三农”发展新篇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到2022年,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关于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域旅游”“都市农业”为着力点,以“三乡工程”建设为重要突破口,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武汉特色、体现标杆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示范,走在前列。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遵循乡村自然发展规律,厘清不同地区间乡村的发展差异,发展优势与薄弱环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准确聚焦阶段任务,梯次推进乡村振兴,鼓励和允许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实现不同类型村庄的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振兴。

以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要求,着眼全面性,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坚持城乡融合,共建共享。

注重共建共享,理顺工农城乡关系,着力推进城乡政策衔接、制度融合、体制整合,推动公共资源向农业农村优先配置,实现城市乡村共建共享,协调发展,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

——坚持农民主体,以人为本。

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突出生活富裕,着眼民生改善,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各类市场、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突出生态优先,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全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比2010年翻三番;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2:

1。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确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过硬成果,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低收入农户收入翻番,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将武汉打造成“现代都市农业全国标杆”

“全域旅游全国样板”“城乡融合发展全国典范”“国际

滨水旅游名城”。

其中:

——产业兴旺方面: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形成;

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强农、特色强农、品牌强农、科技强农取得明显成效;

“菜篮子”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全市旅游空间基本实现全域优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

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明显增加;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农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农业从业者结构明显优化,从业者素质明显提高,数字智慧农业建设实现新突破。

——生态宜居方面: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品位不断提

升,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全市全覆盖。

全部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建成生态宜居新家园,生态宜居理念深入人心。

——乡风文明方面:

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

平不断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宣传和实践活动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不断加强。

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取得实际效果。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明显提升,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兴旺。

乡村陈规陋习得到遏制,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

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发力,形成乡风文明良好氛围。

——治理有效方面:

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提升一个台阶。

基本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90%的村庄有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进一步加强。

“三治融合”村实现全覆盖,基本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一核三治”基层现代治理体系,农村乱象得到有效治理。

——生活富裕方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提档升级,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一体,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基本对标城市学前教育,“9+3”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城镇就业体系统筹培训和安排。

农民多元化长效增收机制全面构建,低收入农户收入实现翻番,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专栏2-1 武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17年基期值

2020年目标值

2022年目标值

年均增速(累计)

属性

产业兴旺

1

菜篮子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约束性

(1)

全市蔬菜基地面积

万亩

(2)

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占全市蔬菜基地面积比例

%

(3)

主要“菜篮子”产品自给率

>

75%(20

16年数据

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70%(为

2015年的数据)

72.5%

预期性

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9

0.6

0.605

4

农业机械综合化水平

5

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

6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7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

8

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

-

9

农村网络零售额

亿元

2000

10

乡村旅游人次

万人次

4011

生态宜居

11

森林覆盖率

15.02

15.17

15.27

0.05

12

乡镇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

13

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占比

14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15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16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85%

17

农村集中供水率

100

18

通硬化路的村占比

19

通客车的村占比

20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

21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乡风文明

22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100%

23

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

24

区级及以上文明镇占比

25

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比

26

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

14.39(

14.6

[0.48]

教育年限

此指标为劳动年龄人口)

27

镇及以下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

治理有效

28

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

29

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