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964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四 说明文阅读练习册Word格式.docx

⑨同样,有关人脸识别所涉及的隐私和道德问题也一直备受争议。

此前,Facebook因为未经用户允许而私自储存和使用用户的人脸识别数据而饱受诟病;

Google则因隐私政策和舆论压力而禁止GlassApp使用人脸识别功能。

(选自《科技日报》2017年3月23日,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说明?

(4分)

 

2.第②段中的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3.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人脸识别:

安全不能只靠‘颜值’”为标题有何妙处?

二、(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能弯曲的屏幕将怎样改变生活

雷册渊

①电视变成挂在墙上的一个画轴,电脑能一键自动收卷成钢笔大小随身携带,手环摘下来铺平就成了智能手机……未来生活中,显示将无处不在,而柔性显示或许就能让这些畅想变为现实。

那么,备受终端厂商青睐和大众期待的柔性屏是什么?

我们的生活又将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

②简单来说,柔性屏就是柔性显示屏幕的简称。

它主要采用OLED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实现创新突破。

③众所周知,玻璃是很难弯曲、折叠的,而塑料则可以任意弯曲。

传统的显示屏都是以玻璃作为基板材料;

而柔性屏则是以塑料作为基板材料,再加上各种功能层和部件构成的显示屏。

因此柔性与刚性相对,主要是基板材料不同。

④目前,人们常用的电脑、电视、手机显示屏大多采用的是液晶显示技术(LCD)。

液晶自身不能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源、偏光片、彩色滤光膜等繁复的组件,屏幕的厚度很难降下来。

打个比方,常见的LCD显示屏就像三明治一样,由两片玻璃夹着液晶材料,主要靠后面的发光部件提供光源,从而显示出缤纷的颜色。

⑤与液晶显示技术不同,OLED显示技术主要依靠材料自发光。

它不再需要背光源、彩色滤光片等部件,只需要一片充当底层的基板材料,通过蒸镀到基板上的显示材料就能使屏幕发光。

这些显示材料本身就很轻薄,因此OLED显示屏要比LCD显示屏轻薄不少。

⑥进一步说,由于基板材料已经从玻璃换成了塑料薄膜,屏幕变得可弯可折、能屈能伸。

因此,柔性屏的概念甫一推出,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

⑦可弯曲、可折叠、低耗能的屏幕,给了终端厂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崭新的变化。

这不仅体现在手机领域,还有家用电视、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等。

⑧未来汽车的中控区域或许会“消失不见”,更大更宽的车内空间不是梦。

想象一下,当汽车里厚重的中控台变薄了,甚至可以收卷安置在后视镜上,车内空间必然会增加不少。

未来我们的家居生活可能会更智能。

柔性屏幕让显示无处不在,当屏幕贴在水杯上,每天喝水时联网的显示屏会报出你当天的健康数据;

当屏幕贴在冰箱上,不用打开冰箱门,显示屏就会告诉你今天该做什么饭……

⑨目前,相比于大屏的领域,OLED在柔性领域的发展有一些滞后,这是因为柔性显示要求的技术条件更高。

⑩首先,柔性显示需要一个柔性的基板,而目前的玻璃基本无法完成这样的设计。

很多液晶电视也能做到弯曲的效果,但这是硬性将玻璃基板烤弯达成的,对于显示效果不能做到完全没有影响,并且烤弯也仅仅是达到曲度的要求,远远未达到所谓的“柔性”。

此外,柔性屏幕也需要新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与柔性屏幕的生产需求并不契合,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⑪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东亚已经成为全球显示技术的中心,目前中国的显示产业规模扶摇直上,中国成为显示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或许,未来我们可以成为引领柔性屏幕发展的先锋。

(选自《读者·

校园版》2017年10期)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柔性屏与传统显示屏的区别?

请简要概括。

(3分)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4分)

(1)主要靠后面的发光部件提供光源,从而显示出缤纷的颜色。

(2)并且烤弯也仅仅是达到曲度的要求,远远未达到所谓的“柔性”。

3.本文以“能弯曲的屏幕将怎样改变生活”为题有什么妙处。

4.文章开头说:

“未来生活中,显示将无处不在,而柔性显示或许就能让这些畅想变为现实。

”请联系文章内容,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畅想变为现实”的理解。

三、(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空间站的“快递小哥”

沈羡云

①4月20日19时41分,“天舟”一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货运飞船的首次飞行试验,作为载人航天家族的新成员,“天舟”一号的加入,意味着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成将向前更进一步,这也是中国人实现“太空筑家”梦想的关键一步。

②“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由于它只运货,不送人,所以被一些媒体昵称为太空中的“快递小哥”。

“快递小哥”是两舱式结构,直径较小的是推进舱,直径较大的为货物舱。

其最大直径达到3.35米,飞船全长10.6米,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为14.9米,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满载货物时重13.5吨。

它是中国发射进入太空的航天器中质量最大的有效载荷,比“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大。

这次任务,“天舟”一号要为“天宫”二号带去6吨左右的货物和推进剂,其中有大大小小100多个货包。

此外,其强大运载能力还表现在载货比指标上。

“天舟”一号的载货比(即货物重量占整个飞船的总重量的比例,是考核货运飞船的主要指标,载货比数值越高,说明运载效率越高)较高,将来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到0.48,该数值超越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现役货运飞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③“快递小哥”的腰部是一个个镂空形式的连接框,可以与各部分牢固连接。

它的外衣是一种壁板结构,货物舱为圆柱形,舱壁周围为格状结构的货架,上面装有天蓝色把手,中间形成一个矩形过道。

为了让未来的“客户”在舱内活动更安全、舒适,内部的地板采用了深色硬质结构,方便蹬踏,天花板为浅色。

上浅下深颜色的布局,可以营造出一种天地感,让人不会眩晕。

为了使舱内空间利用更加合理,装载更多的货物,“天舟”一号的货舱被自己的“骨骼”——货架分割成了许多区域。

在设计上,科研人员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

“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

经过多次工艺攻关后,“天舟”一号的整体结构变得又轻又强壮,确保能将货物完好无缺地送达“天宫”二号。

④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货运飞船有多种,包括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欧洲的自动转移飞行器、美国的“龙”飞船,以及日本的HTV货运飞船等。

“天舟”一号是世界上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货运飞船。

⑤“天舟”一号入轨后,将按预定程序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3次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试验。

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安全海域。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11期)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主要采用哪种顺序来说明的?

2.本文从哪些方面对“天舟”一号展开说明?

3.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4.第③段中加点词“腰部”有何表达效果?

生活科普(宿迁2014)

四、(2017杭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

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

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

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

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

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1%。

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

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

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

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

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

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

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

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回收渠道。

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

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

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

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

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

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

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料。

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

(根据相关资料改写)

1.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为什么说废旧衣物是“鸡肋”?

(2)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

(“面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文章为什么要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的例子?

4.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进行评价。

李大妈:

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抺布了。

沈阿姨:

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

五、(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

钟 凯

①中国人爱喝茶,但隔夜茶却身负恶名。

“隔夜茶不能喝”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甚至有人说它致癌。

那么,科学地来看,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呢?

②茶汤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及有黏稠性的果胶等。

泡不同的茶叶,营养成分溶出的规律有较大差异。

③以绿茶为例,冲泡后室温放置1小时,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就基本上都泡出来了。

继续放置1小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均迅速减少。

因此龙井、碧螺春这样的嫩茶,最好1小时内喝掉。

而普洱茶在开水冲泡后放在室温,茶多酚、氨基酸在12小时后才达到最高值。

可见隔夜茶并非传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像普洱这种比较耐泡的茶,其营养甚至相当不错。

当然,这种冲泡方式可能不符合一般人的饮用习惯。

④民间传说隔夜茶致癌,因为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其实这是误解。

经检测,一杯(240毫升)的绿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均不足0.03毫克。

即使泡好的茶汤敞开放置一整天,其中的硝酸盐含量也仅0.2毫克左右,而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⑤参考国家标准的规定,腌渍蔬菜中亚硝酸盐限量为每公斤10毫克,可见隔夜茶中的微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威胁。

⑥泡茶的水温一般在90~100摄氏度,几乎所有细菌都会瞬间被烫死。

但茶汤凉下来之后,空气中的细菌还是有可能再次光顾,尤其是敞开存放的情况。

但实验表明,即使敞开放置一整天,细菌的数量依然很低。

⑦这首先是因为茶汤的营养成分并不是细菌最喜欢的糖类和蛋白质。

其次,茶汤含有茶多酚等成分,虽然隔夜茶的茶多酚含量会下降,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实验表明,隔夜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越是浓茶抑菌效果越好。

因此隔夜茶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如果茶汤有异味或汤色发混就别硬喝了。

⑧有时茶汤隔夜或长时间放置后,表面会漂着少量泛着金属光泽的东西。

有的人怀疑这是茶水泡的时间长了,重金属溶出来了。

实际上这些东西很可能是多酚类物质被氧化的产物,和重金属无关。

⑨茶叶重金属进入茶汤的比例在不同茶叶间存在一些差异。

一般而言,绿茶和普洱茶的重金属溶出率大约在10%~20%,红茶在30%~40%。

在一项相关研究中,蒸馏水冲泡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在放置约8小时后铅浓度最大,但最多只有每升2.4微克,所以说茶叶重金属的威胁总体上并不大,当然如果存在铅铬绿等违法添加则要另说了。

⑩总之,隔夜茶并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有毒”,但我也不是要劝你喝隔夜茶,毕竟不太好喝。

(选自《百科知识》2017.04B期,有删改)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隔夜茶”的?

2.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第⑥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掉,为什么?

4.从整体上说,本文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请简要分析。

六、(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养成一种习惯真的很难吗?

①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一个说法:

“只要坚持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

”这是一个被过度解读的言论。

原本一位美国的整容医生在书中写到,他发现整容后的人平均需要21天来习惯他们的新面孔,截肢病人具有的“幻肢”体验往往需要21天才消退。

特别要注意的是,习惯某个状态或者物体与形成一个习惯是不一样的,也许这两个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混淆,才有了今天的这个说法。

②那么,养成一个习惯到底需要多久?

③2010年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做了一项研究,直接考察习惯的养成过程。

他们让被试(参与实验的人)每天重复一项与健康相关的活动,持续84天,看有多少人可以形成习惯。

被试可以选择晚饭前做50个仰卧起坐、早餐后散步10分钟或者饭前做15分钟的运动,但完成这些运动不会给予被试额外的奖励。

被试需要每天登录一个网站,报告他们是否完成了前一天的任务,并填写量表。

量表的题目包括“我想都不用想就完成了”等选项,以测试被试的自动化程度。

结果发现,坚持到最后的被试都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

早期的重复在自动化行为形成中至关重要,随着行为的不断重复,自动化的水平将逐渐达到稳定,这时则认为习惯已经形成。

平均而言,全部被试需要66天的时间来形成这些习惯。

但是这项研究总共只有96名被试,66天这个数据也不是绝对的,个体化差异仍然存在,有的可能只需要18天,有的则可能需要200多天。

④但是,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养成新的习惯?

一般认为该问题跟早期家庭教育有关。

同时,神经科学领域对于习惯形成的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基底节(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和前额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基底节与维持下意识的行为相关,而前额叶和行为控制相关,比如,某人看到甜食就想吃,这时候基底节让他不自主地动手去拿食物,而前额叶的工作是控制他自己不要去拿。

相信大家都希望基底节在好习惯中发挥作用,前额叶在面对坏习惯时发挥作用,但如何实现现在还不得而知。

⑤习惯养成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习惯的难度。

本身难度小的习惯更容易习得。

这里要提到斯蒂芬·

盖斯写的一本书《微习惯》,书中指出微习惯就是当你想要培养一个新习惯时,不是立刻让自己开足马力,而是对新习惯进行大幅缩减,让其成为一个极小的动作,一定是“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

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写50个字,这些都是微习惯。

⑥书中提到,微习惯不需要消耗我们大脑前额叶的很多资源,所以更加容易做到;

同时从心理层面来看,当我们动力十足地去做一件事时,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成为我们的阻碍,然而当我们动力不足时,谁也劝不动我们去努力。

微习惯由于心理认定简单,所以需要的动力较少,那么也就更容易养成。

此外,人们还要在培养微习惯的过程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即使是微小的习惯或者步骤,如果不适合自己,也会变得要消耗很多意志力,这样就又回到了以前的老路,容易半途而废。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选文围绕“养成习惯”,主要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

3.选文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怎样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传统文化(淮安2017)

七、(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风筝——写在云端的千年传奇

沈安娜

①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是中国人发明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大约在12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此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发展出各具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

在风筝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与风筝工艺相融合,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

②北京风筝品种很多,传说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就有40多种扎法,而《北平风筝谱》中则收录记载了200余种。

事实上,北京风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记载。

清明时节出游放风筝是北京一带的民间习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当时人们“各携纸鸢”于清明扫墓后施放较胜的盛况。

③在众多的北京风筝中,有一种性能最好、对全国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风筝,那就是外形像一个“大”字的“沙燕儿”(或称“扎雁儿”“沙雁儿”等),有的也叫“京燕”。

④“沙燕儿”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眉梢上挑,两眼有神,再加上那对剪刀尾巴,宛如燕子一般。

“沙燕儿”又分“胖沙燕”“瘦沙燕”“比翼燕”等品种。

人们还在“沙燕儿”的膀窝、腰节、前胸、尾羽等处加上蝙蝠、桃子、牡丹等吉祥图案,寓意幸福、长寿和富贵,把“沙燕儿”打扮得五彩缤纷,充满情趣。

“沙燕儿”结构简练,只由五根竹条组成主骨架,它的翅膀由上下两根竹条在端部弯曲而形成形状特殊的“膀兜”,使其在风小时能起,风大时也能稳,“沙燕儿”的飞行性能优于其他类型的风筝。

⑤天津风筝也是很有特色的风筝流派之一。

天津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特色突出表现在骨架扎绑技巧和图案色彩方面。

⑥天津风筝的代表人物是魏元泰,人称“风筝魏”。

他以风筝造型、图案彩绘、放飞技巧的不断创新而闻名天下。

“风筝魏”博采众长,技艺精湛,在风筝上打眼、扣挥、扎结,用锡焊铜箍衔接风筝骨架的首、身、翼、层,数丈长的风筝能折叠装进一尺大小的盒子或纸袋中,携带方便。

他制作的蝴蝶风筝在空中可以自动调换位置,飞机风筝能撒传单,小鹰风筝能两翅扇动、两眼启闭。

1915年2月20日,“风筝魏”扎制的风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⑦除此之外,江苏南通也是我国知名的风筝产地。

当地最有特色的风筝是“六角板鹞”,它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有六个凸角的风筝,也有由几个这种风筝组合在一起的“七连星”“九连星”等。

这种“六角”,大的有几米高,上面装有几百只大小不同的“口哨”,放上天去,这些口哨发出不同的高低音,像一支大型乐队在空中合奏,声音可传到几里之外,十分壮观。

(本文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章具体介绍了哪些类型的风筝?

2.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

(1)12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此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发展出各具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

(2)北京风筝品种众多,光是曹雪芹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就有40多种扎法,而《北平风筝谱》中则收录记载了超过200种。

3.文章第⑥段写“风筝魏”扎制的风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有何作用?

4.联系文章内容,对下面链接材料中风筝图案的寓意进行简要解说。

【链接材料】在山东潍坊风筝节上,一位老人的一只风筝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风筝的翅膀和尾翼上画有蝙蝠衔着铜钱的图案,十分漂亮。

八、(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李韵

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

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

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

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

“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而“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

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

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

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

《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