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7884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3说明文阅读

专题训练(十三) 说明文阅读

◇自然奥秘类◇

                 

一、[2018·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

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

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

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

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

[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

[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

[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

[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

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

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

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

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知识》2018年第2期,作者张敏,有改动)

1.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2.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各有何作用?

(4分)

 

 

3.选文从雾凇外表的      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      ,运用了      说明顺序。

(3分) 

4.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

(3分) 

5.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6分)

 

 

二、[2018·宿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柳 静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

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3分)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3.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作答。

(4分)

(1)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为什么用“悄悄”一词?

)(2分)

 

 

(2)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清道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2分)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探究结论。

(4分)

链接材料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森林中的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太多,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这反过来帮了鹿的忙,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选自《狼》,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三、[2018·宜昌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

①最近,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97%的中国,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大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使得近两个月国际市场稀土交易价格上涨了30%。

对此,美国、日本叫苦不迭。

②稀土到底为何物,能如此牵动日、美的神经?

③稀土其实是一系列元素的统称,包括铼、镧、镨、钕、钐、钇等。

如果将石油比作“工业血液”的话,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维生素”。

别看总需求量不大,但离了它,合金、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激光设备等众多高科技产品都将成为“无米之炊”。

特别是在材料方面,稀土元素加入一点即可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

这些合金和电子产品除了民用销售外,更多是为军用而开发,能够为武器带来革命性突破。

④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可以用来制造一些处于极恶劣环境下的武器装备。

冷战时期,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艇身可抵抗1000多米深处海水的巨大压力(相当于100多个大气压),最大下潜深度更是深达惊人的1250米,而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也只有800米。

⑤第四代战斗机翘楚“猛禽”F-22有45%的材料都采用稀土合金,最外面的机壳更是采用超强的稀土镁钛合金。

另外,飞机尾部喷射管的火焰高达3000摄氏度以上,这个温度会令绝大多数金属熔化或变软,所以喷射管需要用到稀土制成的特种陶瓷,它能耐6000摄氏度的高温。

⑥在海湾战争中因多次成功截获“飞毛腿”导弹而崭露头角的“爱国者”导弹,它的制导系统使用了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导弹,直到锁定。

“爱国者”的另一重要部件弹体控制飞翼也是由含有稀土元素的合金制成的,飞翼需要极高的强度和韧性,才能在高速飞行中保证方向的精准而不会折断。

⑦美军“陆战之王”坦克M1装备了含有稀土元素钕钇铝的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近4000米的瞄准距离,而伊军装备的苏联T72坦克激光测距只有2000多米,在战斗中很多T72还没有瞄准M1就已经被对方摧毁。

另外,M1坦克也是夜战好手,它装备了含有稀土镧元素的夜视仪,伊军坦克到了夜里就一摸黑,被动挨打。

⑧中国对稀土的出口控制,会令美国人为自己使用的高科技武器支付更多的美元,而日本人不仅仅失去了向美军销售高端电子产品的利润,也丧失了对邻国说“不”的资格。

1.第②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

 

 

2.第③段中“点石成金”一词具体指什么内容?

(2分)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2分)

 

 

 

 

4.第⑦段中加点的词可以去掉吗?

请说明理由。

(2分)

 

 

 

◇传统文化类◇

                 

四、[2018·荆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说文解字》里说:

“梁,以木跨水,今之桥也。

”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崖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

②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

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逾一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式桥梁,如名画《清明上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13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

③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无不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

“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④许多古桥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

长安灞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怒涛、卢沟桥边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⑤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

桥梁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梁故事。

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桥、岛、隧结合,成百上千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⑥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

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了创新文化的显著标识!

(选自《科学24小时》2017年第12期)

1.文章第①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2分)

 

 

 

2.文章第⑤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分别列举说明。

(2分)

 

 

 

3.本文②③④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请简要分析。

(3分)

 

 

 

4.一座桥,一个传奇;一座桥,一段历史。

正如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所说:

“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请结合文本,概括中国桥梁的美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每空不超过七个字)(3分)

 

 

五、[全品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护照的历史变迁

叶 宁

①护照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

夏、商、西周时代的护照雏形称为“牙璋”和“圭璋”。

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的护照称为“封传”和“符节”,唐代称“过所”,宋代护照又演变为“关引”“符牌”,元代护照则以“公验”“腰牌”为主,明代护照又出现了“文牒”“关照”“符牌”和“堪合”的形式。

护照由石铜变竹木,由竹木变纸张,由手书变印刷,由文牒变本本。

②在汉代、唐代两个鼎盛朝代,出现了一种与现代护照更为相像的通行证——过所。

所谓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

也就是在经过关卡的时候,展示给守关人看的文件。

过所初为竹简,后为锦帛或纸本,上面必须注明持证人的姓名、经过的地方,颁发机关要署名、钤印、落日期,并把旅行目的写得清清楚楚,跟现代护照的性质几近相同。

更为巧合的是,在命名方面,东西方产生了一种默契——英语中称护照为“passport”,直译的话是“过港”,而“过所”据《说文解字注》的解释为“过,为度,经过之谓;所,为处所”,恰与“passport”不谋而合。

③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全、保证税收,通行证的使用更加普遍。

过所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过所制度发展到唐代更加完善。

唐代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朝代,疆域北越贝加尔湖,南抵南海,东临大海,西到咸海,驿道四通八达,驿站多达1639所,关津166道。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到日本、朝鲜、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东岸和东罗马帝国。

唐代的过所制度非常严格,凡到各地进行贸易或从事其他活动的商人都要持过所,否则便是非法通行,要受到缉拿。

申请人万一丢失过所,要被扣留拘押,查清身份后再酌情处理。

无过所者将被视为“私度”,被查到就要治罪。

在护照研究专家范振水看来,中国唐代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接近1000多年后的现代出入境、边检和海关查验制度。

来自北非和西亚各国的商人,在唐境内外“安全”“自由”地通行,与唐代国力的强盛和中外交通的活跃有关。

④若不拘泥现代护照形式,中国第一本现代护照实为1689年由清朝政府发放的“信函式集体护照”。

以文字及信函笼统内文,描述赴外中国人的文件,一直延续至1839年。

⑤1840年以后,清朝政府碍于与西方强权各国的不平等双边条约,开始授权驻在中国境外的领事馆或海关为中国人(包含华侨)发放形式不一的护照,这是“单人单纸”中国护照的开始。

种类则有“内地游历护照”与“华工护照”。

⑥1922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本子护照,因军阀割据的混战,一纸护照仍然继续签发。

这些本子护照多为16页,3年有效。

因持照人途经国家多,译文多达8种,光译文就占了护照8页。

⑦1925年,由东三省交涉总署批转下发《发给入境签证办法》,废止向外国人颁发“另纸护照”的做法,改为在外国人护照上颁发签证。

1930年,国民政府颁发《查验外国人入境护照规则》,要求入境外国人所持护照必须经中国驻外使领馆签证。

(选自《今晚报》2018年1月12日)

1.文章围绕“中国护照的历史变迁”主要说明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分)

 

 

2.文章第①段主要介绍了护照的     、     和护照的文字、外形上的一些变化。

(2分) 

3.为什么说过所是一种与现代护照更为相像的通行证?

(2分)

 

 

 

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所谓过所,就是在经过关卡的时候,展示给守关人看的文件。

B.作为汉代、唐代通行证的过所跟现代护照的性质相同。

C.1930年,国民政府颁发《查验外国人入境护照规则》,要求入境外国人所持护照必须经中国驻外使领馆签证。

D.1689年,由清朝政府发放的“信函式集体护照”是中国第一本现代护照。

5.哪些因素使唐代的过所制度更加完善?

(3分)

 

 

 

 

 

◇生活科普类◇

                 

六、[2018·菏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

①199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

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彻对36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分钟莫扎特的D小调奏鸣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

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

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

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

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④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

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

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右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人在演奏乐器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动。

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责视觉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

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双手互相配合的运动,对提高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极有益处,会使工作的效率提高。

⑥当然,如果你对学习乐器演奏(A)望而生畏,那么常常听听音乐,对大脑(B)大有裨益。

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音乐,尤其是复杂的古典音乐,对大脑各种功能也能产生良性刺激。

⑦首先,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间分析能力。

举例来说,像解决特别困难的问题,安排复杂的事情,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解答谜题之类的活动,都需要我们的空间信息想象和处理能力。

研究表明,进行空间分析的脑力活动和听古典音乐是相同的。

所以,当我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好像在处理空间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大脑得到了锻炼。

⑧其次,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

音乐家们的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他们的听觉注意力,即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及能记住所听见的内容的能力都比常人要好。

这是因为音乐改善了大脑功能。

普通人如果提高了这些能力,对考试、记住重要的信息、改善语言回忆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⑨音乐能让人变得聪明,如果在学习或工作时选择背景音乐,效果是否更好呢?

科学家早就发现,音乐能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微妙影响。

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通过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背景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竟(C)毫无二致。

⑩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甲、乙、丙三个组。

甲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慢板》,乙组儿童聆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丙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

此后,三组儿童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刚刚新学的知识。

最后的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是甲组,其次是丙组,最差的是乙组。

  

专家们的解释是:

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不能像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那样,对孩子的大脑认知机构起积极作用,相反却只会起消极作用。

可见,在某种情况下,音乐能帮助你更快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

如果你要学习复杂的新知识,就需要(D)全神贯注,最好把音乐关了。

因为研究表明,音乐会减弱你对新知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

1.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文中加点的四个词语,其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望而生畏B.大有裨益

C.毫无二致D.全神贯注

2.第②段“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去掉?

请简述理由。

(只有观点,不阐述理由,不得分)(4分)

 

 

 

3.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4.你的同学王冰喜欢在预习新课时听摇滚音乐,请你结合本文知识劝她改掉这个习惯,你会怎么说?

(4分)

 

 

 

 

七、[2018·上海宝山区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塑料污染席卷海洋

①曾几何时,用于灌装软饮料的玻璃瓶逐渐被塑料瓶所取代。

与前者相比,塑料瓶不仅方便轻巧,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廉;而且更容易塑形涂彩,打扮得漂漂亮亮。

由于具备这些优点,在大众软饮料消费市场上,塑料瓶包装迅速挤占了玻璃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做到了一统天下。

②据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

这是一个怎样的数量呢?

打个比方,如果将这些塑料瓶连起来,可以在地球和月亮间往返37次。

③不过,在现实中,这些一次性塑料瓶不是上了天,而是下了海。

④据有关方面的数据统计,如今,每分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自然,被倒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的数量,只会超过这个统计数据。

由于塑料是一种难以降解的物质,因此,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变得日趋严重。

⑤事实上,塑料瓶等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

大块塑料缠绕大的海洋动物,如鲸鱼和海龟等,小块塑料则被误认为是食物,在海洋动物食用后令它们中毒或无法消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而死亡。

⑥塑料正在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

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牡蛎、贻贝和鱼类中,均检出了微塑料。

科学家研究显示,塑料还无法有效被食物链吸收,不管其在何处被消化,都会将毒素带到我们餐盘中。

⑦令人遗憾的是,在关于塑料瓶生产和使用的调查中,没有一家被调查公司承诺减少他们生产的一次性塑料瓶的数量。

相反,他们大都致力于所谓“轻量化”研发——使塑料瓶更薄,以降低成本。

但是,“轻量化”的努力远远不能弥补塑料生产总量的巨大增长所带来的危害。

要阻止海洋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减少一次性塑料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瓶的生产数量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⑧研究显示,如果对塑料造成的海洋污染情况置之不理的话,其影响的不只是海洋渔业、旅游业等等。

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总量将超过鱼类总量。

届时,人类面临的不仅是自己的食物种类、环境质量问题,还有我们能不能继续生存的问题。

  ⑨因此,减少塑料瓶对环境尤其是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除了从自身做起,减少        之外,我们还要提倡        。

 

1.第①段塑料瓶“基本上做到了一统天下”的具体原因是 _____。

(2分) 

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跨国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竖着连起来,这个长度是地球距离月球的37倍。

B.每分钟近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里,那么每分钟实际上被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更多。

C.塑料是一种不能被降解的物质。

D.没有一家公司承诺减少其产量。

3.第④段指出,“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变得日趋严重”。

从文章看,“日趋严重”的具体表现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