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006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子有方0322Word下载.docx

正是这种貌似关爱疼爱孩子的表现,酿成了现代孩子的“高智商,低能力”现象。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取舍、促其自立呢?

成功的经验是:

  一、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自己动手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

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这是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因此父母要转变观念,在教育孩子时,坚持能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

要家中凡是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都应提倡让每个家庭成员参与,包括孩子。

能让孩子随集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一条途径。

  二、提出的要求应该和孩子的能力相符

  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时候,家长要按照孩子的年龄、性格、能力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

若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惧情绪、自卑心理。

要求过低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很多细心的家长已经发现,在孩子年龄偏小的时候,大多是非常愿意帮助大人做事的,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时间一长,就厌烦了。

这是因为一开始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想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想要证实自己的能力,所以做事对他们来说,既有趣又令人兴奋。

而当慢慢学会做很多事情,尤其是那些驾轻就熟的事情以后,孩子就觉得没有新鲜感,没有挑战性了,积极性由主动变成被动,甚至变成了强迫,引起孩子的反感。

如果要想让孩子继续他们的热情,家长就要及时、适时增补劳动的内容,针对孩子当前的情况和发展的可能提出各种相应的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孩子明确目标,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

事实上,在幼儿期,伴随着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增强,同时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在逐渐增强,这时是家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适当时期,家长一定要坚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任何事情家长只要求他们能够愿意尝试就行了,而不需要效果如何;

稍大的时候,就可要求他们不但要把事情做完,而且要做的好一些;

等到再大一点的时候,服务的范围就不再仅仅局限于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求他们扩展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即使孩子做不好时也不要心急,马上替他做,更不要轻易责备,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看到自己亲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便会应运而生,从而大大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心理。

运用一定策略改变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理培养自主性的前提,是建立孩子的自我感,让他们在情感上先自主起来。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主性的人,通常是那些在情感上、情绪上高度依赖别人的人。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地采取行动,帮助孩子克服。

  首先家长要进行自我反省。

造成孩子依赖心理的成因是过度保护和过度专制。

因此,家长一定要首先认清自己的言行,找到以往错误的所在,深刻反省,把自主的权利,即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权利还给孩子,牢记一个原则:

“让孩子独立的过程是无法替代经历的,正如母亲不能替至爱的孩子呼吸一样。

  其次,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性格的核心,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就会对自己的智商、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消极的依赖心态:

一些事情我不能做,做了也做不好,我不做还有人做。

对待这样的孩子,要经常有意识地用“你一定行”、“我相信你”、“你很棒”之类的语言去激励他们,千万不要随意抹杀他们的成绩,哪怕只有一点点小进步或闪光之处也要放大,让孩子在肯定中获得自信。

如此一来,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少一些顾虑,多一份信心,少一些胆怯,多一份勇气,成功的机会也越大。

  第三,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自主机会。

孩子有手能做事,有脑能思考,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机会,而不是成人的灌输和施与。

所以,我们不妨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些经历,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

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我们完全相信,一个阳光雨露般的成长环境,一定会培养出自强自立的孩子!

常熟市辛庄中心幼儿园钱雪娟

案例分析帮助我成长

来自网络2009-11-2416:

26:

02

教师活动心理志愿案例启蒙教育][北京]幼教益智课程2015寒/春班免费试听

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学习比较与分析,不仅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还有利于攻克难关。

教师之间最具可比性和仿效性,通过“实践—评价—反思—再实践”的教研活动,从模仿到内化,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迅速提高。

  怎样成长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这是我的愿望,我想可能也是许多幼儿教师的愿望。

我们知道要想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必须具备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激情、研究的精神和研究的习惯。

让自己一下子提升到那个高度我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其实从身边的细小事情做起;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才是真正帮助我们成长的有效途径。

这是我在写案例分析中深深体会到的。

  一、孩子是指引我们的灯塔

  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教师的“儿童观”,随着科学的进步,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科学育儿,开发幼儿的潜能。

教师的某些看法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却必须谨慎。

案例与分析:

小女孩薛余晴5岁微胖新到我班的插班生,在别的幼儿园上过一年小班,转园原因是原幼儿园的老师不喜欢她。

  镜头一:

操作活动课上,薛余晴大声嚷嚷:

“老师,我不会。

”活动课上她却一样不做。

就等着老师去帮忙。

  镜头二:

课间自由活动时,趁小朋友不注意在后面推一把,等看到被推的孩子摔倒了,她便“哈哈大笑”。

  镜头三:

集体活动时,她不听老师讲课而自由离开座位,有时爬在桌子底下,有个别的小朋友跟着她学。

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的处理方法是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不会操作,我手把手教她。

看到她推小伙伴,就给她讲道理。

集体活动中过于自由,就轻声提醒她。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下来,她的改变并不明显。

而且每天来告她状的小朋友人数不减。

小朋友不接受她,我知道如果我也用一种不喜欢的姿态出现在她面前的话,她的处境会跟她入学的第一所幼儿园一样。

这样不就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吗?

我想我应该尝试着改变她,试着重新去认识她。

反思我在处理她的问题上的行为,为什么她不接受我的教育方式?

我应该怎样帮助她?

让她接受我呢?

我查找资料,翻阅《新纲要》,从中得到启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映。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看通常的讲的“正面教育”、“教育要以鼓励诱导为主”、“教育对儿童要有积极的期望”等教育原则,就更多了一层认识:

教师作为幼儿的生活中的重要“别人”,当我们用积极的眼光,正面的姿态、接纳与宽容的心理去面对幼儿,去和幼儿互动的时候,也会促使幼儿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事情。

有了这些认识,我改变了以往看到薛余晴有“麻烦”,就急着去救的方法。

而是反过来主动评论她的言行,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多与她交谈,让她对我有亲近感,让她明白老师很喜欢她。

集体活动时,一块磁铁滚落在地上,薛余晴很快地跑过来拣起磁铁送到我手中。

我及时表扬了她善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但也提醒她,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上课,希望她上课时不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看好自己的小凳子。

磁铁可以下课再捡。

到表扬的薛余晴有一丝丝腼腆的微笑流露在她的脸上。

我经常当着薛余晴和小朋友的面夸薛余晴:

“老师特别喜欢你胖乎乎的小脸,像红苹果似的,一看就是一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钱雨宁来告诉我:

“薛余晴抢积木。

”我走到薛余晴身边:

“你很想玩那筐积木是吗?

”薛余晴点点头。

我说:

“你去抢积木,小朋友不高兴了。

怎么办?

”薛余晴:

“那她不给我玩呀!

”我说:

“你跟她商量了吗?

“没有”。

“你试着说:

“我与你一起玩吧?

”如果小朋友仍然不肯,你就先玩别的玩具,等她玩好再玩。

这样不是更好吗?

”薛余晴跑到小朋友面前:

“钱雨宁我们一起玩吧?

”钱雨宁看看我向她点了点头。

  镜头四:

薛余晴:

老师,张智霖不肯跟我一起玩积木。

可能张智霖他搭建的是一个大工程。

需要许多积木。

你要学会替别人考虑。

镜头五早晨来园,薛余晴神秘的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拿出一串珍珠项链,塞到我手中:

“老师,送给你的。

”我问:

“为什么?

”薛余晴说:

“因为我喜欢你。

“谢谢你!

你知道老师最喜欢什么吗?

”她想了想:

“不知道。

“其实老师最喜欢的礼物是你和小朋友都开开心心的。

”她‘噢’了一声就跑去晨间锻炼了。

到了下午我把项链还给了她的妈妈,妈妈说一点也不知道她带项链来幼儿园。

经过一段时间,薛余晴改变了许多,她会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告诉给我听,我知道她已接纳了我,这时我就会和她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她都能很愉快的接受,并按照我的建议去做,逐渐的她与小朋友的关系也融洽了,她的妈妈看到孩子的进步,非常的高兴。

夸赞我们教育有方。

从薛余晴的改变中我体会到,当孩子的淘气举动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应该一味的用说服教育来解决。

可能要更深层地仔细想一想,可能孩子“闯祸”并不是他们的本意。

他们只是用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来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善于从孩子错误行为中去了解孩子、发现他们的想法。

让我们珍重并呵护孩子的“过错”,倾听孩子“错误”背后的理由。

注意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尽量减少给幼小心灵的伤害。

  二、家园共育达到教育的统一

  幼儿教育就像植物需要光和水一样,家园就是光和水,只有保持家园共育,才能更好地形成幼儿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孩子是我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家长的教养态度,并有针对性向家长宣传教育方法,对家长给予实际的教育指导。

让家园做到用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最低程度的帮助、积极的评价等提高幼儿的发展。

针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要分析他们不同的心理状况。

老师可建议他们对孩子做事要大胆放手,不要包办代替,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要信任老师,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并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行引导,而不要只顾物质需求的满足,用物质刺激来淡化孩子的心理问题。

只有家园配合,目标一致时,教育才会更成功。

  三、同行是我的良师益友

  在实践活动中,因为自己能力有限,经常会碰到许多问题,这时身边的同事就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比如说自己心情不好时,他们会开导我及时调整心态,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保证不将负面情绪带到幼儿面前;

又如向自己的同行学习教学方法,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听取他们不同的建议。

  案例:

一天,远远的奶奶送孩子来园后,没有及时走开,在一旁观看小朋友晨间活动。

活动内容是垫上爬,这时正好轮到远远小朋友爬,排在后面的晓谕推了一下远远,并不重,也没有摔倒,从他推的方式看,是提醒远远去爬,可远远看见奶奶在旁边就大声地告诉奶奶:

“晓谕推我”。

奶奶就马上告诉我:

“你看,晓谕打我家远远,”当时,为了不影响小朋友活动,我叫了一下晓谕的名字并用眼神提醒了他,其实晓谕已听见奶奶的话,当时已经有些紧张的神态出现。

奶奶看见我只叫了一下没严厉的批评晓谕,就生气地对着远远说:

远远老师不管,你就直接去打还他。

当时,为了照顾好小朋友的活动,我没有给奶奶解释什么。

奶奶气呼呼的走了。

当天,我就将这个案例讲给了同事听,他们给了我许多建议:

  教师1:

要加强沟通、互相理解,首先,老师应积极主动、热情地态度和家长进行交流,其次,根据原因,老师提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取得家长的认同后,再付诸实施;

最后,老师要定期和家长交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师2:

马上要开家长会了,你不妨试试在家长会上让大家讨论,这样对改变远远奶奶的教育关有一定的帮助。

我就曾经用过这个方法,效果还不错。

  教师3:

作为班上老师,我想首先应诚恳地与这位家长进行一次交谈,把孩子在园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交流,消除误会。

其次,应有的放矢的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生存教育观转输给这位家长,希望家长能够接受。

教师4:

针对所发生的事情,要勇于面对,有信心和勇气去解决,不要瞻前顾后,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公正、平等、对得起孩子,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家长的信任,家长都会理解的。

我按照老师们给的建议去做,效果真的很好。

当天下午我就主动、热情地把自己的教育观点向远远奶奶阐明,并得到她的理解。

远远奶奶对早晨说的气话也深表歉意,这以后我们的沟通更加平凡,远远奶奶更加尊重我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学习比较与分析,不仅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还有利于攻克难关。

  总之,案例分析使我通过直接的观察,对现实存在的、与教学实践有关的人、物、事件、活动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再付诸实施进行,总结,从而来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在不断的分析反思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成功的经验,也尝到了一些惨痛的教训。

让我学会了观察,和思考,让我学会了关怀、接纳和尊重;

让我学会了倾听、理解和感受。

并且使我在尊重儿童,家园共育和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方面得到了提高。

我从案例分析中真的收获了许多。

  无锡市惠山区机关幼儿园钱军

剖析幼儿园教育情境中的“表扬”

来自网络2009-11-2415:

47:

54

活动小游戏游戏教师启蒙教育][北京]幼教益智课程2015寒/春班免费试听

有效的表扬是一种积极评价,可以提高儿童的动机和自尊水平。

在没有维护儿童的自尊或没有尊重儿童的意愿选择的前提下进行表扬,根本无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这种由教师‘一厢情愿’认定的“表扬”实际上缺乏实用价值和积极意义,是无效甚至是有误的表扬。

  表扬作为“个体依据其所认定的标准对他人的产品、表现或贡献所做的积极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沟通过程,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表扬是教师和儿童交互作用的过程,存在着信息和情感的交流。

幼儿园阶段,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步发展时期,有效而恰当的表扬,不仅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而且对社会交往及个性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讲究表扬的态度、方法和技巧,以保证师生双向沟通与交流的畅通,促进儿童内部动机和自尊水平的提高。

如果我们把表扬作为控制儿童的手段或维持教育程序的常用方法,并且没有意识到表扬的内容及具体情境中各因素的影响,无论出发点如何,其消极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案例一

  “跑、跑、快跑,一脚用力蹬地,一脚抬起跨跳,身体稍前倾,跨跳后慢跑”。

体育教学活动中,年轻的老师边讲解边示范跨跳15cm障碍物(纸板)的动作。

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随后老师让每人自由摆放障碍物(纸板),且边说动作要领边让孩子学练跨跳,孩子们快活地学练着。

这时,老师发现转学来园不久的菁菁小朋友不停地起跑着,但接近障碍物(纸板)时总停住脚步,不敢进行跨跳。

班上任教的老师都知道,菁菁的性格比较内向,她的脚先天有些缺陷,一只脚比另一只脚明显大些,仔细观察她走路也稍微有些异常。

只见她一脸无助的样子,对自己的脚步动作显得有些为难。

于是,老师热心地走过去,鼓励她按动作要领放慢步子……终于她学会了动作达到了要求。

活动结束时,老师很高兴地对全班的孩子说:

“今天我要表扬菁菁小朋友,虽然她的两只脚长得有点不一样,行动不很方便,但她很努力,按要求学会了动作。

希望她继续努力,学期结束一定能评上‘小健将’。

”听到这里,其他孩子都向菁菁的脚和面孔看了过去,而她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无声地哭了……我很纳闷,于是听完教学活动,我悄悄地走到菁菁身旁,对她说:

“你是个好孩子!

今天老师表扬了你,为什么还不高兴?

”我刚一说完,她的眼泪又快涌了出来,她用很低的声音说:

“小朋友不知道我的脚不一样……”是啊,为什么非要这样表扬呢?

表扬维护了孩子的自尊了吗?

其实有很多表扬她的说法,比如:

“太棒了!

都是你自己跑出来的动作,我喜欢你不怕困难的做法!

”等等,如果以尊重为前提,用直接的肯定语言,真诚而具体地说出她所取得的成绩和值得提倡的努力,我想她也不会有这次由表扬而导致的伤害的。

  案例二

  区角游戏时,孩子们自由选择。

我十分关注着数学区内孩子们的游戏情况,因为数学区内投放的材料是我为提高幼儿拼图兴趣而精心准备的。

只见鹏鹏和几个小伙伴进入数学区,正兴趣盎然地玩着拼图游戏。

我得意地走过去对他们说:

“真不错!

谁完成拼图我就奖一个玩具小恐龙给他。

”孩子们的眼光齐刷刷地渴望地看着我。

很快他们又迅速地埋头拼图,而且拼图中的动手速度似乎更快了,这时又有孩子加入其中……游戏结束了,我对鹏鹏说:

“今天的拼图游戏怎么样?

有趣吗?

”他急切地说:

“好玩!

玩具小恐龙最好玩!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很疑惑,拼图游戏中的快乐他们怎么没体会?

但刹那间,我为我刚才游戏时的表扬冲动感到内疚了:

当我看到孩子们专心细致地进行拼图时,完全没有必要打扰他们,更不应该不恰当地说用玩具来表扬鼓励他们,这样只会降低孩子们拼图的内在兴趣,从而形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把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或完全吸引到人人喜爱的玩具。

  反思

  1、表扬必须建立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

  有效的表扬是一种积极评价,可以提高儿童的动机和自尊水平。

  2、不同角度的表扬会对儿童的学习活动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于表扬,人们最普遍的观点认为表扬是有积极意义的,大量书籍中也都建议成人尽可能多表扬儿童。

然而事实表明,如果表扬运用不当则会降低儿童的内部动机和行为坚持性,因此我们应当对“该如何表扬孩子”加以重视,对“通过表扬传递给儿童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期望”加以思考,而不是泛泛地表扬,以有效的表扬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

否则会阻碍儿童从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影响学习活动行为的坚持性。

  3、表扬应该考虑儿童的自主性

  个体在做任何事情时总是出于一定的动机“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我是真的感兴趣,还是借此想得到别的什么?

”如果外部动机即与活动本身无关的其他外在奖赏过强势必削弱内部动机即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表扬作为外在的奖赏,运用不当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我们在运用表扬时,应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自主性,当他们专注于某一活动时不要轻易“打扰”,甚至过于表扬,让儿童在活动中体会到他们努力完成某一学习活动任务是因为自己喜欢或想习得某一技能,而不仅仅为了获得奖励或老师的表扬。

  4、表扬会影响师生关系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以人教人”,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真诚而有益的表扬声中,能促进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而与儿童的想法相冲突的、缺乏安全感甚至造成伤害的表扬,则会影响师生双方的交往质量,成为师生关系中潜在的障碍。

  扬中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田素娥

察觉孩子的需要,建立积极的互动

来自网络2009-11-2314:

57:

22

教师启蒙教育活动经验交流志愿案例][北京]幼教益智课程2015寒/春班免费试听

老师应积极地洞察身边的生活信息,选择和判断哪些信息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系,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能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然后去创设一种情境、一个话题,引发孩子的学习需要,围绕孩子的学习特点和教育目标,激发孩子用各种感官学习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孩子的发展。

  在我们的课改过程中,当我们把关注点聚集在孩子身上,细心记录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对照《纲要》设定的发展目标予以审视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过程存在着许多不适宜的行为和无效的教育行为,没能引起我们的关注。

比如,忽视孩子,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没有积极反馈的意识,缺乏积极的关注和评量,即使教师的行为有参与、有交往,也多流于表面,坐在一起的师幼却没有互动,更像是一种平行游戏,有时教师乐在其中,而忘了自己的身份。

针对孩子需求的教育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

能否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与孩子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有效促进孩子发展的关键。

  一、敏感地捕捉孩子“需要发展”的时机,有效支持孩子的发展

  教师是师幼互动的发起者和孩子活动的调动者,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包括情感需要、兴趣的需要、行为发展方面的需要……才能给予孩子适宜有效的支持和援助。

  我们发现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发展时机”,如果我们能及时地捕捉到这些时机并采取有效措施,孩子就有可能得到有效适宜的发展,否则教学互动就有可能是无效的或者说是价值不大的。

  案例一:

刘书昂没有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

  在一次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活动中,刘书昂选择了他自己种植的盆栽。

他很快就把观察的植物画完了,急匆匆地拿到支老师面前。

支老师说:

“好,我们对比一下,看看你的植物长得怎么样?

”对比之后,支老师对孩子说:

“你画得很好,也很快,但是我感觉你画的好像不是这盆植物,你看看,你画的植物和盆栽的植物有什么不同呢?

”孩子观察了一会,走到老师面前说:

“我的盆栽里长出那么多的植物,叶子是尖的,可我画的植物少,叶子很圆,老师我改一改吧。

  支老师在反思中写道,“刘书昂小朋友平时画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