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006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变电站土建一般施工与方案Word格式.docx

JGJ18-2012

5

JGJ18-2012

6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JGJ74-2001

7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1.1.3、质量检验标准:

1、国家计委颁发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验收规定》

2、国家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验收办法(试行)》

3、《送变电工程质量监督站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试行);

4、《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11146号];

5、《35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

6、《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1.4、安全管理文件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完善工程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法》

«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专业

序号

安全专业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程

GB50194-93

建筑施工扣件钢管架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130-2001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25项重点要求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2011]1728号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环境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国电网工

[2004]488号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7-2010

1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11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1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13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98-2010

1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1.2、工程概况

唐供丰南申立村35kV输变电工程(土建部分)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电网公司35kV线路设计规范;

2.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主要工程量

主站区东侧为35kV箱变、主变基础及1组电容器基础,西侧为10kV

箱变、1组电容器基础和2间附属房间

主变基础为现浇素混凝土整块式基础,箱变米用现浇混凝土筏形基础,电容器基础采用现浇素混凝土独立式基础,附属房间为砖混结构。

站区防火墙与围墙均为砖砌体结构。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编码BDTJ-ZW-01

第二章土方工程

作业流程

一基底

1•土方开挖从东到西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不得在边坡的范围内积水。

基坑开挖测量是关键工序,基坑深浅一致,一旦测量有误纠正是困难的。

坡度、边线、高程都要测控。

标高快到底时,不得超挖。

先打上基底上方500线,然后边线到平面深度要打小标高桩,不但控制机挖而且控制人工清理。

若有超挖部分,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误差控制:

标咼:

+0,—30o

2.边坡开挖时要控制坡度和深度,机械开挖应留有人工清理厚度,本工程为200厚,然后再进行人工修整边坡,每开挖一步采用线坠、直尺、横干测量坡度。

并经常监督边坡状态,有问题时及时调整和处理或加固。

3•机械开挖时,配合3-4人工清土,机械开挖在深5m以内的浅基坑可一次开挖。

在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4.开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后,测量员测出距槽底50cm的水平标志线,然后在槽帮上或基坑底部钉上小木桩,清理底部土层时用它们来控制标高。

根据轴线及基础轮廓检验基槽尺寸,修整边坡和基底。

5.雨期施工时,要加强对边坡的保护。

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在坑外侧围以土堤开挖水沟,

6.在挖方上侧弃土时,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

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

的距离,根据挖方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确定。

弃土堆连续堆置,其顶面应向外倾斜,防止山坡水流入挖方场地。

7.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

立即米取下列措施:

(1)暂停施工。

要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

(2)通知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

(3)根据滑动迹象设置观测点,观测滑坡体平面位移和沉降变化,并作好记录。

8.素填土,应清除干净,开挖至设计标高。

如未到该土层,应继续下挖

至该土层并进入该土层。

基础座落在全风化岩上时,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尽可能短时间暴露。

9•人工配合机械施工,主要负责边坡清理和监督基底边线,基底的人工挖清理

层挖方,平整基底平面。

10.基坑内防止地面雨水及污水涌入坑内,四周设挡水墙。

散水外做地面

水排水系统。

11.基底标高到位后或钎探发现基土有夹层、弱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要

根据设计意见处理,不得自行处理。

12.挖掘中管理人员要认真监察土层变化及边坡状态。

(1)基底超挖:

开挖基坑(槽)不得超过基底标高。

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自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2)基底未保护:

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3)施工顺序不合理:

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施工机械下沉:

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

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13.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

14.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土石回填施工方案

编码:

BDTJ-ZW-02

1.基底清理

填土前,应将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2.检验土质

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涂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

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米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

3.分层铺土、耙平

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4.分层碾压或夯打密实

4.1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规定平碾不应超过2km/h;

振动碾不应超过2km/h。

4.2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

每层接缝处应做成斜坡形。

4.3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4.4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4.5回填土的土质必须无杂物、粒径不大于50mm土壤含水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6每层铺摊厚度控制在200〜250mm

4.7每层最少进行三遍夯实,打夯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

叉。

4.8分段填夯时,阶梯型高宽比为1:

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m

4.9基坑四周不满足机械夯填要求的,应采用人工夯填。

5.0回填土干密度其合格率不小于90%;

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5.检验密实度

回填土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取样,检测密实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6.修整找平

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修整找平,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加工与安装施工方案

BDTJ-ZW-03

第三章钢筋工程

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1级钢筋末端应做180°

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末端作135°

弯钩时,II级和I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

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箍筋加工的控制:

(1)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除了注意检查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外,尚用注意弯钩

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为135°

(3)当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时,应严格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C级和RRH4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钢筋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项目经理应特别关注,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3焊接操作的控制:

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按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规程操作。

钢筋点弧焊、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4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检验批进行质量检验与验收,质量检验时,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

现场往往比较重视力学性能检验,而忽视了外观检查工作,应重视外观检查。

力学性能检验应在接头外观检查合格后,在现场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

钢筋安装完成后,尚应认真检查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百分率是否符合要求,这是焊接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应重点检查。

钢筋安装的控制:

钢筋安装是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作为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也必须重点检查的方面,钢筋安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如下方面:

1.钢筋直径、数量和长度错误。

2.钢筋锚固长度不够。

3.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这可能影响到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02)合格率必须达到90%^上。

梁、底板钢筋必须垫放厚度符合要求且足够数量的钢筋垫块。

施工现场经常发现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并且垫块强度不够,容易被钢筋压碎,甚至不放置垫块等现象。

应注意检

查。

另外板的负筋虽然验收时安装到位,但在混凝土浇筑时被踩下,造成负筋保护层过厚,负筋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引起板裂,这其中原因有部分是负筋支撑架数量不足造成(当然混凝土施工时工人不注意踩乱,有没有钢筋工跟班修整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因此要求钢筋工也要跟班修整),应注意检查负筋支撑的数量。

4钢筋绑扎方向:

顺流水段施工方向。

5钢筋绑扎时,钢筋交叉点全部逐点采用顺扣或八字扣绑扎(见下图),扎丝长

度根据现场试绑扎后,找出最佳的长度,绑扎完的丝头压入钢筋内侧,方向一致,

长度一致,保证扎丝绑扎规矩,钢筋不位移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BDTJ-ZW-04

第四章模板工程

1.模板的安装控制:

(1)对模板施工队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队应是具有资质的队伍。

(2)挑选合格的模板和配件。

(3)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循序拼装。

(4)竖向模板和支架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如钢管垫板上应加底座。

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基土应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

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

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5)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6)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7)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

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架的横垫板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且其支柱不得超过二层,并必须待下层形成整体空间后,方允许支安上层支架。

(8)模板安装作业高度超过2.0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或平台。

(10)模板安装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随运,严禁抛掷。

且不得将模板支搭在门窗框上,也不得将脚手板支搭在模板上,并严禁将模板与井字架脚手架或操

作平台连成一体

(11)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

安装过程中应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

(13)当支撑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撑的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措施。

(14)除设计图另有规定者外,所有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

其垂直允许偏差,当层高不大于5m时为6mm,当层高大于5m时为8mm

(15)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

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

2模板拆除:

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拆模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拆模申请要求

拆模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

(2)拆模顺序和方法的确定

各类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

如果模板设计无规定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顺序进行。

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

(3)拆模时混凝土强度

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即可拆除。

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即可拆除。

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规定,方可拆除。

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暂停拆模,经妥当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

4.现浇柱模板拆除

柱模板拆除顺序如下:

拆除斜撑或拉杆(或钢拉条)—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或横楞一拆除竖楞并由上向下拆除模板连接件、模板面。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BDTJ-ZW-05

第五章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搅拌

(1)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

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

校对施工配合比;

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

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如自变化,及时通知试验人员调整用水量。

一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拌制混凝土。

(2)第一盘混凝土拌制的操作:

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积水倒净。

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黏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臧半。

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配合比投料。

(3)搅拌时间控制:

混凝上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表6-1控制。

表6-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混凝士坍落度

mm

搅拌机机型

搅拌机出料量

L

V250

250~500

>

500

<

50

强制式

60

90

120

自落式

150

(4)出料:

出料时,先少许出料,目测拌和物的外观质量,如目测合格方可出料。

每盘混

凝土拌和物必须出尽。

(5)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

5.1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

5.2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混凝土拌和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

小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凼,及时调整。

5.3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如下雨或原材料有变化)应及时检查。

5.4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2.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范规定。

(2)采用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2.1混凝土供应,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士的泵能连续工作。

2.2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

2.3泉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道内壁,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2.4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3.混凝土入模

浇筑时严格控制入模混凝土的质量,及时测量棍凝土的坍落度、温度,不合格

的混凝土严禁入仓。

4.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施工技术负责人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

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

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

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

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

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

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

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2)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2.1溜凝土浇筑顺序:

先边角,后中部,先浇竖向结构后梁板,确保混凝土不出现冷缝。

2.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不超过50cm

2.3混凝土自高处倾落自由落体高度,不应超过2m

2.4在浇筑柱墙等竖向结构混凝士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n厚与混凝土内砂

浆相同的水泥砂浆;

浇筑高度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如用串桶、溜管、振动溜管或模板侧面开门子洞(生口)等使混凝士下落,以防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

2.5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

插点要均匀排列,逐步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2.6振捣器在振捣过程中,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

2.7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麻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什确定。

2.8混凝土浇筑刚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己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好。

2.9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扳及支架。

(3)基础承台、地梁混凝土浇筑

3.1承台粱浇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

如留缝超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

在使用吊斗直接卸料入模时,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0~-400mm为宜,并不得集一处倾倒。

3.2振捣时应沿承台粱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动棒与水平倾角60°

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棒问距以500mm为宜,要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冒出气泡为宜。

混凝土表面应随振捣按标高线进行抹平。

3.3地梁的施工缝宜留置于相邻两承台中间的I/3范围内,并用模板挡好,留成直槎(企口)。

继续施工时,接缝处混凝土应先凿去浮浆,用水湿润并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爿继续浇筑混凝土。

3.4承受动力设备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当必须留置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3.5在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范围内施工缝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平施工缝,必须低于地脚螺栓底端,其与地脚螺栓的距离应大于150mm当

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寸,水平施工缝可留置在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四分之三处。

b)垂直施工缝,其与地脚螺栓中心线间距不得小于250mm且不得小于螺栓直径的5倍。

c)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丁1.0。

(4)柱、墙混凝土浇筑

4.1柱、墙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4.2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0~500mm混凝土下料

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

4.3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

振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

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

充振捣。

4.4构造柱混凝上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

4.5施工缝设置:

墙体宜设在门窗洞口过粱跨度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埔的交接处-墙体其他部位垂直缝留设应由施工方案确定。

柱子水平缝留置丁主梁下面、吊车粱牛腿下面、吊车梁上面、无粱楼板的柱帽下面。

(5)梁、板混凝土浇筑

5.1肋形楼板的梁扳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

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5.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粱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设和板底下20~30mm

处。

第一层下料稍缓,使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

用“赶浆法”使水泥浆沿

粱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振捣时要避免触动钢筋及埋件。

5.3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

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

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5.4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