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14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防护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docx

  本标准规定了在工作场所防止人体触及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

  本标准适用于人体触及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防护。

  2引用标准

  GB10000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GB3975人体测量术语

  3术语

  3.1危险部位

  机械设备(含附属装置)的静止或运动部分,可能使人致伤的部位。

  3.2人体可及范围

  在无外界因素作用时,足跟着地,仅靠人体自身肢体的上伸、下伸、向前、越过、旋转及伸入等动作所及的空间,其中最大包络面为最大可及范围,Rm表示。

如图1所示。

  

  图1可及范围

  3.3安全距离

  防止人身触及机械危险部位的间隔。

其值等于最大可及范围Rm(或身体尺寸L)与附加量KL(KL=K·

L,K值见表1)之和,用Sd表示。

  Sd=(1+K)Rm……………………………………

(1)

  Sd=(1+K)L……………………………………

(2)

  式中:

Sd——安全距离,mm;

  L——人体尺寸,mm;

  Rm——最大可及范围,mm;

  K——附加量系数。

  安全距离分为二类: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和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

  表1身体有关部位的附加量系数

  3.3.1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Sd等于人员有关肢体或部位的可及范围Rm与附加量KL之和。

  该安全距离包括:

上伸可及的安全距离,越过可及、下伸可及的安全距离,上肢四个部位的弧形可及安全距离,穿越方形孔隙可及安全距离和穿越条形缝隙可及安全距离。

  Sd、Rm及KL之间关系以上伸可及安全距离为例示意如图2。

  图2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

  3.3.2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

  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Sd等于身体有关部位尺寸L与附加量KL之和。

  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包括防止人体七个部位(躯体、头、腿、足、臂、拳、食指)受挤压的安全距离。

  Sd和KL之间的关系以防止足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为例示间如图3。

  图3防止受挤压的安全距离。

  4安全距离数值

  4.1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数值

  4.1.1上伸可及的安全距离数值

  当双足跟着地站立、身体挺直,上肢上伸可及的安全距离数值Sd为2410mm,其中含鞋底厚度30mm,鞋底厚度超过30mm时,安全距离数值应相应增加(下同),如图4。

  图4上伸可及安全距离

  4.1.2越过可及、下伸可及的安全距离数值。

  在越过固定屏障或防护设施边缘时的最大可及安全距离数值,可从表2查得,表中数值已考虑鞋底厚度30mm,如图5。

  向危险部位倾斜、弯曲的防护设施(或屏障)不在此例。

测量防护设施和危险部位高度的基准面应该与双足所处的水平面一致。

  图5越过可及、下伸可及的安全距离

  a—危险部位的高度;

b—防护设施的高度;

c—危险部位至防护设施的水平距离

  表2越过可及安全距离数值mm

  4.1.3上肢弧形可及安全中芳数值

  当掌、腕、肘、肩各关节根部紧靠防护设施边缘且不能再前伸时,以此节点根为球心做立体角旋转的可及安全距离,可从表3查出。

  表3上肢弧形可及安全距离数值mm

  4.1.4穿越孔隙可及安全距离数值

  4.1.4.1穿越方形孔隙的可及安全距离数值

  指尖、掌指关节、至拇指根手掌和上臂四个部位伸入孔隙,可及安全距离数值列于表4。

  表4穿越方形孔隙可及安全距离数值mm

  4.1.4.2穿过条形缝隙的可及安全距离数值

  指尖、掌指关节、至拇指根手掌和上臂四个部位伸入条形缝隙,可及安全距离数值列于表5。

  表5穿越条形缝隙的可及安全距离数值mm

  4.2避免受挤压的安全距离数值

  避免受挤压的安全距离数值列于表6,机械设计应保证不该通过的身体部位不能通过。

  表6避免挤压伤害安全距离数值mm

  续表6

  5着装附加量

  在确定机械防护安全距离时,必须根据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和工种特点考虑着装附加量。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和辽宁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铭续、周学敏冯保昌、陈兴荣、樊锡瑛、王艳平、路柏舟。

发布单位:

国家技术监督局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起草单位:

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和辽宁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批准单位: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