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0294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病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考点解析】修改病句口诀与例子

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

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三看指代明不明,不明之处要注清,

四看用词当不当,恰当词语来换上,五看意思重复否,重复词语要赶走,

六看句子矛盾处,去矛除盾要摆平,七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

棉花的生产"

应为"

生产的棉花"

2、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

无比"

的调至"

热情"

前)

3、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充分"

调至"

发挥"

前,并删掉一个"

的"

)。

4、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

几千年前"

文物"

前后的"

5、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任意"

欺侮"

之前)

6、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

应移到"

如果"

的后面)

7、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

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

与"

浮现"

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

改为"

形象"

2、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

纪念"

的只能是"

三八节"

,不能是"

到来"

3、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

不能修饰"

研究"

,可以改为"

认真"

、"

慎重"

等)

4、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国家"

行为)

5、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

和"

也"

不能搭配使用,应将"

就"

(三)成分残缺

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应改为"

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或去掉"

的生活"

,或在"

吃"

前加"

过着)

(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应在"

敢搏"

后加"

(4)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

获得"

夏季"

以限制时间)

(5)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时间"

尽管"

一词)

(6)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前边有了主语"

革命前辈"

,因而"

他们"

不必要有。

(7)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

迎接"

的是"

高考"

,而不是"

,故应删去。

(8)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的地方"

多余,应去掉)

(9)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

与前"

略加"

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指代不明:

例1: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

到底是指"

接受"

,还是"

反对"

,交代不清。

例2:

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究竟况是"

妹妹"

心里着急呢?

还是"

爸爸"

"

妈妈"

心里着急呢。

可在"

中间加逗号,也可在"

前加逗号)

(五)自相矛盾:

例如1: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

幸免"

,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

死难中的一个呢"

应改为:

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

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例3: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

即"

任何时候都"

,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

忘"

在"

总之,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二、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

【集思广益】

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

有位同学的建议是:

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答案】6、

(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建议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犯了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

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的”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一、副词“不”的位置不对。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至“趁”字前)

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

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三、介词位置不当

(7)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考点解析】辨析及修改病句的方法

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

1、压缩法。

即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去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提取出句子的主干,查主干是否有毛病;

若主干无毛病,再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该方法可以检验句子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这两种语病。

2、语感法。

即借助默读、品析,去发现词不达意、语序不当等语病。

3、代入法。

若发现句子与语感相矛盾,而又无法判定是什么语病,则可以用掌握的几种病句类型逐一代入检查,这样就会让隐匿的语病无处遁形。

针对每种病句类型的具体辨析方法

1、搭配不当的辨析

关于搭配不当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关联词搭配不当。

②望见句中有数量词,检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③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彼此失应。

④望见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前后失应。

⑤望见“是”字句,检查是否动宾搭配不当。

主要的辨析方法:

(1)看主干成分

句子的主干成分是指主语、谓语、宾语。

拿到一个句子,首先迅速划出它的主干,然后看主、谓、宾三者之间能否两两搭配。

①今年,该市的棉花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提取句子主干为“棉花生产长势良好”,作者要说“棉花长势良好”,但是说成了“棉花生产”“长势良好”不符合搭配习惯,属于主谓不能搭配,应将“生产”删去。

②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的专业化队伍。

提取句子主干为“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队伍”,明显是动宾搭配不当,“聚集”的应该是“人才”而不是“队伍”,应该将“队伍”改为“人才”。

(2)看枝叶(附加)成分

句子的附加成分是指定语、状语和补语,主要看这些成分能否修饰、限制它们的中心词。

①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

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②自己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事都能做好。

“手”可以是“能干的”,但“聪明”的“手”使人无法理解,可以改为“能干的”。

2、成分残缺的辨析

对于成分残缺的辨析,我们主要用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

对于较复杂的长句,提取句子主干,即把句子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或宾语的中心语抽取出来,简化成短句,从而辨析句子是否缺少应有的成分。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提取句子主干为“得到了赞扬”,通过句子主干看出句子缺少主语。

原因是使用介词“由于”,使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由于”。

②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于拼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提取句子主干为“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发扬了敢于拼搏,夺得了冠军。

”,通过句子主干看出句子“发扬了敢于拼搏”缺宾语,应在“敢于拼搏”后加“的精神”。

3、重复多余的辨析

对于语法成分重复,我们可以使用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通过分析句子主干可以看出是否语法成分重复。

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提取句子主干为“革命前辈,他们流了血,献出了生命。

”很容易看出主语多余,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可以删去。

www-2-1-cnjy-com

对于语意堆砌的语句,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句子中有没有近义词,或者一个词语中是否包含其他词语的意思,例如:

①今年5月28日,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

(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发现“大约”和“左右”是近义词,意思重复,应该去掉一个。

②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发现“驻足”其实就是“停下脚步”的意思,所以语意重复,需要删除一个。

4、语序不当的辨析

辨析的关键是理顺修饰语与中心词的关系、并列词语或短句之间的关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灶。

二找,找到修饰词与被修饰的中心词,并列词语或短句,并划出横线。

三析,逐层分析修饰语在句中的位置有没有问题,几个修饰语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正确,分析并列词语或短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四查,修改后再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①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找出修饰词与被修饰的中心词,并划出横线:

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逐层分析:

“几千年前”“刚出土”两个修饰语的位置不正确,应改为“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②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找出修饰词与被修饰的中心词,并列词语或短句,并划出横线:

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领导研究”和“听取”的先后顺序不当。

应该先“听取”建议后再“研究”。

5、句式杂糅的辨析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辨析时,我们主要用分析语意和句式的方法,看这个句子表达了几个意思,使用了几种句式,然后和正常的表达方式对照,看看是否杂糅。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分析语意和句式:

这个句子是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个意思凑在一块儿,造成句式杂糅,可以删去“我们”,使句子表达一种意思。

②“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这个句子是把“‘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与“‘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句式,去掉“因为”或者“的原因”。

6、句意歧义的辨析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因此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

对于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

①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子中“开刀的”有歧义,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句子中“我写不好”可以有两种停顿,形成歧义句。

一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意思是我能力有限,写的报告质量不好;

二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意思是由于身份等因素,我不方便写这份报告。

7、不合事理的辨析

辨析这种语病,首先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用逻辑分析法,从概念使用、生活常识、前后逻辑等方面,判断表达的是否合乎事理、违背逻辑。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通过分析知道,作者想要表达:

很多人死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但是作者表达时,将“他”当成了“死难者”,还是“幸免的一个”。

用逻辑分析法分析知道:

“死难者”和“幸免的一个”是矛盾的。

②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像箭一样往前飞驰。

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飞驰。

但是作者表达时,将摩托车比作“箭”,用逻辑分析法分析知道:

“盘山公路”是弯曲的,“箭”是直的,所以将摩托车比作“箭”描述不合事理,与盘山公路矛盾。

8、用词不当的辨析

辨析用词不当,一般用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分析出句子的成分,然后检查主语、谓语、宾语用词是否恰当,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能否正确而恰当的修饰或说明中心语,最后再从词性、词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对象等角度分析句子的用词是否恰当。

①我们的教室又宽广又明亮。

分析句子成分:

我们的(定语)教室(主语)又宽广又明亮(谓语)。

句子主干是:

教室又宽广又明亮。

可以看出“宽广”做“教室”的谓语不恰当。

分析修饰成分:

“又宽广又明亮”修饰“教室”不恰当,因为“宽广”一般与“原野”、“土地”等词语搭配,而“宽敞”可以修饰“教室”。

②他有时为一个问题甚至要跑十几里路问老师,他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分析修饰成分看出:

“不耻下问”修饰“精神”恰当,但是结合前面“问老师”,可以看出使用的对象不正确。

9、概念混乱的辨析

辨析概念混乱的语病时,我们一般先提取出句子的主干,然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在概念、属性、范围、归属等方面是否恰当。

①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提取句子的主干:

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古迹。

分析概念:

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所以应删去“南京长江大桥”。

②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图书角有课外书。

《中国少年报》不属于课外书,应该删去。

10、两面对一面的辨析

在辨析语病题中,能否、是否、与否、能不能、成败、优劣、好坏、高下、高低、美丑等,这些词语是语句表示两个方面的意思,只要发现这样的词,就要分析另半部分语句是否表示两个方面的意思与之相对应,如果没有,就可能有两面对一面的语病,例如:

①杜小康能否在这里接受磨难,是他战胜孤独的关键。

“能否”是两面意思,而后半句“战胜孤独的关键”是一面意思,前后不照应,因此删去“能否”即可。

②摄影作品拍的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好坏”“有味无味”是两面意思,而后半句“思想、艺术修养”是一面意思,前后不照应,因此删去“坏”“无味”即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否定不当的辨析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1)望否定词,检查是否患多重否定不当、正反颠倒病。

句子中双重否定表肯定,三重否定表否定,特别注意“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

他写信告诉我,近几年,他无时无刻不忘记搜集、整理民间故事。

“忘”相当于“不记得”,“无时无刻不”意为“时时刻刻都”,多重否定造成混乱,反倒成了他没有搜集、整理民歌。

(2)看句子的语气是不是反问句,看推断结果与语句表意是否相符。

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

尤其是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再加上否定词“否认”、“不”,三重否定与所要表达的意思刚好相反。

(3)看有无暗否定词。

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

“避免”、“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在辨析中易被忽略。

睡眠有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与否定词“不”构成了肯定,意思变成:

睡前可恼怒,睡前可饱食,卧处可当风。

与本义相反。

12、数量词使用错误的辨析

(1)句子出现“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

①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提高到”表示增长后的总量,应改为“提高了”。

②该企业狠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

不符合事理。

(2)“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再跟约数会造成表意赘余。

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

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

“大约”“上下”都表示约数,一起使用造成赘余,可删“大约”或“上下”。

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

“单位价格”与后面的“每台3288元”意思一样。

(3)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存在语病。

【三、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答案】4.C

A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扩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范围”,或者直接去掉“和范围”。

B项“养成爱读书”缺宾语,应改为“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D.项递进不当,“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应改为“不但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而且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