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44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Word文档格式.docx

②水沸腾特点:

水沸腾时。

在水的内部和表面不断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水中产生许多小气泡,这些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增大,达到水面时破裂,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3)水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2。

④水的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相同点:

都是液态水变成气态水

不同点: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而沸腾在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才可以

2蒸发在液体的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2、测定水的密度

(1)质量

①概念: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②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还有以下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天平。

(2)体积

①知道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体积单位有:

立方米(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m3=1000L1L=1000ml1ml=1cm3

体积的测量工具:

量筒,读数是视线与凹面的最低处平齐。

(3)密度

1)概念: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相同物质的密度不会随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一桶水和一滴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可以利用密度鉴别物质例如:

相同体积的酒精,蒸馏水,食盐水,质量最大的是食盐水,其次是蒸馏水质量最小的是酒精。

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kg/m3,常见单位有g/cm3

2)水的密度是1000kg/m31g/cm3

3)密度的计算

密度公式:

p=m/v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v表示体积单位是立方米p表示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4)测量水的密度的步骤:

1.用天平测一只空烧杯的质量m1

2.用量筒量取100ml的水倒入烧杯中。

3.用天平称盛有水的烧杯的质量m2

4.计算出水的质量m=m2-m1

5.计算水的密度p=m/v=m2—m1/100

温度计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温度计前要认真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被测液体的温度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容器的壁和底;

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

4).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停留在待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体的上表面的最低处相平。

天平的使用

1.调平: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

调平螺母

(具体是:

指针偏左,螺母右旋,指针偏右,螺母左旋),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2.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由大到小加减砝码,再调节游码,

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3.称量完毕后,整理天平,及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

请你将图中三种仪器测量的读数,填写在括号中。

()()()

《阳光空气土壤》知识要点

一、阳光与生命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2.生物与阳光的关系

阳光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3.

没有阳光,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如:

蘑菇、木耳、猫头鹰的生存离不开阳光,但种子在黑暗中可以萌发。

二、阳光与能量

1.光源:

可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光源

自然光源:

太阳、萤火虫

光源分类

人工光源;

日照灯、蜡烛

但月亮、金星不是光源

3.太阳能是人类最大最宝贵的能源,光和热是太阳能的主要形式。

4.物体吸收太阳能的能力是不同的、黑色的物体比白色和其它颜色的物体更容易吸收的热辐射。

三、光的性质

1.光的色散:

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成一条彩色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排序

白光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例如:

彩虹的形成原因是光的色散

2.不同物体反射阳光的现象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们反射的色光的决定如:

红色的物体反射红色光,吸收阳光中其他色光,所以呈现红色

(2)透明物体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如:

红色玻璃是它只让红色光透过,吸收其他色光。

(3)色光三原色:

黄、绿、蓝

(4)颜色三原色:

红、黄、青

3.光在同一均质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

1.立竿见影、日蚀

2.瞄准器

3.排队是否直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

108m/s

4.

光的反射

入射角=反射角

(1)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规律:

物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物与像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示例:

bdpq

1.水中月、镜中花2.湖中树的倒影

(2)漫反射1.黑板不反光2.毛玻璃看不到自己像

5光的折射

现象:

1水中的筷子弯曲了2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的位置高

3海市蜃楼4早上刚升起的太阳,实际的位置在地平线以下

四、空气

1.大气压力

1大气压产生原因:

空气是有质量的,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

2

大气压方向:

大气压力从各个方向作用于物体

3大气压力现象:

a吸管吸饮料,原因;

管内气体变小,气压变小

b注射器吸药水,原因:

管内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变小

c未装满热水的杯子,杯子盖紧杯后,水凉后很难打开原因:

杯杯内空气变凉后,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把杯盖压得更紧了。

d未装满热水的暖水瓶瓶塞会弹起,原因:

瓶内水蒸气不断增加,气压增大,将瓶塞弹起。

2.空气的成分

①氮气78%氮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②氧气21%助燃,生物生存必需物质

③稀有气体霓虹灯、飞艇(氦气)

④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光合作用

⑤臭氧吸收紫外线

⑥水蒸气降水

3.空气的流动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2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3风的形成

4

上升空气

受热遇冷

下降

空气

低压区高压区

问题:

为什么空调安在高处,暖气安在低处?

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红磷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产生浓厚的白烟,消耗的是氧气,生成固体物体五氧化二磷可以溶解于水

2不能用碳代替红磷原因是:

碳与氧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会占据集气瓶中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则大气压

不能将水压入集气瓶中

3集气瓶吸入水占集气瓶容积的1/5,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1/5

五、土壤

1.土壤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土壤是由矿物质(45%)、有机物(5%)、水分、空气组成的。

矿物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土壤的骨架。

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空气和水分的比例是变化,两者是此消彼长。

2.土壤类型、组成、特点、应用

土壤类型

研究项目

砂土

黏土

壤土

颗粒

组成

砂粒〉50%

黏粒〈30%

黏粒〉30%

砂粒20%左右

粗粉粒>

40%

黏粒<

30%

通气性

较强

保水保肥性

保水性强后期肥力充足

较好

土温变化

介于两者之间

适合种的植物

花生、薯类

水稻

小麦

触摸法、

感觉粗糙

像粉末柔软

较柔软

揉搓法

不易成条

易成条

较易成条

放在水中

沉淀速度快

浑浊的水很快变清

沉淀速度很慢

水浑浊

分层现象明显

静置时间越长,水越清

3.土壤的通气性实验

土壤类型渗入水量比较土壤的通气性

砂土多强

壤土中较好

黏土少差

4.土壤的含水量实验

土壤水流出水流出水瓶中土壤中的

类型的水量的速度最后的水量含水量

砂土多多少少

壤土中中中中

黏土少少多多

5.植物对土壤的形成和保护作用

(1)植物残体(落叶等)在土壤中腐烂形成腐殖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2)植物根系对土壤有固定的作用,还可以减轻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6.土壤退化的原因

(1)水土流失

(2)土壤沙漠化,盐碱化

(3)土壤污染

7.解决土壤退化的措施

(1)植树种草,增加绿化

(2)退耕还林

(3)减少污染

(4)发展生态农业

8土壤中动物与植物的关系

(1)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水分,栖息地

(2)肉食动物以素食动物为食

(3)动物的粪便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4)动物在土壤中活动疏松了土壤,增强了通气性

所以土壤中的动物与植物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9.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1)植物的残体使土壤更加肥沃

(2)土壤给植物提供养分

七年级科学第三章《家园地球》知识要点

3.1地球的形状

1.古代天坛和地坛的寓意是“天方地圆”

2.生活中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球体)现象

1)站得高看的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帆船的远去时,先消失的是船身,后消失的是桅杆,而返回时,先看到的是桅杆,后看到的是船身。

3)月食时,月亮上的阴影(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是圆形的

3.证明地球的形状的有力证据

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地方---地圆-----不规则球体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5.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km极半径约6357km

赤道半径约6378km,赤道的周长是约4万km

3.2地表形态

我国地形的分类

1.陆地地形

.山地:

有山脉形态,尖峰峭壁,山形高峻,起伏较大,海拔较高

喜玛拉雅山、大别山、祁连山

高原:

海拔较高,地面平坦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的广大地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丘陵:

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缓和的地形

江南丘陵、山东丘陵、两广丘陵

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且海拔有高有低的地形

四川盆地、准喀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200m以下,地面平垣或起伏较小的地区

如: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

2.海底地形

1).大陆架

2)大陆坡

3)海沟

4)洋盆

5)海岭

其中大陆架是海底地形中最高的

3.我国面积最大的地形是山地.

山区包括:

山地、崎岖不平的高原、丘陵

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二

4.山地的劣势与优势

劣势―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优势-有发展潜力,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林产丰富,环境优美,旅游资源

地形的变化

1.改变地表形态的因素:

1)外力作用:

表现为流水,海浪,冰川,风,它们使地表趋于平坦

2)内力作用:

表现为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它们使地表坑洼不平

2.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

1)冰川侵蚀----角峰

2)风力侵蚀----蘑菇石,沙丘

3)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

4)流水侵蚀----河谷峡谷

3.黄土高原表面上的千沟成壑形成的原因:

黄土高原上很多地方植被破坏严重,干燥疏松的黄土在夏季多暴雨的天气条件下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形成千沟万壑的地形。

4.黄河从中游开始泥沙含量大的原因: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因而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5.黄河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黄河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导致泥沙大量沉积。

现在的华北平原主要就是黄河泥沙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泥沙在下游河床沉积,河床抬高逐渐形成“地上河”。

认识经纬网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围绕旋转的轴叫地轴。

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的两个交点分别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2.经线和经度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半圆)叫经线。

(子午线)

2)本初子午线

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的经线为00C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3)以00经线为界向东,东经度数增加,向西,西经度数增加

4)以1800经线为界,往东东经度数减小,往西西经度数减小

3)经线:

是指示南北方向

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南(S)。

在南极点跨出任何一步

4、纬线与纬度

5)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北极是最北点,南极是最南点

3.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统称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赤道的纬度是0度。

纬度:

以赤道作为划分纬度的起点,即作为零度纬线。

从赤道向两极各分为900。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两极缩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南北半球的划分

把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

6.低、中、高纬度的定义

南、北纬00~300是低纬度

南、北纬300~600是中纬度

南、北纬600~900是高纬度

7经度与纬度的对比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半圆

长度

赤道最长

相等

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

度数范围

180°

360°

的确定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的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向西向东各180

划分半球的界线

20°

W

160°

E

8.经纬度的作用

1)确定位置

地球上任何一处的地理位置均由经度和纬度给定

北京:

116°

E,40°

N

反之,知道了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以找到地球上相应的地方。

73°

W,40°

N是何处?

又如:

110°

W,30°

S地处哪个半球?

目前是何季节?

那里有森林吗?

有沙漠吗?

2)确定方向

经线:

指示南北方向,南北极分别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和最北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相反为西。

地球上没有绝对的最东点或最西点。

9)东经与西经、北纬与南纬的判别

1)相邻的经线的经度由西向东增加,则经线为东经;

相邻的经线的经度由西向东减小,则经线为西经。

2)相邻纬线的纬度由南向北增加,则纬线为北纬;

相邻纬线的纬度由南向北减少,则纬线为南纬

学会使用地图

1.地图:

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的种类

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立体地图、有声电子地图、夜光地图、盲人地图、三维透视图。

3.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有多种表示方法:

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数字式:

1:

5000000

线段式:

50km

文字式:

一般图上为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0km

计算: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类别(根据大小):

大比例尺:

>

十万分之一:

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

小比例尺:

<

百万分之一:

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比较粗略。

2.)方向:

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经纬网: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方向标:

通常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一般的表示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

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数字。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

海拔增高

鞍部

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时

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地方

《遥望星空》知识要点

一、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

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它能发出巨大的光和热.它的中心温度可达1.5×

1070C.太阳的直径约1.4×

106km,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

108km.

2.太阳的结构:

从外到内依次是1.大气层2.对流层3.辐射层4核反应区

太阳的核心部分是核反应区,,是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的外部结构是大气层:

分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阳光来自光球层

3.太阳活动

1)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耀斑。

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的黑斑,发生在光球层,实际上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耀斑指太阳表面出现的突然增亮的斑块,发生在色球层,与太阳黑子的发生有联系。

2)太阳活动周期:

太阳黑子的数目在有些年份增多,以后又逐年减少.从太阳黑子数目最多的一年到下一个数目最多的一年,平均间隔11年,称为一个太阳活动周期.

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

太阳黑子与地球表面的降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它们的内在关系目前不太清楚

4.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和中断.

2.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引起地球上各地气候异常.

4影响人体的健康.(当太阳活动频繁时,应减少户外活动,加强防护措施,以减少太阳活动对人体造成伤害.)

注意:

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不同型号的天文望远镜结构也有所不同。

请按使用说明操作。

5.月球概况:

(1)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3)与地球的距离:

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4)直径: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是太阳直径的1/400。

(5)体积与质量: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6)年龄:

月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年,同地球的年龄大约相当,它们是同时形成的。

6.月球表面的地形

月球表面有两种:

一种是山地,它占月亮面积的83%,分布有10多条山系。

另一类为平原和低地,地势低平,从地球上看,为比较暗的阴影区好似“海”。

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宇宙天体冲击月面的产物。

7.月球的特点

1.月球由于质量比地球都小得多,导致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那么你在月球上的体重就只有在地球上的1/6左右了。

2.由于月球的质量小,其引力小,因而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是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3.由于没有大气层,月球上没有水汽、风、云、雪等自然现象。

由于没有大气和水,其昼夜温差特别大,白天可达127℃,夜晚则降至-183℃。

4.整个月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它们都是宇宙天体冲击月面的产物。

月球是一个几乎没有水,大气、生命,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8.练习1.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可能在月球上出现的是:

A.流星现象B.陨石坑C.跳高D.看书E万里无风

2.在月球上,下列活动中,宇航员能做到的是:

A.放风筝B.扔石块C.打雪仗D.游泳E听音乐

答案:

A因为流星现象是宇宙天体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光迹,而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不可能出现流星现象。

2.B因为在月球没有大气,所以没有风,雪等自然现象,所以不能放风筝,打雪仗,没有水,当然不能游泳,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就不能听音乐。

二太阳系

1.太阳系的组成:

由太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和行星际物质。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是太阳系其他天体质量总和的700多倍

2.九大行星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序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需要248年

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又称启明星或长庚星),金星只有在黎明或黄昏才能看到。

木星的质量最大,大约是另外八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

5倍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用肉眼观测到的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需要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是: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3.小天体

(1)流星

流星体:

在星际空间存在的大量固体小块。

流星现象:

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

陨星:

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就是陨星

(2)彗星

组成:

彗头和彗尾

其中彗头中央的明亮的部分是彗核(由冰冻的气体分子和颗粒状的尘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