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060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12讲科普文章阅读二文档格式.docx

1.对文中加线的“天神”一词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天神”指上天的意志。

B.“天神”指宇宙的规律。

C.“天神”指我们所处的地球。

D.“天神”指现有的知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项,从“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一句可以知道,“冒犯‘天神’”指违背规律,所以“天神”指的是宇宙的规律。

2.对下列文本中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意思是说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但海水面积之大远非我们所能穷尽。

B.“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

”意思是说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约30万公里。

C.“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意思是说地球在宇宙中未必是唯一的,地球环境并不具有代表性。

D.“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意思是说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这个地球是十分罕见的,证明了地球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A项,没有解说出这句话的比喻义。

B项,“30万公里”是1光秒。

D项,这句话是为了证明天体在宇宙中的稀罕而珍贵。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现在还仅仅是起步阶段,目前对宇宙的认识,也是基于对地球的认识。

B.在探索宇宙方面,我们可能还十分“幼稚”,但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努力不会白费。

C.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是用来丈量天体之间的距离的,也是目前最大的长度单位。

D.由于地球在天体中不具有“典型”性,我们目前基于地球获得的知识,因而也不具有普遍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说法错误,文中是作者相信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并没有说“已经证明”。

4.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宇宙空间的测量上,地球上用来表示长度的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用处了。

B.如果人类能发明与光速相等的宇宙飞行器,我们只需8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太阳。

C.如果我们从宇宙中的一个星体上不加定向地任其落下,落到地球上的概率是1033分之一。

D.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星际间的空间十分辽阔,行星、恒星和星系十分稀罕而珍贵。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C项,“落到地球上的概率”应为“落到一个行星的概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是天文学家还是普通人,当我们眺望浩瀚星空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不免有这样一种感觉:

宇宙太宏大了,相比之下人类和地球都太渺小了。

在这茫茫太空之中,有没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虽然人们曾一度想象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但迄今为止,无论在火星还是在太阳系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上,人们都还没有找到过生命。

以我们现在对生命的理解,液态水在孕育生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能够存在生命的行星,既不能离中心恒星太近,因为那样会太热而导致水沸腾汽化;

也不能离中心恒星太远,那样会太冷而导致水结冰。

当然,由于大气气压的不同,其他行星上水的沸点和冰点可能与地球上有所不同,但也不会差得太远。

而行星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到中心恒星的距离。

因此,恒星周围那些适宜生命存在的距离范围,被称为宜居带,处在这些区域内且质量接近地球的行星,才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近年来,人们使用凌星法找到了很多行星,其中不少是在宜居带内。

所谓凌星,是指行星从恒星前经过而挡住一部分恒星的光,这样我们观测到的恒星的亮度会略微减弱。

如果我们长期以高精度的设备来监测恒星的亮度,就会发现这样的凌星事件。

通过周期性的凌星事件,我们可以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

当然,凌星发生的条件是,地球与恒星的连线恰好在这些行星的轨道面上,显然大部分系外行星的轨道面并不满足这一条件。

不过,我们总还是有可能幸运地观测到一小部分系外行星。

开普勒卫星是美国于2009年发射的一颗天文卫星,专门“盯着”天鹅座的一小块天空中的恒星,通过凌星法寻找行星。

现在,经过几年观测,已经找到了一些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

目前,这些行星大部分还是所谓的“超地球”(指质量明显大于地球,但小于巨行星的行星)。

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行星越大,就越容易被发现。

不过,开普勒卫星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待证实的候选行星,其大小可能与地球差不多,而且有的位于宜居带内,因此在它们上面也有可能存在生命。

在已发现的这些系外行星中,有一些就像我们的太阳系一样,是几个行星在一个系统内。

当然,那些现在还只发现了一个行星的系统,也很可能其实有着更多的行星,只不过还没有被我们发现而已。

由欧罗斯博士等人组成的团队,利用“开普勒”镜首次观测到一个双星系统中,有两个行星围绕一对恒星运转,这一新发现的双星系统被命名为“开普勒

47”。

这一系统中的一个恒星具有类似太阳的体积,另一个的体积则仅有前者的三分之一。

两个行星的大小则与海王星接近,它们在相当近的轨道上围绕双星公转,而且最外围的那颗行星还恰巧处在宜居带内。

不过,这个双星系统中很可能存在第三个行星,但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选自陈学雷《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凌星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凌星是指行星从恒星前面经过时会遮挡一部分恒星光,从而使恒星亮度有所减弱的一种天文现象。

B.科学家们如果能用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设备来长期监测恒星的亮度变化,就完全可以发现凌星事件。

C.恒星亮度的减弱是否具有周期性,是运用凌星法判断地外行星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D.由于大部分系外行星的轨道面并不在地球与恒星的连线上,因此,所能观测到的系外行星其实是很有限的。

【答案】A

【解析】A项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观测到的恒星的亮度会略微减弱”,而恒星的亮度并非真的减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曾以为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在火星上发现生命存在的迹象。

B.就人类目前对生命的认知而言,液态水在生命孕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也是地外生命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C.经过几年的观测,开普勒卫星通过凌星法在宜居带内发现了一些类地行星,这些有待证实的“超地球”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D.在已发现的系外行星中,有的是几个行星组成一个系统;

有的则是一个系统内只有一颗行星,但并不排除还有更多行星的可能。

【解析】从原文第三段可知,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质量与地球差不多,二是位于宜居带内。

已发现的“超地球”质量明显大于地球,并不符合上述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人们眺望浩瀚星空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自身存在的渺小感和对地外生命的好奇感,并激发起人类探索研究的兴趣。

B.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发现了地外生命,那么,这些地外生命也就只能是存在于宜居带内的质量大小与地球差不多的行星上。

C.由于行星的质量与被发现的几率成正比,而地外生命最可能存在于和地球大小差不多的行星上,所以,人类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地外生命。

D.人类对地外生命存在的推断,都基于现有的科学体系和认知水平。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方法和途径将会越来越多。

【解析】从全文来看,人类对于地外生命的认识还局限于现有的科学知识;

另外,在地外生命的寻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所以B项“只能”一词太武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现代科学背景下的太阳系

汉南斯·

阿尔文

宇宙研究开始的10年,主要集中探索地球附近的空间,即磁层和行星际空间。

这些区域以前都假定为虚空而无结构的,但现在我们知道这些区域中充满了等离子体,由鞘状、层状的不连续面交截,并弥漫着样式复杂的电流和电磁场。

这样获得的知识,对于我们一般地理解等离子体特别是宇宙等离子体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对于我们的热核研究、银河系结构和总星系结构的研究以及宇宙学问题都间接地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宇宙电动力学方面的越来越多的知识将使我们有可能去研究这些领域而比以往更少些猜测。

等离子体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现在构成天体的那些物质曾经是以等离子态漫布着的。

看来,空间探索的第二个10年,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一种不同的特点。

由于磁层和行星际空间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领域当然仍将赢得人们很大的兴趣。

但是,登月和对金星、火星等遥远空间的探测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事实,致使空间探索的重点正在转向对月球、行星和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勘探。

这种勘探的第一阶段必然有这样一种特点,正如对地球上极地和其他难以到达区域的探测那样,即详尽的测绘应结合有关地质、地震、磁性、重力的观测以及大气层的观测。

不过如把这种研究方式运用到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去的时候,人们将面临另一个问题,即这些天体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事实上近来许多有关空间探索的报告都以关于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猜测作为结束。

由此看来,在不久的将来,这必将成为空间探索要集中解决的问题。

美囯国家宇航局早就宣称,空间探索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搞清楚太阳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的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我们一直在力图作出一种关于地球和相邻星球如何"

创造"

出来的科学解释。

可以说,从哲学观点来看,正像物质结构问题在本世纪前1/3时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那样,太阳系起源问题也将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

太阳系如何形成的问题,已成了有着大量各执一词的假设的论题。

其原因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缺少足够的物理基本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对于理解自然现象、判断哪些过程可能发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详细讨论太阳系起源和演变理论之前,有必要确定一下,任何一种这样的理论应该有哪些一般的特征。

过去人们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太阳周围行星的形成上,这样做产生的不幸后果之一,就是许多有关太阳系起源的理论都是以太阳本身早期演化史为基础的,这个基础非常不可靠,因为对于太阳和其他恒星如何形成的看法一直是有激烈争议的。

由于认识到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卫星与太阳的行星很相似,至少是一样有规则,所以看来现在致力于研究中心天体周围伴星形成的一般理论,要更为恰当些,而把研究行星的形成只看做是这个一般理论的一种应用。

对太阳系先后顺序的研究常常被称为宇宙演化学,然而这个词还用在许多其他场合。

由于太阳系起源的问题本质上是主星周围形成伴星这样一种过程反复进行的问题,所以已建议釆用"

伴星演化学"

这个词。

导致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看来可能是(差不多得到普遍的赞同)初始的等离子体密集在中心天体的某个区域中,凝聚成固态尘粒。

尘粒逐渐吸积成星胚,再进一步吸积,形成较大的星体。

如果中心天体是太阳,就成了行星,如果中心天体是行星,就成了卫星。

对小行星在伴星演化图中的地位人们是有争议的。

这些小行星以前一般被认为是大行星爆炸后的碎块,但是现在为数越来越多的论据认为,它们就是或者至少类似于行星形成过程中的中间态。

1.对“伴星演化学”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致力于研究中心天体周围伴星形成的一般理论,把研究行星的形成只看作是这个一般理论的一种应用。

B.由于太阳系起源的问题本质上是主星周围形成伴星这样一种过程反复进行的问题,所以建议采用"

C.从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看,可能是(差不多得到普遍的赞同)初始的等离子体密集在中心天体的某个区域中,凝聚成固态尘粒,即伴星演化而成的天体。

D.尘粒逐渐吸积成星胚,再进一步吸积,形成较大的星体。

【解析】C项,从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看,可能是(差不多得到普遍的赞同)初始的等离子体密集在中心天体的某个区域中,凝聚成固态尘粒,并非是说明伴星演化而成的天体。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知道虚空而无结构的区域中充满了等离子体,由鞘状、层状的不连续面交截,并弥漫着样式复杂的电流和电磁场。

B.由于磁层和行星际空间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领域赢得了人们很大的兴趣,所以,登月和对金星、火星等遥远空间的探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事实。

C.如把勘探这种研究方式运用到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去的时候,人们将面临天体最初是怎样形成的问题。

D.从哲学观点看,太阳系起源问题,如同物质结构问题在本世纪前1/3时期那样,巳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解析】A项,“虚空而无结构”是被假定的,故"

我们知道虚空而无结构的区域中充满了等离子体"

一句有误。

B项,磁层和行星际空间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并非遥远空间的探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事实的直接原因。

“这些领域赢得了人们很大的兴趣"

应为"

这些领域当然仍将赢得人们很大的兴趣”。

D项,原文说的是“太阳系起源问题也将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未成为已然事实。

3.“太阳系如何形成的问题,巳成了有着大量各执一词的假设的论题。

”下列不能成为假设论题的原因的一项是

A.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缺少足够的物理基本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对于理解自然现象、判断哪些过程可能发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B.在仔细讨论太阳系起源和演变理论之前,没有认真地去确定一下,某种太阳系起源和演变的理论应该具有哪些一般的特征。

C.过去人们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太阳周围行星的形成上,许多有关太阳系起源的理论都是以太阳本身早期演化史为基础的,这个基础非常不可靠。

D.太阳系起源的问题,由于采用了"

这个理论,所以其本质上是主星周围形成伴星这样一种过程反复进行的问题。

【答案】D

【解析】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新的研究方式的运用,人们将面临月球和其他行星等天体最初是怎样形成的问题。

由此看来,在不久的将来,关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必将成为空间探索要集中解决的问题。

B.现在致力于研究中心天体周围伴星形成的一般理论,更为恰当些,今后将把研究行星的形成不仅看作是这个理论的一种应用,而且当作理论的主要特征和依据。

C.看来,空间探索的第二个10年,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一种不同的特点。

那么,空间探索的第三个10年,至少在太阳系研究中显示出多种不同的特点。

D.小行星一般被认为是大行星爆炸后的碎块,现在越来越多的论据证明它有一定的道理,今后对小行星在伴星演化图中的重要地位人们不会有争议。

【解析】B项,“当作理论的主要特征和依据”,原文无据。

C项,空间探索的时间长短与太阳系研究显示出不同特点没有必然联系。

D项,“现在为数越来越多的论据认为,它们就是或者至少类似于行星形成过程中的中间态”,并不是证明它有一定的道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寻找太阳系外生命

刘浩源

很多科学家认为,除地球外,太阳系中任何一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都不大,而在太阳系外找到生命的可能性很大。

一些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宇宙中存在大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帕特里克·

摩尔爵士近期宣称,科学家将会在50年内找出证据,证明太阳系之外确实存在外星生物。

他认为,太阳系外必定存在外星生命,但以人类目前的航天科技发展程度,尚无法主动与外星生命取得有效接触。

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火星、木星的卫星木卫二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初级生命,但现在仍无所发现。

如果考虑到生命存在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太阳系内其他星球存在生命的机会都非常小。

这是因为地球和其他星球存在大量多样生命形式的关键是有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并转化光能,用转化后的能量完成生命所需的生化任务。

如果生物曾经在一个星球有过繁盛时期,光合作用将改变这个星球的外层大气成分,就像生命对地球大气的改变一样。

而除地球外,太阳系内其他星球的大气都没有类似改变。

虽然生活在星球表面深层的初级生命可能通过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存活,而这种存活方式也不会影响星球的大气构成,但是科学家要寻找的,是像地球上这样一种大规模的生命存在,它深刻地改变了其所在行星的地质化学构成,能够被远距离观测到。

根据物理学定律:

宇宙各处均相同,引力、电场和磁场、量子理论等物理规律是普适的;

原子和分子的物理结构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应该也不是唯一的。

银河系直径大约10万光年,分布着大约2000亿颗恒星,其中有行星环境的超过15%,那么在银河系中至少有数百亿颗行星。

地球只不过是银河系数百亿同类环境之“一”而已,而宇宙中更是有千百亿个这样的世界。

一位天文学家曾说:

“银河系中的行星就像虫子一样普遍,如果银河系中的多数行星都像木星一般大,并且所有行星都无法孕育生命,那将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太不合情理了。

长久以来,科学家相信,我们这个小小的世界除了拥有岩石地层和宽广海洋之外,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殊之处,比如有月球,这对稳定气候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也是非常理想的等。

大概正是将这万千恩宠集于一身,地球才能够成为生命的庇护所,同时这些限制条件也大大降低了在宇宙其他地方找到类似星球的可能性。

然而近期科学家研究表明,这些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得天独厚的“特例”的观点也许是错误的。

比如科学家研究证实,没有卫星的行星也完全能够适宜生命繁衍。

最新计算表明,在过去的10亿年间如果没有月球,地球的自转轴只会发生很小的角度变化,这根本不可能妨碍生命的形成。

那种认为月球稳定了地球运行的轨道,从而保障了它的温和气候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科学家曾担心在其他星系中,对于生命至关重要的水可能是极其稀少的。

1994年,当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撞击木星时,科学家发现,有大量水蒸气出现,这说明,这颗彗星上带有大量的固体水。

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在宇宙中是颗很平常的彗星。

在其他恒星系就像在太阳系中一样,只要彗星或小行星撞上行星,就能为后者带来水资源。

如果拥有液态水的宜居行星在宇宙中比比皆是的话,那么生命也应该是普遍存在的。

这些证据都表明,与人们曾经认为的不同,我们这颗小小的地球并未受到什么特别的眷顾。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帕特里克·

摩尔认为太阳系外一定有生命,但因为目前科学技术不够发达,还不能证明。

B.科学家用相关物理规律以及原子、分子的物理结构等内容推断出地球在宇宙中应该不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C.月球在地球孕育生命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性的理论是错误的,科学家通过计算证明:

月球对地球孕育生命毫无影响。

D.彗星或行星撞击地球能给地球带来水资源,对于其他行星来说也是如此,地球孕育生命应该和宇宙中其他星球一样。

【解析】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那种认为月球稳定了地球运行的轨道,从而保障了它的温和气候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科学家也没有证明月球对地球孕育生命毫无影响。

2.下列不属于科学家认为太阳系外有生命的根据的一项是

A.一些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宇宙中有大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B.太阳系内其他星球的大气都没有与地球大气类似的改变。

C.没有卫星的行星也完全能适宜生命的繁衍。

D.很多星球存在大量的固态水。

【解析】该项只能作为太阳系内其他星球上可能没有生命的根据。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认为太阳系中火星、木星的卫星木卫二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可能存在不需要光合作用的初级生命。

B.光合作用是地球和其他星球存在生命形式的关键,并且大规模生命的存在能改变行星地质化学构成,可远距离观察到。

C.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地球能够孕育生命有着特殊的机缘巧合,比如月球对地球气候的稳定作用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等。

D.最新研究发现,月球起到稳定地球运行轨迹、保障地球温和气候的作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解析】“存在生命形式的关键”错误,原文为“地球和其他星球存在大量多样生命形式的关键是有光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