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069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C.有机物都是从有机体中分离出来的物质

D.有机物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为C3H8与C6H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B.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互为同系物

C.两个相邻同系物的分子量数值一定相差14

D.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必定互为同系物

10、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1,2─二甲基戊烷B.2─乙基戊烷

C.3,4─二甲基戊烷D.3─甲基己烷

11、mmol乙炔跟nmol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其达到平衡时,生成pmol乙烯,将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A.(3m+n)molB.(m+-3p)molC.(3m+n+2p)mol D.(m+)mol

12、属于苯的同系物是()

A.B.

C.D.

13、某烃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分子中含有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数为a,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最多为b,一定在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数为c,则a、b、c分别为(  )

  A、4、3、5   B、4、3、6   C、2、5、4   D、4、6、4

14、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6:

3,则A、B、C三种醇的羟基数之比为 

( 

A.3:

2:

B.3:

1:

C.2:

D.2:

3

15、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④和⑥ 

 

B、⑤和⑦ 

C、①和② 

D、③和④

16、 

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不论两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和消耗氧气的质量就不变的是()

A.C3H6,C4H8 

B.C3H6,C4H6O 

C.C2H6,C3H6O2 

D.CH4O,C3H4O2

Ⅱ卷非选择题(共6个题,52分)

二、填空题

17、(6分)立方烷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每个顶点是一个碳原子。

则:

①其分子式为__  。

 ②它的一氯取代物有___种。

 ③它的二氯取代物有___种。

18、(10分)

(1)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①有机物

的名称是。

②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一个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

性碳原子”。

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种,写出其中一种的名称。

(2)写出下列各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①2,3-二甲基-4-乙基已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式量最小的烷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共5分)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

当n值是时,该醇开始出现醇类的同分异构体;

当n值是时,该醇开始出现非醇类的同分异构体;

当n值是时,该醇有能被氧化但产物不是醛的同分异构体;

当n值是时,该醇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与浓硫酸共热后只得到一种烯烃。

20、(共7分)在苯环上分别连接一个官能团(—、—、—、—、—),其中符合下列性质的可能是何物:

(填物质名称,填不全不得分)

(1)有苦杏仁气味的是 

(2)露置在空气中会改变颜色的是 

(3)能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4)常温下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5)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是 

(6)具有酸性的是 

,其中酸性最弱的是 

21、(14分).实验室可用NaBr、浓H2SO4、乙醇为原料制备少量溴乙烷:

C2H5—OH+HBrC2H5Br+H2O

已知反应物的用量为:

0.30molNaBr(s);

0.25molC2H5OH(密度为0.80g·

cm-3);

36mL浓H2SO4(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

mL-1);

25mL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选择图中的a装置还是b装置?

_____________。

(2)反应装置中的烧瓶应选择下列哪种规格最合适()

A.50mLB.100mLC.150mLD.250mL

(3)冷凝管中的冷凝水的流向应是()

A.A进B出B.B进A出C.从A进或B进均可

(4)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3个方程式)。

(5)实验完成后,须将烧瓶内的有机物蒸出,结果得到棕黄色的粗溴乙烷,欲得纯净溴乙烷,应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2、(10分)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⑴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①的反应类型②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答案

1、选择题

1

2

4

5

6

7

8

C

A

D

9

10

11

12

13

14

15

B

17、(6分,每空2分)C8H813

18、(10分,各2分)

(1)①2,3-二甲基戊烷②2种3-甲基己烷或2,3-二甲基戊烷

(2)①

19、(5分)CnH2n+2On=3n=2n≥3n=3

20、(共7分)

(1)硝基苯 

(2)苯酚 

(3)甲苯、苯酚(4)苯酚 

(5)苯磺酸、苯甲酸 

(6)苯磺酸、苯甲酸、苯酚;

苯酚

21、(14分,各2分)

(1)a。

  

(2)C   (3)B

4)C2H5OHC2H4↑+H2O     2C2H5OHC2H5OC2H5+H2O

2HBr+H2SO4(浓)Br2+SO2↑+2H2O  

C2H5OH+2H2SO4(浓)2C+2SO2↑+5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任意选取3个反应即可)

(5)将粗溴乙烷和稀NaOH(aq)的混合物放在分液漏斗中用力振荡,并不断放气,至油层无色,分液可得纯溴乙烷

22、(10分、各2分)

2019-2020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说明:

本试题分第

卷(选择题,共60分)和第

卷(非选择题,共40分)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考生应将选择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第

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机读卡和第

卷(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在英王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英国与罗马教皇决裂,建立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

上述举动的实质是()

A.英国的宗教信仰与天主教会主张的冲突B.形成中的民族国家与外国干涉、掠夺的斗争

C.英王与罗马教皇的斗争D.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3.中世纪欧洲人民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4.教皇英诺森三世说: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

这句话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5.马丁·

路德认为:

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

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6.加尔文教认为:

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本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7.下列不属于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目的的是(  )

A.维护统治,抵御外来侵略B.消灭马木鲁克,夺取其包税领地

C.富国强兵D.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

8.《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

“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D.欧洲列强的干涉

9.《剑桥非洲史》第五卷主编费林特曾断言说:

“拿破仑对埃及的占领启动了北非现代化运动。

”拿破仑在埃及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客观上具有这一作用的是

A.拉拢埃及上层人士B.迎回逃跑的帕夏

C.建立后勤服务系统D.建立食品厂等工厂

10.穆罕默德·

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

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

11.之所以说穆罕默德·

阿里是现代埃及的奠基人,主要原因是①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②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③繁荣了文化,增强了经济、军事力量④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属于埃及历史上

A.封建地主阶级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

B.新兴资产阶级奋发图强、追赶西方发展步伐的政治运动

C.封建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文明、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D.新兴资产阶级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

13.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

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

小前提:

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结论:

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14.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

“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使人们认识到俄国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15.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不属于其近代化表现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全确立

C.建立西方式军事管理体系D.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

16.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因为

①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②农民享有一定的公民权利

③摆脱了村社的控制④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面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的话的主要含义是

A.改革使俄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改革后俄国变成了资产阶级君主制

D.改革后俄国废除了君主专制

18.亚历山大二世说: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这说明他

A.认识到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主要是维护农奴主利益

C.主张实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19.福泽谕吉在其所著《文明论概略》中说:

“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下列改革措施与他的观点最一致的为(  )

A.废藩置县 

B.解放农奴 

C.文明开化 

D.中体西用

20.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B.殖产兴业C.废除封建身份制度D.“文明开化”

21.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实现B.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D.比较彻底地消除日本封建势力

22.“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推行“置产兴业”政策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23.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24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25.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

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26.钱理群认为其母校北京大学是“思想的实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下列史实与北大有关的是(  )①洋务运动②新文化运动③五四运动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反思”先进人士(  )

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B.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C.开启了政治改革大门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

28.在历史学习中,往往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视角对历史事件作出解释和评价。

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从文化视角进行的是(  )

A.戊戌变法在国内掀起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热

B.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C.戊戌变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诉求

D.戊戌变法推动知识分子由和平改良向民主革命转化

29.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开明皇帝相互妥协

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较低

30.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论文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第II卷(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

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

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人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

(8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10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_1-5CDCBA6-10DDBDB

11-15DCCBB16-20CBBCC

21-25DCDBB26-30CCADB

31.【答案】

(1)“西方的脚步”: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

(5分)

“旧制度”:

沙皇专制制度或农奴制。

(任答一点给5分)

(2)依据:

a提倡君主立宪,推进政治民主化;

b宣扬民主思想(民权、平等、进化论),促进思想启蒙;

c影响近代民主革命。

(3)表现:

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

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

(4)启示: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即时改革;

改革要与本国国情结合等等。

【解析】

(1)该问结合材料一“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提取信息,联系对比即可。

(2)该问结合材料二“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归纳概括即可。

_

(3)该问结合材料三,联系所学明治维新相关知识,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分析即可。

(4)该问结合材料一中俄国克里木战争失败以及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做法,归纳总结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