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098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docx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

高一化学第六周教案

检测试题讲评

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必修2)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Ⅱ卷的答题栏中,本题共15小题)

1.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

1稳定化合物的是

A.3和17B.1和8C.11和8D.7和12

2.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3.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甲烷的结构式CH4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37Cl

4.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A.Al3+     B.Mg2+     C.Be2+     D.H+

5.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苛性钠B.碘化氢C.硫酸D.醋酸

6.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D.比4He少一个质子

7.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Na+B.C.D.

8.下列物质熔化时,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

A.氯化铵B.金刚石C.干冰D.硫酸钠

9.X是第二周期元素,能与氧形成X2O5,则有关下列有关X的叙述正确的是

A.X的单质在常温下以固态形式存在

B.X2O5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C.X的氢化物在溶解于水后形成碱性溶液

D.X所在主族的所有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10.A、B、C为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A、B处于同一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A2-的离子半径大于C-,B2+与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B.原子序数A>B>C

C.离子半径A2->C->B2+D.最外层电子数C>A>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从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单质熔点:

Li>Na>K>Mg>AlB.酸性:

HClO4>H2SO4>H3PO4>H2SiO3

C.稳定性:

AsH3>PH3>NH3D.沸点:

HI>HBr>HCl>HF

1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N2B.H2OC.BF3D.SF6

14.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C.X的单质比Y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

D.X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一定比Y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

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必修2)

班级:

姓名:

第Ⅰ卷(选择题)

(将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答题栏中,本题共14×4=5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共2小题)

15、(共10分)针对短周期1~18号元素,用元素符号填空:

(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

(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

(3)除稀有气体元素之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4)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

16、(共14分)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或其溶液)的转化关系,已知B、C、D、E是非金属单质,且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化合物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化合物I和J通常状况下呈气态;反应①是化工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固氮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D、E、F各为什么物质(写物质的化学式):

C:

,D:

,E:

,F。

(2)、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和B:

I和J:

(3)、写出化合物G和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7.(共10分)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A、D、E、G、M、R、T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请用所给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A

D

E

G

M

R

T

(1)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名称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某些元素的离子与Ar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这些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离子符号)。

(3)A、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4)A分别与D、E、R所形成的分子中,分子间存在有氢键的化合物是(填分子式)。

18.(共10分)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

A失去一个电子后就成为一个质子;B有两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的L层得2个电子后成为稳定结构;D是海水中含量第一位的金属元素;E的最外层电子比次外层电

子少一个。

请填写下列空格:

(1)A单质的电子式;

(2)BC2的电子式。

(3)D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4)D.E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5)B.C.D三种元素可形成一种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习以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能设计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探究实验方案。

3、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原电池的构成要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实验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进一步提高自己学习化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1、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方式

2、原电池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4、原电池中电荷的移动

5、原电池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与两极反应的书写

2、探究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条件

3、原电池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法读书指导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原电池课件)、烧杯、导线、电流表、Cu片、Zn片、Al片、石墨棒;稀硫酸、硫酸铜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解]化石燃料燃烧的发电称为火力发电,占世界总装机量的95%以上。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

[提问]请指出媒体播放中的火电站,从开始到结束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分析]能量转换过程:

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讨论]火力发电的利与弊

[小结]优点缺点

[提问]能否将化学能直接接转化成电能?

能否设计一个装置来实现上述目的?

[板书]

一、电池的构成:

探寻电池的奥秘

(1)解剖电池

[实验探究]

将电池剖开,试图了解其中的“秘密”

[投影]

解剖电池

我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制电池

[试验1][试验2][试验3]

 

 

蒸馏水硫酸硫酸

试验结果:

失败试验结果:

失败试验结果:

成功

[投影]原电池的概念: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小结]成功感言

1、电极用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锌和铜);

2、要用硫酸做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4、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原电池原理研究

复习:

⏹产生电流的条件?

电荷(电子、阴阳离子等)的定向移动

⏹正负极判断?

正极:

正电荷流出的电极

负电荷流入的电极

负极:

正电荷流入的电极

负电荷流出的电极

[演示探究]

[现象]

电流表偏转,大量气泡从铜片逸出,锌片部分溶解。

[演示探究]微观原理探究

[分析]锌电极反应,铜电极反应,电子流向

[问题研究]

离子方程式

 Zn+2H+=Zn2++H2↑

从实验现象产生的问题

1.锌为什么溶解?

变成了什么物质?

2.铜片上为什么有气体放出?

3.电子从Zn到H+经历了哪些途径?

4.你能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吗?

现象解释

 1.Zn失去了电子变成了Zn2+,溶解在溶液中。

锌电极:

Zn-2e-=Zn2+

2.铜片周围的H+得到了电子变成了H2。

铜电极:

2H++2e-=H2↑

3、电子由Zn→导线→Cu→H+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4、锌:

电子流出的一极:

负极

铜:

电子流入的一极:

正极

研究结果小结

1、电池结构组成:

负极(锌片):

Zn-2e-=Zn2+

正极(铜片):

2H++2e-=H2↑

能导电的溶液(电解质溶液):

硫酸

2、电池工作原理:

电子由Zn→导线→Cu→H+

三.原电池的原理的应用

你能试着更换Cu-Zn原电池的某个部分,组成一个新的原电池装置吗?

提示:

更换电极、更换电解质溶液

[实验探究4]

1、更换负极材料

 

 

硫酸硫酸

负极(锌片):

2Al-6e-=2Al3+

正极(铜片):

6H++6e-=3H2↑

总反应:

2Al+6H+=2Al3++3H2↑

[实验探究5]

2、更换正极材料

 

 

硫酸硫酸

负极(锌片):

Zn-2e-=Zn2+正极(碳棒):

2H++2e-=H2↑

总反应:

Zn+2H+=Zn2++H2↑

[实验探究6]

3、更换电解质溶液

 

 

硫酸硫酸铜

负极(锌片):

Zn-2e-=Zn2+正极(碳棒):

Cu2++2e-=Cu

总反应:

Zn+Cu2+=Zn2++Cu

[总结]

形成原电池条件(修正版)

①两极:

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②一液:

电解质溶液

③一闭合:

形成闭合电路。

④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发生

本节课内容小结:

⏹1、通过自制电池发现电池的构造;

⏹2、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电池原理;

⏹3、验证“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并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新的电池。

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

现象→原理分析→实践验证→指导实践

布置作业

附: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一)火力发电

(二)化学能直转化成电能的原理与装置

1、原电池概念: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负极Zn片Zn—2e-===Zn2+

正极Cu片2H++2e-===H2↑

总离子方程式:

Zn+2H+==Zn+H2↑

2、原电池的构成要件

①两极:

②一液:

③一闭合:

④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发生

本节课内容小结:

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

现象→原理分析→实践验证→指导实践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能设计出原电池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设计原电池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原电池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识原电池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对研究成果以及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反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请一位同学总结原电池的重要知识点

[板书]自我评价和反思

师:

请同学们从以下方面依据个人的知识总结和习题完成情况。

①对原电池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掌握的程度。

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了哪些方法,各种基本技能有没有提高。

③在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合作情况 

师: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原电池,请用图表示。

  

  

 

多媒体展示各种电池

PrimaryBatteryForIBMThinkpadT20

CR2032LithiumPrimaryBattery

南孚耐能高功率无汞电池是中国性能最佳的碳性电池,特别适用于低耗电电池使用。

LithiumPrimaryBatteries

[板书]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合作探究]

教师投影表格[学生自学]阅读P4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干电池部分,填写下表中的空白问题(表一)

电池名称

干电池(drycell)

负极

正极

2NH4++2e=2NH3+H2

H2+2MnO2

Mn2O3+H2O

Zn2++4NH3

[Zn(NH3)4]2+

电池总反应式:

2Zn+4NH4Cl+2MnO2=[Zn(NH3)4]Cl2+ZnCl2+Mn2O3+H2O

优点

缺点

改进方法

表二(1)

电池名称

蓄电池(storagebattery)

负极

正极

电池总反应式:

优点

缺点

改进方法

表二(2)

电池名称

镍镉电池

锂电池

银锌电池

总反应式

Cd+2NiO(OH)+2H2O

=2Ni(OH)2+2Cd(OH)2

Li+MnO2=LiMnO2

Zn+Ag2O+H2O

=Zn(OH)2+2Ag

主要用途

优点、缺点

如果有缺点改进的方法

表三

电池名称

氢氧燃料电池

正极

O2+2H2O+4e-=4OH-

负极

2H2+4OH- -4e=4H2O

总反应式

2H2+O2=2H2O

有什么燃料可以代替氢气

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

21世纪,燃料电池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电源―――

 

[思考与交流]

1.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有几种基本形式?

(1)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包括从大型火力发电站到小油机等各种“火力”发电装置.

(2)化学能→热能→电能.包括从热电堆到热离子发电装置等各种“热电转换设备”.

(3)化学能→电能.即所谓“化学电源”,它是一种把化学能直接转变为低压直流电能的装置,简称电池.

2.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电池为能源的新型海水标志灯已研制成功.这种灯以取之不尽的海水为电解质溶液,靠空气中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中,数分钟后就会发出耀眼的闪光,其能量比干电池高20~50倍.试推测这种新型电池的负极是______,电极反应是______;正极是______,电极反应是______.

答案:

   1.铝,Al-3e=Al3+;石墨(Pt):

2H2O+O2+4e=4OH-

[课堂小结]

本课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原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通过自学熟悉了化学电源的应用和发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反思和评价。

[布置作业]1.教材P39T2、T3

板书设计

一.自我评价和反思:

①对原电池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掌握的程度。

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了哪些方法,各种基本技能有没有提高。

③在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合作情况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一次性电池可充电电池

活动与探究

1.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其回收利用

2.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参考:

番茄电池

(1)取一只大的半熟番茄,相隔一定距离插入一片铜片和一片锌片。

(2)把铜片和锌片的上端用导线与灵敏电流表相连(图),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发现灵敏电流表的指针有较大的偏转。

说明做成的番茄电池中产生了电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