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7101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答案一hxrWord格式.docx

英雄是正义、美好、英勇等一系列正面的理想的价值的集中体现。

然而,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西方人的英雄观念,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英雄与儒夫等传统的价值观一切都被颠倒了;

另一方面,二战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越来越体制化使个人的地位越来越显得不重要,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对那些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的英雄观产生了怀疑,而反而对那些调侃、戏仿、讽刺英雄传统的人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反英雄”应运而生。

(二)问答题

1.现代主义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非常复杂,大致可以从社会的、思想的和文学自身的三个

方面入手来加以考察。

一、社会原因

从社会原因方面来考察,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传统文化解体和转型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传统文化出现解体倾向。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与之间的竞争越

来越残酷激烈,文艺复兴以来建立的西方人道主义传统逐渐失落;

科学万能、理性至上的观念逐渐被非理性主义思潮所取代;

勤奋节俭的传统也被享乐主义的风尚所取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但摧毁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摧毁了其赖以建立的精神支柱,是西方文明传统的一场浩劫。

它迫使西方知识分子对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和传统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

二、思想原因

从思想上来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有两种的思潮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深刻影响。

1.强调非理性的现代哲学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近代西方哲学的主流是理性哲学,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理性支配。

但这种理性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被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一些非理性的哲学思潮开始抬头。

它们包括唯意志论、权力意志论和直觉主义。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9-1860)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

另一位德国哲学家尼采进一步发展了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尼采哲学的意义主要体现为对西方文化的两大支柱——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批判。

在《悲剧

的诞生》一书中,他认为,希腊的悲剧是酒神精神(“醉”)和日神精神(“梦”

)两者之间的冲突最后达成的一种和谐统一体。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1859-1941)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

在他看来,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那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

“生命冲动”既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

2.突出无意识的精神分析学为现代主义文学探索人类深层心理提供了学理基础。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颠覆了西方有关人的心理的传统观点。

在他看来,人的活动大多是由人类自身无法控制的无意识支配的。

而艺术创作就是“白日梦”。

伟大的艺术家和精神病人的唯一区别就是前者能够把人类无法满足的无意识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文字、图像或音符,从而释放心理能量,获得精神上的平衡。

荣格将弗氏的个体无意识理论发展为“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类艺术活动的真正动机不仅仅是弗氏所谓的童年“创伤”,还有更深层次的整个人类的“集

体无意识”,由这些集体无意识积淀而成的象征性的原型意象或模式,通过神话、童话或其他文学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上述观点均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文学自身发展原因

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主义文学可以说是西方文学克服自身发展危机的必然

产物。

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西方文学发展到19世纪末,已经面临严重的自我发展危机。

1.强调“自我”、突出“情感”的浪漫主义演变为浅薄的滥情主义,诗歌变成了“感情的喷射器”,越来越缺乏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2.建立在传统的摹仿论基础上的现实主义文学也面临新的转向。

至19世纪末,尽管有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写出了不少好作品,但强调客观、冷静,不动感情的纯科学式的自然主义风摩一时。

3.现代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图景,深化人们对物质、时空、因果关系的看法,尤其是对现实的看法:

物质是否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现实是否就是我们感官所感觉的那个样子?

感官感觉不到的东西是否是物质?

种种问题的提出都促使严肃的、有良知的作家重新思考人类与现实、现实与表述的关系。

正是在上述三方面原因共同作用下,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2.现代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虽然流派众多,特点各异,但从总体上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相似

或类似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征。

一、突出异化意识

异化(alienation,转让,疏远化)——任何事物离开自己的本质,走向反面,就叫异化;

1.人与社会的异化2.人与人的异化3.人与自我的异化4.人与自然的异化5.人与语言的异化二、突出荒诞意识

荒诞(absurd)原指音乐上的不和谐音。

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的脱节,人既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社会的牺牲品,他对外部世界无法理解,他的任何行为和喜怒哀乐都对它不起作用。

世界只是呈现出冷漠,陌生和面孔。

荒诞意识具体表现为:

1.存在的荒诞或荒缪。

2.人的存在的荒诞。

3.文学作品中情节荒诞,人物形象荒诞和语言荒诞。

三、提倡原始主义

四、强调实验性

现代主义作家大都热衷于各式各样的实验。

大体包括两方面:

1.文体实验。

打破传统文体,出现反小说、反诗歌、反戏剧等。

语言实验。

取消词语的语义性;

强调视觉形象和语义的互补(图像诗);

词语的音乐性和语义的互补等。

二、象征主义文学

1、象征主义

作为一种创作美学,象征主义古已有之,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

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

始于柏拉图,他不统一的物质世界分为二元的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现象世界是本体世界的模本。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

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至20世纪2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文学流派。

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2、象征

象征(Symbol),在古希腊是指“拼凑”、“类比”。

最早指一块书板的两个半块,

互相各取半块,作为信物。

逐渐用来指那些参加神秘活动的人借以互相秘密认识的一种标志、秘语或仪式。

象征就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甲事物代表、暗示着乙事物。

在象征活动中,象征是用小事物来暗示、代表一个远远超出其自身涵义的大事物,如十字架-基督,用具体的人的感觉可以感知的物象来暗指某种抽象的不能感知的人类情感或观念,如狼-贪婪。

神话世界就是象征的世界,又因为神话是文学之母,所以文学与象征不可分离。

3、客观对应物

客观对应物与非个性化手法相关。

T.S.艾略特指出,“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

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运用非个人化手法就得将情感客观化,为情感找到“客观对应物”或“客观关联物”。

即与其对应的特定的事物、情景或事件的组合。

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同构的关系。

客观对应物的作用就是为

了间接地暗示和引发情感。

这是一种象征主义的理论。

1、试述象征主义的主要艺术特征。

答:

A..主体性的恢复和超越

象征主义反对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主张重新回到内心世界;

摒弃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强调想像力。

同时又反对主观感情的直接宣泄,强调通过“客观对应物”,将主观世界客观化,象征化。

B.强调暗示和联想

象征主义向指称性语言发起挑战,用隐喻、象征、暗示等手段改造诗歌语言,从而大大发展和强化了诗歌语言的多义复义性和立体性,造成朦胧、神秘的效

果。

C.强调通感和联觉

象征主义主张打乱一切感觉的界限,沟通不同感官,幻化出前所未有的境界。

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中,法国青年诗人兰波在《元音》一诗中首先对联觉作了发挥,为法语的五个元音加上了色彩。

波德莱尔在《契合》一诗中,强调了三方面的“契合”或“应和”:

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感应契合、人的各种感官的契合、心灵与感官的契合同时发生。

其中讲到的第二种契合就是联觉或通感即“芳香、色彩、声音”的“互相应和”。

2、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

A.运用“非个人化”的手法写作。

T.S.艾略特反对浪漫主义诗人将诗歌作为

“情感的喷射器”,针对其浅薄的个人主义的表现论,艾略特提出, 诗人没有什么个性可以表现,也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表现。

诗人只是一个特殊的工具。

从极端的意义上说,没有诗人,只有诗歌。

诗歌是有史以来一切诗歌的有机的整体。

而诗人只不过是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个原素、一个分子。

当诗人自以为他在表达个人感情的时候,实际上他不过是在履行他的工具职能,使种种印象和经验在这个工具里用种种特别的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合起来。

但下乘的诗人理解不了这一点,以为诗纯粹是“个人的”;

只有上乘的诗人才能深刻地领会到这个真理——“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B.运用非个人化手法就得将情感客观化,为情感找到“客观对应物”或“客观关联物”。

即与其对应的特定的事物、情景或事件的组合。

客观对应物的作用就是为了间接地暗示和引发情感。

在《荒原》一四个具有深刻象征性的意象。

水——双重性意象,象征以性本能为代表的人类各种欲望,生命之水与死亡之水;

火——也是双重性意象,既象征情欲和性感,又象征地狱中的净火。

渔王——繁殖神,性无能的象征;

骑士——现代人的象征。

通过这些意象暗示和引发特定的情感,表现作家对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明的反思。

C.镶嵌式结构。

《荒原》把神话材料、历史典故、文学典故、现实生活片断精心拼结在一起,全诗用了7种语言,50多条注释,通过不同语言、文本之间形成诗的张力。

其目的在于唤醒传统,暗示主题。

三、表现主义

1、异化

任何事物离开自己的本质,走向反面,就叫异化;

人自己创造的东西反过来成

为压迫人

的力量,也叫异化。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全面异化:

2、荒诞

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的脱节,人既

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社会的牺牲品,他对外部世界无法理解,他的任何行为和喜怒哀乐都对它不起作用。

1.存在的荒诞或荒缪。

宇宙不具有任何目的论或决定论上的意义,只是偶然的存在。

2.人的存在的荒诞。

人来到世上也不具有任何先天的目的或意义。

生命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3.文学作品中情节荒诞,人物形象荒诞和语言荒诞。

最突出地体现在卡夫卡、萨特、加缪、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的创作中。

1、什么是表现主义?

欧洲的现代主义文学是以表现主义为开端的。

表现主义打响了反主流文学的第

一炮。

表现主义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音乐、戏剧、诗歌、小说等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成为表现主义中心,掀起一个颇有声势的文艺运动,到20年代,影响遍及奥、俄、美、北欧诸国。

就文学领域来说,成就最大的是小说和戏剧。

表现主义一词,从字源上看,“表现”原文为EXPRESS,PRESS意为挤压,EX意为外在化,内在的东西经挤压而外在化,这是一种完全现代的感觉。

表现主义反对印象主义和自然主义。

主张:

突破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灵魂世界;

突破事物表相而表现内在实质;

突破对短暂现实的或感受的抒写而表现永恒真理或理念。

从文学上来看,表现主义有这样一些特征:

1.抽象的人物。

没有姓名,没有血肉,不具体,具有将人物符号化的倾向(男人、女人、父亲、儿子、群众、个人等)。

2.强调写内心活动,直觉和梦幻,采用内心独白、梦景、假面具等手段来表现人特的思想感情。

3.离奇的情节和奇特的语言。

情节突兀,前后缺乏联系,没有逻辑,不合常情,生与死,人与兽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在语言上,把诗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交

织在一起,创造一种不连贯的,简练的、电报式的语言。

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作家有:

[瑞典]斯特林堡(1849-1912),代表作《鬼魂奏鸣曲》

[德国]盖奥尔格(1878-1945),代表作《从清晨到午夜》

[德国]恩斯特。

托勒(1893-1939),代表作《群众与人》

[捷克]恰贝克,代表作《万能机器人》

[美国]尤金。

奥尼尔(1888-1953),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

[奥地利]卡夫卡(1883-1924),代表作《城堡》

2、《变形记》如何体现卡夫卡小说的典型风格?

(要点)

A、恶梦般的故事内容和法律;

B、科学般清晰准确和正式的语调;

C.细节的真实性和总体的荒诞性;

D.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相互转化。

四、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

意识流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首先提出。

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

维活动是一股斩不断切不开的“流”(stream),而不是片断的衔接。

他还认为,这种意识流往往具有变化多端和错综复杂的特点。

“心理时间”(psychical time),这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提出的。

柏格森从他的生命哲学出发,提出“绵延”这个概念,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不可分割的波

动之中”;

“时间的延续不是一个瞬间代替另外一个瞬间,而是过去不断地前进,吞噬着未来,并在前进中不断地充实自己”。

柏格森认为,我们越是进入意识的深处,“心理时间”的概念就越适用。

上述意识流的概念被一些现代西方作家所运用,形成意识流文学。

2、“心理时间”

柏格森从他的

生命哲学出发,提出“绵延”这个概念,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不可分割的波

“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

(physical time)不同。

“物理时间”是用空间的概念来认识时间,即把时间看作各个时刻依次延伸的,表现宽度的数量概念。

而“心理时间”则是各个时刻相互渗透、表示强度的质量概念。

3、“全知型叙述者”

这是叙事学的一个概念。

全知型叙述者是一种全视角叙述手法。

传统的小说如

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小说往往采用这种叙述手法。

全知型的叙述者不但对他笔下人物生活中的一切细节了如指掌,而且洞悉他/她内心的一切奥秘。

而现代主义小说如意识流小说则摒弃了这种叙述手法,代之以非全知型的叙述手法,叙述的视角只限于主人公能够感知的范围内。

1、请结合《尤利西斯》分析其中的“反英雄”形象。

布鲁姆——犹太广告经人(对应尤利西斯),穷困潦倒,懦弱无能,庸俗猥琐,

似乎患有精神分裂症。

儿子早夭,自身丧失性功能,盼望有个养子。

妻子毛莉有外遇,也不敢过问。

布鲁姆融正常人与非理性人于一身,体现了爱尔兰民族的国民性:

仁慈而又狎琐,怯懦而又宽厚,空虚而又动摇。

布鲁姆形象的出现标志着20世纪文学中“反英雄”的诞生,反映了现代小说关于人的观念的彻底改变。

莫莉——布鲁姆之妻(对应佩涅洛佩),耽于肉欲,整天神志昏迷,完全被动物性本能所支配。

斯蒂芬•达德路斯——青年艺术家(对应尤利西斯之子,特勒马科斯),孤独无靠,精神苦闷,因自幼有“恋母情结”而对亡父有内疚之感,一直寻找着精神上的父亲。

全书围绕上述三个人物混乱的意识流展开,表现了一个无聊、平庸、病态的都柏林小市民世界。

布鲁姆把斯蒂芬想像成儿子,斯蒂芬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毛莉在朦胧中得到了母性和男色的双重满足,构成了庸人主义,虚无主义和享

乐主义的三结合。

2、简述意识流小说的主要手法。

自由联想(asocciationofidear)——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叙述手法显

得突兀多变。

英国意识流小说家维吉尼亚•沃尔夫的《墙上的斑点》,整个叙述手法就是用自由联想的手法写成的。

作家“力图按照那无数的印象原子坠入人们头脑本来次

序去记录它们”,“尽量不掺杂外来的异物。

”(插入图片:

维吉尼亚•沃尔夫像)

2.时空错乱(synchronize)——打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为序的结构,而采用过去、未来和现在彼此颠倒、互相渗透的写法。

这实际上是应用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的理论。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对达德路斯上课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对白痴班吉的混乱意识的描写都采用了这种手法。

3.内心独白(interiormonologue)——类似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人的“自由谈话”法,让人物通过独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来,不受作家的干扰,使人物内心活动得到自然的无意识的流露,这样一来,传统小说全知型的作家就退出了小说。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给女主角莫莉安排了一段长达四十多页的独白,表现其临睡前睡意朦胧、意识混乱的状态,是典型的内心独白意识流。

……一刻钟以后在这个早得很的时刻中国人该起身梳理他们的发辫了很快修女们又该打起早祷的钟声来了她们倒不会有人打扰她们的睡眠除了一两个晚间还做祷告的古怪牧师以外隔壁那个闹钟鸡一叫就会大闹起来试试看我还睡不睡得着一二三四五他们创造出来的像星星一样的花朵龙巴街上的糊墙纸要好看得多他给我的裙子也是那个样儿的……

这段文字总长有四十多页,只分段落,没有标点符号,企图表现出女主人公睡意朦胧的情态。

五、迷惘的一代

1、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这个名称是20年代旅居法国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露特.斯坦

因提出的。

斯坦因曾对海明威说:

“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后来海明威将这句话写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扉页上。

”迷惘的一代”是个松散的文学团体,并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组织。

但他们无论上思想上和艺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1.相似的参战经历和厌战,反战情绪。

2.迷惘的情绪。

包括包括两个方面:

A、失落。

他们在战争中失落了青春年华,也失落了理想。

感到自己上当受骗。

从小接受的一套传统的道德、宗教和伦理标准动摇了。

B、迷路。

感到无路可走。

用海明威作品中一个人物的话来说,“所有的战争都已结束。

所有的信仰都被动摇。

”他们被战争逐出了生活的常规,不能适应正常的日常生活。

于是沉溺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过着一种波西米亚式的流浪生活,

酗酒,赌博,谈恋爱,寻找刺激,希望以此摆脱精神上的苦闷。

3.思考战争与社会和人生的关系,特别是思考和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

着力描写被战争逐出生活常规的人们的痛苦和追求。

4.艺术上力图冲破传统,追求艺术创新,广泛使用象征、意识流等现代派手法。

2、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的理论。

海明威曾说,“我总是企图按照冰

山原则写作。

冰山的八分之七在水面下,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

你知道的东西可以隐而不露,这样只会加固你的冰山。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身的感觉和思想最大限度地隐藏在形象中,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1、《老人与海》如何体现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

海明威曾说,“我总是企图按照冰山原则写作。

冰山的八分之七在水面下,只有

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

你知道的东西可以隐而不露,这样只会加固你的冰山。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身的感觉和思想最大限度地隐藏在形象中,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小说体现了典型的海明威式叙述风格。

整部小说叙述风格简单,新鲜,干净。

小说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狮子则象征勇气和力量等。

整部小说表现的是作家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

人生是一场竞赛。

在这场竞赛中,你可能会输掉,但你在精神上仍可保持一种风度—

—“压力下的风度”。

老人虽然没有捕到鱼,但他依然是人生竞赛中的强者,硬汉子。

六、存在主义文学

1、境遇剧

境遇剧:

萨特创作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的戏剧,其最大特点在于“境遇”

二字。

•这些戏剧不是按照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体现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就是说,要在戏剧舞台上展现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剧中人所进行“自由选择”。

因此,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

为“境遇剧”。

其中著名的有《苍蝇》、《毕恭毕敬的妓女》、《死无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