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117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NaOH溶液B.亚硫酸

C.FeCl3溶液D.氯水

8、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

应用

A

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制肥皂

B

聚氯乙烯化学性质稳定

作食品包装盒

C

Al2O3具有较高熔点

作耐火材料

D

SO2具有漂白性

用SO2漂白纸浆

9、下列可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①澄清的石灰水②氢硫酸③氯水④酸性高锰酸钾⑤氯化钡⑥品红溶液

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10、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氟化钠等氟化物的牙膏有害健康,应禁止使用

B.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使用一定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将少量二氧化硫添加于红酒中可以起到杀菌和抗氧化作用,是法律允许的做法

D.废旧电池应集中处理主要是要回收其中的金属材料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B.MgO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C.SO2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ClO2可用于杀菌消毒,H2O2不可以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B.生物质能、氢能、风能、潮汐能均为可再生能源

C.含氮、磷的大量污水排放到水体中会引起赤潮、水华等污染问题

D.天然铀矿、原煤、天然气、电能、流水属于一次能源

13、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CO2B.NOC.NO2D.SO2

14、中国古代的下列发明创造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曾青(CuSO4)得铁则化铜B.

用铁矿石炼铁

C.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D.用硫磺漂白织物

15、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能实现的是()

A.O2:

加热Na2O2与MnO2混合物B.Cl2:

KMnO4固体与浓HCl混合

C.NH3:

加热NH4Cl固体D.SO2:

Cu丝与稀H2SO4混合

16、2018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而我国政府重申: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与其他国家一起,继续遵守该协定,持续减少CO2排放。

减排CO2气体可有效改善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空洞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D.光化学污染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铁遇稀硝酸发生钝化

B.金属铝的冶炼常用热还原法

C.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D.碳酸氢钠、碳酸钠固体受热都易分解

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在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p、q、m、n分别是元素W、X、Y、Z的气体单质,p和s均为有色气体,v的水溶液呈碱性。

常温下,0.1mol·

L-1t溶液与0.1mol·

L-1u溶液的pH均为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B.Z和Y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高低均为:

Z>Y

C.s溶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D.v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二.填空题(28分)

19(8分)、二氧化硫气体在下列反应中表现的性质填写在括号中。

A.氧化性B.还原性C.漂白性D.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1)SO2+Br2+2H2O===2HBr+H2SO4(  )

(2)SO2+2H2S===3S↓+2H2O(  )

(3)SO2+2NaOH===Na2SO3+H2O(  )

(4)SO2+Ca(OH)2===CaSO3↓+H2O(  )

20(10分)、氮是我们熟悉的典型非金属元素,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对于生产、生活、科研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以下问题:

                   

Ⅰ.

(1)图1为制取氨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实验室制备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图2为铵盐的受热分解装置:

(1)被加热的铂丝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中出现的现象为。

(3)如图3:

将上述烧杯C中反应得到酸的足量浓溶液与Cu反应,实验完毕后,试管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为(写化学式)。

21、(10分)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肆虐的雾霾逐渐被遏止。

科学家研究发现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图中的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图中物质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的是________。

(3)写出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

(4)工业上利用氨制备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氨与一氧化氮(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解:

A.S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

单质,如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岩层中的硫磺,A项正确;

B.Cl活泼性较强,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

单质,B项错误;

C.Al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Al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单质,C项错误;

D.Mg单质的还原性也很强,因此Mg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单质,D项错误;

答案选A。

2、【答案】A

【解析】溴水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答案选A。

3、【答案】A

A.二氧化硫能够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化合物,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色物质,二者漂白原理不同,故A错误;

B.硅胶具有较大表面积,具有强的吸水性,所以可以用作干燥剂和催化剂的载体,故B正确;

C.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都能够与盐酸反应,且性质温和,都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NH4Cl溶液存在铵根的水解,溶液显酸性,可除去铁锈,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4、【答案】D

A.氯气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盐酸和硫沉淀,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不选A;

B.氢氧化钠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氢氧化钠是电解质,故不选B;

C.硫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硫酸亚铁和氢硫酸不反应,故不选C;

D.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二氧化硫自身不能电离,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选D。

5、【答案】C

①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①正确;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会变蓝色,②正确;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生成银和溴单质,Br2易挥发,由于AgBr的光解反应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形成金属块或者金属层,所以剩下的是Ag微粒,呈黑色,所以溴化银见光分解之后成黑色,③错误;

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反应生成铜、乙醛和水,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④错误;

答案选C。

6、【答案】A

BaCl2与二氧化硫不反应,故A正确;

二氧化硫使石蕊溶液变红,故B错误;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错误;

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沉淀,故D错误。

7、【答案】A

A.H2S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A选;

B.H2S与亚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故B不选;

C.H2S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故C不选;

D.H2S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防止铝元素损失,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故D不选;

故选:

A。

8、【答案】B

【解析】解:

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故A正确;

B.聚氯乙烯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可分解释放出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不宜用聚氯乙烯制作食品包装盒,故B错误;

C.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4℃且稳定性强,常用作耐火材料,故C正确;

D.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故D正确;

答案选B。

9、【答案】D

①SO2、CO2在酸性上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用来区别,错误;

②SO2中S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O2+2H2S=S↓+2H2O,CO2不与H2S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

③SO2+Cl2+2H2O=2HCl+H2SO4,黄绿色褪去,CO2不与氯水反应,黄绿色不褪去,可以区分,正确;

④SO2具有还原性,KMnO4具有氧化性,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而CO2不行,可以区分,正确;

⑤SO2、CO2均不与BaCl2反应,不能区分,错误;

⑥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使品红褪色,可以区分,正确。

因此选项D正确。

10、【答案】C

A、氟元素可以帮助人体形成骨骼和牙齿,缺氟易患龋齿,故A错误;

B、油脂既能运送营养素,也能作为维生素A、D、E、K的溶剂,它们必须溶在油脂里面,才会被消化吸收,但油脂是小分子,不是高分子,故B错误;

C、将二氧化硫添加于红酒中,利用了SO2具有杀菌作用和抗氧化特性,故C正确;

D、废旧电池含有汞、镉等重金属,用完随便丢弃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应集中回收处理,防止污染土壤与水体,故D错误。

11、【答案】D

【解析】

A.液氨气化吸热,导致周围温度降低,则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MgO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中,二氧化硫可以作为功能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可以添加到坚果、淀粉、面制品、腐竹等产品中,故C正确;

D.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病毒属于蛋白质,所以双氧水能杀菌消毒,故D错误;

故选D。

12、【答案】D

A.氮氧化物能导致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故A正确;

B.生物质能、氢能、风能、潮汐能均为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故B正确;

C.含氮、磷的大量污水排放到水体中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大量水生植物生成,从而引起赤潮、水华等污染问题,故C正确;

D.电能属于二次能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答案】A

NO、NO2、SO2都属于空气污染物,都可形成酸雨,NO、NO2可导致光化学烟雾;

A项中的CO2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人们不把CO2作为空气的污染物,A符合题意。

14、【答案】C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反应中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题:

A.曾青(CuSO4)得铁则化铜,反应为Fe+CuSO4=Cu+FeSO4,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合题意;

B.用铁矿石炼铁,该反应为Fe2O3+3CO

2Fe+3CO2,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合题意;

C.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原理是明矾水解呈酸性,Al3++3H2O

Al(OH)3+3H+,再酸与铜锈反应,Cu2(OH)2CO3+4H+=2Cu2++3H2O+CO2↑,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用硫磺漂白织物,反应原理为:

S+O2

SO2,再利用SO2的漂白性,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5、【答案】B

A.加热Na2O2与MnO2不能生成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KMnO4固体与浓HCl反应生成氯气,故B符合题意;

C.氯化铵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二者易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在实验室中应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故C不符合题意;

D.Cu丝与稀H2SO4不发生反应,欲制备二氧化硫可以用铜丝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B

A.臭氧空洞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排放造成的,故A错误;

B.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故B正确;

C.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带来的,故C错误;

D.光化学污染是指光化学烟雾造成的污染。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后与一次污染物混合所形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故D错误;

17、【答案】C

A.常温下,金属铁、铝遇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A错误;

B.金属铝的性质很活泼,故金属铝的冶炼常用电解法,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熔融)

4Al+3O2↑,B错误;

C.二氧化硫能与品红化合成无色不稳定的化合物,故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C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固体受热很难分解,D错误;

18、【答案】D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p、q、m、n分别是元素W、X、Y、Z的气体单质。

p与q反应生成u,u为二元化合物,而常温下0.1mol·

L-1u溶液的pH为1,则u为HCl,由原子序数可知,X为H元素、W为Cl元素,故q为H2,p为Cl2.q与m反应生成v,v的水溶液呈碱性,则m为N2,v为NH3,故Y为N元素;

m与n在放电条件下得到r,r与n得到有色气体s,且s与水反应得到r与t,而常温下0.1mol·

L-1t溶液的pH为1,t为一元强酸,故n为O2,r为NO,s为NO2,t为HNO3,则Z为O元素,综上可知X为H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Cl元素。

A.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HNO3和HClO4,两者均为强酸,故选项A正确;

B.Z和Y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和NH3,水的稳定性和沸点均高于氨气,故选项B正确;

C.s为NO2,3NO2+H2O=2HNO3+N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故选项C正确;

D.v为NH3,其电子式可表示为

,故选项D错误;

三、填空题

19、【答案】

(1)B 

(2)A (3)D (4)D

(1)反应式

,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2)SO2使H2S中的

被氧化为S,说明具有氧化性。

(3)(4)SO2与NaOH、Ca(OH)2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些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20、【答案】 Ⅰ.

(1)C 

(2)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Ⅱ.

(1)4NH3+5O2

4NO+6H2O  

(2)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3)NO

【解析】 Ⅰ.

(1)①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故①错误;

②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中的氨逸出,故②正确;

③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损坏试管,所以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需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③错误;

④浓氨水易挥发,用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是正确的,氨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故④正确。

(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取氨,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氨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Ⅱ.

(1)在铂丝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2)一氧化氮和氧气是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3)HNO3是强电解质,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

===Cu2++2NO2↑+2H2O,生成的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O气体,故实验完毕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O。

21、【答案】 

(1)SO2、SO3、N2O5 

(2)NH3 (3)2SO2+O2

2SO3 (4)4NH3+5O2

4NO+6H2O (5)4HNO3

4NO2↑+O2↑+2H2O (6)6NO+4NH3

5N2+6H2O

【解析】 

(1)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符合要求的有SO2、SO3和N2O5。

(2)图中物质溶于水呈碱性的只有NH3。

(3)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转化为三氧化硫:

2SO2+O2

2SO3。

(4)氨气经催化氧化可以形成一氧化氮:

4NH3+5O2

(5)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时易分解,因此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4HNO3

4NO2↑+O2↑+2H2O。

(6)氨中的氮为-3价,一氧化氮中的氮为+2价,因此二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得到氮气:

6NO+4NH3

5N2+6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