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119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docx

春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二

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期末检测卷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追溯(shù)蠕动山麓安营扎寨(zhài)行将旧木

B.矗立(zhù)震憾驰骋销声匿迹(nì)瞬息万变

C.斡旋(wò)严竣瞭望强词夺理(qiáng)周而复始

D.堕落(duò)喧腾帷幕接踵而至(zhǒng)轻歌曼舞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然界的每一种植物都会经历不同阶段,孕育开花成熟,凋谢枯萎死亡,周而复始,代代不息。

B.长江、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川流不息地奔向大海。

C.游客正乘车观看一路风景,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游客十分遗憾,个个叹为观止。

D.近段时间的天气,可谓风云变幻,时而晴空丽日,时而雨雪交加,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书籍是思想之舟,它小心翼翼地把最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B.我的汗水出来了,但和舱内的高温无关,主要还是因为高温的结果。

C.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D.随着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城乡孩子都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4.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直到有一天,当我们真正抵达这些人的心灵,接近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才发现,我们对生命的了解竟是那么肤浅,那么简单。

②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它浩大而琐碎的表象。

③他们的心底,深藏着苦痛,深埋着善良,深掩着真爱,深蓄着大义,我们竟毫不知晓。

④而一些人的内心,一些事情的真相,却藏在岁月的背后,我们无法感知。

⑤所以,只有岁月的河流在喧响中沉寂下来,在翻滚中平静下来,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一个生命,懂得一颗心灵,才会明白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真实与美好。

A.第①句话中“那么肤浅,那么简单”运用了排比修辞。

B.“浩大”和“表象”都是形容词,“沉寂下来”“真正理解”都是偏正短语。

C.“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它浩大而琐碎的表象。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我们”。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⑤。

5.下列对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解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论语》《孟子》《庄子》《礼记》等古代典籍均为儒家经典。

B.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最后一天,有吃年夜饭、守岁等习俗。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到战国的诗歌300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

《桃花源记》就是一篇虚构基础上的记人记事之作。

6.综合运用。

(6分)

某班围绕着“以和为贵”的主题开展活动,请你参与。

(1)补写哲学名句。

(2分)

有专家认为下面作文题目体现了孔子“和”的哲学思想。

请据此补全名句内容。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

子(孔子)曰:

“君子__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2)拟写新闻标题。

(20字以内)(2分)

2019年5月15日至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来自亚洲全部47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1352位会议代表共同出席大会。

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3)阐述设计理念。

(2分)

仔细阅读下边这幅公益广告的图片部分,简述其构思的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默写。

(共6分,每空1分)

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再次使古诗词成为大众瞩目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流行开来。

我国传统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从中可以发掘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思想……通过古诗文,我们沉醉于小石潭“青树翠蔓,

(1),参差披拂”(《小石潭记》)的幽静美丽,驰目于洞庭湖“

(2),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汹涌澎湃,感慨于桃花源“阡陌交通,(3),”(《桃花源记》)的安宁祥和。

通过诗句“微君之故,(4)”(《诗经》),我们看到了劳役者矛头直指统治阶级的质问与愤慨;通过诗句“求之不得,(5)”(《诗经》),我们也看到了爱而不得、日里夜想的执着与深情;通过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读出了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悲悯与赤忱……浸润于古诗文的福泽,我们渐渐学会了观物、观人、观世界。

8.名著阅读。

(6分)

阅读下面节选自《傅雷家书》的文段,回答问题。

(4分)

【选段一】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

孩子,别烦恼。

我前信把心里话和你说了,精神上如释重负。

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多听听贝多芬的第五,多念念克利斯多夫里几段艰苦的事迹(第一册末了,第四册第九卷末了),可以增加你的勇气,使你更镇静。

【选段二】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

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

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

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

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

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人?

请简要回答。

(4分)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4分)

二、阅读(共5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6分)

(甲)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乙)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下列对两首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B.两词都提到了春天和“群芳”,都用群芳反衬梅的高洁,但甲词中梅是报春的使者,梅和群芳的关系是和谐的,而乙词中梅是遭群芳妒忌的争春者,梅和群芳的关系是对立的。

C.两词都刻画了梅花的形象,“笑”和“愁”两字传神地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梅的神韵。

D.甲词上片的“俏”字,描画出梅的艳丽形态,凸显了梅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

11.这两首词虽都在咏梅,可作者都意在言外,两位诗人的言外之意分别是什么呢?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2分)

三游乌龙潭记(节选)

〔明〕谭元春

冈合陂陀①,木杪②之水坠于潭。

清凉③一带,坐灌④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勺入浚⑤潭中,冬夏一深。

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

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住水轩。

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

令筏先就之。

又爱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

初上蒙翳⑥,忽复得路,登登之冈。

冈外野畴方塘,远湖近圃,宋子指谓予曰:

“此中深可住,若冈下结庐,辟一上山径,頫⑦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绿。

天下升平,老此无憾矣!

”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

(选自《谭友夏合集》,有删改)

【注】①陂陀:

倾斜。

②木杪(miǎo):

树梢。

③清凉:

清凉山。

④坐灌:

坐落。

⑤浚:

深。

⑥蒙翳:

此指草木覆盖。

⑦頫(fǔ)低头。

同“俯”。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2分)

A.木杪之水坠于潭/能以径寸之木B.坐灌其后/其真无马邪?

C.令筏先就之/蒙乃始就学D.又以告茅子/以其境过清

13.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2分)

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

小贴士:

阁:

①存放食物的木橱柜。

②用木材架于空中的道路。

③一种小楼。

(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5.小林想把这篇选文推荐给同学们作为《小石潭记》的拓展阅读材料。

请你从内容、写法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帮他简述推荐理由。

(6分)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13分)

冠状病毒知多少

彭茜

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

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

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

它会导致什么症状?

怎样有效防护?

②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③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

200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④病毒命名很有门道。

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

2015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

2020年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简称为“NCP”。

⑤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

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⑥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世卫组织建议:

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⑦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

不过,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

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

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⑧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

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1月21日,有删改)

16.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分)

17.第④段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18.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说明顺序。

(4分)

19.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请结合选文第⑥段的内容,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少两点)。

(2分)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12分)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那天的天气很高爽。

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

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

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

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

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

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

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逐,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

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

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

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赶路的况味?

⑨寂寞赶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

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

究竟是怎么回事?

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

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

谈什么哲学?

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

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

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

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⑪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

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⑫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⑬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⑭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

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

懂么?

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

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

除了山泉,谁能?

⑮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

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

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

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

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⑯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

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

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

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

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

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

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⑰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⑱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⑲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⑳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峰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㉑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20.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

(3分)

21.根据②到⑥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3分)

→→。

22.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⒁段中划线的句子。

(3分)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23.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

(至少三点)(3分)

(五)阅读下面的演讲稿,完成下列小题。

(9分)

感谢各位教授和姚洋院长,让我有机会能够回到母校,回到百年讲堂。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它是大饭堂。

我当年在这里最爱吃的菜是锅塌豆腐,油水大,拌米饭!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锅塌豆腐很受欢迎,经常很快就没了。

可是最大的奇迹在我身上发生过。

有一次只剩了一份,但前面的同学思索了一下,改主意了,他想吃鱼香肉丝,这个锅塌豆腐就归我了。

感激之余,我问了一下他是哪个系的师兄。

他说是经济系。

经济系就是我们国发院的前身啊!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自古人生伤离别,但是我还是祝贺983名同学毕业。

它使我从今天开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又多了983名我的同学。

我这几年体会到,同学是通往世界的一张特别有效地通行证。

不管到哪儿,他告诉我:

“师兄,我也是北大的。

”大家一下子就会变得很亲切,因为马上可以谈论北大、北大相同的老师和锅塌豆腐。

刚才姚洋院长和张维迎教授做了一个特别好的发言,因为他谈到了你们的母校,我的母校——北大是谁,北大是什么人。

一代一代的北大人认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蔡先生提出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里产生了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

这些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民族的先驱者。

什么叫先驱者呢?

当几万万同胞还生活在当下的时候,他们在思考这个民族的未来。

为了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能贡献出自己的生命。

黑暗中没有火炬,我只有燃烧自己,“我以我血荐轩辕”,哪怕他知道几万万同胞会蘸着他的血来吃馒头。

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

因为他们除了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当下,还在考虑未来。

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应该像一盏探照灯,照出现实中的丑恶,照亮这个民族的未来。

大家开始在另外一个大学起步的时候,有两句话你千万不要相信:

一个是“世界是不可以投机的”,千万别信,世界是可以投机的;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这句话不成立,世界上是有近路可走的。

投机分子走近路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主要的区别是:

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对于他们自己,做这些事情,只对你自己好。

我们的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我在北大有很多特别好的导师,我在另外一个学校也有两个特别好的导师:

一个是我的外祖母。

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不识字,活了95年。

她在方圆几十里都是个明星,如果她要演电影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如果踢足球就是梅西,如果打篮球就是杜兰特,如果跑百米就是博尔特。

但是她一辈子都在这里。

她的个子只有一米五六。

我们黄河边三里路长的麦趟子里,她割麦子是速度最快的,一米七八的大汉也比不过她。

有一次我说,你为什么割得比别人快?

她说我割得不比任何人快,只是三里路长的麦趟子,我只要一扎下腰,就从来不直腰。

因为直一次腰你就会想直十次、二十次。

接着她语重心长地说了句,我是个笨人啊。

我有个舅舅,是一个木匠,脸上有麻子,大家叫他刘麻子。

刘麻子做的箱子柜子在周围40里卖得最好。

所有的木匠都说刘麻子这个人毒,所有的顾客都说他做的东西特别好。

我说:

你为什么做得比别人好?

他说别人说你毒、说你好,并不能使你成为好木匠,唯一使我能成为好木匠的是:

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我花六天,我比他做得更好。

接着他又说,就这也还不算好木匠,我是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闻刨出来的刨子木花的味道;他又说这还不够,有时当我看到一棵松木,就觉得这给哪家姑娘出嫁的时候打个箱子该多好;如果是一棵最不成材的杨树,我就知道只能打个小板凳。

我觉得他虽然不是北大哲学系的,但是他达到了哲学系毕业的水平。

我发现,我们的马路两边基本上全是杨树。

为什么?

因为杨树长得快。

我希望我们也种一些长得慢的树,比如松树、椴树、楠树、橡树,树的质量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心态。

所以最后我送在座的师妹和师弟两句话:

一句是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麻子;另一句是举起你们手里的探照灯,照亮我外祖母没功夫直腰的麦田。

谢谢!

(本文为2017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上,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演讲)

24.不适合做这篇演讲稿题目的是()(2分)

A.同学是通往世界的有效通行证B.我们民族不缺聪明人,最缺笨人

C.知识分子的眼睛应该像探照灯D.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学刘麻子

25.作者的演讲为什么要从“北大的锅塌豆腐”说起?

(4分)

26.作者为什么要举外祖母和舅舅的例子?

(3分)

25.A

26.结合演讲的场合情境,引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提醒毕业生不忘母校,不忘校友;开篇描述自己的大学生活经历,从生活小事入手,表现出演讲者就学时的生活艰难与时代特征(油水大拌米饭),表现了自己的知足常乐,体现了学校生活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的深刻影响;语言幽默诙谐,创设了轻松的演讲氛围;平易近人,坦率自然,更能赢得听众好感,使听众(毕业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拉近了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引发了听众的兴趣。

27.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讲述了外祖母割麦从来不直腰和舅舅精通木匠手艺的故事,呼吁知识分子要做笨人,要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投入、精益求精的意识,引出结尾对毕业生的两个呼吁,使论证更加具体生动,更有说服力,同时也引发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三、语言表述(共10分)

27.读了刘震云2017年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你有什么感想?

请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一则随感。

要求:

①选点得当,能围绕“读”和“感”的结合点具体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语言流畅、有条理;②不超过200字。

四、写作(共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遇事多与自己商量。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孩子不向父母倾诉向谁诉呢?

——《傅雷家书》1954.10.12

遇到烦恼、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建议写记叙类文章;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