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131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随着高管团队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的日益突出,尤其是对于服务创新的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以及高管团队的研发战略决策极大影响着企业创新绩效。

因此,在选取注重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高管团队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背景、任职期限等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地分析两权分离、股权集中度、独董比例等公司治理结构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以期找到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高管团队异质性因素,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调节效应,为企业高管团队的建设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1.1.2研究意义

对于现代创新型企业来说,结合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确选取企业创新战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发展环境,如何准确把握市场环境、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在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一系列因素中,企业的高管团队成为企业实际发展的掌舵人,是核心影响因素,而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企业高效运行的神经系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结合高层阶梯理论,着眼于对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进行分析,并考虑公司治理结构的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团队哪些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如何调节高管团队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国内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而针对新兴的创业板企业的研究,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相对较少。

然而,创业板在企业规模、上市要求、发展模式等方面具有其独特性,与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的企业差异很大,因此,对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管理团队的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面,以往研究工作多关注管理者个人特征、独董比例、企业股权结构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而且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财务绩效。

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创新绩效才是保持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本文选取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相关性的影响,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为企业合理配置高管团队人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现实意义

本研究搜集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最新数据,反映出当前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下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通过研究企业当前内外部发展环境下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调节机制,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优化高管团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参考,更好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优良的高管团队配置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促进企业健康成长,推动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创业板与时俱进的发展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整个市场的进步。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基于国内外对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以高层梯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初步确定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调节效应的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并结合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调节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假设;

在大量收集、严格筛选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并通过检验结果开展深入分析和研究,得出本文最终的研究结论。

1.2.2研究方法

基于国内外学者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在开展公司治理结构调节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过程中,充分借鉴并综合采用了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等定性的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方法

基于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和数据库资源、投资机构的金融分析数据库、科研机构的研究报告,以及相关书籍、期刊、报告、网站等,研究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创新绩效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并整理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总结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创新绩效、公司治理结构、高管团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现状,参考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本文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2)理论分析方法

基于高层阶梯理论、群体决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将其应用到本文的研究工作中,并结合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针对性的提出高管团队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背景和任职期限等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以及两权分离、股权集中度、独董比例等调节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以探索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中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相关性的调节效应,为本文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3)实证分析方法

构建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调节效应的模型和假设,基于公布的2012-2016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年报等相关数据资料,归纳整理形成相关的有效数据,并采用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整理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高管团队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背景和任职期限等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相关性的调节效应,验证模型和假设的有效性,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1.3研究内容与架构

本文首先明确界定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企业高管及其异质性、企业创新绩效等相关概念;

其次,以高层阶梯理论、群体决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调节作用;

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综述,结合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选取2012-2016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通过实证方法研究高管团队在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背景、任职期限等方面的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两权分离、股权集中度、独董比例等的调节效应;

最后,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总结得出研究结论,进一步地提出具体的启示与建议,形成主要创新点,并针对研究不足给出后续展望。

详细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1章:

绪论。

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基于公布的股票交易市场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与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明确了企业高管团队在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这类创新型企业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高管团队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由此说明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必然的影响关系,同时考虑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会引起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变化,因此,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另外,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借鉴了已有的相关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形成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首先,给出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创新绩效、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界定;

其次,阐述了本文研究中所需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到高层阶梯理论、群体决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开展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创新绩效、公司治理结构、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等的研究和总结。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首先,选取203家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在2012-2016年的样本数据,就其数据来源、筛选原则和筛选结果进行了详细说明;

其次,在充分的理论分析和综合国内外相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管团队在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背景、任职期限等方面的异质性与当年申请成功发明专利数关系,以及两权分离、股权集中度、独董比例等调节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当年申请成功发明专利数关系的相关研究假设,并进行了变量的设计,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因变量、自变量、调节变量以及控制变量;

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理论基础,构建出本文研究的实证模型。

第4章: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归纳整理选取的样本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进一步开展相关性检验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检验本文提出的相关研究假设,并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第5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结合最终的实证分析结果,总结、提炼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主要创新,并根据当下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为高新技术企业高管团队建设及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发展提供相关的建议。

最后,针对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开展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基于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搭建了本文研究的框架,如图1.2所示。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

(1)创业板

我国的创业板是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建立的证券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提供成长空间和融资渠道,重点支持暂时不能在主板上市的自主创新型企业,是推动国家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第一,创业板市场作为一个融资渠道能够支持自主创新。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途径,带来风险投资资金的青睐,吸引金融机构的担保和贷款,形成风险与收益共担的机制,并成为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的重要投资和融资途径。

第二,创业板市场作为一种机制能够激励自主创新。

创业板资本市场通过更灵活的股权和期权激励手段,可以激励高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从而转化为企业的绩效。

第三,创业板市场作为一种机制能够实现自主创新企业的优胜劣汰。

建立退出和成长制度,确保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2)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依托高新技术,开展相关产品研制和技术服务的一系列企业的集合,但高新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一般具有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且开发成功后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往往要高于一般产业,因此,是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产业。

国内外对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

国外大多选取研发总经费/总产值、直接研发经费/总产值和直接研发经费增长率等研发强度指标来划分,提出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通讯与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等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美国以研发经费/销售收入和研发人员/总员工数作为评价指标,指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是主要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也尚未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确切定义,按照《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指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领域。

因此,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是指持续开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从事相关技术和产品经营活动的企业。

本文选取的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就是指在创业板上市的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

2.1.2高管团队异质性

(1)高管

高管最早由Cyert和March于1963年提出,随后国内外学者开始开展高管团队的研究,并形成不同的界定。

国外学者有指定能够参加企业重大战略决策过程的高级经理们;

有指定包括董事长、总裁、CEO、副董事长、副总裁等。

随着国内对高管团队的研究越来越多,对高管团队的界定也略有不同,典型的有定义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其他参与管理决策的管理者,以及所有董事会成员。

参考国内外对高管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颁布的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包括正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以及其他规定人员,本文所指的高管团队包括了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以及其他参与重大经营决策的人员,具体的团队组成要结合各上市公司公布的高管信息而定。

(2)高管团队异质性

自Hambrick和Mason在1984年提出对高管团队成员进行人口统计学分类后,高管团队异质性概念便应运而生。

高管团队异质性是测度企业高管在种族、年龄、性别、教育、职业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区别,是表征高管团队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本文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分析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合已有的研究以及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公布的高管团队信息,本文主要选取高管团队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背景、任职期限四个人口统计学特征来表征高管团队异质性。

2.1.3企业创新绩效

熊彼特在1934年首次提出“创新理论”,引入“技术创新”一词,并定义了创新。

此后,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均建立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上,并分支形成不同的理论概念,而其中更多的是强调与技术相关的创新。

所谓绩效,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对于目标和任务完成的程度。

结合所处的应用环境,绩效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包括了正负绩效,体现在投入与产出的配比方面,可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计量。

然而,一个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和成果无法准确的用同一个标准进行评价,尤其是结合经营过程中的管理决策等行为,因此,社会各界针对企业绩效的表征也存在一定的争论,无法给出统一的结论。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创新绩效尚未形成明确定义,但是基于大量的研究,本文界定企业创新绩效是指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时带来的与技术产出相关的绩效,因此包括了过程绩效和产出绩效,其中,过程绩效是指企业创新过程的执行效果,产出绩效是指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后所带来的产生效益。

归纳目前现有相关的研究,企业对创新绩效的评价主要采用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销售额、论文发表数量等指标来衡量。

2.1.4公司治理结构

20世纪以来,股份制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股权分散在各独立投资者之间,导致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企业经营人员手中。

Berle和Means在1966年通过对美国非金融公司的分析,首次提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概念”。

而Jensen和Meckling在1976年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成为现代企业研究的里程碑,实现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

之后,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开始关注公司治理,对公司治理及相关制度进行研究,并从委托代理问题和公司产权方面研究公司治理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公司治理主要包括广义和狭义上的认识。

狭义的公司治理认为,通过形成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内部治理制度,能够监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实现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合理均衡与有效配置,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广义的公司治理认为,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制度能够均衡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企业决策更科学合理,并确保维护各方利益。

因此,通过公司治理,主要解决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平衡问题、所有者与经营者权利制衡问题以及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等核心问题,明确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确保企业合理、高效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

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以Andrei和Robert等为代表的学者开始关注公司治理机制,出现了两权分离理论、非完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2]。

2.2理论基础

2.2.1高层阶梯理论

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始终都是效益最大化。

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1984年,Hanbrick和Mason提出了高层阶梯理论,并建立了研究模型。

高层阶梯理论关注企业高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何影响企业所形成的战略决策以及所带来的绩效。

高层阶梯理论所构建的高层阶梯理论模型如图2.1所示。

高层阶梯理论认为,企业高管面对复杂的环境,不可能做到信息完全对称,对信息的把控存在缺失,而且受管理者的认知能力的限制,管理者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进而会影响到企业发展战略决策以及企业绩效。

另外,一个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相关行为是企业高管团队的自身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在内外部环境综合作用下的反映。

然而,高管心理特征、价值观、认知能力等特征难以衡量,所以高层阶梯理论在实证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口统计学特征作为变量,如年龄、性别、学历等,以取代难以衡量和测度的心理特征,以研究企业高管团队与企业战略和行为关系方面的研究,并得到了大量实证分析的数据支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层阶梯理论目前已成为企业高管研究的重要理论,成为有关公司战略决策和绩效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有效证明了公司高管对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作用。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延伸,高层阶梯理论也不断得到扩展和优化。

在研究对象上,从董事长等高管向高管团队拓展,并不断增加跨国工作经历等较为特殊的人口特征作为变量进行实证研究。

在研究深度上,加入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研究特征变量对企业绩效变量的影响路径,并将高层阶梯理论拓展为战略领导力领域的理论,促进高层阶梯理论的多层次、多理论整合的方向发展。

2.2.2群体决策理论

群体决策是决策科学的一个学科分支,主要研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在一项联合行动中如何形成共同决策的合力,实现个体选择汇聚成群体决策,从而确保群体能够选优,如董事会对投资项目进行表决,或与客户谈判。

群体决策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0多年前法国Broda发表的选择选举制文章以及提出的以其名字命名的陪审团定理。

此后,国外学者开始从不同方面研究群体决策,并于1948年首次明确提出群体决策概念,之后迅猛发展。

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人Arrow于1951年提出的不可能性定理奠定了决策理论发展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群体决策问题向不同社会领域的辐射,针对群体决策的研究开始向更广的范围发展,实现了既对前期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又为后续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批数学家开始推动群体决策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决策方法,在多方向上和多层次上涌现出各类成果,形成了多目标群体决策的思想方法。

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企业面对的决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要求不同的人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提出协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现知识发现和模式匹配的颠覆性变革,使得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成为至今的研究热点,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形成了群体决策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系列决策方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群体决策理论,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数学模型方法、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在借鉴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大量的数学模型,但实证研究较少。

群体决策理论认为,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目标较多、时间变化等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及时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需要极高的个人综合素质,甚至远非个人素质和能力所及,所以群体决策获得决策者的高度认同。

随着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带来企业面临的管理决策难度不断增加,群体决策成为企业在战略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和手段。

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关乎企业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尤其是在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迅速变化、技术和产品迭代周期变短、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必须依靠群体决策,实现个体之间深入交流,聚焦更多的知识、经验和资源等,从而为企业贡献出集体的智慧,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有效、更正确的发展决策。

2.2.3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美国学者伯利和米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派生的前提是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基础上形成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基础理论,并成为公司治理相关理论研究主流。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包括:

(1)委托人和代理人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委托人无法深入了解代理人对企业的管理,并不熟悉企业的制度;

(2)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存在偏差,委托人的目标是希望代理人制定并实施确保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和准则,而代理人会以自身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追求高收入等待遇;

(3)代理人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可能采取一些投机行为,在降低自身承担风险的同时获取最大利益,而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导致代理人仅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而使委托人的利益受损;

(4)委托人能否实现利益最大化主要取决于代理人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和行为,同时依赖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建立的诚信以及约束激励机制。

因此,为了避免委托代理关系影响企业发展,委托人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趋向统一的利益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而公司治理结构就是通过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和企业运行管理机制来协调企业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确保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

2.2.4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是将科学技术成果和发明创造引入生产体系所形成的新的组合,是一个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生产-产品”的全流程,包括了方法创新、产品创新、原材料创新、市场创新以及组织创新等方面,是一种科技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

技术创新理论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认为企业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经过重新组合后所形成的一种更高效的生产关系,从而实现利润。

之后,熊彼特继续完善创新理论,形成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将经济发展定义为执行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原材料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等的新的组合。

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为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学者们广泛关注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并拓展到管理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因素、规律、模式的研究,派生出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新古典学派等一系列具有先进思想的理论体系。

新熊彼特学派认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主要研究市场、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代表人物包括卡曼、曼斯菲尔德等。

制度创新学派认为,制度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建立股份制度、专利制度等激励创新的制度,能够有效保护技术创新产权,确保技术创新者权益,从而改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