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7146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部编版语文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Finɡ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AFIS),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指纹自动识别,从而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⑥此后,针对不同目标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关研究也变得更加系统化。

1964至1965年,数学与计算机学家Woody 

Bledsoe等对基于现代计算机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大量研究。

1987年,眼科专家Aran 

Safir和Leonard 

Flom首次提出利用虹膜图像进行自动虹膜识别。

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Johnson 

R.G.完成自动虹膜识别系统。

⑦近年来,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日渐成熟,为生物特征识别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其准确率得到提升,尤其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识别准确率均已超过了95%。

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指纹的国家之一。

据《睡虎地秦墓简》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公安人员”凭借“手迹六处”破获了一起盗窃大案。

20世纪初近代指纹学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年统一使用《中国指纹分类系统》。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开启对于自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

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各项识别技术已成应用体系,多个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2016年世界人脸识别的最高准确率99.5%即由我国Face++团队创造。

⑨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准确率最高的人脸识别算法、最小的虹膜识别模组(经过封装的独立功能模块,可兼容多种设备平台,以便快速进行二次开发,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不少厂商也已拥有指纹识别自主算法及核心专利。

⑩虹膜、人脸、指纹识别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数码相片、3D打印的冒牌货顶替上位的情况,那么,还有更多可供识别的生物特征吗?

当然有!

最新研究热门——多光谱掌纹识别。

⑪多光谱掌纹识别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它以人体的掌纹作为目标特征,通过多光谱成像技术采集生物信息。

受限于光波在皮肤组织中的传播特性,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380—780nm)只能到达人体皮肤组织的真皮层,采集的信息仅限于掌纹纹线。

而多光谱相机的光波涵盖了部分近红外波段(780—3000nm),可以采集到更深层次的皮下组织的光学特征信息,也就是隐藏于真皮层与皮下组织之间的静脉纹络。

⑫尽管被冠以“掌纹”的名号,但其实多光谱掌纹识别算得上是多模态和多种目标特征融合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典范。

这种新技术将皮肤光谱、掌纹纹路与静脉脉络三种可识别特征结合,一次性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大大增加了目标特征的可区分度。

根据中科院声学所、法国Le2I实验室和日本本田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技术的识别精度可以达到99.9%以上,远超常规的指纹和人脸等识别方式。

⑬基于Kubelka­

Munk理论的光波与皮肤组织交互模型表明,人类皮肤组织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反射能力取决于皮层厚度、血红蛋白浓度和氧饱和度等参数。

因此,皮肤组织的光学特性与人工材料有着天壤之别。

在多光谱成像的过程中可以轻易采集到目标特征的光谱信息,利用皮肤组织独有的光学特性,配上合适的辨别方法,就可以准确区分人类皮肤与人工材料。

以现有的模式识别技术,区分精度可高达96.4%,使得基于木质纤维、硅胶、塑料等人工材料的仿制品无处遁形。

⑭目前尚未出现关于成功制造出光学特性能够以假乱真的人工合成皮肤的报道。

也就是说,即便是用户的目标特征信息被泄露,想要做出可以骗过多光谱扫描设备的仿制品,需要付出高昂的时间、技术和经济成本,相对于触手可及的数码相机或3D打印机,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多光谱掌纹识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⑮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高大上”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从电影屏幕走进现实生活。

更多像多光谱掌纹特征这样的新型目标特征将被开发利用,惠及各行各业,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变得更加便捷。

1.“多光谱掌纹识别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第⑭段画线句,简要说明这句话中哪个词使句子更加严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全文来看,最后一段能否删除?

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

(2019·

云南昆明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蝴蝶喜欢飞来飞去,时而“狂随柳絮”,时而“舞入梨花”,但是不论在何处,它们一直腾挪翻转,从来不愿沿着平缓的路径飞行。

蝴蝶的这种灵动舞步,长期启发着诗人和画家们的灵感,但也引起了人们的疑惑:

既然蝴蝶有着(相对于它们而言)如此巨大的翅膀,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协调飞行姿态,它们为何还要选择如此曲折颠簸的飞行方式呢?

②其实,这是蝴蝶对抗捕食者的一种进化策略,因为飞行的路径越古怪,捕猎者就越难抓到蝴蝶。

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

而且,蝴蝶“乱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干扰捕猎者的预判,还能让捕猎者难以近身。

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蝴蝶的飞行方式做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蝴蝶在推进自身向前时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上升下落,这样可以在周围产生汹涌的气体湍流,这种湍流干扰了捕猎者的攻击路线。

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无毒的蝴蝶飞得更平缓,因为它们不怎么屑于采用这种逃避的策略了。

③这种高难度的“乱飞”是如何做到的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蝴蝶的身体特点。

人们很久以来就知道,蝴蝶的前翅与它们的肌肉连接,而后翅只是被动地由前翅带动,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科学家们试着通过逐渐消减蝴蝶的后翅,来调查一下后翅的作用。

他们发现,即使所有的后翅都被去掉,蝴蝶仍然可以持续地飞行,而且飞行路线仍然可以像往常那样曲折,但是飞行和转弯的速度慢了许多。

很明显,蝴蝶的后翅并不用来提供飞行升力,而是专门用来增强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

④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通过解剖估算了蝴蝶身体各个部分的重量,然后通过高速摄影机记录了蝴蝶的飞行运动,发现蝴蝶在飞行时,除了翅膀,其身体也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

蝴蝶可以改变身体和翅膀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重心,增强身体的可操作性(比如转身),这就好像溜冰选手或者跳水运动员通过摆动手臂和腿来改变身体重力的空间分布,因此可以做出漂亮的动作。

帝王蝶尤其精通此道,它们可以在比其自身身长还短的距离内实现90度转弯。

⑤然而,蝴蝶还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它们大都色彩鲜艳,更容易引起捕猎者的注意,这似乎违反了蝴蝶的进化策略。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蝴蝶艳丽的外表体现了它们的生物智慧。

蝴蝶最初是从飞蛾进化而来的,飞蛾喜欢夜间活动,它们率先进化出了大翅膀和闪避的本领对抗蝙蝠。

蝴蝶只在白天活动,它们也有着巨大的翅膀,对于鸟类而言无论如何都是很容易看到的,于是它们索性将身体进化成很显眼的色彩,以此用作一种宣传——蝴蝶是非常难捉的。

如果一只年轻的缺乏狩猎经验的鸟儿看到了一只鲜艳的蝴蝶,它会想:

“哇哦,瞧瞧这块肥肉,它是我的了。

”但很快这只鸟发现,蝴蝶不仅难以赶上,即使抓到了它们,它们也是很滑的,因为蝴蝶翅膀覆盖着鳞片,容易逃脱。

久而久之,鸟就会意识到抓获蝴蝶实在是太费力了,渐渐地就失去了对蝴蝶的兴趣,转而考虑其他的猎物了。

⑥所以,蝴蝶以它独特的生物智慧,既保护了自己,又在自然界留下了一道艳丽的风景。

1.怎样理解第①段在选文中的作用?

2.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似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三、

云南弥勒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人工智能成为医生好帮手

强薇

①近年来,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并开始在许多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

例如,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与英国摩尔菲尔兹眼科医院近日共同发布研究成果,称人工智能算法在诊断眼部疾病的精准度上超越了人类医生。

②这款人工智能算法主要通过分析患者眼部的3D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近年迅速发展的一项成像技术,简称OCT)图像,诊断与老龄化致盲有关的黄斑部退化、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目前,这一算法已能检测出超过50种威胁视力的眼疾,并能给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甚至可以“优先考虑”最迫切需要治疗的人,错误率仅为

5.5%,远低于8位人类眼科专家

6.7%—24.1%的“误诊率”。

以往,不同

的医生对同样的3D成像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款人工智能的高精确度相当于25个医学专家从不同角度会诊的结果。

③更重要的是,这款医用人工智能可以向人类“解释”自己的决策依据。

具体来说,在“阅读”扫描患者眼部后,人工智能第一步将OCT分解成数个区域,并进行标注,这时产生的原始数据人类还难以理解;

第二步分析各个区域的成像,然后用另一种人类可以理解的分类识别系统,来寻找可能存在的病灶迹象,这时的数据对于人类而言具有解释性和可理解性,避免了以往人工智能算法“暗箱操作”的问题,有利于医生和病人了解其决策过程,对人工智能建立信任感。

④一名再资深的医生,其职业生涯中所见的病例也是有限的。

人工智能却凭借其读取和筛选信息的卓越能力,可以接触到庞大的病例资料和诊断数据。

据.称.,IBM开发的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在短短17秒内能阅读3000多本医学专著、4万篇论文,这可能是人类穷其一生都无法完成的。

⑤虽然说人工智能的诊断精准度优于人类医生,但现在就预言人工智能将取代医生这个职业还为时过早。

一名医生能否让患者最大程度地减轻病痛,不仅取决于其经验多少,对患者的态度以及细微的观察问诊,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谓“望闻问切”,说的就是问诊的重要性。

深度的医患互动,恐怕是眼下的人工智能还不能达到的。

⑥此外,人工智能的一大特点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虽然新算法在解释性方面实现了很大突破,但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获得了“深层智能”。

人工智能可以读取海量数据,并能通过这些数据给出有价值的诊断结果,但对于诊疗过程背后的病理药理并没有深刻认知。

⑦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更可能的是,人类医生仍将是为患者诊病的主力。

成熟的、可被解释的人工智能技术,则让医生如虎添翼,使诊疗的过程更准确、更高效、更值得信赖。

1.试分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段中的加点词“据称”是否多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②段跟第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将来人工智能能否完全代替医生?

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

云南景洪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甲骨文研究的春天来了刘钊

①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大地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就已萌生文字的雏形,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的童年时期。

②汉字记录汉语,同时也记录汉语所表现出的思维。

中国古代一切思想观念、文化、文明,都通过汉字这一载体才传布久远,保留至今。

而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成系统的汉字的最早形态,因此说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文明的早期结晶,一点都不为过。

③甲骨文的形体结构体现“六书”的造字理据,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字形。

其造字方法甚至有超出“六书”的地方,体现出古人的独出机杼和奇思妙想。

甲骨文总字头数已经达到4000多,可以自由记录汉语。

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

④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不少还保留着早期形态,这是古人采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手段,借助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所得,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的立意和取象。

如“尹”

字为一只手拿着笔的形状,因此“尹”在古代用为官吏的通称;

“监”字是人用器中之水照面的形象,表示的是古人以“水”为镜的习惯;

“休”字像人在树荫下休息,所以古代“休”字有休息、止息和“荫”

的意思;

“保”字像一个大人背着一个孩子,从大人的角度讲是对孩子的保护,从孩子的角度讲是对大人的依仗,所以“保”字古代有“保护”和“依仗”两个意思。

⑤甲骨文记载的汉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词汇,其所记载的内容也包罗万象。

有些文字较多的记事刻辞更是具有一定的情节,甚至富有故事性,完全可以视为最早的文学作品。

⑥甲骨文已经是符号化的文字,古代“书画同源”,因此甲骨文也具有一定装饰性和美化倾向。

很多形体犹如美术作品中的速写,在构字时尽量采用简单的线条,抓住描写对象的典型特征,凝练生动,概括传神。

其形体体现出的布局上的穿插避让和形象上饱满匀称的追求,更是凸显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

⑦经过海内外几代学者的刻苦努力,目前甲骨学早已成为一门显学。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

项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可以想见,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甲骨文研究将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段中加点的“目前”一词能否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甲骨文有哪些特点?

五、

江苏淮安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题跋:

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

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

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至下的观赏习惯的。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画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

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

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地“签名”,只能偷偷地把名字写在树干上、山峰上。

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

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

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

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

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

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

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

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

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根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

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

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

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

《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

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

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⑥段写《清明上河图》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以“题跋:

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

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

四川凉山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植物也有语言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

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

那么,植物有“语言”吗?

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

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

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

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

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

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

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

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

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

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

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

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

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