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7150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海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北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二〇一七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北海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概况

一、“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回顾

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经验

三、“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规划衔接

第二章北海旅游业“十三五”总体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战略

第三章北海旅游业“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三、构建立体交通

四、推进旅游产业要素完善

五、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

六、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七、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八、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第四章重点旅游行动计划

一、重点旅游项目推进计划

二、区域旅游协调发展计划

三、旅游文化提升计划

四、滨海旅游发展计划

五、乡村旅游发展计划

六、旅游扶贫计划

七、智慧旅游计划

八、旅游创优计划

九、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十、资源环境保护计划

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

一、完善旅游体制保障

二、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形成政策保障体系

三、加大旅游资金投入

四、加强旅游人才建设

五、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与创新

六、深化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七、发展全域旅游,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

八、落实税费政策,保障旅游用地

第一章北海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概况

一、“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北海旅游业处于持续快速增长时期,旅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旅游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旅游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同时,旅游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份量不断加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为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第三产业全面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一)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产业指标屡创新高

“十二五”期间,北海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北海市旅游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2012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2015年旅游总人数突破2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20亿元。

各项主要指标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旅游总人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区第五,总收入连续五年位居全区第四,北海作为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城市、广西主要旅游集散地的地位日益确立。

(二)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

“十二五”期间北海市各年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均达到18%左右,北海旅游业持续强劲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规模的扩大,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凸显。

(三)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5年底,北海旅游业在产业规模、旅游项目建设、旅游接待能力、旅游市场开发等方面发展迅速。

在旅游项目建设方面,北海市拥有各类旅游景区(点)34处,其中,国家旅游度假区1个,自治区旅游度假区2个;4A级旅游景区8处,3A级旅游景区6处,2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自治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广西乡村旅游区4处;广西三星级汽车旅游营地1处。

广西星级农家乐34家(含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12家,二星级5家)。

在旅游接待方面,2015年北海旅游星级饭店的数量有3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4家、三星级饭店18家、二星级饭店7家,社会旅馆645家,总床位数约56500张。

北海市旅行社的数量从2010年的37家增加到2015年的50家,其中出境组团社4家,分社14家,服务网点170家,在册各语种导游员1545人。

旅游车辆、娱乐场所等各类旅游要素不断增多,产业链不断延伸,旅游产业基础不断增强,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十二五”期间,南珠汽车站、嘉和•冠山海景区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已落成,北海邮轮码头、游客集散中心等取得扎实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档次稳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五)宣传促销取得新成效,旅游市场开拓不断深入

“十二五”期间北海市全力营销,整体宣传,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媒体力量进行旅游形象宣传,“南珠之乡,休闲北海”的旅游形象逐步确立。

此外,进一步以节事营销、会展商贸等方式为抓手,继续强化区域合作,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积极推动滨海休闲旅游发展,北海旅游业呈现出稳健的发展势头。

(六)行业管理和市场整顿成效显著,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

联合执法,加大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加了对旅行社及其营业部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北海旅游行业实施优质服务提升活动,有效促进旅游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

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经验

(一)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引导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2013年9月,北海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并相继出台《中共北海市委员会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北发〔2013〕10号)《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的通知》(北政发〔2013〕47号)《中共北海市委办公室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旅游项目责任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北办发〔2013〕51号)《中共北海市委办公室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重点旅游项目表(2013-2017年)>的通知》(北办发〔2013〕52号)等重要文件,为北海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对于促进北海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先行,明确旅游发展战略方向

北海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十二五”期间,北海市旅游业充分发挥优势,科学规划,进一步整合北海旅游资源,打造北海旅游品牌,做大做强北海旅游产业,先后组织编制了《北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涠洲国际休闲度假岛(涠洲镇)总体规划》《北海银滩中区旅游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有序有效地指导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

(三)强化行业管理,优化旅游环境

采取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旅游市场监控,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等有力措施,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能力,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形成经营实力较强的旅游产业集群,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北海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旅游产业的总体规模、发展水平和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与北海应有的城市地位、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以及各方面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诸如旅游资源整合度较差、旅游精品项目较少、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旅游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旅游综合效益较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整合度较差

北海市旅游发展整体协调性不够,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停留在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个景区景点的开发思路上,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整合力度小,北海独特的滨海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农耕文化、渔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汉文化、南珠文化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产品布局范围窄,缺乏主导产品,产品链条短,尤其游客活动空间小,旅游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近年来,随着外部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高铁的开通和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北海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北海目前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交通运输能力相对滞后、旅游交通网络一体化程度不高、客运企业综合协调和系统配合较差、城市道路系统与旅游景点关系协调不足、景区内部交通网络不够健全等问题,制约着北海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环境和市场秩序有待完善

北海旅游市场监管机制体制、统一联合执法机制尚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要,各部门、各系统共同抓旅游、共同发展旅游的全域态势尚未有效形成。

尚存在诸如旅游运输企业服务不规范、旅行社管理与监督链条薄弱、旅游餐饮企业服务不规范等旅游乱象,旅游环境和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四)旅游宣传促销有待加强

北海旅游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资金短缺,对外宣传、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针对境外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不足,具体表现在国内外旅游者到北海旅游人次偏少,人气不足;目前看来与国际滨海旅游胜地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旅游产品结构有待优化

北海市作为滨海城市,目前产品主要是面向大众的低端观光产品,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选择,尤其缺乏有特色的滨海旅游产品,对休闲度假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开发力度依然不足,产品组合较差,未能形成优势品牌,整体规模优势未能较好突显。

四、规划衔接

(一)与《北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衔接

《北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至“十二五”末期,全市形成“七个一”,即一岛(涠洲岛国际休闲度假海岛)、一滩(银滩旅游度假带)、一湾(廉州湾旅游休闲带)、一线(跨国海空旅游航线)、一城(北海老城旅游区)、一湖(星岛湖旅游区)、一林(山口红树林)的旅游空间格局。

以涠洲岛的开放开发为突破,银滩黄金旅游带、廉州湾休闲旅游带、跨国海空旅游航线为支撑,以北海老城、星岛湖、红树林为牵引,外围配以若干乡村旅游区为衬托的空间布局形式,形成各旅游功能区主题突出、相互补充、网络联接、适应各层次客源需求,以海滨度假、康复疗养、观光、运动、娱乐体验、购物美食为主要功能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二)与《北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衔接

《规划》提出确立北海市“一带—两极—三区—四组团”的“1234”的战略布局,为北海市旅游发展搭建坚实的空间骨架:

一带:

滨海旅游发展带;

两极:

涠洲国际休闲度假海岛、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三区:

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合浦历史文化旅游区、白龙珍珠文化旅游区;

四组团:

星岛湖休闲旅游组团、客家文化旅游组团、石湾温泉旅游组团、铁山港工业旅游组团。

(三)与《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衔接

《规划》提出提升品质,打造旅游名城新形象。

1.完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对外,主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建设,积极推进形成泛北部湾城市群旅游产业互动,大力推动并参与构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旅游整体发展格局,打造中国—东盟海上旅游中心,争取将北海列入试行对境外游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城市,大幅提升北海作为有机衔接西南中南、海丝路沿线城市及东盟各国的桥梁纽带地位和作用。

对内,立足高品位海滨海岛景观资源、优良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水体景观资源、稀缺生物景观资源、独特遗址景观、浓郁的海洋文化以及作为古代和近代开放口岸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旅游业向精细和高端发展,促进业态多元化;加快构建以北海银滩和涠洲岛为双核、以北海老城和合浦系列景区为两翼的“双核两翼”发展布局,加快形成涠洲岛旅游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北海北岸休闲文化旅游带、竹林综合休闲旅游区、合浦历史文化旅游区、廉州—星岛湖旅游度假区、山口红树林海岸生态旅游区、曲樟湖光山水客家文化旅游区等8大旅游功能区。

2.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以吸引留住游客为目标,开拓多种体验型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度,积极培育发展滨海休闲、沙滩体育、商务会议、海鲜美食、康体养生等休闲业态,建设潜水基地、邮轮游艇基地、休闲垂钓基地、露营基地等休闲度假基地。

大力发展高端旅游、特色旅游、个性化旅游。

全面推进涠洲岛整体开发,完善岛上供水、供电、环岛路、港口码头、污水处理和垃圾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南湾改造、珊瑚礁观光游览等景区景点项目。

加快推进银滩中区提升改造工程,启动银滩皇冠假日酒店等项目建设,争取启动国际游艇俱乐部建设,逐步将银滩西区打造成为功能完善的高端滨海度假休闲娱乐区。

推进银滩和鳄鱼山景区创5A,启动竹林旅游综合休闲总体规划和山口红树林、星岛湖景区提升建设,全面提升重要景区景点的等级档次。

加快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建设,推动高星级酒店群发展,不断提升北海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3.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完善高铁路网站点配套和集疏运体系,实现旅游目的地与高铁站点无缝衔接。

加大航空市场培育力度,力争每年新增1-2条新航线。

开通环北海半岛海上旅游巴士专线,适时开发夜游廉州湾等海上旅游项目。

积极开发通用航空领域,开辟北海—涠洲岛低空旅游航线,开发乘直升机空中看北海等低空旅游项目,构筑立体化的市内旅游交通体系。

依托北海火车站、北海机场、南珠汽车站、客运港、高速公路加油站、市内主要公交站和3A级以上景区等游客集散地,建设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开通各主要交通窗口和景区链接的旅游专线车,建设游客聚集和疏散的高铁散客旅游集散中心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在交通枢纽区域和游客集中区域开通免费Wi-Fi网络,在4A级以上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打造信息无障碍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

加强旅游市场重点环节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增强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确保在北海旅游的游客能享受到良好服务。

第二章北海旅游业“十三五”总体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全域旅游的总体要求,抢抓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机遇,深入落实舞起“四个龙头”,实施“四大会战”战略,围绕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和广西主要旅游集散地战略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舞起滨海旅游发展的龙头,加速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观念转变,创新旅游发展战略,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以涠洲岛、邮轮母港、北海银滩三大百亿项目为突破口,推进“城市旅游化、全域景区化、生活休闲化、发展生态化、设施体验化”,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塑造最具吸引力海洋旅游城市品牌和目的地形象,建设特色鲜明的滨海休闲度假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让旅游业成为美丽北海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

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利用五年时间,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大会战,逐步实现旅游与城市功能定位更加协调,旅游对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贡献率比重显著提高,与发展全域旅游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明素质等显著提升,把涠洲岛、邮轮母港、北海银滩建成三大百亿元基地,把北海建设成为以海洋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的区域性国际化滨海旅游名城。

第一阶段:

集中创建阶段。

到2019年底,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必需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旅游管理服务体系和旅游产业规模,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

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所有景区及重点公共场所旅游厕所达到A级标准,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完备,智慧旅游体系形成,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涠洲岛旅游区开发初具规模,海洋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基本形成,国家A级景区突破25个,其中5A级景区1个,新增高星级酒店5个以上,涠洲岛旅游区、合浦县成功创建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旅游业对全市GDP的综合贡献、对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旅游新增就业占当年新增就业比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区域内农民年纯收入来源旅游收入占比等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旅游局验收标准。

第二阶段:

巩固提升阶段。

到2020年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建成最具吸引力的区域性国际化滨海旅游名城,形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洋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以上,国家A级景区34个以上,其中5A级景区2个,新增高星级度假酒店7个以上。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50亿元,接待游客达到3800万人次,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率、对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5%以上;旅游业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居旅游城市前列。

三、发展战略

(一)战略思路

1.整合资源,优势发展战略。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北海旅游的发展需改变原有就资源论发展的模式,从市场、管理、空间、政策创新等改革上拓展资源范围,建立资源利用新理念,复合利用各项资源,以“开放、发展、创新、崛起”态度,引入新兴旅游业态,组合优势资源,强调特色优先,融合其他产业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等旅游产品。

2.重塑空间,创新发展战略。

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以滨海及海岛为重点,重组和优化北海旅游的发展,推陈出新,全面推进推动北海旅游产业的转型与重构,这是北海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3.精品建设,品牌带动战略。

以涠洲岛、邮轮母港、北海银滩三大百亿项目为抓手,建设一批高质量、高品质的滨海旅游精品,以高端旅游精品为突破口,带动滨海旅游产品的建设,大力培育优势旅游产品,构建一系列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产品体系,形成北海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4.产业改革,转型发展战略。

根据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北海旅游发展需改变原有仅以观光旅游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必须以全新的运营模式来引导产业,以国际化标准来配套各个旅游发展要素,促使北海的旅游业朝着合理化和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北海旅游产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型。

5.统筹协调,全面发展战略。

旅游是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有力引擎,通过旅游与社区发展协调,与土地利用协调,与市场营销协调,与城市风貌,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力求找到一条通过旅游业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6.有序部署,保障实施战略。

当前北海旅游发展需侧重大型休闲度假产品建设;侧重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侧重大企业大项目的引入等为突破口,通过合理有序、重点突出的战略部署,以点带面,从全社会各个层次保障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战略重点

强化沿海。

在海岸线功能调整、用地整理的基础上,强化滨海旅游产品建设,根据市场需求,有序增加岸线的旅游度假设施、自然风景观光与个性化休闲度假等活动,丰富沿海旅游业态。

升级海岛。

在保护和修复涠洲岛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的前提下,按照国际休闲度假海岛的标准,综合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休闲度假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合理控制涠洲岛无序扩张,保护有限土地资源。

提升主城。

全面提升北海市主城旅游服务功能,尤其是老城的旅游发展,加强城市风貌、城市景观、旅游集散中心、文化体育娱乐、美食购物、外币兑换、亦旅亦居的旅游滨海社区建设,改善城市旅游环境。

固南拓北。

通过有侧重的“旅游区及组团”建设,实现有序的旅游城镇空间。

南部依托涠洲岛及银滩区域极核,跳出主城区,形成相对成熟的度假旅游服务配套区。

北部依托交通优势,拓展合浦区域独特旅游资源并与主城资源共享,形成北海中心城区休闲旅游的重要区域。

辐射乡镇。

强化乡村旅游,以景区、度假区周边附近的原生态植物景观、乡村农庄、地方文化、山岭水库等旅游资源为基础,逐步开发多元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提升各个乡镇的旅游品质,以旅游拉动其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互补发展。

第三章北海旅游业“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充分挖掘海岸、海滩、海岛、海上跨国等海洋文化、南珠历史文化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等北海特色元素,塑造海洋休闲、文化体验、养老养生、滨海运动等旅游品牌,加快构建以北海银滩和涠洲岛为双核、以北海老城和合浦系列旅游区为两翼的“双核两翼”发展布局,加快形成银滩滨海度假旅游区、涠洲海岛度假旅游区、老城休闲文化旅游区、白龙综合休闲旅游区、合浦历史文化旅游区、星岛湖养生度假旅游区、山口湿地生态旅游区、曲樟客家民俗旅游区等旅游功能区,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北部湾国家海岸旅游目的地、最具特色的纯美海湾旅游地、最美丽的海岛度假胜地,加快把北海建设成为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城市、广西主要旅游集散中心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海洋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的区域性国际化滨海旅游名城,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全面推进北海市各旅游片区建设

1.银滩滨海度假旅游区。

以北海银滩为中心,通过控制性引导滨海城市风貌建设,重点培育和建设高星级亲海酒店群,配套建设国际邮轮码头、游艇港湾、大型商业中心,完善大型海滨浴场、海上摩托快艇、海上跳伞、沙滩足球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休闲度假、娱乐、疗养、观光、商务、会议等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构建“一道两镇四区”的分区结构:

(1)一道:

滨海旅游风景道。

提升美化海景大道,进行沙滩整治和海岸线保护工程。

整合周边滨海风光、田园景色、城镇景观和人文景点,配套南康古镇旅游服务基地、青山头滨海自驾营地、观景平台、渔人码头等设施,打造一条“既可观又可游”的滨海风景道。

(2)两镇:

建设侨港魅力风情小镇、疍家小镇。

侨港魅力风情小镇:

改造侨港,建设魅力风情小镇。

打造侨港特色美食中心:

以改造风情街,提档升级;打造风情港湾(建设海鲜美食一条街)。

打造旅游中心:

定期举办海鲜美食节、龙舟节;打造休闲渔业海钓中心;建设特色商品一条街;改造侨港度假浴场。

疍家小镇:

围绕“大海的馈赠”,以疍家特色文化为主题,从小镇的标识、公共设施、建筑外立面、绿化、街道布置等大小各处均体现疍家元素:

针对不同游客群体布局精品民宿、快捷客栈、“候鸟”度假区等;围绕疍家美食文化打造疍家美食街;打造疍家民俗文化区,常态演出咸水歌、舞台剧;打造北海特色产品(销售)街区;打造“涂鸦”艺术街区。

(3)四区:

银滩滨海度假酒店区、银滩滨海休闲娱乐区、银滩滨海生态休闲区、园博园游览区。

银滩滨海度假酒店区:

以高星级亲海酒店群为核心,建设国际邮轮码头、游艇港湾,配套高端休闲商业、餐饮、娱乐、运动等综合消费设施,打造高端旅游集聚区。

银滩滨海休闲娱乐区:

规划设计范围银滩四号路以南,西起国际客运码头,东至冯江家口。

从西至东,共分为五个大的功能区:

银滩游客集散中心区、银滩海洋文化区、银滩之沙休闲娱乐区、银滩公园区、银滩度假养生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银滩滨海生态休闲区:

以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为核心,整合冯家江湿地公园等资源,科学开发,集中打造,建设生态、休闲、民俗、科普、体验等项目,打造大型滨海湿地主题公园。

园博园游览区:

以北海园博园为重点,建设集园林园艺、“碧海丝路”主题表演、民族文化、科普科研、旅游展览、生态展示的公园,将园博园打造成为广西民俗风情乐园。

2.涠洲海岛度假旅游区。

范围包括涠洲岛、斜阳岛及近海海域,通过岛屿风貌控制、景区景点开发、配套高档服务设施等,建成以海岛度假、休闲娱乐、商务会议为特色的世界级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构建“一湾两翼三区一海”的分区结构:

(1)一湾:

南湾风情度假湾。

以万国风情、多元文化为特色,以鳄鱼山与五彩滩火山地质遗迹集中区、火山口海湾、古珠池为依托,以南湾小镇、水上休闲运动基地、国际风情酒吧街、国际时尚艺术表演中心、国际交友联谊中心、湾仔国际会议中心及论坛永久会址、五星级酒店、游艇俱乐部、湾仔VIP浴场、南珠风情体验区等的建设,丰富景区、主题街区、休闲娱乐、海上运动等商业业态,建成海岛夜生活的集中区及国际时尚休闲海湾。

(2)两翼:

石螺湾休闲度假区、东岸国际休闲社区。

石螺湾休闲度假区:

以“珊瑚+海水+沙滩+火山悬崖+热带森林”的滨海度假资源组合为依托,深度挖掘可开发的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推进超豪华度假村、高星级度假酒店群、火山海岛养生基地、艺术家部落、红酒品鉴庄园、各类俱乐部及企业会所等项目建设,打造涠洲岛的高端休闲度假区。

东岸国际休闲社区:

以教堂、优质海滨依托,重点发展东岸滨海体育公园、国际社区、俱乐部、免税店,推进原生态民俗社区、南洋别墅区、文化交流社区、主题社区等四类社区建设,打造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国际休闲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