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169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docx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

 

教师备课本

 

姓名:

李玲华

学科:

发现与探索

年级:

六年级下册

日期:

2013年2月24日

 

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1、连通器

1

2

2、走进三维空间

1

3

3、有趣的离心现象

1

4

4、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1

5

5、不敲自鸣

1

6

6、有趣的回声

1

7

7、失重现象

1

8

8、统计规律

1

9

9、远离香烟

1

10

10、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1

11

11、你算的数字有多大

1

12

12、用平面图形做成球体

1

13

13、地震

1

14

14、希望发明法

1

15

16

17

18

19

20—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连通器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

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

教学准备

连通器实验器材、壶等。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实验一、认识连通器

1、先注入一些水,观察水面一样高吗?

2、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二、连通器的原理:

向A容器里注水,当水停止流动观察水面现象,打开连通器D看到什么现象?

讨论连通器的原理。

实验三:

实验设计:

立体交通,运用连通器原理设计。

探索延伸:

房屋装修用水管测量原理。

教学效果:

同学们了解了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效果良好。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走进三维空间

教学目标

用长方形纸盒进行三维空间的研究,了解三维空间的知识,初步训练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三维空间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学准备

牙膏盒、魔方、纸盒等。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1、观察与实验:

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你能看到几个面?

2、空间想象训练,魔方有几个小正方体?

1面2面3面涂色的

小正方体有几块?

3、练一练空间想象,

见书7页的练习

4、填数字

探索发现

探索延伸

教学效果:

通过用长方形纸盒进行三维空间的研究,了解三维空间的知识,初步训练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有趣的离心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了解研究离心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什么是离心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讨论

教学准备

几个玻璃球、塑料盒、勺、小水碗、塑料瓶、塑料圆片、胶带等。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实验一:

飞球走壁,

把一个玻璃球放在塑料盆里晃动观察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

实验二;旋转的水

说明实验方法,并思考:

为什么碗中的水会向外运动?

实验三:

整理一台简易“离心仪”

说明实验程序,并观察硬币都停到瓶子的什么地方了?

说说其中的道理。

探索发现:

探索延伸;生活中洗衣机、甩干机利用了什么道理?

教学效果:

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同学们认识了什么是离心现象。

及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4、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教学目标

通过酸碱性测试认识生活中常见液体的酸性和碱性。

并注意实验中的安全。

教学重点

认识酸性和碱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讨论

教学准备

ph试纸、吸管、醋、橘汁、牛奶、汽水、肥皂水、洗发水等。

教学过程:

实验一:

ph试纸的使用,

1、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试验一下使用方法。

2、思考:

白醋嗜酸性还是碱性物质?

实验二:

认识生活中常见液体的酸碱性。

1、先在玻璃上放一张PH试纸

2、用一支吸管吸少量液体滴到试纸上。

3、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被测液体的酸碱性。

4、重复上面的各项操作。

5、将测定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思考讨论,探索发现。

探索延伸。

教学效果: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物质的酸碱性,学会了用试纸测定液体的酸碱性。

对正确使用生活中的物品有帮助。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5、不敲自鸣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共鸣现象及应用。

知道了什么是共鸣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共鸣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讨论

教学准备

音叉、收音机、空盒子、玻璃杯、筷子、带共鸣箱的乐器等。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实验一:

观察共鸣现象,摆好俩个音叉,敲击第一个音叉,听第二个音叉是否

声?

实验二:

观察共鸣现象,打开收音机播放歌曲放在地上听一听,再放在空盒子

听一听。

比较一下声音有变化吗?

实验三:

共鸣箱,把茶杯紧贴耳朵细听声音,听到了些什么声音?

探索发现: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共鸣现象?

探索延伸:

将两个玻璃杯都装上水敲击其中一个,看另一个会出现什么现象?

你能说说乐器上的共鸣箱在那里吗?

教学效果:

通过实验,研究,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共鸣现象。

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6、有趣的回声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研究回声的产生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回声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交流。

教学准备

镜子、纸筒、手表、雨伞、支架等。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实验一:

回声现象的研究,将镜子放在桌子上,画一条和镜面垂直的直线,

两边各放一个纸筒,在一侧纸筒口放手表,再另一纸筒能听到声音吗

为什么?

实验二:

回声现象的研究:

把两把伞按图三放置好,在右侧横杆上挂一块机械

手表,你在另一把伞听到了什么?

了解回声的应用,讨论一下

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声音反射的原理即如何产生回声。

探索延伸:

阅读资料。

讨论交流一下。

教学效果:

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回声产生的原因及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失重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失重现象,进而了解一些有关在太空中失重的有趣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失重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交流

教学准备

体重计、小螺母、大螺母、橡皮筋、纸杯、绳子等。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实验一:

体验失重。

站在体重称上看一下自己的体重,快速下蹲看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二:

螺母的失重现象。

把橡皮筋中间栓上一个大螺母,两端各栓一个小螺母,按图放好,将纸杯从一米高处放手注意观察杯口螺母的运动情况。

实验三:

太空中的玩具。

玩“杯子接球”和溜溜球。

会出现什么情况?

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知道了什么是失重现象?

探索延伸

伞兵跳伞和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了解。

教学效果:

通过实验认识了什么是失重现象,进而了解一些有关在太空中失重的有趣现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8、统计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对橘子瓣数和人身高的研究,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寻找规律。

教学重点

如何用统计的方法寻找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研究、交流。

教学准备

橘子、果盘、健康卡片、记录表、统计图。

教学过程:

实验一:

橘子的瓣数

分小组把橘子一个一个剥开,数一数橘子瓣的数量,记录下结果。

合作完成一张橘子瓣的统计图表。

找到有什么规律,大多数橘子是多少瓣吗?

实验二:

人的身高

分小组测量每个人的身高,记录下数据,合作完成一张全班同学身高统计图。

将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描出一条曲线,并观察曲线的特征找出规律。

探索发现:

你通过实验找到了什么规律?

和大家交流一下。

探索延伸

课余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的手长能找到什么规律?

教学效果:

同学们通过实验基本上学会了如何用统计的方法寻找规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远离香烟

教学目标

了解吸烟的危害、增强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和远离香烟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交流等

教学准备

锥形瓶、胶塞、玻璃管、胶管、香烟、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

小金鱼的对照实验

往有小金鱼的锥形瓶中“吸烟”看看小金鱼有何变化?

另一只不“吸烟”

对比一下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香烟中的有害成分

香烟中有煤焦油、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

三、惊人的数据

阅读39—40页资料,了解吸烟带来的危害。

四、从我做起、抵御香烟的诱惑、远离香烟。

进行讨论交流总结。

五、探索延伸

教学效果:

同学们真切地了解到吸烟的危害,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要远离香烟,自觉抵制香烟,抵制诱惑。

珍视自己的未来。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0、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的实验、计算、研究收集数据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了怎样计算平均值和估算平均值。

教学重点

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

交流。

教学准备

收集处理数据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实验一:

计算数据的平均值

计算10月份的平均气温,方法是将气温数据相加,再除以10即为平均数。

实验二、估算数据的平均值

要求:

不用计算,快速说出汽车百公里耗油的平均值。

方法:

观察几个数值有何特点?

哪个数字反复出现?

实验三、估算数据的平均值(中数法)

方法:

先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找出中间位置数,即中数。

探索发现

总结如何计算平均值和估算平均值。

探索延伸:

估算的研究。

教学效果:

知道学会了如何计算平均值和估算平均值。

认识了有时必须用估算的方法来获得事物的相关信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1、你算的数字有多大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在棋盘上放麦粒等活动,研究等比数列问题。

知道等比数列的知识。

教学重点

研究什么是等比数列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计算器、画好一张8*8=64格计数统计表。

教学过程:

1、先在纸上按图绘制一张8*8=64的模拟棋盘。

2、实验一:

模拟在棋盘上放麦粒,1格放1个、二格放的是一格的2倍、依次放置并记录。

提示随着数字的增大,可以使用计算器。

实验到第三行有什么体会?

第四行呢?

到第64格麦粒数是9223372036854775808。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啊!

3、折纸的高度

拿一张白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

一共对折30次,然后,你能测量它的高度吗?

折几次就折不动了?

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探索延伸:

看52页的故事想一想结局会怎样?

交流一下。

教学效果:

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了等比数列的一些知识,认识什么是等比数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2、用平面图形做成球体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亲手粘合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纸片,了解由平面图形到

出现拱形曲面的过程,从而了解整个球体的缝制过程。

教学重点

了解平面与曲面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复印图5、一个足球。

教学过程:

一、足球面上的知识:

1、认识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2、观察足球上形状和黑皮与白皮的关系。

说一说。

二、实践活动:

1、师:

怎样由平面的黑、白皮块缝制成一个球体?

讨论交流如何缝制?

2、动手整理:

先说清缝制的步骤,再进行缝制。

探索发现:

通过研究足球图形及缝制过程有何收获或发现?

探索延伸:

你能用12块正五边形粘成一个12个面的立方体吗?

试试看。

教学效果:

孩子们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了两种正多边形图形,通过动手整理,了解了平面与曲面之间的关系。

今后还会学到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3、地震

教学目标

了解地震的一些知识,了解地震的原因及减灾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地震的原因及如何减灾。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毛巾几条、模拟沙盘、收集地震成因与减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习信息资料:

地球的构造

二、实验一:

地震探讨

把四条颜色不同的毛巾叠在桌上,当做水平岩层,两手按在岩层上,把它慢慢

向中间挤压,毛巾出现什么现象?

三、实验二:

地震探讨

说明实验程序进行实验并说说现象及感觉。

四、实验三:

地震探讨

先说明实验程序,再用沙盘模拟地震,观察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探索发现

探索延伸:

地震时怎样做?

先讨论再汇报交流。

教学效果:

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地震的一些知识,知道了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发生地震时怎样做才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4、希望发明法

教学目标

研究身边的物体,分析发明它的过程并找出发明的特点,实践希望

发明技法的发明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到希望是发明的萌芽是实现发明的基础。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收集运用希望发明法发明相关物品的信息。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希望发明法

帕斯卡如何发明计算器的?

张衡如何发明地震仪的?

你有和想法或希望?

活动二、探索希望发明法的发明规律

飞机如何发明的?

高压锅如何发明的?

电冰箱如何发明的?

讨论交流。

探索发现:

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

探索延伸:

希望发明法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怎样应用?

讨论一下。

教学效果:

孩子们认识了希望是发明的萌芽和基础,要敢于提出希望。

认识到了这个方法对于我们将来的发明创造活动非常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