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86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统考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

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

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

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他答曰: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

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

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清白以死直”的誓言。

在《涉江》中,他表示: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

《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

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

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

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

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却不他迁。

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C.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

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B.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屈原的回答体现了他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C.屈原最后投身汩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

D.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的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不可忽视。

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教 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

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

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

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

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

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

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

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

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

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

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

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

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寻找。

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

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

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

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

“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

“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

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

“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

“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

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

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

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

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

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

“……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

罪过呀!

……”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描写了北方城市里的教堂、钟楼和修女,营造了浓浓的宗教氛围,属于小说自然环境的描写。

B.“我”生活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联情节,内容更加紧凑,更具有真实感。

C.神父待人谦恭、和善,虽然觊觎外公的大衣,但事后又幡然悔悟,所以得到了外公的原谅。

D.两个舅舅一直对教父言听计从,外公“遇难”后,舅舅们不知所措,这是神父阴谋得逞的原因。

5.小说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6.小说结尾外公突然出人意料地活着回来,这样设计有何妙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

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

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

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素,还要涵盖智能经

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二: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

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

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

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

如智能缴费、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

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XX百科”、《人民日报》)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有产无智”。

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

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

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终端产品。

二是“有智无慧”。

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

三是“有慧无惠”。

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的压力。

B.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已形成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C.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要。

D.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面临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息壁垒等多种风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慧城市”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B.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C.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D.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

9.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

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事宋竟陵王刘诞,诞反,淡坐诛。

昭六岁而孤,十一,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

为雍州刺史袁顗客,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

顗叹曰:

“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

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

每经昭户,辄叹曰:

“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

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

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

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

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

“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

”天监十一年,出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

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数间屋俱倒,即梦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

自后郡舍遂安,咸以昭正直所致。

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

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

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

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召其子曰:

“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

”其居身行己,不负于暗室,类皆如此。

京师后进,

舒中高一统考语文第5页(共10页)

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

大通二年九月,

卒,时年七十五。

诏赐钱三万,布五十匹,即日举哀,谥曰贞子。

(节选自《梁书•傅昭传》)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明帝践阼阼:

帝位

B.身安粗粝粗粝:

粗劣的食物

C.昭所莅官莅:

来到

D.王嗣帝位嗣:

继承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B.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C.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D.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1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谥,即谥号,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C.舍人,随侍身边亲近属官的统称,但是战国和汉初王公贵族没有舍人。

D.“大通”属于年号,“大通二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二年。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封建王朝保留纪年的一种名号。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昭做事专注,很受欣赏。

他做雍州刺史袁顗的门客时,袁顗认为他读书时神情不一般,必定成为人才;袁粲也称其有名人贤士之风。

B.傅昭为官廉洁,没有贪念。

在任中书通事舍人时,他廉洁清静,不干预别人的事;生活简朴,明帝赞他有古人的风范,赠送给他漆盒烛盘。

C.傅昭笃厚谨慎,严于律己。

儿媳妇从娘家带来别人馈赠的牛肉,他认为吃了犯法,又不好报官,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让儿子把牛肉埋掉了。

D.傅昭为人守正,备受仰慕。

他时常以清静施政,不因私利与人交往;京城的后辈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②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杜审言于公元645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写了这首五言律诗《经行岚州》。

15.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1项是(3分)()

A.“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往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花不发”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B.“新旧雪仍残”中“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雪仍残”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C.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6.“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比喻我方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的句子是:

“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7分)

舒中高一统考语文第7页(共10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国庆期间,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千年蜀源古村落数百亩向日葵花     ,金黄耀眼的田园风光与粉墙黛瓦马头墙古村落     ,花以景衬,景以花容,勾勒出一幅绝美的水墨徽州画卷,各地游人   ,赏花拍照,    。

为国庆假日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蜀源村以“花海”业态打造为抓手,加速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每年春季,次第开放的油菜花遍布村庄各处,(     )。

点缀于经典徽式建筑间的油菜花田色彩明丽,呈现出一派悠闲、惬意的田园情调。

秋季开放的向阳花分了三批种植的,基本上花期末尾要到大约10月底前后就结束了。

今年蜀源村进一步改良了品种和种植方式,引进兼具观赏和食用型的种子,提高葵花品相,提升附加值,同时拓宽增收渠道,将“葵花经济”做得更加红火。

18.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竞相怒放   交相辉映   纷至沓来   流连忘返

B.交相辉映   竞相怒放   纷至沓来   流连忘返

C.交相辉映   竞相怒放   流连忘返   纷至沓来

D.竞相怒放   交相辉映   流连忘返   纷至沓来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走进村庄就好像置身在一片花海之中

B.整个村子犹如处在了花海之中

C.进入村庄就像在花的海洋中游泳

D.在花的海洋里隐藏着一幢幢民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秋季开放的向阳花是分了三批种植的,基本上花期末尾到大约10月底就结束了。

B.秋季开放的向阳花分了三批种植,基本上花期末尾要到10月底前后就结束了。

C.秋季开放的向阳花是分了三批种植的,基本上花期到10月底就结束了。

D.秋季开放的向阳花分三批种植,基本上花期要到大约10月底前后就结束了。

21.下面是光明小区的一则通告,其中有四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4分)

通 告

各位老板:

为了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保障“创建和谐小区、争当文明业主”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提出如下要求:

①严禁在小区内拉绳搭竿晾晒衣被,一旦发现,物业将叫有关人员没收衣被并对物主处以50元罚款。

②进入小区的车辆要按指示标志开,不要为一己之便损坏草坪和排水管道等配套设施。

③小区温泉泡池不是公共澡堂子,泡池内严禁洗头、洗脚和搓澡等不文明行为。

光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

2018年7月1日

(1)将_______改成_______

(2)将_______改成_______

(3)将_______改成_______

(4)将_______改成_______

22.某校对高一28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卷调查,有关数据统计如下:

对研究性学习态度

人 数

比例

其中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与比例

喜欢或比较喜欢

229

81.8﹪

有参与经历者占57.6﹪

无参与经历者占42.4﹪

不喜欢

51

18.2﹪

有参与经历者占9.8﹪

无参与经历者占90.2﹪

请根据以上图表数据,得出两条结论:

(4分)

(1)                                                  

(2)                                                    

四.写作(本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2018年已进入尾声,回首这一年,多数人和这个国家都经历了许多事情。

有的在情理之中,有的在预料之外,有的令人激动自豪,有的促人反思感伤。

但无论哪一种情形,都值得化成记忆,并据此展望未来。

请结合个人经历与所见所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舒中高一统考语文第9页(共10页)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月考2答案

1.C偷换概念,原文第三段是说“无求与苏世”使独立不迁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2.A“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从文章最后一段可知,这是作者的观点。

3.A“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错误,文中引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阐释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

4.B解析:

A项“属于小说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述错误,属于社会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