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1873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 鲁教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颐和园》教学实录素材鲁教版

《颐和园》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理解“横槛、画舫”等词语。

2.能够找出描写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3.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

1.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体会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背诵课文第四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孩子们和我一起写“颐”,生书空。

)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该怎么读(课题)?

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你又想怎么读?

小结:

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学习生字词

1.PPT出示字词

第一组(注意字形):

“颐和园、长廊、柱子、建筑、掩映、堤岸、雕刻、狮子、神清气爽、隐隐约约

葱郁的树丛、金碧辉煌的宫殿、朱红的宫墙”

师:

谁愿意来读读?

生带读(特别注意落实“堤岸”的“堤”的读音)

师:

哪些字形你觉得容易写错,提醒一下同学。

生一:

“雕刻”的“雕”右边是“住”加一横。

生二:

“葱郁”的“葱”不能少一点,“隐隐约约”的“隐”却没有。

在自己本上写写

第二组(多音字):

“佛香阁、几乎”

师:

你发现这一组词的特点了吗?

生:

都有一个多音字,“佛”和“几”

师:

另外有什么读音,给它组个词

师:

一起来准确地读读。

第三组(注意意思):

借助图片理解意思:

横槛、画舫

找近义词理解意思:

远眺、耸立、姿态不一

师:

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这两个词。

“横槛”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PPT展示图片),谁来说说?

生:

横嵌在柱子上方的长方形木板,上面贴满了五彩的画。

师:

说得太棒了。

这就是画舫(PPT展示图片),谁愿意说说它的意思?

生:

装饰精美供游人游玩的船。

师:

真不错,我们从字形上也能看出它的意思。

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这组词。

生读

师:

给它们找找近义词

生:

“远眺”的近义词是远看;“耸立”的近义词是“屹立”、“矗立”;“姿态不一”的近义词是“千姿百态”。

师:

以后我们就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

生齐读字词。

2.课堂练习一

3.全班齐读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全班合作朗读全文

师:

读得真好!

把这些词放到课文中还会读吗?

我想请4位同学读2-5段,第一和六段全班一起读。

其余同学边听边标记:

课文主要讲了颐和园哪些景物?

按什么顺序写的?

2.理清游览顺序

师:

课文主要讲了颐和园什么特点?

写了哪些景物?

生:

“美丽”,我是从一段知道的。

师:

那请你来读读第一段。

那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板书)

师:

你真会发现,谁还发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生:

先到长廊,再到万寿山脚下,再登上万寿山,最后来到昆明湖。

师:

他说得好不好?

你是从哪里找出这游览顺序的?

生:

2-4段每段第一句。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

我们根据这些第一句把板书补充完整好吗?

生:

“来到”长廊,“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就是”昆明湖,十七孔桥

师:

原来每段开头就点明游览的地点,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而且都用了不一样的动词,作者真是用心啊。

这就是“移步换景”

3.完成练习二

师:

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感受一下。

请几位同学口头完成上面的练习(PPT出示)

()颐和园的大门,()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长廊,就()万寿山脚下。

()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就是昆明湖。

四、精读课文,感受“长廊”的长与美

1.放声自读第二段

师: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长廊,请大家放声自读这一段,看看“长廊”有什么特点?

2.感受长廊的“长”

生:

读了这一段我感受到长廊很长(板书:

长)

师:

你从哪句话读出了长廊的长?

生: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PPT出示)

师:

谁能再读出它的长

2-3位学生读生读

师:

真长啊,“一眼望不到头”,那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长廊的长?

生:

列数字

师:

谁还能把这几个数字读好了,读出长廊的长。

师:

让我们一起读出长廊的长。

全班齐读。

3.感受长廊的“美”

师:

除了“长”,还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长廊什么特点?

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生:

画很多,“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

长廊画这么美,你能美美地读出来吗?

生读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颐和园长廊上的“横槛”,相信看完会读得更好!

再请一生读,全班齐读。

师:

长廊的画真美呀,画中的人物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每一幅画都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这些画内容丰富多彩,画面栩栩如生。

体现的就是一种艺术美啊!

(板书:

艺术美)

师:

读着读着,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

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师:

谁能骄傲地读一读。

师:

那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读

师:

现在请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老师来读,体会下,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师范读长廊的美部分师)

生:

花木很多“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这是什么美?

师:

哦!

风景很美(PPT出示句子),请你美美地读一读

生:

长廊的花真多啊,四季都有花。

师:

那请你美美地读。

生:

微风中还带着花香,真美。

师:

你都陶醉了,请你读出这种感觉

生:

神清气爽,我仿佛到了人间仙境。

请你读出你的感受。

师:

老师想到了一句诗“暖风熏得游人醉”,我们得说“香风熏得游人醉”,让我们一起来读。

小结:

这红绿相间、古色古香的长廊,这一幅幅精美的绘画,这常开不败的花,这浸在花香中的长廊啊!

你看,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多么有才干呀!

师:

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长廊的长和美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分四大组查找颐和园资料

六、板书设计

颐和园

来到来到登上站在就是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长、美

艺术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初步感受颐和园的风景美。

还记得课文写了颐和园哪些主要的景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教师按学生回答板书)

师:

昨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游览了长廊,你有什么,长廊风景如何?

生:

长廊很长,很美。

师:

我们再往前走,走完长廊,我们便来到了哪里啊?

赶紧再读课文,体会下其他景点的特点,标注在相应的段落旁边。

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二、游赏“万寿山”

1.游赏“佛香阁”

师:

“走完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

生:

佛香阁、排云殿

师:

(出示“万寿山”课件)同学们能在图上指出哪是“佛香阁”、哪是“排云殿”吗?

(指名说)理由是什么?

生1: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生2: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出示课件,欣赏“佛香阁、排云殿”的近景。

师:

“佛香阁”给你什么感觉?

生:

雄伟、美丽

师:

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说说你的理由(PPT出示句子)

生:

“耸立”,“闪闪发光”

师:

读出你的感觉。

师:

请你读出佛香阁的“雄伟”

请你读出佛香阁的美丽。

2.游赏“排云殿”

师:

“排云殿”又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

富丽堂皇(PPT出示句子)

师: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突出了排云殿的美?

生:

金碧辉煌

师:

让我们一起读出排云殿“金碧辉煌”的样子吧!

师:

闪闪发光的佛香阁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同学们自由地再读课文,想象一下,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

雄伟壮观

师:

这就是皇家园林的建筑美呀!

(板书:

建筑美)这些气势恢宏的建筑包含着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呀!

同学们看大屏幕再读这段话,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3.游赏“登上万寿山”

(1)师: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俯看整个颐和园那将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哪?

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读后同桌讨论:

看看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哪个方向的风景最美?

说明理由。

生1:

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向下望“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生2:

正前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生3: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师:

大家可真会找啊,那你觉得哪个方向最美呢?

听老师来读,感受一下。

(按学生实际回答调换顺序)

(2)昆明湖的“静和绿”

生1:

我最喜欢昆明湖。

因为昆明湖里又静又绿,还有游船画舫,让人感觉很惬意。

师:

还有谁也喜欢这里?

(生举手)这么多啊!

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吧!

(PPT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

师: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昆明湖非常美,非常静。

师:

同学们,这句话是用了什么手法描写的呢?

生:

比喻。

师:

比喻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

把昆明湖比作镜子和碧玉。

师:

把静的昆明湖比作了?

生:

镜子。

师:

把绿的昆明湖比作了?

生:

碧玉。

师:

同学们,那我们就读出它的静和绿,谁再来读一下?

师:

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静呢?

生:

从“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体会到的。

师:

你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

“滑”是光滑的意思,说明水面没有一点波浪,很平静。

师:

回答地真好(PPT突出“滑”字)同学们,一般说船经过水面,我都用“划船”的“划”,这里作者却用“滑冰”的“滑”

同桌两个可以互相做一个划船的动作,再在做一个滑冰的动作。

说说你的感受

生:

“划”是人的手不停地在动,“滑”是迎着风向前,很平静,很舒适的感觉。

师:

虽然都是动词,但用这个动词“滑”就衬托昆明湖的静这样的手法叫作“以动衬静”。

此时,我们就是游船画舫,游船画舫就是我们,让我们静静地从水面上“滑”过,谁能把昆明湖的静和绿读出来?

师:

学生朗读后老师评价。

(3)城楼和白塔

师:

同学们还喜欢什么景物呢?

为什么喜欢它?

生:

城楼。

因为很神秘,是隐隐约约望见的。

)(PPT出示相应句子)

师:

请你读出你的喜欢来。

师:

同学们,谁还喜欢哪些景物?

生:

树丛,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因为它古色古香,让人感觉走进了历史。

(PPT出示有关句子)

师:

请你读出它古色古香的韵味。

生读

师:

读得多好呀!

你看这有充满生命感的绿色,有象征皇室颜色的黄色,又有古人最喜欢的朱红。

它充分展示了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谁能读出它皇者的气势。

师:

还没有完全读出它的气势和美。

谁再来读一下?

师:

同学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要突出它的颜色,那“古色古香”和“气势”就出来了。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4)练习

师:

你看,颐和园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特别是昆明湖的美景!

(板书:

风景美)你能把描写景物美的关键词语填写出来吗?

(PPT出示)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的()的琉璃瓦屋顶和()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得像一面(),()得像一块()。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师:

同学们仔细考虑一下,所填的词语都是写的什么?

生:

前面的是写建筑物的颜色,后面是写湖水的特点。

小结:

这些词语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这就是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描写景物的美,并且运用了比喻,把景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作者按层次来写,“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这些词语说明了写景物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读者读起来才会清楚明白。

让我们再次齐读第四段感受一下

三、游赏“昆明湖”

师:

其实在颐和园内占地面积最大的不是万寿山,而是烟波浩渺的昆明湖。

我们可以来到昆明湖畔的长堤上漫步,也可以驻足欣赏美丽的十七孔桥,还可以走过十七孔桥来到小岛上游玩。

你最想到哪里去看呢?

请大家自己来学习,感受下昆明湖的其它美景。

谁来读一下自学要求?

生读自学要求:

1.这段话描写了昆明湖的哪些景物?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2.你最喜欢哪种景物?

作者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语来描写它的特点?

师:

下面四个同学一个小组自己来学习。

生四人一组进行自学。

讨论交流。

师:

我们分小组学习到这里。

第一个问题,写了昆明湖的哪些景物?

生:

石桥,堤岸,小岛,垂柳……

师:

谁再来说写了哪些主要景物?

生:

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师:

主要写了“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先写了什么?

生:

先写了堤岸,然后写了小岛,最后写了十七孔桥。

师:

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第二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些景物?

生:

十七孔桥。

师:

你来读一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吧。

生读(PPT出示相应句子)

师:

你读得真棒!

同学们说这一段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十七孔桥的特点?

生:

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

师:

还有呢?

生:

“上百根”“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师:

“桥洞多,柱子多,狮子多,各不相同”多么奇特的十七孔桥啊,多么巧夺天工的十七孔桥啊!

四、总结写法。

1.首尾呼应

师:

我们再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谁来读一下?

生:

男生读最后一段“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生:

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

这两段有什么关系?

生:

首尾呼应。

师:

从哪里看出是首尾呼应?

你说。

生: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是讲颐和园的景色很美。

师:

说的非常正确!

开始说颐和园很美,最后又说颐和园很美,说也说不尽。

这就叫首尾呼应。

这是课文写作上的第一个特点。

(板书:

首尾呼应)

2.游览顺序清,过渡句明。

师: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

作者游览颐和园的时候主要游览了哪些景物?

生: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

分别用了什么句子交代这些顺序

生说。

师:

看,这篇文章的第二个特点:

交代清游览顺序,运用好过渡句。

(板书:

游览顺序清,过渡句明。

3.有代表性的景物。

师:

写长廊时,写出它的艺术美,主要写了——

生:

横槛上画。

师:

写万寿山时,主要写它的建筑美,主要写了——

生:

佛香阁

师:

写昆明湖的时候,主要写它的风景美,主要写了——

生:

风景美。

师:

你看作者每写一个景点的时候,都是抓住景点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

(板书:

有代表性的景物)同学们在自己写游记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文章当中去。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首尾呼应

艺术美建筑美风景美游览顺序清,过渡句明

有代表性的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