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93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docx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

(四年级上)

第一单元:

乡村即景

1.《乡村》

2.《芦花》

3.《荷》

第二单元:

天的魔术

4.《日时》

5.《雪》

6.《日月星》

第三单元:

别样的争和辩

7.《猫捕鱼》

8.《龟兔竞走》

第四单元:

读书要得法

9.《读书》

10.《读书有三到》

11.《读书需有疑》

第五单元智慧少年

12.《道边李苦》

13.《破瓮救友》

第六单元:

听孔夫子讲学习

14.摘自《学而》

15.摘自《为政》

16.摘自《为政》

第七单元:

听孔夫子讲道与德

17.“朝闻道,夕死可矣。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八单元:

听孔夫子讲君子与小人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一单元乡村即景

1、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2、芦花

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

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3、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

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单元天的魔术

4、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译文:

子[zǐ](夜十一点至一点)。

丑[chǒu](凌晨一点至三点)。

寅[yín](夜三点至五点)。

卯[mǎo](早晨五点至七点)。

辰[chén](上午七点至九点)巳[sì](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午[wǔ](白天十一点到一点)未

[wèi](下午一点至三点)申[shēn](下午三点至五点)。

[yǒu](下午五点至七点)戌[xū](下午七点至九点)亥[hài](晚九点至十一点)

5、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译文:

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6、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译文:

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第三单元别样的争和辩

7、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注释】①伏:

趴,脸向下,体前屈。

②坠:

落,掉下

鱼缸里有一条金鱼,一只猫爬在缸边,准备把它(金鱼)吃掉,(猫)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急忙跳了出来,(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经湿透了。

8、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译文】

 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第四单元读书要得法

9、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译文:

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

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

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

10、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译文

我曾经说过:

“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注释

1.心不在此。

此:

这里。

2.决:

一定3.心到最急。

急:

迫切、重要。

11、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第五单元智慧少年

12、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

诸小儿:

小伙伴们。

多子折枝:

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

竞走:

争着奔过去。

信然:

真是这样。

全文翻译: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

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

“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拿来一个真的是这样。

13、破瓮救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那次以后京城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在图中,广为流传。

第六单元听孔夫子讲学习

 

 14、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出自《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

先生,指孔子。

   时习:

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

   君子: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说:

通"悦",高兴,愉快。

   愠:

恼恨,怨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15、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故:

旧的而:

就(承接)可:

可以以:

凭借为:

成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16、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第七单元听孔夫子讲道与德

 

17、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

 18、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

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的人。

齐:

看齐。

焉:

于加之。

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思:

思考,心里想。

见贤思齐焉: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

翻译:

孔子说:

“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第八单元听孔夫子讲君子与小人

 19、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

坦,平坦;荡荡,宽广的样子。

戚戚:

忧愁的样子.孔子说: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0、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

明白,通晓,此处指使……明白。

利:

利益。

于:

对于。

义:

道义。

孔子说:

“君子看重的在于义气,而小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

孔子说:

“君子安详、坦然而不傲慢。

小人傲慢而心情不得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