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2079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整版)

一、阅读短文。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

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

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

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的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吗?

那么哪吒呢?

他在哪里?

哦,看到了!

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1.比一比,组成词。

辉(_____)  透(_____)  坚(_____)  幻(_____)

晖(_____)  绣(_____)  竖(_____)  幼(_____)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柔和──(____) 朦胧──(____) 

仿佛──(____) 坚实──(____)

3.“我”在梦幻里看到了哪些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⑴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呆了”的意思。

(____)

⑵“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

”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名意不变。

(____)

⑶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

(____)

5.美丽的晚霞,生动的描写。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读一读,背一背。

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

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

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

它的花也

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

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

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

我起初不相信,

拔起一株太阳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

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

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胡须似的小根。

太阳花还耐旱。

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

月季花

已失去了昔日的娇艳。

太阳花却仍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

一捧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给大地增添生机。

1.用“”画出文中比喻句,写出用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

2.用“”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

3.仔细读短文,判断选择,对的打“√”,错的打“×”。

(1)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可见它的生命力很强。

(______)

(2)太阳花是一种木本植物花。

(______)

(3)“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这句话是说太阳花既比水仙清雅,也比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______)

4.填空。

(1)短文4个自然段都是围绕_________来写的,其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太阳花的样子时,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

(3)作者写“太阳花”时,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通过和水仙、君子兰进行____________,反映它外表的_____________。

为后文对太阳花品质的赞美作了铺垫。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牵牛花娃娃

蒲华清

春天,爸爸带艳艳在阳台上的花槽(zāocáo)里撒(sànsǎ)下一排牵牛花种子。

不久,土里冒出绿芽了;又不久,绿芽长成胖胖的绿藤了。

爸爸在阳台边拉起一排长绳。

艳艳问:

“爸爸,拉绳干吗?

爸爸说:

“牵牛花藤儿要比赛爬绳呀!

艳艳不信。

只见爸爸把藤儿绕上长绳,一条绳一根藤儿,就像一排绿娃娃站在一道道起跑线上。

艳艳乐了,忙喊:

“预备——爬!

绿藤儿一动也不动,爸爸骗人。

第二天早晨,呵!

每根藤儿都向上爬了一段,中间那根最胖的藤儿爬得最快了,比旁边的藤儿高出了好长一段。

爸爸没骗人,艳艳乐得大声叫:

“爸爸,来看!

它们真的在比赛爬绳了!

”接着,便拍着小手喊:

“加油!

加油!

但绿藤还是一动也不动。

谁也没见它们往上爬。

中午,艳艳放学回家,又见藤儿往上爬了一段。

艳艳想:

牵牛花藤儿真奇怪,它们为什么总是悄悄往上爬,不让人看见呢?

不久,牵牛花藤儿爬上阳台顶了,就像给阳台挂了床绿纱帐;又不久,绿藤儿上长满了红花朵,就像绿纱帐(chànɡzhànɡ)挂满了密密的红喇叭。

艳艳家的阳台好看极了。

艳艳明白了:

牵牛花是一群悄悄做好事的娃娃!

(选自《一分钟床头小故事太阳》)

1.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说话中断或停顿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声音延长D.表示突然转换话题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请照样子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牵牛花藤儿为什么总是悄悄往上爬,不让人看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攀爬的植物?

请把它们的名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sìshì)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zhànchàn)!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

“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的错误读音。

2.在短文中的“□”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天都峰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

4.老爷爷看到“我”来爬天都峰会想___________;“我”看到老爷爷来爬天都峰会想___________。

5.选文画线句子中的“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这些词既突出了爬山的_________,又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五、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洁洁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_______)

(2)几件事情或多方面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3.短文按照时间顺序,__________的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远看是__________,近看是__________;再近是__________

4.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大潮来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简述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这句话应用()的语气朗读。

A.平淡无奇B.疑惑不解C.无奈、愤怒

3.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外国人能霸占一块地方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竹林

我爱鸟语花香,更爱眼前的这片竹林。

又一次走进竹林,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心都醉了。

单听微风中竹叶的窃窃私语,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声音的动人。

眼前一片绿色,青翠欲滴。

绿是生命的象征,竹林里生机勃勃,真让我陶醉。

鸟雀在竹枝间欢蹦乱跳。

它们这儿一声,那儿一调,上下呼应,远近附和,清脆婉转。

细看,这些鸟儿五颜六色,姿态各异。

噢,它们今天是在竹林里开歌咏会,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鸟儿见到我,有的羞答答地躲进竹叶里;有的大胆地站在枝叶上,向我点头致意;有的对我的到来并不惊奇,仍在唱着自己的歌。

我不禁鼓起掌来,为它们的表演叫好。

这下可不妙,它们害怕了,乱糟糟地叫成一团,好像在问:

哪里来的庞然怪物,到这里来捣乱?

有鸟语便有花香。

花儿有名的,没名的,朵朵艳丽而芬芳。

低头看去,花儿朵朵,一簇一簇的。

我真担心,看多了,我的眼睛会被染成五颜六色。

不过,染了彩也好——看多彩的世界就更方便了。

有了鲜艳的花儿,生活中就有了芳香,人世间便充满了温馨。

禁不住,我俯身摘下一朵,放在心口。

我真希望它能变成我的灵魂。

最妙的是,竹林间竟有一条小河。

河水叮咚,更衬托出林中的寂静。

偶尔有阳光从竹缝中跳到河面上,顿时,小河波光闪动,光芒直刺我的眼睛。

河中的小鱼儿异常活跃,在河水中忽上忽下地蹿动着。

清澈的河水蜿蜒东去,带着岸边的鸟语花香,去向太阳问好。

我不是第一次来这竹林,但每次来了就不肯离去。

如果真有来生,我真想成为这里的一株竹子,永远扎根在这里。

1.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翠(______)滴世外(______)(______)

五(______)六(______)欢(______)乱(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竹林醉人图。

进入竹林时,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你来仿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说每次来了就不肯离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科学锻炼身体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如何科学锻炼身体吗?

②锻炼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天气。

马路旁、工厂附近、人群密集处污染严重。

阴雨天没有阳光照射,空气的含氧量少,会使人吸入更多的二氧化碳。

雾天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吸入人体会有害。

风力大的天气,风会带走人体大量热量,这时锻炼会导致血管收缩,引发疾病。

③锻炼还要注意适度、适量。

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安排适宜的运动项目:

儿童可以做操、游泳、溜冰等;中青年可以跑步、打球、登山等;老年人可以选择慢走、打太极拳等。

一天中,可以早晚各安排一次锻炼,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判断运动是否适度,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220—年龄)×80%。

例如,年龄20岁的人运动后如果每分钟心跳次数为:

(220—20)×80%=160,证明他的运动量比较适宜。

如果运动后心跳次数超过了160,就说明运动过量了,此时有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等现象。

④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怎样科学地锻炼身体了吧?

1.关于如何科学锻炼身体,短文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介绍的。

2.雾天不适宜锻炼身体的原因是()

A.雾天没有阳光,对身体不好。

B.雾会带走人体的热量,锻炼身体会导致血管收缩,引发疾病。

C.雾天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吸入人体会有害。

D.雾天能见度低,锻炼身体太危险。

3.下列运动项目中不适合老年人的是()

A.慢走B.蹦极C.打太极拳D.跳广场舞

4.第③段中画“”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分类别B.举例子C.作比较D.下定义

5.下面关于锻炼身体的做法最科学的一项是()

A.只要天气好,爷爷每天早晚都到公园打半小时太极拳。

B.张奶奶特别喜欢在水泥厂附近的马路边慢走锻炼。

C.李叔叔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都坚持户外锻炼。

D.虽然今天有大雾,但是妈妈仍然坚持早饭后外出锻炼。

九、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鸟趣

几年前,家里的糯米生了虫子,在阳台上晾晒时,发现常有麻雀啄食,怯生生的,甚是有趣。

从那以后,我便有意在阳台的水泥台上撒下一些米,玻璃杯里装满水。

几年来,不管酷暑寒冬,一群群的麻雀成了每天必然“光临”的朋友了。

每到4月上旬,雏鸟来了,由母鸟带着,一只母鸟带着两三只小雏鸟,母鸟啄了食物嘴对嘴地喂,不辞辛苦地履行母亲的职责。

有一次,我发现一只受伤的鸟,一条腿已经折断,伤残的肢体连皮耷拉着,只能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使身体保持平衡。

我为它的生存担忧了,此后,我大约有半个月未见它的踪影,我想,它肯定是死了,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在一个雨雾蒙蒙的天气里,天空一片灰暗,突然我眼睛一亮,我又看见那只伤鸟了。

它的羽毛淋得透湿,停在电话线上仔细整理羽毛,抖搂水珠。

更使我吃惊的是,它的伤腿居然“康复”了,像一个伤病人拄着拐棍,一颠一颠地跳跃。

我庆幸它战胜伤残活下来了。

还有一只老麻雀,它伤了翅膀,一个翅膀拖挂到地上,起飞蛮费劲,几经磨炼,伤翅硬朗起来,又能振翅高飞了……

我常感叹,这些小生灵,它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它们为了生存,顽强地活着,真是令人感动。

1.面对那只受伤的鸟儿,“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文中找出反映这一情绪变化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发现麻雀在阳台上吃虫子时“__________”的样子,觉得“甚是有趣”;又把感动于“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的小生灵能“________地活着”视为另一种“鸟趣”。

3.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积累了哪些含有鸟名的成语和古诗句?

写在下面短横线上。

(1)含有鸟名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鸟名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鸡,乡下人家照(列 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 淌)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  )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 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汉字下面画“√”。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

3.“都是他们的好友”中“他们”指的是谁?

“好友”又是指的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体会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光辉透明坚强幻想余晖绣花横竖幼小

2.柔美模糊好像结实

3.龙、森林、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4.√√√

5.上游下窜吞云吐雾 枝繁叶茂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二、

1.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

小香蕉叶子

2.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

太阳花还耐旱。

3.√××

4.太阳花并列

茎叶子花

外形生活习性对比普通

三、

1.cáosǎzhànɡ

2.C

3.比喻书籍就像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4.因为植物生长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是用肉眼看不到的。

5.葡萄、紫藤、野蔷薇。

四、

1.shìzhàn

2.:

,,!

3.高陡

4.这么小的孩子都来爬天都峰,真了不起这么大年纪的老爷爷还来爬天都峰,我要向他学习

5.艰难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五、

1.风平浪静齐头并进

2.比喻气势声音

3.由远及近一条白线变粗变长的白线一堵白墙

4.波澜壮阔汹涌澎湃巨浪翻飞波峰浪谷波涛翻卷

六、

1.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辱却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C

3.因为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让中国签订了一些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当时的奉天就成了外国人的地盘。

4.因为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他不愿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自己的同胞再受这样的欺凌。

5.提高自身能力,适应将来的生存发展环境。

七、

1.苍欲桃源颜色蹦跳

2.鸟语花香小河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心都醉了

3.拟人。

院子里的桃花开了,有的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嬉戏打闹;有的羞涩地打着骨朵不肯露出笑脸;有的大大方方地立在枝头之上和人打招呼。

4.因为竹林像个世外桃源,有着醉人的美景:

欢蹦乱跳的鸟雀、五颜六色的花朵、蜿蜒流淌的小河,这一切都让作者留恋不肯离去。

八、

1.选择地点、天气注意适度、适量

2.C

3.B

4.B

5.A

九、

1.担忧怅然吃惊庆幸

2.怯生生顽强

3.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怜爱和敬佩之情。

4.鹤立鸡群鸦雀无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十、

1.例 倘 幅

2.即使 也

3.“他们”指的是乡下人们;“好友”指的是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和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4.表达了作者对乡下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