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211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向蓉梅讲座发言稿2Word格式.docx

如果你不喜欢一件事,你就去避免它;

如果你喜欢一件事又无法避免它,那就改变它;

如果你不喜欢一件事,无法避免它,又没能力改变它,那你就接受它。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职业,我们只能接受当班主任这样的事实,因此,我们只能调整心态,改变自己,让自己充实快乐的工作,幸福健康的生活。

(一)摆正心态,做最好的自己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是曾经风光一时的澳柯玛空调做广告时的宣传语。

对于班主任而言,“做最好的自己”,尤为重要。

第一、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学会自己和自己比。

把自己的昨天和今天比,从而不断的超越自己。

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的确如此,我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做最好的自己。

第二、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平平常常对待每一个学生,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第三、做最好的自己,就要喜爱接受自己。

人一旦接受自己生命中的一切,自然都会流畅。

接受自己和喜爱自己,会制造出一种安全感、自信心,万事得心应手。

(二)调整心态,做快乐的自己

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深深地感谢十几年的班主任实践,也深深地感谢我的学生我的班,因为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我时时感受着这种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我觉得,这种幸福和快乐其实取决于平和、阳光的心态。

1、学会调节自己,在烦恼时做自我劝慰。

无论班主任多么努力,总有不争气的学生;

无论你的脾气多好,总有难以忍受甚至气得要发疯的时候,这些都是班主任不可避免的。

在你暴跳如雷的时候怎么办?

每每要生气之时不妨用屠格涅夫的格言暗示自己——发怒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愤怒总是以愚蠢开始,以失败告终;

也可以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时调节一下自己——我也不是诸葛亮,别人还不如我呢;

也可以找个借口离开,到门外转几圈……

2、善于释放宣泄,在压抑中学会放松自己的身体。

医学界的权威人士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

一个人发火之后,马上抽他的血进行化验,发现他的血液里含有70%的毒素,又过了七天,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又对他抽血化验,结果发现,还有17%的毒素在活动,于是专家称:

99%的癌症晚期患者都是爱发火爱生气导致的。

因此,班主任在紧张的工作中应该学会释放、宣泄、放松。

听听音乐,品品茗茶,陪家人散散步、与孩子谈谈心、和亲朋聚聚,喝点小酒,跑跑步、打打球、下下棋,爬爬山。

新时期的班主任,首先是一个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我们应当努力工作,但更应当学会放松,学会享受。

著名教育家冯恩红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会生活的人,永远干不好工作”。

3、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中的难题。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

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

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

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

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

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

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

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

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

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面对环境,改变自己的心境。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生活有时是无法选择的,面对环境,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态度。

其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你用泪眼看生活,那么你的生活中就只有眼泪和酸楚。

你用什么态度对待人生,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4、坦然接受,不急不躁地做好琐碎的事。

我们班主任老师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冷静,沉下心来,不急不躁地把事情做好。

班主任工作很繁杂,比如要写班主任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总结、德育案例、教育叙事等。

每个学期要开家长会,到了“元旦”、“六一”要筹划节目,平时还要处理班上的突发事件:

学生打架、学生丢失钱财、学生感冒发烧……这时候班主任往往感觉很苦恼,也觉得很累。

那就需要冷静下来,沉下一颗心去做。

班主任处理事情不会惊天动地,但我相信只要有耐心去琢磨“小事”,就会慢慢地品尝到其中的味道,当觉得其中有味可寻时,就会有兴致做事,而不会觉得累。

要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门艺术去做,你就是那个艺术家。

艺术家需要用欣赏探究的眼光看待问题,我有这样的感受,就是班级一段时间没有事情,就感觉到有些忧心,就会质疑自己“真没有问题吗?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心里暗喜,锻炼助长的机会来了!

当班主任坦然面对并将自己的工作视为自己的兴趣时,就不会觉得工作的繁杂带给自己的劳累,相反,会有一种充实和满足感。

5、从成功中感受快乐,进一步激励自己。

作为班主任,有辛酸,有困惑,但更多的是快乐。

案例一

2002年的时候,我在山枣学校工作,当时校园里有一棵茂盛的梨树,每到春天枝头上的花开得雪白雪白的很美。

有一次路过那棵梨树,梨花的花瓣随风飘到我头发上,让我萌生出一个念头:

何不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去欣赏春景呢?

于是,我带着我的学生们去了山枣小有名气的一个景点《红旗水库》。

当时学生们玩得真叫一个快乐,一路上是摘花、摘野果,到了水库又是捉鱼,又是划船(船是他们自己找木头绑的一个简易的木筏),太阳偏西了才依依不舍地回来。

回来我可犯愁了,今天是山枣赶集的日子,我没有买到菜,就意味着后面的五天要吃方便面度日,在这儿解释一下(山枣除了赶集的日子有人卖菜,其他时候没有人卖菜,一般我们赶集就要买够五天的菜,然后到下一个赶集日再买)就在我犯愁时,有人敲我的门,打开门一看是我班的一群学生,他们手里拿着野葱、野果,有一个男生手里还提着一串小鱼,都笑嘻嘻地看着我说:

“老师,知道你领我们春游就没时间买菜,我们去的时候就商量好了,要给您采野菜!

”当时我的眼圈就红了,真的感到特幸福!

案例二

我是2014年9月调到古丈二小的,2015年9月,当时到二小读一年级的学生特多,一年级就开了九个班,四个班在上面,五个班在广场分校。

真的是史无前例的班级最多的一个年级,我担任了一(3)班的班主任,以前带的是高年级,突然带一年级,真的不知从哪儿入手,不会就和同年级的老师学。

学着整队,学着管理卫生,学着组织教学。

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特有礼貌,我们从教室去食堂,那满操场的一年级学生,都冲着你问好:

“老师好!

”“老师好!

”你根本就答应不过来。

对老师特别喜爱,记得一个星期五,我早早就到校了,领着学生们读拼音字母,我正读得起劲,一声报告打断了我,我一看是向加洋,点了点头叫他进来,他并没有去桌位,而是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很大的面包,闪着一双大眼睛对我说:

“老师,这是我爸昨天给我买的,我舍不得吃,就想着送给您!

还有一个送给数学老师。

”当时是初冬的早上,天气很冷,我一下子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案例三

开学的第四周,有一天,吃过早饭我和办公室的老师去广场分校听课,回来后刚走到办公室门口,我们班的学生就把我团团围住,叽叽喳喳地问我:

“老师,您去哪儿啦?

我们满校园找您!

”那一声声稚气的声音让人很温馨!

我们在座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经历:

当某个学生有长进的时候,班主任笑得最开心。

当班级成绩名列前茅的时候,班主任最有成就感……就像一位哲人说过的一句话:

和成年人在一起,领略的是对方的冷漠和虚伪,和孩子在一起,感染的是他们的快乐和纯真。

是的,从孩子们的身上我们常常能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这种快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

我相信我们许多班主任和我一样,尽管有时会抱怨,但只要是学校需要、班级需要、孩子需要,就会义无反顾的站在学校的角度、学生的立场去想、去做。

作为班主任,也许我们得到的仅仅是1%,但是我们愿意付出99%的努力和辛苦。

学生快乐了,老师才会有幸福感,所以,我们要,

二、给学生的心灵一片阳光,做幸福的班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说: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的理念就是成全孩子的幸福。

只有学生幸福了,我们班主任才会幸福。

作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给学生做合适的鞋,也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当我们的教育适合孩子的时候,他们就会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是忘记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效率、自律意识会空前提高,他们在享受着成功、享受着成长的同时、也在享受着生命的质量。

每个学生就像一颗未经打磨的钻石,只要给他阳光,他就能灿烂,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一缕阳光。

(一)做“温柔型”的班主任——用真挚的情感熏陶改变学生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在他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学生第二》两本书中,都提到了一句话:

老师,学生最需要你的温柔。

这个温柔是什么,就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欣赏。

1、展开微笑——学会亲近学生

教育家提出:

“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说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当你对学生微笑时,能增强你的亲和力,能消除孩子们对你的防范意识,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特别是在孩子们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老师的微笑能带给他们克服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一次,我回家经过操场,看到我班一群女生在跳橡皮筋,看她们玩得很开心,我会心地笑了笑。

没想到我这一平常的笑学生会有多么在意。

她们告诉我:

“老师,那天我们玩皮筋,你看着我们笑了,我们每个人心里就跟抹了蜜一样甜,老师,你笑起来很好看!

”如此等等的话语让我觉得微笑带给学生的是美丽,留给自己的是快乐。

微笑是一种能力,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感受你的真诚与主动,也能让学生深深的爱上你和你的课。

案例二

我班的张煜杰同学基础差,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科任老师在我面前提起时总是无语地摇摇头。

一次,他又没有做作业。

同学们纷纷跑来向我“告状”。

于是我走到他面前说:

“一会儿到我办公室去一趟。

”可是中午放学时也没看到他的影子,我有些生气。

下午放学后,我把他带到了办公室,他一脸忐忑地看着我,畏畏缩缩地走到我身旁。

看到他的样子,我意识到自己太严肃了,于是对他笑了一下,说:

“作业应该按时完成,你总是不交作业这是不对的。

现在天色已经晚了,你回家把今天的作业补上,明早拿来我给你检查吧。

回去的路上小心些。

”没想到他不仅没有撒腿就跑,反而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对我说:

“老师,我有道题不会,你能给我讲讲吗?

”我有些惊奇:

这可是他第一次主动地要求我讲题。

想到这儿我有些小开心,于是更加用心地讲解起来。

后来我不放心他一个人回家,坚持把他送到家门口。

从那天以后,他常常一到下课的时间就跑到办公室里问自己不懂的题,也主动交作业了,上课时偶尔也能看到他那高高举起的小手。

同学们都说“:

张煜杰变了。

”大家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这让他感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温暖,高高兴兴地和大家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了。

后来,在一次交谈中,他对我说:

“老师,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微笑。

那天我一直以为自己“死”定了,肯定会被你骂得半死。

当时我就报着“就不做作业”的态度去的。

是你的微笑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微笑使班上学生改掉了坏毛病,养成了好习惯。

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微笑可以把两个不相关的人拉近。

对教育而言,微笑具有神奇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而且还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

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

2、竖起拇指——学会欣赏学生

一周立波秀中,周立波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考一百分的学生,我们要欣赏他,以后他可能成为科学家;

考试刚刚及格的学生你也要欣赏他,他以后可能会成为你的同事;

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更要欣赏他,因为他以后会给学校捐钱。

这段话告诉我们,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欠缺并不意味着在其它方面就没有一技之长,作为班主任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学生,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态度很重要。

要学会欣赏学生。

欣赏学生就是竖起拇指表扬学生,人都喜欢被表扬的,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给他们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的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彭浩勇,一年二期来我们班,他来的时候语文考了35分,数学25分,是全班的倒数第一。

开学以后,通过观察,发现他经常呆呆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句话也不说,就连我问他,他也一个字都不吐,上课后,抽他读拼音不会,抽他认生字也不会,当时我觉得这个学生成绩要及格是比较难的。

但是我没有放弃,怎么办呢?

还是先找到他的优点进行表扬,给他树立信心。

这个孩子还真没什么优点,成绩差,不讲卫生。

有一天,改作业时我终于看见他有一个“田”字写得好,发作业时,我竖起拇指对他说:

“彭浩勇,你的田字写得真棒!

”第二天他的作业写得比以前好了些。

以后只要发现他有进步的表现,我都进行表扬,期末考试时他语文考了56分,比以前提升了21分,在取通知书时,我奖励他一支铅笔。

在一次次的鼓励表扬下,他现在已经会笑着向老师问好,也融入到集体中了,并且这学期语文考试已经是82分,在体育达标运动会上还被评为学校的“未来体育之星”。

讲到这儿,我不由想到了我们班的早读,去年这帮孩子还是一年级,每天早上,我来到教室,学习委员龙亚菲就向我告状:

“老师,你没来之前他们都不读书。

”我一看,我来了之后,他们也不怎么读。

我就在教室大声地喊:

“大声地读!

”可是读的人还是非常少,怎么办?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张峰瑞读得最认真,声音响亮又有感情,就立马竖起大拇指,大声地表扬了他,还走过去给他贴了一颗星星。

其他学生一看,书读得大声受表扬,老师还给贴星星,也读了起来。

谁读我就给谁贴,几分钟时间,教室里就是一片朗朗的书声。

我一看用表扬激励学生读书这个方法还真不错,于是,就给我们班立了一个规定:

凡是早上一到教室就读书的学生每人奖励一颗小星星,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的奖励两颗星星。

这个标准一出台,教室里早读根本就不用管,随时都是书声琅琅!

结果,我用几十块钱买的厚厚的一叠星星没几个星期就全发完了,不过,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们早读的习惯也形成了。

作为班主任,只要我们竖起拇指,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你收获的将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3、敞开心扉——学会包容学生。

首先,要包容学生的差异。

当班主任不会包容学生,就如同一个父母不懂得包容自己的孩子一样。

你走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你终生都要面对差异。

学生由于成长环境、接受的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必须包容她们的差异,允许学生不一样。

你不能用衡量少数尖子生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那样,你心里永远都不平衡。

试想:

田亮站在跳水台上是最棒的,要把他放在举重馆里呢?

姚明号称亚洲巨人,要是让他和刘翔赛跑110米跨栏呢?

我们的学生能进清华的就让他进清华,不能进清华的我们让他去当画家、当歌手、当运动员,这些都不行,让他去做有赚钱能力的人不行吗?

大家都看过五十二集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剧中的主人公朱开山那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就是这个人物让山东男人坐上了中国男人的第一把交椅。

有报纸就此发表过这样的评论:

朱开山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是哪个老师教出来的?

他为什么具有如此的综合素质?

如果把他放在现在的某个班里,他还会这样有棱有角,有男人味吗?

作为班主任,面对学生的差异是给一模一样的教育还是给合适的教育?

诚然,我们在学会注重包容学生差异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不能再给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无差别的教育。

其次,要学会包容学生的过失。

人非圣贤,孰(shú

)能无过。

圣人都会犯错,学生不犯错是不可能的。

很多学生犯错不是因为品质的问题,而是因为习惯的问题。

关键是学生犯了错之后,班主任应该怎样去做?

案例:

特殊的的惩戒。

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便偷偷地把校长的宠物——一只狗杀了。

校长见自己心爱的宠物被开膛剖肚,气得七窍生烟,决定惩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学生。

但是,怎么惩戒他呢?

他既没有开除这个学生,也没有使用暴力,而是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

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深深打动了,而校长要求他画的两张图更激发他研究解剖学的强烈愿望。

后来,他发愤钻研,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试想,假如校长采用的是粗暴的惩罚手段,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很可能便从此夭折。

面对学生诸多的过失我们常常是大发雷霆,一顿暴训之后就抛置脑后,留给学生的是伤害和迷茫,留下的是师生之间的不和谐。

如果我们能冷静的包容学生所犯的错,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反思这个错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引领学生在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中长成一名阳光少年,我们何乐而不为?

4、蹲下身子——学会走进学生。

有一位母亲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女儿总是不愿意去。

商店里的货物,玲琅满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

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系鞋带时,突然发现了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

根本看不到那些五颜六色的货物,母亲顿时明白了……

蹲下身子看看孩子们的世界,大人便多了一份宽容与关爱。

学生也便多了一份自信与快乐。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让学生感到我们既是良师,又是朋友!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向你敞开心扉,你才能真正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会乐此不疲的接受你。

5、张开翅膀——学会爱学生。

伟大的思想家戈尔泰说过:

“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一味的批评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深切的关怀和爱,使教育成为载歌载舞的水。

教育家朱永新也说过: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爱你”。

爱是教育的根基,是教育的归宿,是师生交往的粘合剂。

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践行用爱来感化学生。

案例

张兴林是2016年春季,一年二期分到我们班的,来的时候也是语文55分,并且听说他哭的功底深厚,轻则几个小时,重则一天。

我领略到了他的哭功是在开学后的第三天,那天中午我在改作业,班长跑到办公室来向我告状:

“老师,张兴林哭了,声音越来越大,全班学生都没法做作业。

”我走到教室他正在哪儿哭呢,这孩子非常倔,怎么哄也不行,他还是哭不停。

我只好把他带到办公室,他是中午12:

30哭着进办公室的,1:

00的时候,我们办公室老师全到教室办公去了,为什么?

是因为张兴林哭声一直不断。

他们可以换地方办公我不行,我要守着这孩子,原来还想着边守边改作业,可是他哭得我根本没法改作业,所以我就观察他是怎样哭的,他首先是大声地哭,然后声音慢慢变小,当你以为他会停止哭声时,他的声音又大了起来,边哭边扭动身子,直到下午4:

20,也就是放学时间,他妈妈把他接走,哭声才消失。

教书这么久,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学生。

这个孩子爱哭还真是麻烦,怎么办?

先找家长吧,家长说:

“他就是不会做作业时才哭,在家里,不会做作业照样哭,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们也没办法?

”原来这个学生是不会做作业了才哭,那说明他还是爱学习的。

于是,我就从作业入手,学生一般12:

30吃完饭,12;

30以后就在教室做作业,也就是说这是张兴林要哭的时间段,第二天我抓住这个时间来到教室给他讲作业,讲完以后还帮他整理桌上的书呀本子,那天他没有哭,还看着我笑了笑。

以后每天12:

30我就到教室辅导他,这样做了半个学期,他就不哭了。

看他进步很大本学期的“六一”就让他入队了,这个学期期末考试,他的语文考了80分,教室里再也听不到他的哭声了。

他爸爸看见我就说:

“向老师,亏了有你,张兴林才改掉了爱哭的毛病。

爱学生,就是要让他们快乐起来。

怎样给他们快乐呢?

平常他们要做作业,读书,没时间去玩。

我就利用“六一”儿童节。

我们班学生在六一那天,是不用读书,不用做作业的,只要尽情地玩。

我知道,小孩子嘛都喜欢吃蛋糕,所以,今年“六一”的时候,我提前预定了一个大蛋糕,在“六一”那天,我把出生在六月份的孩子都叫上来,给他们在教室里集体过生日,全班学生唱生日歌祝福他们生日快乐,他们一起吹蜡烛,一起许愿,之后再给他们切上一块最大的蛋糕,那几个同学都非常高兴,接下来就进行节目表演:

唱歌呀、跳舞呀、跆拳道呀、朗读呀,学生玩得真的是很快乐。

晚上在我们班的微信群里,很多家长发微信说:

“老师,感谢您给孩子过了一个快乐的六一!

孩子说他今天很开心!

”学生们也私下里跟我说:

“老师,我最喜欢六一了,我希望每天都是六一儿童节!

作为班主任应该让我们的教育为学生的心灵服务,让教育充满人性的关怀。

我们只有爱生如子,视如己出,学生才会爱你如父母,和你同心同德。

你的班级才会是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团体。

(二)做“智慧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