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214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衡水市农牧局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285万头、44万头、143万只、45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20万头、26万头、143万只、3200万只。

饲料总产量90万吨,秸秆青贮160万吨、微贮10万吨、氨化10万吨。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蔬菜抽检合格率98.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认定产地36个,认定面积66.5万亩,获证产品42个,认定有机食品基地0.25万亩,认证产品17个,绿色食品数量达到27个。

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1%,24家畜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2个畜产品通过产品认证,55个生鲜乳收购站全部达到“五有一符合”要求。

——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对口蹄疫、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了有效防控,其他动物疫情保持稳定,连续九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农业机械化稳步发展。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00万千瓦,比上年增6%。

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830万亩、1160万亩、560万亩,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1%、99.6%和4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比上年增6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

2010年,全市农牧系统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协调、总体部署、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突出抓了十一个方面工作:

1、积极开展“百日会战”集中行动,努力夺取夏粮丰收。

受去冬今春持续低温异常天气影响,全市小麦返青期推迟10天左右,苗情普遍较差,群体小、个体弱、分蘖不足,162.4万亩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现象,是近十多年来苗情最差的一年。

为减少灾害损失,全市上下迅速行动,按照全省“抓春管、促转化、保夏收”百日会战的总体部署,突出一个“早”字、立足一个“促”字,广泛发动群众,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突出抓好返青期早浇水、早施肥,中后期浇灌浆水、“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的落实,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主要采取了六项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周密安排。

市委、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视频会议,五次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通知,对以加强春季麦田管理为重点的夏粮生产进行部署。

市委书记刘可为、副书记周金中、市委常委李双喜、副市长邹立基等市领导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察看麦田管理情况。

市农牧局也先后7次下发通知,对小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一喷三防、农机化生产等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二是开展技术指导。

积极组织农技、植保、土肥、种子、农机等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调查研究,查苗情、查墒情、查虫情,及时制订管理技术建议,引导广大农民及早动手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据统计,全市共播发电视讲座168期、电视字幕飞播96条,发送手机短信26万条,在衡水日报、衡水晚报刊登稿件96篇;

组织技术培训3600余期,印发技术明白纸89万份,田间现场咨询答疑6.8万余人次。

三是认真落实麦田追肥补助资金和“一喷三防”补贴物资。

迅速落实中央和省下达我市的1262.66万元小麦弱苗补助资金及604.5吨价值1300万元的“一喷三防”补贴物资,调动了农民加强小麦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补助资金、物资的效用。

四是精心组织开展小麦机收会战。

针对我市小麦成熟期推迟、收获期集中的特点,加大机具调度管理力度,积极组织开展跨区机收作业,加快了小麦收获进度。

全市小麦机收用时比常年缩短5天,机收率达到100%。

五是加强宣传报道。

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集中开展加强麦田管理的报道和技术措施宣传,增强农民信心,营造促进苗情转化、夺取夏粮丰收的浓厚氛围。

六是强化督促指导。

抽调人员组成11个督导组,由班子成员带队,对春季麦田管理和“三夏”生产工作进行全程督导和技术指导。

同时,实行日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小麦管理进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各级多方努力,我市小麦在大灾之年喜获丰收,实现了建国以来小麦总产首次连续七年保持增长,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据统计,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434.3万亩,比上年增加16.8万亩,平均亩产403.3公斤,比上年增加4.8公斤,总产17.52亿公斤,比上年增加8800万公斤,增长5.3%。

2、大力实施“百千兴业富民工程”,推动畜牧业生产平稳快速发展。

以优质奶源基地建设、规模化斯格猪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着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在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动物疫情复杂的不利情况下,畜牧业生产平衡快速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

印发了《2010年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了奶牛养殖技术培训;

实行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包建责任制,从规划设计、场区建设、奶牛引进、防疫隔离、饲养管理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主动帮助奶牛小区解决建设用地、用水、用电、技术服务等具体问题;

先后三次召开调度会,对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加快了建设进度。

全市新建、改扩建奶牛规模场(区)30个,新建青贮池128000立方,青贮饲料12.2万立方,引进优质奶牛2870头,优质奶牛存栏达到9.4万头。

二是以规模化斯格猪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斯格猪商品化进程。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包括资金、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加快规模化斯格猪场建设;

强化技术指导培训,在种猪引进、饲养管理、防疫灭病、商品猪销售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

加强各代次种猪场管理,不断优化斯格猪品质。

全市斯格猪父母代存栏达到30万头,商品代出栏400万头。

三是加快生猪规模化生产步伐,稳定生猪生产。

面对生猪价格不断下行,养殖效益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谋划,积极应对,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养殖场(户)优化生产结构、加强饲养管理、节约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全面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猪场建设步伐,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平稳发展。

四是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快畜产品品牌建设。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强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进程,积极打造衡水畜产品优质品牌。

全市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2家,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达到21家,23家企业申报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2家企业申请了畜产品商标,深州市星火牌鸡蛋、冀州市五叶牌鸡蛋、景县馨康牌猪肉等已成为我市知名品牌。

3、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

坚持把培育壮大设施蔬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来抓,按照“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打造精品”的思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稳步提高蔬菜在农牧业生产中的比重。

一是突出抓好100个新增温室、大棚专业村建设。

围绕“两线三片”(运河沿线、307国道沿线、饶阳、桃城、武邑和阜城三片)筛选确定新增温室、大棚专业村100个,计划新增温室5540亩、大棚11480亩。

为加快建设进度,5月份以来,市政府连续三次召开调度会,对新增温室、大棚专业村建设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并实行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制度。

全市100个新增温室、大棚蔬菜专业村新建温室、大棚16830亩,其中温室5076亩、大棚11754亩。

二是积极抓好蔬菜标准园创建。

共创建蔬菜标准园3个,饶阳县蔬菜标准园发展设施菜面积420亩,武邑县蔬菜标准园发展日光温室154个,占地420亩,设施内面积200亩,武强县蔬菜标准园依托韩国北世农种苗有限公司发展高标准大棚500亩。

三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全市蔬菜专业合作社达到55个,涉及10个县市区,50多个乡镇,成员总数16000余户,注册商标6个。

4、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按照“全程监管、重点监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的要求,大力推进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管,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推进蔬菜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大力实施无公害蔬菜技术入棚工程,重点推广秸秆反应堆、防虫网、诱蚜板应用、滴微灌等无公害生产技术。

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5万亩,推广防虫网使用面积2.6万亩,推广诱虫黄板面积2.2万亩,推广秸秆反应堆面积1.7万亩,推广设施蔬菜生物防治技术1500亩,有效防治了棚室病虫害的发展,减少化学农药50%以上,全市无公害标准化村达到282个。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地编码工作全部落实到户,为实行蔬菜质量追溯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是扎实开展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围绕生鲜乳、蔬菜、畜禽和水产品残留超标等问题,多频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高压态势,为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营造良好环境。

全市共检查蔬菜种植基地116个次、畜禽养殖场(小区、户)1804个次,严厉打击违规使用禁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及在畜产品中添加违法物质的行为。

南方豇豆问题发生后,我们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在对东明蔬菜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进行检查抽检的同时,迅速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集中整治行动,确保了全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积极开展奶业整治。

扎实推进奶牛规模养殖,全市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9%;

进一步规范奶站建设,全市55个奶站全部达到“五有一符合”要求,生鲜乳经营许可证、准运证持证率达到100%;

全部实现了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其中租赁经营8个、乳品企业驻站监管47个。

四是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

全市主要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及集中产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并加大了检测范围和频次。

全市共抽检蔬菜样品3973个,抽检饲料产品339批次、畜产品983批次。

五是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市动物产品质量检验监测资质认证工作,调整实验室布局,购进检测仪器,新建实验台3组,拟定认证项目23个,起草相关认证文件、手册64件;

县级农产品综合质检站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继武邑之后,冀州、深州、饶阳三个县市的总投资1000万元的综合质检站项目启动实施,故城县畜产品质量检测站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5、强化行政执法工作,依法规范农牧业生产秩序。

一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

扎实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共出动执法和科技人员110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26万份,举办现场咨询培训50场次,接待咨询群众4.66万人次。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农资经营人员守法意识,共举办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班13场次、培训1700余人。

二是加大农资打假力度。

以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为重点,大力开展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对农资生产企业(门店)、养殖场(区)进行拉网式检查。

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239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117个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4565个次,动物养殖场517个次,动物诊疗机构137个次,查处违法违规农资案件276起。

三是扎实开展农药、兽药、种子市场执法年和饲料规范化管理集中整治活动。

抽检农药标签350个、农药样品47个、种子样品442个、兽药样品515个、饲料产品339批次,依法取缔不合格种子企业10家、兽药经营门店5个、饲料生产企业7家及添加剂预混料企业1家。

四是消减行政许可事项,压缩审批时限。

行政许可事项由16项消减为5项,审批时限统一缩短为2—5天,有的实现了即到即批,并全部纳入了市政务中心,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6、强化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和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农牧业生产安全。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农作物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一是切实抓好免疫工作。

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突出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这一难点,强力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全面落实每月补免周制度。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全部达到100%,病死率全部控制在省标准以下,其他动物疫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连续九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是扎实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全市共检疫动物864.7万余头(只)、动物产品2.4万余吨,检出染病动物1万余头(只)、染病动物产品24.94吨,查处违法案件224起。

产地检疫率、定点屠宰检疫、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动物标识回收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三是大力做好动植物疫情监测工作。

共检测口蹄疫、蓝耳病、禽流感、猪瘟等病原学样品470份,监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等血清学样品8460份,检测奶牛布病、结核病等1.7万余头。

积极开展病虫测报工作,发布《病虫情报》177期。

四是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实施产地检疫面积10万亩,检查种子经营门店1130家,检查小麦、玉米、棉花品种78个,共计380余万公斤。

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201个,统防统治面积355.32万亩次。

五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确保农机生产安全。

以农机作业为重点,强化源头管理,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场院等农机作业现场开展巡回检查,排除事故隐患1100余处,纠正违章500余起,未发生重大农机安全事故。

六是认真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

10月24日,我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在市第七中学开考,141名考生参加考试,5个考场全部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器,考场外设置了信号检测车,考场秩序良好,未发现考生和工作人员违规违纪问题,圆满完成考试任务。

7、扎实推进科技进步,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以服务基层为重点,以体系建设为依托,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深入开展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活动。

以小麦生产“百日会战”、疫病防控、“三秋”农业生产为重点,组织市县乡三级1164名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区)和加工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为企业和农户解难题送服务。

据统计,共举办培训班5100余期、电视讲座55次,培训农技人员747人、科技示范户8200余个、农民70余万人,技术指导农户8.9万余户,编印各类农业科技资料10万余份,印放技术明白纸100多万份,解决技术难题1400余个。

二是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提请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印发了贯彻落实意见,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工作落实。

全市36个种植、农机、畜牧、渔业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全部建成,到位513人,占核定编制数的88.0%;

157个乡镇区域站已全部落实场地,已落实编制849人,占核定编制数的73.8%,到位760人,占核定编制数的71.9%。

三是大力开展主导技术和主导品种推广。

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主导品种推广面积分别达到300万亩、280万亩、1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7%;

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技术全面推广;

小麦节水稳产技术推广面积210万亩;

玉米机收推广面积135.5万亩,机械化深松(耕)技术推广面积18.43万亩,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推广面积450.2万亩;

草鱼、鲤鱼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面积3500亩。

四是积极抓好农技电波入户工作。

除桃城区外其余10县市都在县级电视台开办了农业专栏,9个农技电波入户示范县制片数量大幅增加,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并且确保了节目的连续播出。

同时,开通电话热线23条、专家咨询平台12个,及时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是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和学历教育。

完成了“阳光工程”1700人的农业科技培训任务,招收中专函授生186人、“双带工程”学员382名。

8、不断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纠纷。

全市有8个县市、50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300多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并已正常开展工作,有1个县、30个乡镇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正在筹建。

流转面积达到35.7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面积的4.5%,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受理土地承包纠纷164件次,调解解决120件,仲裁立案20件,裁决19件。

二是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试点成效明显,兴办公益项目个,总投资元,覆盖%的行政村,有力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三是扎实推进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

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进度的紧急通知》,确定建立集体财富积累机制村2780个(不包括武邑、安平、衡水湖、开发区),占总村数的55.7%,254个村完成建设任务,1037个村正在积极推进,1489个村正在进行调查摸底、清产核资等基础性工作;

对111个村的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了审计,审计金额968.7万元,查处违纪资金0.82万元。

9、认真落实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全市粮食、棉花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落实小麦良种补贴556.08万亩、5560.8万元,玉米良种补贴545.81万亩、5458.1万元,棉花良种补贴249.5万亩、3742.75万元。

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落实补贴资金5294.875万元,补贴机机具9655台(套),受益农户6320户。

落实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补贴1540万元、奶牛良种补贴200万元。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新民居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的提高。

10、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增强农牧业发展实力。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支持。

全市共争取项目147项,争取省以上无偿资金3.52亿元。

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新建沼气池7066户,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18.3万户,占乡村总户数的20.3%。

测土配方施肥落实补贴505万元,建立核心示范区30个,示范面积150万亩,技术推广面积650万亩,配方肥施肥面积411万亩,惠及农户60万户,节本增效5.7亿元。

落实市以上水产项目资金72万元,增殖放流鱼种8.67万公斤、180余万尾。

11、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一是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创先争优活动流程图》,建立了党组成员联系点制度,强化对创先争优工作的指导督查;

召开动员大会,对创先争优活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是积极开展学习培训,将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先争优工作上来,凝聚到促进我市农牧业大发展的奋斗目标上来。

三是以建设“农业强市”为主题,扎实开展争创“五个好”先进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将重点工作推进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确保活动效果落到实处。

四是深入开展“比奉献,比业绩,争当先锋,争做模范”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一流党员干部队伍,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头,农牧业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粮棉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全市粮食连续七年增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前我市农业基础条件还很脆弱,水资源短缺、科技含量不高、比较效益低等制约因素仍很突出,稳定提高粮食总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连续七年增产的基础上,夺取明年粮食丰收的难度会更大,稍有放松,就会有滑坡的危险。

受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效益差等因素的影响,大幅度增加棉花种植面积,提高棉花总产压力很大。

二是畜牧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脆弱。

虽然近年来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但养殖方式还比较落后,畜禽结构不合理,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知名品牌少,主要畜禽生产受市场影响起伏较大。

基础设施落后,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低,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三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点多、面广、量大、线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特别是当前畜牧检测机构、设备、经费和人员不能适应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要。

四是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和农村经济管理改革有待加大推进力度。

由于新民居建设步伐加快、牲畜养殖模式转变、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农户沼气池建设积极性下降,影响了建池进度。

五是农业改革任务仍然很重。

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综合执法体系改革等都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深化。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