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241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教师兼科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所兼课程综合实践

授课年段四年级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进度表

周别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2.10

开学常规教育

2.13-2.17

外出活动保安全(一、揭示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2.20-2.24

外出活动保安全(二、交流分享,模拟体验)

2.27-3.2

主题二:

来之不易的粮食

3.5-3.9

主题三:

多种多样的粮食制品

3.12-3.16

主题四:

清明节

3.19-3.23

主题五:

搜索生活中的小窍门

3.26-3.30

主题六:

校园植物调查

4.2-4.6

主题七:

《我为我家做绿化》

4.9-4.13

主题八:

清洁工具的调查

十一

4.16-4.20

主题九:

清洁工具的设计和改造

十二

4.23-4.28

主题十:

一次性物品使用状况调查

十三

4.31-5.4

主题十一:

一次性物品的利与弊

十四

5.7-5.11

五一放假

十五

5.14-5.18

主题十二:

端午节

十六

5.21-5.25

主题十三:

家乡的建筑

十七

5.28-6.1

主题十四:

福建的古民居

十八

6.4-6.6

机动

十九

6.11-6.15

期末考试

二十

二十一

教学计划表

总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等“五自”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探究活动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适合本校实际的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可行的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一:

外出活动保安全

第一课时 揭示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第2周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出活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学会多渠道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

3.了解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培养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大家外出活动,我们的家长和学校、老师都非常担心,为什么呢?

教师:

外出活动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多媒体演示学生外出活动时发生的安全事故:

交通事故、摔伤)

提问: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二)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

(1)教师提出要求:

课前,每位同学都搜集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安全事故的资料,下面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从以下几方面来汇报:

同学们是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的,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相同的内容不再重复,可以进行补充。

(2)各小组汇报。

根据汇报,师生相互补充,共同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安全问题;游泳的安全问题;旅游的安全问题;乘车的安全问题;游玩的安全问题;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等等。

(三)选择研究内容

1.总结引申

造成这些意外伤害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呢?

今天就让我们围绕外出活动安全展开研究,了解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更多的安全防范措施。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刚才归纳的几个方面中选择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2.确定研究内容:

各组通过讨论确定研究内容,交流,要求说明为什么确定这个内容,准备怎么研究。

(四)制订活动方案

1.教师提供相应的表格做参考,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示。

学生分组讨论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步骤、研究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

利用表格呈现方案内容。

2.分组交流活动方案,听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并分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五)搜集信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知识了外出活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增强了安全意识;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课时 交流分享,模拟体验

第3周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出活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学会多渠道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

3.了解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培养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

(一)整理信息:

学生分组整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制作成知识卡片。

(二)交流分享

分组汇报交流。

其他同学进行质疑、补充,提出建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应该注意的问题适时点拨,对学生忽略的问题进行提示,启发学生思考。

(三)模拟救护

教师: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预防,但在活动中,还可能会有一些意外发生。

比如:

有的同学不小心跌入水中,有的同学不小心磕伤了,有的同学被虫蚁叮咬……如果遇到这些情况,该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呢?

(自由发言)

引导:

下周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考察,同学们设想一下可能会遇到什么安全问题。

下面就请各组自主选择一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进行一次模拟表演,尝试进行现场救护。

1.设计:

你们选择的安全问题是什么?

自救方法有哪些?

根据自救方法你们是如何分工的?

下面大家分组进行设计,看一看哪个组的救护方法最科学、最合理。

2.演练:

怎样才能把这些方法再现出来与大家分享?

演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发言)

教师:

我们在这个活动中要进行一场竞赛,大家的提议就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

模拟演练时如果感情投入,表演真实,就将获得表演奖;救护方法科学、有效,将获得救护奖。

为了使我们的演练更真实,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

这是应急小药箱,里面有创可贴、纱布、紫药水、消毒棉签等一些常用物品;还有小队旗、小喇叭、哨子、毛巾、矿泉水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设计的情景进行演练。

教师:

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哪个组的演练最成功。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个小牌子,用于评价各组演练得怎么样,自救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请你们组公正地举起你们的牌子,一会儿咱们要看看哪个组听得最认真。

学生模拟演练。

第一组:

模拟溺水急救。

(1)呼救请人帮忙;

(2)找木板等漂浮物;(3)脱下大家的外衣系成绳索;(4)打急救电话。

教师引导评价:

他们表演的怎么样?

给各小组十秒时间,做出你们公正的评价。

第二组:

模拟轻微磕伤救护。

(1)先用清水清洗伤口;

(2)用酒精消毒;(3)涂抹紫药水;(4)纱布包扎。

学生评价并陈述理由。

授予该组救护奖。

教师:

通过旁白解说,我们知道了一些轻伤的处理方法。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上网查找、请教家长)噢,看来你们真是很用心,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有效的自救方法,同时在你们的表演中,老师也看到了同学间的那种相互关心照顾的感人画面。

这种爱的力量往往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为自己鼓掌加油!

第三组:

模拟同伴走失。

(1)呼喊;

(2)沿原路寻找;(3)求助带队老师;(4)找工作人员帮忙;(5)广播寻找。

学生评价并陈述理由。

授予该组救护奖。

教师:

看到你们的表演,我也想加入你们。

这位同学扮演的是一位走失的同学,大家表演的只是在寻找,而这位走失的同学却没有想办法学会自救。

我想和这位同学做一个即兴表演,你同意吗?

好,你继续扮演走失者,我是一位路过的游客。

师生共同表演。

教师:

如果这个同学真的和我走了,你们想一想可能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会被骗走)对,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和对方交流,确认无疑再和他一起走也不尺。

你们说是吗?

不过这位同学能和我一起进行表演,非常勇敢,老师想单独给他颁发一个“表演奖”,你们看怎么样?

(四)活动总结

教师:

同学们的表演就是一种体验,通过这样的体验帮助我们掌握有关安全常识,如果真的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我们就可以从容应对。

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

安全是第一位的,在活动中,我们不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学会保护别人。

课下请同学们多搜集一些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让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让安全伴我们同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不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学会保护别人。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二:

来之不易的粮食

第4周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方式观察、了解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等。

 

2.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体验农村生活,表达出对粮食来之不易感受。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观察、语言表达、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

第一阶段: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略)

第二阶段:

成果展示。

一.教师引入

二.展示、交流信息,分六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

“农民生活”图片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展示田园四季的风光及农家生活劳作等方面的图片,在了解一些农业常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评价中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二环节:

“田园”诗朗诵。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在感受诗的意境美的同时,增进对田园风情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第三环节:

“农家”故事多。

  

设计意图:

通过收集农家生活中的故事,感受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具有的传统性,从而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第四环节:

“农家方言──普通话”对对碰。

  

设计意图:

这个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同时,增强使用普通话意识,并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第五环节:

我是“科技兴农”小专家。

  

设计意图:

通过“杂交水稻”、“彩棉”等农业科技专家角色的扮演,使学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新农村的思想感情。

  第六环节:

畅想未来的“新农村”。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做贡献的美好情感。

三、教师总结,生谈感受,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了解了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观察、语言表达、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三:

多种多样的粮食制品

第5周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粮食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它。

同时,了解一些有关粮食的种类、种植过程及产量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2.通过活动,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调查、访问和考察获取研究资料和信息,继续培养学习收集资处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体验多种学习方式。

3.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农民劳作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态度。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各种粮食作物的图片:

小麦、高粱、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

(2)启发谈话:

你们认识它们吗?

你有什么想问的,想说的吗?

(3)生自由发言

(4)师: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要研究,那我们今天就一同来了解一些与粮食有关的知识。

(出示课题:

粮食知多少)

二、认识粮食

1.认一认

(1)师:

同学们,我们桌上都已经摆放了各种粮食,现在让我们和他们亲密接触一下,大家可以用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说说它们是什么粮食。

(学生收集到的粮食拿出来和组内成员相互认一认)

(2)学生汇报,师问谁能给这些粮食分类?

(豆类、谷类、薯类)

(3)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加工后的粮食图(面粉、大米、小米等)

师:

我们来玩个游戏,给粮食宝宝找妈妈。

2.说一说:

我们日常吃的主食有哪些?

他们都是什么粮食做成的?

三、种植过程

1.过渡:

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认识了各种粮食,这些粮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课前,个小组的同学针对粮食的种植过程进行了调查,快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家吧!

2.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表格,展示)

3.师播放水稻成米的过程《米的一生》

4.总结:

老师收集到一个资料显示:

稻子从播种到成为米饭要经过47道工序。

听到这个数字,你想到了什么?

5.过渡: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浪费粮食的现象。

四、爱惜粮食:

播放一视频短片《惜食》,学生交流各自看法。

五、拓展延伸:

设计并制作粮食标本或贴画。

六、作业:

制作一张珍惜粮食的漫画;深入调查解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状。

七、结束:

齐背古诗《悯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粮食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它。

同时,了解一些有关粮食的种类、种植过程及产量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四:

清明节

第6周

教学目标

1.扩展学生阅读视野,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

2.通过对清明诗的学习,训练诗歌鉴赏的方法。

3.了解民族节日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默写有关清明的诗歌:

(二)你在清明节参加过哪些活动?

(祭祖、扫墓、踏青、春游)通过阅读你了解到清明节还有哪些活动呢?

(荡秋千、蹴鞠、植树插柳、放风筝)

(三)简介清明节的来历:

(四)有关清明的诗文你读过哪些?

请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1. 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2.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入五侯家。

3.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五)自读诗歌: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迁移训练]

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表达要富有意蕴。

  [示例]重阳节:

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树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四青年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节: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扩展学生阅读视野,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了解民族节日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五:

搜索生活中的小窍门

第7周

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现象、探询生活奥秘的兴趣,从而让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服务于生活、服务于自己的发展。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形成科学的实践方法,从而善于积累知识,总结经验,发挥自主学习和成长的主动性。

3.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小窍门,明确窍门获得的途径,并将服务生活的好方法真正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一.导入活动:

教师提出自己被“修正液”困扰的生活小事,并引发学生对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小窍门的兴趣,带领他们亲自参与发现窍门的实践活动中去。

具体步骤:

1.请学生分别将修正液涂于手上(面积同样大小)

2.教师进行分工,请四名学生分别利用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实验;

3.教师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汇报。

二.实践体验活动

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提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八个现象,并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象一、清除衣服上的油漆;现象二、零食乱撒;

现象三、去除头发上的口香糖;现象四、快速准确系衣扣;

现象五、标签揭不坏;现象六、奖状揭不坏;

现象七、擦亮皮鞋;现象八、塑料饭盒去油

具体步骤:

1.教师介绍有学生们总结的八大生活小困难,引发学生实践欲望;

2.强调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包括划分小组、科学分工、遵守时间(15分钟)、注意卫生、做好记录、及时汇报等等。

指导要点:

1.按照兴趣组成小组;2.选拔组长,做好分工

3.不盲目操作,认真审题;4.及时了解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5.提示时间,明确各组的汇报员。

三.汇报体验结果:

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

指导要点:

结合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价。

四.确定主题活动

教师总结体验活动的结论——“生活中的窍门有很多,但它并不是一朝一夕获得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不断的积累和实践总结才能获得”……在征求学生意见后,与学生确定《生活中的窍门》主题活动,并明确地主要任务——针对“吃、穿、用、学习”进行生活中的窍门资料调查。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小窍门,明确窍门获得的途径,并能将服务生活的好方法真正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六:

校园植物调查

第8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各种不同的植物名称以及主要习性;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搜集、调查、设计、展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创造以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一、准备阶段:

(一)确立主题

关于植物,学生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中已经探究了关于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身边的植物很感兴趣,但是又缺乏深入的研究。

校园的植物叫什么名字?

它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校园的植物有多少种?

每个种类又有多少棵?

校园的植物分布合理吗?

校园的绿化率怎么样?

和绿色学校的绿化率差距有多大?

教师可以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于校园植物知道多少,有什么问题?

通过头脑风暴,产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适时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供学生参考。

(二)成立活动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相应的活动小组(树种调查组、布局设计组、建议组),教师可以对小组的成员进行相应的指导,小组成员以4-8人为宜。

研究内容的确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能太大,太空。

(三)活动前的准备

成立活动小组,分小组确定活动计划,如调查内容,人员,安全注意事项等。

(四)教师注意事项:

由指导老师负责和协调,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中,注意监护学生安全。

每个活动小组选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负责,做到具体落实,分工合作。

选定切合实际的内容,制定研究计划,选择研究方式方法,

二、活动实施

(一)利用多种手段收集资料

1、分组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并采用多种方式做好观察记录。

学校种有:

樟树,木马黄,米兰,等

 

2、收集相关的资料整理,做好记录。

(一)填写树的调查卡

名称

 

特点

 

种类

 

作用

 

(二)整理获取的资料,并进行分类。

(三)指导教师注意事项:

注意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了解学生的进度,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注意学生生成性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意义的问题深入探究。

三、汇报交流

(一)各小组交流小组活动情况,交流获取的植物的信息资料。

1.分组交流活动结果。

(已调查到的树的种类、名称、特点、作用等;我们校园树木布局状况,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设计树木的布局)

2.学生相互质疑,完善调查结论。

(二)评价活动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四、汇集成果

(一)展示调查卡。

(二)学校宣传实践活动。

(三)总结、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搜集、调查、设计、展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七:

《我为我家做绿化》

第9周

教学目标

1.感受利用图片表达信息的作用。

2.能够根据作品需要,插入适宜的图片并能进行设置。

3.培养正确使用信息资源与工具的意识与情感。

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

1.(教师播放幻灯,学生观看):

这是前不久的“世界环境日”上,我们学校的同学做的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画中的两张,大家看了,你们喜欢哪一幅宣传画呢?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

2.出示课题:

绿化美丽的“家园”—图片的插入与设置。

二、探究新知,自学尝试:

1.了解添加页面边框的方法

2.了解插入图片的方法

拓展:

大家知道除了从书上我们了解的图片设置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能同样对图片进行设置吗?

1.利用“格式”工具栏的“图片”工具中“图片版式”对图片进行设置;

2.利用“视图”菜单栏的工具栏中的图片工具设置;

3.选中要设置的图片后,鼠标右键单击出现的对话框中进行图片格式设置;(强调:

所有的操作都是要先“选中”,后设置)

三、合作交流,形成能力

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种对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进行设置的方法,下面就分小组综合练习插入图片与修改设置清大家打开我给你们提供的资源包,在里面选择你喜欢主题文档以及与主题比较相关的图片进行插入和设置练习

四、课堂小结,评价提升

1.将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评价作品

2.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概括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和设置的方法(幻灯演示)

3.学习情况评价:

自评.小组互评(参见P5“评一评”)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一幅漂亮的节日宣传画或者贺卡,送给自己或者你最好的同学,好么?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根据作品需要,插入适宜的图片并能进行设置。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八:

清洁工具的调查

第11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活动准备阶段

1.谈话引入:

清洁工具有哪些?

它们用起来是否方便,好用?

我们来个清洁工具大检查吧!

2.制订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

小组

活动任务

组长

成员

活动准备

活动方式

调查、体验、交流

活动内容

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1.

2.

3.

活动的预期效果

(二)活动实施阶段。

1.指导各小组了解一些常用的清洁工具。

2.带领学生到市场上参观一些常用的清洁工具,了解它们的优缺点。

3.调查,并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