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245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1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docx

矿山地采生产实习报告范本

地下开采矿山生产

实习报告书

 

2010级采矿工程二班

二0一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1前言

生产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进行的实践环节之一,是采矿工程专业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到生产矿山进行采矿工艺的生产与管理实习,是在认知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采矿专业理论认识和了解所进行的一项基础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采矿专业学生大学四年级顺利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学院依托紫金矿业股份的资源优势,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企业部,跟随各个科室直接参与地下矿山和露天矿山现场工作和管理,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映证,同时也为今后更好、更快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本次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队分别于武平紫金和紫金山金铜矿进行实习任务,实习地点在两个班级之间进行轮换,我们首先进行的是地下开采矿山生产实习。

地下开采是金属矿山较为普遍的开采方式,是学校教学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容,对于此种开采方式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日后的工作。

通过本次在武平紫金地下矿山的生产实习,我们全面了解了矿山生产系统和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通过到矿山生产系统各工序与工种进行现场学习,加深了对矿山开拓布置、采矿方法及工艺、井巷掘进工艺、设备、劳动组织及施工顺序等的认识。

为进一步提高对矿山地下开采的认识,总结通过生产实习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特编写此生产实习报告书。

2矿区一般概况

悦洋银多金属矿位于省武平县境,距武平县城45km,距上杭县城30km,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矿区地处著名的紫金山金铜矿西南部,与紫金山金铜矿一江之隔,距离仅3km。

矿区为低山丘陵地貌,海拔高度一般为200~400m,相对高程50~100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极端气温-5℃和39.7℃,年平均气温为20℃。

3~6月为雨季,7~8月多有台风并伴随暴雨,10月至次年2月为少雨季节。

矿区地处闽西经济欠发达地区,所在乡镇人口约2万,以农业为主,人均耕地不足,劳动力较充裕。

2007年1月,紫金矿业集团收购了省武平县荣和矿业发展持有的77.5%股份(余22.5%属武平县政府),并将矿山更名为武平紫金矿业,拥有悦洋银矿东矿段和悦洋金矿两座矿山。

悦洋银矿根据2002年10月省核工业二九五大队提交的《省武平县悦洋银多金属矿(东矿段)详查报告》进行开发设计,于2002年8月建成投产。

悦洋银矿多金属矿自2002年8月生产截止至去年,累计出矿量约350万t,二期季改完成后,日处理矿石将达3000t,而原日处理矿石仅800t。

矿山投产以来,没有进行采矿规划和采场设计,实行见矿采矿、采富弃贫的挖洞式开采。

开采的硐室大小不一、不规则,部分硐室相互串联,硐室周围有不规则矿柱,且品位相对较高。

由于该矿属于多层缓倾斜中厚矿体重叠产出,采空区多而乱,采矿难度很大。

采区地表布置有尾矿库、选矿厂、建筑物、新老竖井等工业场地,为保护矿区地表,需要采用充填采矿法回采。

 

 

3矿区地质概况

3.1矿床地质

3.1.1地层

矿区地层较简单,主要出露震旦系下统楼子坝群浅变质岩和白垩系由下白垩统石帽山群火山岩盖层。

3.1.2侵入岩

矿区发育燕山期紫金山复式岩体花岗岩,主要有中粗粒花岗岩(γ52(3)C1)、中细粒花岗岩(γ52(3)C2)和细粒花岗岩(γ52(3)d),以中细粒花岗岩(γ52(3)C2)为主,是矿区最主要赋矿围岩。

3.1.3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发育有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南北组形迹较模糊。

北西向断裂:

是矿区盆地盖层中最发育的一组断裂,可分为四条带:

汀江—北坑里断裂带,悦洋—碧田断裂带、马头岽下—大窝里断裂、金狮寨断裂带。

断裂走向300~340°,倾向南西(部分北东),倾角40~80°,性质—扭性为主,较为稳定,沿着倾向具有膨大缩小,分支复合现象,有时成左行侧列延伸。

断裂带长200m~3000m,宽数米至数十米,主要表现为硅化碎裂岩和硅质角砾岩。

北西向断裂生成较晚,发育在盖层中,对矿体没有破坏作用。

北东向断裂:

在矿区断续分布,形迹不及北西组清楚,部分发育在盖层岩石中,长一般数百米,宽度变化大,数十厘米至十余米不等,陡倾斜,以破碎带,线状破碎蚀变带出露,如F6、F16、F19、F20、F21、F22、F23、F14、F15等,形成较晚,局部见有错断NW组断裂。

北东向断裂生成晚与北西向断裂,发育在盖层中,对矿体没有破坏作用。

北东东组:

该断裂大部分为生成时间较早的基底断裂,如洋坑断裂和石北坑断裂都是出露于Z1lzb和γ52(3)c1中,大部分被石帽山群(K1sh)覆盖,其走向65~80°,倾向SE或NW,倾角60°~80°,长百余米至300余米,宽数米至数十米。

主要表现为蚀变破碎带和硅化破碎带。

该组断裂生成较早,是矿区重要的控矿断裂。

悦洋矿区的银多金属矿都被控制在此两断裂夹持区的地堑。

南北向断裂:

不发育,基本上是NW向断裂的派生构造,如F27、F30等,其走向355~360°,陡倾角扭曲状、长数百米,宽2~10米,为硅化碎裂岩带或构造角砾岩带。

矿区成矿构造断裂主要发育于燕山中细粒、中粗粒花岗岩中,受“向型”基底控制,走向近EW,倾向SE或NW,倾角总体较缓,断裂普遍有较强硅化蚀变。

3.1.4蚀变

悦洋矿区围岩蚀变十分发育,种类较多,主要蚀变有硅化、水云母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迪开石化、冰长石化和碳酸盐化,其中前三种分布最广。

早、中期的围岩蚀变都与多金属成矿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早期蚀变(硅化、绢云母化、水云母化等)是改造矿源体和围岩的热事件之一,将原岩中的大部分造岩和造矿元素活化,运移和重新聚集,或转入热液中,增大其矿化度和容量,形成新的岩石或矿化体,同时增大被改造岩石的有效孔隙度,成为矿化的有利围岩。

其中与多金属成矿有直接关系的硅化,它贯穿于成矿的全过程,硅质就是成矿元素运移和聚集的重要载体,所形成的硅质岩就是主要矿石类型。

Au、Ag与硅化关系十分密切,矿体一般都产于强硅化带中;Cu则与硅质体常有位移,主要产于硅质体边缘或硅化相对较弱的部位。

晚期围岩蚀变常叠加在中期蚀变岩石之上,或分布于边缘,强度相对较弱,与硅化关系不大。

3.1.5矿床特征

矿体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一堑两凹”部位,即矿化分布于洋坑断裂与石北坑断裂夹持的NE向小地堑;在该地堑中,基底形成中部突起,东西两侧凹陷,成矿有利岩性主要分布于两侧“凹部”,在“凹部”的矿体厚度大、品位高,而中部突起部位不见矿或矿化不好。

本次采用综合指标(折算银)共圈定9个矿体,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中、细粒花岗岩“舌状体”及其、外接触带。

银、铜矿化具有垂直和水平分带特征。

在垂向上,由“舌状体”自下而上,在水平方向上,自81线(北西面)向57线(南东面)总体上具有银—银铜—铜的矿化富集分带规律。

所圈定的矿体,主要分布于83线~57线间,长650m,宽400m围,垂厚260m,标高在80~-180m间,矿体相对埋深170~460m。

3.2矿体特征

3.2.1矿体产状、形态、规模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

矿山地质工作经过了详查阶段、边采边探阶段和本次采用综合指标核实阶段,在不同阶段矿体产状、形态、规模变化情况叙述如下。

(1)详查阶段

在详查阶段,银矿采用边界品位40g/t,最低工业品位80g/t,最小可采厚度0.8m,夹石剔除厚度4m;铜矿采用边界品位0.2%,最低工业品位0.4%,最小可采厚度1m,夹石剔除厚度2m指标圈矿,共圈定11个矿体,其中银矿体2个、银铜共生矿体9个,主要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次为脉状或扁豆状。

矿体总体走向NW290~320°,部分近东西向,倾向NE~SW,倾角较平缓,多在0~15°之间。

矿体产状在纵剖面总体上呈“向形”构造。

详查圈定的矿体长一般400~664米,最长1230~1500米,倾向延深一般250~700m,最大908m,延展面积一般0.1~0.4km2,最大1.36km2,单个矿体规模多数为中型,主要矿体规模为中—大至巨大型。

矿体平均厚度1.08~7.04m,一般2.35~3.98m,单工程矿体最大厚度可达21.17m(3号矿体)。

(2)边探边采阶段

自2002年8月矿山投产以来,详查阶段中三个主要矿体(1、3、4号矿体)经过多年采矿及探矿工程核实,发现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等与原详查地质阶段圈定矿体对比变化较大,主要有如下特点:

①产状上从水平或缓倾斜到变陡的变化。

详查圈定主要矿体(1、3、4号矿体)倾角普遍有从平到陡的变化。

详查报告中多个矿体连成水平,经采矿工程及探矿工程揭露实际为倾斜。

②矿体规模上的变化,主要矿体规模变小。

主要矿体从详查时大型变为中-小型。

③矿体形态上的变化,矿体形态变复杂,分枝复合现象增加。

在矿体形态上,详查报告按缓倾斜平行连接为似层状矿体,生产探矿与开采揭露表明1号矿体沿接触带分布大体呈似层状,其余矿体受节理裂隙控制,矿体呈囊状、透镜状及细脉状。

(3)采用新综合指标核实阶段

采用综合指标重新圈定矿体,主要矿体呈似层状、大透镜状,次为脉状或扁豆状。

矿体总体走向SE100°~NE80~70°,倾向NE~SW,倾角总体较平缓,多在15°左右,少部分可达20~28°。

在勘探线剖面上,矿体在倾斜方向受变质岩基地控制呈“向形”展布,即向形的南西翼向NE倾,北东翼向SW倾(北西翼向NE倾,南东翼向NW倾);矿体倾角在“向形”中部接近水平,向两侧倾角逐渐加大。

矿体“向形”轴在平面上总体呈近东西向舒缓波状,在垂直勘探线的纵剖面上“向形”轴的枢纽向南西侧伏,侧伏角自北西81线往南东65线逐渐趋陡,从81线~77线的4°逐渐过渡到69线~65线的35°。

资源储量核实依据综合指标进行矿体圈定,矿体规模增大。

如:

81线Ⅰ号矿体包含了原详查报告中的3、4号矿体;77线原来的4、5号矿体,部分并入Ⅱ号矿体;73线原来的1、3号矿体,部分并为Ⅱ号矿体;69线原来的3、4号矿体,部分合并为Ⅱ号矿体。

综合指标圈定的矿体规模:

主要矿体长一般368~710m,倾向宽度一般381~571mm;主要矿体最大走向长度与最大倾向宽度控制的延展面积一般0.16~0.27km2,主要矿体规模按延展控制面积衡量达到大型。

矿体平均厚度9.6m,一般8m,单工程矿体最大厚度可达29.96m。

次要矿体规模多数为小型。

3.2.2矿体厚度、品位及变化规模

不管采用详查工业指标还是采用综合指标进行圈矿,矿体在厚度和品位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厚度及变化规律

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中、细粒花岗岩“舌状体”及其、外接触带,矿体产状受变质岩基底形态影响明显。

矿体厚度在“向形”轴部普遍较厚,往两翼厚度逐渐变薄。

(2)品位及变化规律

矿体品位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有显著分带特点。

在垂向上自下而上,在水平方向上,自81线(北西面)向57线(南东面)具有银—银铜—铜的矿化分带规律。

3.2.3主要矿体特征

区依据新工业指标圈定9个工业矿体,其中Ⅰ、Ⅱ、Ⅲ号矿体为主要矿体,银金属资源量占矿段总资源量的87.11%,金金属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82.98%,铜金属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66.53%,其特征简述如下:

Ⅰ号矿体

矿体位于矿带的最下部,分布于83~73线间,走向长最大368m,倾向最大延深宽度424m,延展面积0.16km2,矿体规模中等。

赋存标高-187~-67m,相对埋深336~467m。

矿体呈长透镜状,受花岗岩“舌状体”与楼子坝群变质岩基底接触构造带控制,矿体产状与接触面平行,大致呈“向形”构造弯曲,总体延伸方向SE100°,倾向NE或SW,倾角8~22°,平均16°左右。

矿体厚度0.25~27.35m,平均8.1m,厚度变化系数62.2%,为厚度稳定型。

银单样最高品位1800.00×10-6,平均品位125.89×10-6,品位变化系数196.1%,为不均匀型。

金单样最高品位8.81×10-6,平均品位0.93×10-6,品位变化系数143.4%,为不均匀型。

矿石量161.93万t,银金属量160.73t,占矿区银总资源储量的16.06%;金金属量1444.75kg,占矿区金总资源储量的24.78%。

Ⅱ号矿体

位于Ⅰ号矿体上部,距Ⅰ号矿体10~55m。

分布于81~57线间,走向长最大482m,倾向最大延伸宽度571m,延展面积0.28km2,是矿区最大的工业矿体,规模为大型。

赋存标高-198~-3m,相对埋深266~471m。

矿体形态呈不规则透镜状,大致受燕山期中细粒花岗岩与中粗粒花岗岩接触带控制,整个矿体呈“向形”展布,总体走向NE70~80°,倾向NE~SW,倾角13~29°,中间缓,两侧稍陡,平均倾角18°。

矿体厚度2~29.96m,平均厚度14m,厚度变化系数69.7%,为厚度稳定型。

银单样最高品位2500.0×10-6,平均品位112.66×10-6,品位变化系数197.5%,为不均匀型。

金单样最高品位18.73×10-6,平均品位0.44×10-6,品位变化系数273.7%,为不均匀型。

铜单样最高品位3.65×10-2,平均品位0.20×10-2,品位变化系数226.3%,为不均匀型。

矿石量562.39万t,银金属量535.49t,占矿区银金属总量的53.51%;铜金属量11468.58t,占矿段铜金属总量的44.72%;金金属量2663.63kg,占矿区金总资源储量的45.69%。

Ⅲ号矿体

位于Ⅱ号矿体上部,距Ⅱ号矿体4~29m。

分布于81-49线间,走向长最大710m,倾向最大延深宽度381m,延展面积0.27km2。

矿体规模为大型。

赋存标高-164~20m,相对埋深243~442m。

矿体形态为透镜状,赋存于花岗岩“舌状体”上部,受缓角度构造裂隙带控制,产状大致与基底变质岩接触带平行,呈“向形”展布。

矿体总体走向总体走向近EW,倾向NE~SW,倾角10~20°,中间缓,两侧稍陡,平均倾角16°,矿体厚度1~22.22m,平均厚度6.8m,厚度变化系数141.4%,为厚度不稳定型。

单样银最高品位606.96×10-6,平均品位69.27×10-6,品位变化系数111.9%,为较均匀型。

金单样最高品位7.07×10-6,平均品位0.29×10-6,品位变化系数110.1%,为较均匀型。

单样铜最高品位3.87×10-2,平均品位0.36×10-2,品位变化系数104.3%,为较均匀型。

矿石量249.06万t,银金属量175.43t,占矿段银金属总量的17.53%;铜金属量4696.28t,占矿段铜金属总量的18.31%。

金金属量728.88kg,占矿区金总资源储量的12.50%。

3.3矿体围岩和夹石

3.3.1矿体围岩

通过对矿钻孔中主要矿体容矿岩石类型统计,矿区容矿岩石主要是中细粒花岗岩(紫金山岩体),占83.63%,16.37%的矿体产于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变质砂岩中(表2-1)。

3.3.2矿体中夹石

通过对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矿体夹石统计(见表2-2),Ⅰ、Ⅱ、Ⅲ号矿体中夹石比例分别为7.59%、5.24%、6.78%。

夹石厚度变化围0.23~3.11m。

岩性主要为中细粒花岗岩,少量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表1主要容矿岩石类型及比例

矿体号

含矿围岩

统计见矿工程(个)

比例(%)

中细粒花岗岩

12

66.67

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4

22.22

变质岩

2

11.11

中细粒花岗岩

19

90.48

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2

9.52

变质岩

0

0.00

中细粒花岗岩

15

93.75

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1

6.25

变质岩

0

0.00

 

表2主要矿体夹石统计表

矿体号

矿层总厚度(m)

夹石总厚度(m)

夹石厚度围(m)

夹石率(%)

夹石岩性

90.03

6.83

0.49-2.58

7.59

主要为中细粒花岗岩,少量的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156.78

8.21

0.23-3.11

5.24

111.37

7.55

0.45-1.58

6.78

 

4矿床开拓概况

4.1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4.1.1建设规模

为提高矿山规模效益,悦洋矿区坑下开采的生产规模确定为2000t/d,考虑后期增产需要,设计中关键设备按2500t/d配置(新主井提升、井下破碎、选厂球磨机等),根据悦洋矿区的矿产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开采工艺,该规模能够实现。

井下每年出矿66万t,出矿最大块度200mm,井下供矿平均品位Au0.4g/t,Ag72g/t,Cu0.22%;由于矿床矿石品位从下至上、从西向东(81线—65线)有银—银铜—铜逐渐富集的变化规律,生产中出矿品位随开采中段变化有少许变化。

4.1.2工作制度

年工作33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

4.1.3服务年限

在开采围设计开采储量1088.4×104t,按矿山产量2000t/d规模,考虑采矿损失贫化等因素,矿山服务年限为14.5年,其中基建期1.5年,生产期13.5年。

考虑到深部地质成矿条件等因素,预计深部矿量将有所增加,悦洋银矿段服务年限将会增加。

4.2主要开拓巷道布置及巷道断面尺寸

武平紫金悦洋银矿采用竖井、斜井联合开拓系统,矿区东西两侧分别布置主井、风井各一条。

新主井:

布置在矿体侧翼4-6勘探线附近,井口标高321m,井底标高-280m,井深601m,净直径Φ4.8m,井筒装配箕斗和罐笼互为平衡。

新主井与悦洋矿区-190m中段联通,另在164m、105m、45m、-15m、-100m标高留设马头门,作为以后龙江亭矿区开采的连接通道。

箕斗提升悦洋矿区矿岩,罐笼承担悦洋矿区部分人员上下和材料运送。

新主井还作为矿区主要进风通道之一。

老主井:

老主井井口标高290m,井底标高-160m,井深450m,净直径Φ4m,主要用于进风、人员上下及材料运送,井筒供、排水管及压风管均可利旧,现井筒仅与-100m、-160m两个中段联通,正常生产时还需与其它各个中段贯通。

230斜坡道:

斜坡道作为无轨设备主要进出通道,开口选择在现金矿的5106硐口附近,标高229.94m,采用折返式,与悦洋矿区-100m中段联通,斜坡道主干道坡度为15.5%。

掘进净断面为14.07m2(4×3.8m),总长2363m,已掘进1518m。

中段斜坡道:

230斜坡道掘至-100m中段后,继续采用折返式往下延伸与各中段联通。

断面规格及坡度参数与230斜坡道相同。

西回风井:

原副井拆除提升装备后,作为专用回风井。

井口标高+280m,井底标高-100m,井深380m,净直径Φ2.5m,现与-100m中段联通,需往下延伸与-130m中段联通,用于回风。

金矿回风斜井:

矿区的另一个回风通道。

斜井联通悦洋矿区-60m中段与金矿采区+78m中段,悦洋矿区部分污风通过斜井排至金矿采区。

斜井断面4.31m2(2×2.3m),刷大断面至8.36m2(3×3m),降低负压,减少能耗。

进入金矿采区的污风通过金矿采区提升斜井、5101斜井和5106斜井三条斜井排出地表,三条斜井断面均为4.31m2(2×2.3m),为利用矿山现有DK40-20通风机,需将5101斜井断面刷大至8.36m2(3×3m),降低负压。

盲回风井:

设在矿体东翼靠近金矿斜井位置,将各中段与金矿斜井联通,各中段污风由盲回风井倒入金矿斜井。

井筒直径Φ4m,在+8标高处掘一短联络道与金矿斜井联通。

盲进风井:

在矿体东翼布置一条专用盲进风井,将新主井进入-190m中段的部分新鲜风流倒入上部回采中段。

井筒直径Φ3m。

废石溜井:

在矿体东翼63勘探线附近设置一条直径Φ2.5m的废石溜井,将各中段掘进废石下放到-190m中段。

矿石溜井:

设置两条集中溜井将各中段矿石下放到-190m中段,溜井直径Φ3m,1#溜井布置在矿体南部73勘探线附近,在矿体北部77和75勘探线之间布置2#溜井。

对于采用电机车出矿的主要运输巷道规格为2.7m*2.3m,断面面积8,34m2。

机车型号为CJY10/66P,巷道铺设双规,规矩600mm,每段铁轨长8m,采用铆接方式,枕木为防腐枕木,间距500mm。

铁轨间每隔一定距离便设置拉杆,对于转弯处需加设拉杆,防止机车在行进和转弯时造成轨道变形。

同时,每隔一定距离需设置接地钢片,用于导出铁轨上的电流。

在井巷侧壁铺设电缆和照明、通信、人员定位线路,线路铺设采用悬挂式。

4.3矿石提升、运输系统

4.3.1矿石提升系统

新主井采用箕斗提升,-190中段一下为技改区,采用溜放系统,各个中段的矿石溜至底部-245中段,采用放矿机和皮带结合的方式,将矿石传送至计量斗坑,斗坑有称量传感器,每次存10吨矿石后放至箕斗,由箕斗提升至地表。

箕斗每次提矿10t~~11t,每趟来回需6分钟,新竖井提升能力最大为2500t/d。

矿区东西两侧分别布置主副井各一条,主井直径4m,采用双层双罐笼,卷扬机功率320kW,井口标高+290m,井底标高-160m,井深450m,与-100m、-160m两个中段联通;副井直径2.5m,井筒装备单罐笼配平衡锤,卷扬机功率210kW,井口标高+280m,井底标高-100m,井深380m,与-100m中段联通。

目前主副井均负担矿山人员、材料、矿废石提升运输任务,主副井兼作进风井,井筒均装备充填、供风、供水、排水管路,主副井最大提升能力分别为20万t和10万t。

4.3.2矿石运输系统

新竖井和选矿厂建在现银矿1#、2#尾矿库东北侧,靠近回收车间;斜坡道开口选择在现金矿的5106硐口附近,开口处标高为229.94m;悦洋矿区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各中段的矿石在采场装矿点卸入主溜井,部分边部矿体矿石由铲运机装入汽车,再卸入主溜井,在-190m有轨中段装入矿车,并卸入主矿仓,经破碎后,由新主井箕斗提至地表选矿厂原矿仓。

生产掘进废石大部分用于采场空区充填,少部分由于生产衔接问题不能充填时由矿车运至-190m卸矿站废石主溜井,经箕斗提至地表。

金矿区的运输方式同样为无轨运输方式,出矿为溜井和斜井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生产要求。

4.4矿井通风方式

4.4.1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矿山采用抽出式集风方式,对角式布置,由老主井、新主井和230斜坡道进风,西回风井和金矿采区回风。

新鲜风流分别由老主井、新主井和230斜坡道进入各生产中段,冲刷用风工作面后,污风一部分通过西回风井排出地表,另一部分经由盲回风井和金矿回风斜井导到金矿采区,而后从金矿采区提升斜井、5101斜井和5106斜井三条斜井共同排出地表。

本次设计在可研设计的基础上对通风系统作了进一步优化,降低风阻,减少能耗,主要优化方案有:

(1)为降低进风网络的风阻,减少老主井的进风量,由新主井分担部分风量,在-190m中段掘盲进风井,将新主井的新鲜风流导入上部生产中段;

(2)西回风井断面较小,风阻大,设计采用减少西回风井的出风量来降低风阻,相应增加金矿采区的回风量;

(3)充分利用原有中段脉巷道进行回风,减少基建工程量,将采场通风井布置在靠近上中段原有巷道附近,选择与主回风巷道最短的线路回风,其余线路进行适当封堵,减少漏风;主回风干线可适当刷大断面,减低风阻;

(4)部分污风由金矿回风斜井从悦洋矿区导入金矿采区,斜井通过风量大,故将斜井断面刷大,以降低风阻;

(5)可研设计将2#风机安装在金矿5101斜井井口,斜井较长,且断面小,风阻大,金矿采区有三个斜井联通地表,为充分利用三个斜井回风,本次设计,将2#风机装在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