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268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docx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

2018年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

1

综述(3)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

4、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这一说法(4)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5)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作用?

(7)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7)

4、《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8)

5、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8)

6、洋务运动(8)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8)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8)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9)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9)

5、百日维新,戊戌变法(9)

6、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63-64(9)

7、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p56(10)

8、国共两党可能组建联合政府吗?

(1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1)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1)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为什么?

(11)

4、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p96-98(11)

5、马克思主义问什么能够在中国传播(12)

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近现代中国的意义p107(12)

7、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历史条件(12)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p113-114(12)

9、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p118(12)

10、大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经验教训p120-121(13)

11、新民主主义革命(13)

1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

么?

(13)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4)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4)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15)

2

4、国民党政权的性质p122-123(15)

5、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p130-(15)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6)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16)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6)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16)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16)

5、20世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p140笔记(17)

6、西安事变p146-147笔记(17)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7)

8、抗日战争中国战胜日本的原因p167(17)

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p166(17)

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17)

11、电影观后感(东京审判)(18)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8)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8)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

是怎样形成的?

(18)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4、为什么说第三条道路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走不通p184-185(19)

5、国民党当局对各民主党派的迫害p185(19)

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9)

7、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20)

8、国统区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p178-179(20)

9、第二条战线p178-181(20)

10、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时期)p177-178,各时期的土改区别(20)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21)

12、国民党当局迫害各民主党派导致什么后果?

(21)

13、怎样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有何启示?

(21)

第八专题(22)

1、三反运动,五反运动(22)

2、过渡时期总路线(P214/P226)P217(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23)

4、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23)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4)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24)

3

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

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

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

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

矛盾。

(2)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

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

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

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

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4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

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

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

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

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这一说法

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2)英国殖民者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绝对不是传播什么“近代文明”,而是要以武力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并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市场。

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

争。

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不仅利用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使中国的领土、领

海、司法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损害。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它带给中国人

民的,不仅是野蛮和掠夺,更是民族的创伤与屈辱。

3)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的侵略,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在客观上激发了中华民族近代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奔走,上下求索;但这决不是以英国为首的西

方侵略者来中国的目的所在。

4)评价历史,要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

不能以片面的客观历史作用作为历史评价的标准。

否则,就会不自觉地陷入“美化侵略”,为侵略者“歌功颂德”的误区。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

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5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

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

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

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

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

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

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

要求。

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

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

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

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

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

尤其是甲午战

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

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

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

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

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

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

6

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

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

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

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

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

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

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

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

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

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

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

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

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

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

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

7

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作用?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

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

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

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

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

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

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

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

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

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

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

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

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

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8

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

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4、《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主要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

实行圣库制度,实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

(2)评价:

性质:

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

突出反

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

结晶。

局限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5、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

(1)新思潮萌发的目的: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

是中国

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3)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源《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资政新篇》的性质与评价:

①性质:

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②评价:

Ⅰ、它具

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Ⅱ、集中

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6、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该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

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

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

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

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

在两次鸦片战

争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两大阵营,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

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

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

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

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

9

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